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檢驗科生物安全操作規(guī)程1、工作服a.所有實驗室成員在工作期間必須始終穿著所提供的工作服。離開實驗室時,工作服須掛在指定地方,不得在實驗室外冼工作服。b.在處理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安全3級物質的標本時,必須在工作服外穿隔離衣。c.在生物安全操作臺內處理標本和培養(yǎng)基時,必須戴手套。2、洗手池洗手池須供應洗潔劑和手干燥器。3、洗手所有工作人員在離開工作區(qū)必須洗手,并且要先脫去工作服和手套。4、食物,飲水,吸煙,化妝品食物和飲料不允許帶入任何處
2、理標本的房間.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吸煙.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使用化妝品。5、傷口和擦傷手上的傷口和擦傷必須覆蓋保護物。6、個人衣物個人衣物不允許帶入實驗室,并且必須保存在帶鎖的柜子里。7、口吸移液管這是禁用的。要求使用機械移液裝置。8、常規(guī)預防措施應用于所有血液、體液、組織標本的操作中:1無論何時都應盡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針頭或其它銳器。2使用過的針頭和一次性切割器必須丟入專門的帶有蓋子和桶內,以備安全處理、防止容器過滿盛裝
3、。3使用過的針頭不許重新使用或再用手操作。4打爛的玻璃必須放入堅硬的容器(不要用手),然后再放入黑色垃圾袋,如果是污染的,使用黃色垃圾袋。5在接觸具有潛在性傳染性標本培養(yǎng)基、組織,必戴保護性手套,防止皮膚直接接觸。如果手套有可見的污染,必須先除去污染,再更換。手上有皮炎或傷口的工作人員的需要間接接觸傳染性物質的人員應戴保護性手套。6在處理完標本、結束工作,甚至在上述規(guī)定帶手套時,應常規(guī)洗手。7當血液、血液制品或其它體液污染發(fā)生時,應停止
4、工作洗手,戴一次性手套再清除污染區(qū)。建議用含有效氯1000ppm的次氯酸鈉溶液。如果污染區(qū)較大用浸有次氯酸鈉溶液的濕布覆蓋10min去污染,并標示相應的警告,丟棄廢物及手套到生物安全級物理容器。注意飛濺的水滴和流淌會將污染帶到主污染區(qū)以外。8所有在實驗室使用的具有潛在污染性的物質都需去污染,最好先高壓,再做處理。9任何可能產生飛濺或氣霧的操作都應在生物安全操作臺里進行。這些操作包括離心,分離血清,混合,超聲,收集組織受精卵,以及處理含有
5、濃集的感染物質標本。9、實驗室物質處理參照醫(yī)療廢物處理10、去污染去污染劑:1次氯酸溶液:用白色聚丙烯罐裝新鮮配置的含有效氯1000ppm的2%次氯酸溶液,放在多個工作室。315.3實驗過程中絕對禁止吸煙、飲食等,不要以手撫頭面部等。15.4處理樣本的過程中易產生高危害氣溶膠時,要求同時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生物安全柜和或其它物理防護設備。如可產生含生物因子的氣溶膠,應在適當的生物安全柜中操作。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菌種開封、轉種、研磨、稀
6、釋等操作,均應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15.5使用接種環(huán)進行操作時,接種環(huán)應在工作燈的內焰中燃燒,以避免菌液或菌塊飛濺。15.6稀釋菌液時,吸管、針管要緩慢插入試管或燒瓶底部,小心操作避免產生氣泡或氣溶膠。15.7使用注射器加樣時,用過的針頭切勿再重新入套或拔開注射器與針頭,應直接放入銳器收集器,以免劃破皮膚造成接種感染。15.8菌株庫要設專人管理,并按照國家微生物菌毒種管理辦法執(zhí)行。2.9進行毒菌操作過程中,不要穿戴巳經污染的防護性手套觸
7、摸門柄、儀器或毒菌區(qū)以外區(qū)域,避免由于粗心擴大污染范圍。15.9試驗結束后,操作過程中所有可能與生物危險物接觸或被污染的試驗器械和物品,能夠高壓消毒的必須高壓消毒,不能進行高壓消毒的設備、儀器,應使用有效的消毒劑擦洗后再以紫外燈近距離長時間消毒。15.10實驗中發(fā)生意外污染情況,應立即通知主管人員并做好處理污染物和相應區(qū)域的準備,不得擅自采用其它禁止的方法進行消毒處理。15.11實驗室內任何微生物的樣本,廢棄物都必須經高溫高壓滅菌后,方
8、可按一般垃圾處理。15.12實驗室所用任何個人防護裝備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要求。實驗室應確保具備足夠的有適當防護水平的清潔防護服供使用。還應穿戴其它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防護鏡、面具、頭部面部保護罩等。16、實驗室污物處理及消毒操作程序:16.1實驗室含有生物危險物的臨床標本及被污染的一次性用品,試驗完成后,應在操作臺或實驗區(qū)域內以紫外燈近距離照射消毒2小時以上,再經高壓消毒后方可丟棄或焚燒。16.2可重復使用的實驗用品及器材,完成實
9、驗后,應在操作臺或實驗區(qū)域內經紫外燈近距離照射消毒2小時以上后,再交有關人員進行高壓消毒和煮沸洗刷。16.3實驗用的試管、吸管、注射器,須裝在加蓋不漏的容器內,經高壓滅菌后取出。16.4培養(yǎng)物或實驗室垃圾,在丟棄前必須經高壓消毒和紫外燈近距離長時間照射處理。不允許積存垃圾和實驗室廢棄物。已裝滿的容器應定期運走。在去污染或最終處置之前,應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實驗室區(qū)內。16.5實驗室廢棄物應置于適當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運出實驗室
10、。有害氣體、氣溶膠、污水、廢液應經適當的無害化處理后排放,應符合國家相關的要求。16.6實驗過程中,如標本或含標本的前消化處理液被打翻污染了操作臺或地面,應以吸滿70%酒精的衛(wèi)生紙覆蓋污染區(qū),15分鐘以后衛(wèi)生紙方可移去。16.7實驗室內未經消毒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系統(tǒng),更不允許混入居民生活垃圾。17、意外事故處理程序:17.1如果發(fā)生意外,必須立即通知實驗室主管人員和醫(yī)院生物安全辦公室,并在有關人員的指導監(jiān)督下對出事現場進行處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