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鐵木辛柯 Stephen Prokofievitch Timoshenko, Степан Проко-фьевич Тимошенко (1878~1972) 美籍俄羅斯力學家。1878年12月23日生于烏克蘭的什波托夫卡,1972年5月29日卒于聯(lián)邦德國。生平 鐵木辛柯1901年畢業(yè)于俄國彼得堡交通道路學院。服軍役一年后,1902年回母校任實驗講師,次年到彼得堡工學院任講師。1903~1906年開始了他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每年夏天都去德國
2、格丁根大學,在著名學者 F.克萊因、A.弗普爾和 L.普朗特等人的指導下從事研究工作。1907~1911年任基輔工學院教授。1912~1917年在彼得格勒一些學院任教授。1920年7月到南斯拉夫任教。1922年受聘于美國費城振動專業(yè)公司,次年到匹茲堡的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電氣公司,從事力學研究工作,設計成光彈性設備和電氣火車頭。1928年,他建立了“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力學部” 。同年秋天到密歇根大學任教授,他先后組織了
3、“每周力學討論會”和“夏季應用力學討論會” ,后者有著名學者普朗特等人參加。1936年起,鐵木辛柯到斯坦福大學任教授達二十年之久。1938年到蘇聯(lián)旅行,受到隆重接待,并寫了《俄國工程教育》一書。他在密歇根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培養(yǎng)了不少研究生,其中也有中國研究生。1965年遷居聯(lián)邦德國,直至逝世。著述 鐵木辛柯在應用力學方面著述甚多。1904年他發(fā)表第一篇論文《各種強度理論》 ,次年發(fā)表《軸的共振現(xiàn)象》 ,首次考慮到質(zhì)量分布的影響,并把瑞利方
4、法應用于結構工程問題。1905年,他得出開口剖面薄壁桿扭轉(zhuǎn)問題中扭矩 T 和轉(zhuǎn)角嗞的關系:T=Cφ′-Dφ″(C 為抗扭剛度,D 為附加剛度)。1906年,他解決了用板的撓度微分方程去求板受壓的臨界值問題。以后又發(fā)表了關于彈性體穩(wěn)定性問題的論文多篇,對船舶制造和飛機設計有指導意義。他最早把瑞利-里茲法應用到彈性穩(wěn)定問題,從而獲得十年一次的“茹拉夫斯基獎” 。他不僅用能量原理解決了穩(wěn)定性問題,也把它用到梁和板的彎曲問題和梁的受迫振動問題。
5、1911年以后,他主要研究彈性力學,解決了半圓剖面梁承受彎曲的剪力中心、對稱剖面懸臂梁自由端承受橫載荷的剪應力分布等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在梁橫向振動微分方程中考慮了旋轉(zhuǎn)慣性和剪力,這種模型后來被稱為“鐵木辛柯梁” 。1925年,他研究很有價值的圓孔周圍的應力集中問題,1928年探討了有實用意義的吊索橋剛度和振動問題。此后除授課和培養(yǎng)研究生外,他把精力主要用于編寫書籍,計編寫了《材料力學》 、 《高等材料力學》 、 《結構力學》
6、、 《工程力學》 、 《高等動力學》 、 《彈性力學》 、《彈性穩(wěn)定性理論》 、 《工程中的振動問題》 、 《板殼理論》和《材料力學史》等二十種書。這些書大多已有中譯本。此外他還寫了《俄國工程教育》和《自我回憶》兩書?;貜?18# zhilinyang 的帖子您好!我想根據(jù)我所知道的,就您所提出的問題略微詳述如下:1) 鐵摩辛柯的 Engineering Mechanics,4th Edition (1956) 至今沒有
7、電子版,也無中文本。2) 鐵摩辛柯的 Advanced Dynamics (1948)至今沒有電子版。剛建國時出過一個中文本,但現(xiàn)在也沒有電子版。3) 鐵摩辛柯的 Strength of Materials ( I & II),目前網(wǎng)上流行的電子版是1941 的第二版,一面兩頁,制作粗糙,清晰度很差。1956 年,這部兩卷本的著作經(jīng)大規(guī)模補充和修訂后推出了英文版第三版。中文版就是根據(jù)這個版本翻譯
8、的,這里提供的《高等材料力學》就是根據(jù)下冊翻譯的。迄今為止,英文第三版的電子版還未曾出現(xiàn)。 4) 鐵摩辛柯的 Mechanics of Materials 是在 Strength of Materials 第三版上冊的基礎上,經(jīng)擴充和修訂而成,于 1974 年出版。此后,這本書由斯坦福大學的James Gere 教授不斷修訂,第三版時還保留著 Timoshenko 的名字,但從那以后的后續(xù)版本便不再有 Timosh
