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03年~2005年間,在季、月及半月等不同的時間尺度上,開展了臺灣海峽和廈門海域微型浮游動物的豐度、生物量、種類(類群)組成、浮游植物生長率及攝食死亡率的現(xiàn)場調(diào)查與實驗研究,同時開展了微型浮游動物對臺灣海峽自然水華和人工誘發(fā)水華的控制作用的實驗研究,探討了中型浮游動物對微型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的攝食壓力,取得如下主要結(jié)果: 1.廈門海域微型浮游動物的豐度和生物量存在著明顯的季節(jié)變動,2月最低,5月高。2、5、9和12月整個海

2、域的平均豐度分別為466個/L、3535個/L、2336個/L和645個/L;平均生物量分別為2.00gμgC/L、15.80μgC/L、11.1 8μgC/L和3.58μgC/L。西海域尤其是寶珠嶼海區(qū)等內(nèi)灣的豐度和生物量要高于東海域。從18測站和27測站全年逐月的變動來看,微型浮游動物的豐度和生物量從春季4月份開始明顯增加,高值區(qū)主要集中在水溫大于25℃的5~9月,之后逐漸降低,冬季有最低值,水溫是引起這種季節(jié)變動的主要原因,砂殼纖

3、毛蟲和無節(jié)幼體的發(fā)生同水溫的關(guān)系尤為密切。寶珠嶼海區(qū)(18測站)微型浮游動物豐度和生物量的周年變動為120~3920個/L和0.61~35.21agC/L,胡里山外海區(qū)(27測站)分別為227~4590個/L和0.95~27.99μgC/L。砂殼纖毛蟲相對集中在7~9月,而無殼纖毛蟲相對集中在5~7月,尤其是寶珠嶼海區(qū)。沒有單一的種類可形成全年的優(yōu)勢類群。砂殼纖毛蟲中的廈門擬鈴蟲(Tintinnopsis amoyensis)、觸手擬鈴

4、蟲(Tintinnopsis tentaculata)、微小擬鈴蟲(Tintinnopsis minima)、妥肯丁擬鈴蟲(Tintinnopsis tocantinensis)、根狀擬鈴蟲(Tintinnopsis radix)及諾氏麻鈴蟲(Leprotintinnus nordquisti)構(gòu)成了高溫季節(jié)夏、秋季的優(yōu)勢類群,而短頸擬鈴蟲(Tintinnopsis brevicollis)、細弱擬鈴蟲(Tintinnopsis gra

5、cilis)等則為低溫的冬春季的優(yōu)勢類群。無殼纖毛蟲中曳尾蟲(Tontonia sp.)和螺體蟲(Laboea sp.)主要為春、夏季的優(yōu)勢類群,而幾種急游蟲(Strombidium spp.)為低溫季節(jié)時的優(yōu)勢類群。 2.廈門海域?qū)氈閹Z海區(qū)(18測站)浮游植物生長率的周年月變化范圍為0.34~2.32d-1,2月最低,5月最高。攝食率的月變動范圍為0.27~1.68d~,3月最低,6月最高。生長率和攝食率的變動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

6、性,同水溫具有顯著的正相關(guān)性,攝食率的大小亦同chla濃度問具有顯著的相關(guān)性。微型浮游動物對浮游植物現(xiàn)存量的攝食壓力為23~81%,平均為51%,對初級生產(chǎn)力的攝食壓力為35~118%,平均為72%。除1月外,生長率均大于攝食率,浮游植物存在著現(xiàn)存量的積累,大型的浮游植物在一定條件可形成優(yōu)勢類群,顯示廈門港微型浮游動物并不能完全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長,橈足類的攝食可能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3.廈門海域冬季(2月)橈足類的優(yōu)勢種瘦尾胸

7、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對纖毛蟲和浮游植物的清濾率分別為3.08和0.3lml ind-1 h-1,攝食率分別為0.44和0.24μtgC ind-1(d-1,纖毛蟲對該種橈足類的餌料貢獻比達65~95%。說明,冬季廈門海域微型浮游動物起到了明顯的營養(yǎng)連接作用。微型浮游動物主要攝食nano-級的浮游植物,添加橈足類后,不一定會促進浮游植物的生長,綜合效應(yīng)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4.2004年7月臺灣海

