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技術交底記錄表C21編號02工程名稱北京市軌道路網(wǎng)交通管理中心交底日期2006年3月14日施工單位北京市城建集團責任有限公司分項工程名稱鋼管敷設交底提要:管路敷設機具準備、施工工藝、質量標準、1.材料要求材料要求:1.1焊接鋼管在混凝土內管子的內壁必須防腐處理,在后砌墻內做好管子的內、外壁防腐處理。鍍鋅鋼管不再做防腐處理。1.2進戶管采用Φ100、Φ125鍍鋅鋼管。在混凝土墻內加裝止水鋼板。出墻外1米。管的外壁用瀝清油做兩遍防腐處理。
2、再用玻璃絲布纏好,用水泥沙漿保護。1.3根據(jù)圖紙要求:地下強、弱電系統(tǒng)全部為鍍鋅鋼管,分別是Φ15、Φ20、Φ25、Φ32、Φ40、Φ50、Φ100、Φ125、Φ150等。一層以上強電系統(tǒng)支路為Φ15焊接鋼管,弱電系統(tǒng)支路則為Φ20鍍鋅鋼管。1.4明裝配電箱后預埋配電箱盒如兩根管采用757580㎜兩根管以上為20010080㎜盒子.2主要機具主要機具2.1煨管器、液壓煨管器、液壓開孔器、壓力案子、套絲機、套絲板、套管機。2.2手錘、鏨子
3、、鋼鋸、半圓銼、圓銼、活扳子,魚尾鉗、2.3鋼筆、皮尺、水平尺、線墜、灰鏟,灰桶、水壺、油桶、油刷,粉線袋、高橙。2.4手電鉆、臺鉆、鉆頭、絕緣手套、工具袋、工具箱。3.作業(yè)條件;作業(yè)條件;3.1暗管敷設3.1.1各層水平線和墻厚度線彈好,配合土建施工。3.1.2現(xiàn)澆混凝土板內配管,在底層鋼筋綁扎完后,上層鋼筋末綁扎前根據(jù)施工圖尺寸位置配合土建施工。3.1.3在混凝土墻配管,土建鋼筋網(wǎng)片綁扎完畢,按墻體線配管。3.2明管敷設3.2.1吊
4、頂內管路敷設;內部裝修施工時配合土建做好吊頂燈位及電器具位置。4.操作工藝操作工藝4.1暗管敷設工藝流程:暗管敷設預制加工測定盒、箱位置管路連接暗管墻體、頂板敷設地線連接明管敷設加工管彎、支架、吊架測定盒箱位置脹管法固定盒、箱固定管路敷設與連接地線連接4.2暗管敷設暗管敷設4.2.1基本要求4.2.1.1消防系統(tǒng)支路管無論是墻、頂板均在混凝土內做暗管,其它弱電系統(tǒng)墻內做暗管,沒有剪力墻的管子做好預留,將來做到后砌墻內。動力系統(tǒng)全部做明管
5、,照明系統(tǒng)有吊頂?shù)墓苈纷龅降蹴攦?,用吊桿固定。沒有吊頂?shù)墓苈啡孔龅巾敯寤炷羶取2遄苈纷龅巾敯鍍?。管距墻不應小?5MM保護層。4.2.1.2.進入落地式配電箱的電線管路排列整齊,管口應高出基礎面不小于50MM。4.2.1.3.埋入地下的電線管路不宜穿過設備基礎,在穿過建筑物基礎時,應加保護管。3為使盒子平整,標高準確,可將管先立至距盒200MM左右處,然后將盒子穩(wěn)好,再接短管,短管入盒。審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技術交底記錄表C21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鋼筋網(wǎng)技術交底
- 環(huán)網(wǎng)技術交底
- 主動防護網(wǎng)技術交底
- 隧道鋼架、鋼筋網(wǎng)技術交底
- 被動防護網(wǎng)技術交底
- 高中跨欄跑欄間跑技術教案
- 智能電網(wǎng)技術
- 局域網(wǎng)技術
- 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
- 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
- 彎道跑技術教案
- 廣域網(wǎng)技術
- 彎道跑技術教案
- 彎道跑技術教案
- 河北表格技術交底模板技術交底
- 局域網(wǎng)技術93364
- 廣域網(wǎng)技術00130
- 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論文
- 廣域網(wǎng)技術99900
- 聯(lián)通承載網(wǎng)技術背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