9、enko 的名字了。這里由別的網(wǎng)友提供的《材料力學》便是根據(jù)1974 年的那個英文版翻譯的,譯者是胡仁禮先生,成書于 1979 年。這本書英文版的電子版至今不曾露面,雖然 James Gere 的同名教科書倒是有電子版,但已經(jīng)不是真正意義的鐵氏著作了。5) 鐵摩辛柯的 Elements of Strength of Materials,各版本都沒有中文譯本。英文也沒有電子版。6) 鐵摩辛柯的 Vibrat
10、ion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目前最新版是第五版,1990 年出版。眼下網(wǎng)絡上流行的電子版是 1937 年出的第二版,而這里給出的中文版是根據(jù) 1974 年的英文第四版翻譯的。7) 鐵摩辛柯的 Theory of Structures,最新版是出自 1965 年的第二版,這里給出便是這一版的中文本。英文版的電子版至今不曾見過。8) 鐵摩辛柯的 Theory of Plates
11、and Shells,最新版是出自 1959 年的第二版。這里給出的中文本就是根據(jù)這一版翻譯的。目前,這個版本的英文電子版網(wǎng)上能找到清晰的 PDF,將近 21M(下面我將提供這個版本) 。9) 鐵摩辛柯的 Theory of Elasticity,最新版是 1970 年出的第三版,這里提供的中文本就是依據(jù)這個版本翻譯的。目前網(wǎng)絡上傳來傳去的電子版是 1951 年的第二版,質(zhì)量也很差。10) 鐵摩辛柯的 H
12、istory of Strength of Materials 于 1952 年出版,此后再無更新版本。這里 提供的就是它的中文本。英文版的電子版至今未露過面。11) 鐵摩辛柯的英文版論文集從未出過中文版,也沒見過電子版。12) 鐵摩辛柯的 As I Remember 出自 1968 年,至今不見電子版,也沒有中文版。最后我想就這里提供的中文版,略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從上面可以看到,鐵氏著作的中文版基本上
13、都是從英文原版的最新或較新版翻譯過來的。這里面,除了《結構理論》外,都是改革開放前面世的,當時的譯者幾乎清一色的著名學者,不少還是聞名遐邇的大家。他們嚴謹?shù)膶W風,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為我們這些后人留下這些譯作,堪稱“信、達、雅”的典范。由于本身都是行家,這些譯者對原文的推敲已達到了近于苛刻的程度,任何錯誤、表述不清或不嚴密之處,他們都用腳注的方式加以說明。我曾花費巨大的氣力,仔細研讀過多絕大多數(shù)的鐵氏原著及其中文本,我可以負責地說,經(jīng)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系列叢書編纂項目策劃方案
- 馬祖文化系列叢書徵選簡章
- 杭州老字號系列叢書——美食篇
- 察哈爾歷史文化系列叢書項目
- 北侖習俗系列叢書之三
- 亮點商機28例—快樂創(chuàng)業(yè)系列叢書
- 鹿邑老子文化研發(fā)中心老子文化系列叢書
- 安徽省建筑工程資料管理系列叢書
- 修正鐵摩辛柯梁受迫振動響應分析及其應用.pdf
- 中國抗癌協(xié)會癌癥診療系列叢書新書發(fā)布會
- 慧心觀世界系列叢書 爭未必得 讓未必失
- 一分鐘mba系列叢書經(jīng)營黑洞
- 大智慧新一代系列叢書--ts超贏時間序列
- 廣東電視臺《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基礎知識系列叢書》知識競賽題
- 地質(zhì)找礦科技成果系列叢書之七 巖礦測試分析技術
- 中考語文-作文指導系列叢書-作文升格22招-第二章-詳略得當
- 中華鋼結構論壇精華集系列叢書3 鋼結構連接與節(jié)點(上)
- 從經(jīng)典兒童啟蒙系列叢書設計項目中探討水墨漫畫創(chuàng)作與應用研究
- “怪物大師”系列
- The Cambridge History系列叢書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部分的個人翻譯實踐報告.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