8、峽微型浮游動物主要由無殼纖毛蟲所組成,尤其是40μm以下的無殼纖毛蟲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2005年3月紅色中縊蟲、異養(yǎng)甲藻-螺旋環(huán)溝藻(Gyrodinium spirale)的豐度明顯大于2004年7月的豐度;微型浮游動物仍然由40pm以下的無殼纖毛蟲為主,但40μm以上無殼纖毛蟲所占的比重明顯大于2004年7月,尤其是B斷面。兩航次中,40μm以下的無殼纖毛蟲主要為曳尾蟲和急游蟲,40μm以上的無殼纖毛蟲主要為大型的曳尾蟲。微型浮游動物的

9、豐度和生物量隨著深度和季節(jié)而變化,就整個水柱積分的豐度和生物量,2004年7月分別為19.1~69.9×106個m-2和23.0~152.4mgC m-2;2005年3月分別為6.2~48.1個m-2和15~112.9mgCm-2。水柱平均的豐度和生物量,2004年7月分別為104~1678個/L和0.2l~3.8μgC/L;2005年3月分別為233~1204個/L和0.60~3.47μgC/L。2005年3月微型浮游動物均在各測站表

10、層形成最大值,2004年7月因測站站而異,在表層或chla最大層形成最大值,同chla的分布并不完全一致。在近岸,微型浮游動物豐度的波動,主要受到潮汐的影響,無節(jié)幼體和砂殼纖毛蟲有一定的晝夜移動行為,而無殼纖毛蟲始終主要分布在表層。F1和F3測站的多日連續(xù)觀測表明,微型浮游動物的總豐度以及無殼纖毛蟲和紅色中縊蟲的豐度隨著涌升水的減弱而逐漸降低,但40μm以上的無殼纖毛蟲和紅色中縊蟲一直主要分布在表層,40μm以下的無殼纖毛蟲則主要隨著c

11、hla的變動而變動;無節(jié)幼體略有增加,主要分布在中層和底層。 5.2004年7月臺灣海峽浮游植物的生長率為0.52~0.72d-1,而攝食率為0.45~1.33d-1,相當于每天攝食浮游植物現(xiàn)存量的36~74%,初級生產(chǎn)力的88~141%。2005年3月的生長率為0.36~0.50d-1,攝食率為0.12~0.30d-1,相當于每天攝食浮游植物現(xiàn)存量的11~26%和初級生產(chǎn)力的30~84%。2005年7月浮游植物的生長率為0.

12、43~1.38d-1,攝食率為0.30~1.12d-1,對浮游植物現(xiàn)存量和初級生產(chǎn)力的攝食壓力分別為23~67%和41~90%。溫度是7月份生長率和攝食率大于2005年3月的主要原因,而2005年7月明顯的上升流引起的低水溫、高營養(yǎng)鹽以及大量夜光蟲對微型浮游動物的攝食是其生長率大于2004年7月而攝食率低于2004年7月的主要原因。 6.2005年7月微型浮游動物相對攝食喜好指數(shù)(RPI)結(jié)果表明,對浮游植物某一類群并不存在一

13、致的喜好或避食行為??傮w上來看,對甲藻、綠藻多避食,優(yōu)先攝食隱藻,對定鞭金藻及藍細菌多喜食,有時也避食,而對硅藻總體無攝食選擇性或避食。 7.2004年8月1日~6日的現(xiàn)場水華定點(F1測站)觀測結(jié)果表明,觀測期間處于藻華的消退期,主要優(yōu)勢種為尖刺擬菱形藻(Pseudo- nitzschiapungens)等硅藻并呈降低趨勢,chla濃度從1日的2.04μg/L,下降到6日的0.37μg/L,,而藍藻和甲藻的豐度和比例則呈現(xiàn)出

14、逐漸增加的趨勢,所占的比例分別1日的0.04%和0.85%增加到6日的9.59%和41.97%。微型浮游動物主要由無殼纖毛蟲、砂殼纖毛蟲及異養(yǎng)甲藻等類群組成,總豐度于8月2日達最大值,為3640個/L,之后逐漸減少。微型浮游動物的攝食率與chla濃度間具有很好的相關(guān)性(RZ=0.89),對各光合色素類群的現(xiàn)存量和初級生產(chǎn)力均具有較大的攝食壓力。微型浮游動物的攝食,尤其是異養(yǎng)的螺旋環(huán)溝藻的攝食,是水華消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工誘發(fā)水華的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