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賞文庫
全部分類
  • 抗擊疫情 >
    抗擊疫情
    病毒認知 防護手冊 復工復產(chǎn) 應急預案 防控方案 英雄事跡 院務工作
  • 成品畢設 >
    成品畢設
    外文翻譯 畢業(yè)設計 畢業(yè)論文 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任務書 課程設計 相關資料 大學生活 期刊論文 實習報告
  • 項目策劃 >
    項目策劃
    土地準備 規(guī)劃設計 開工開盤 項目綜合 竣工移交 售后移交 智慧方案 安全專項 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建議書 商業(yè)計劃書 危害評估防治 招投標文件
  • 專業(yè)資料 >
    專業(yè)資料
    人文法律 環(huán)境安全 食品科學 基礎建設 能源化工 農(nóng)林牧畜 綜合待分類 教育經(jīng)驗 行政人力 企業(yè)管理 醫(yī)學衛(wèi)生 IT技術 土木建筑 考研專題 財會稅務 公路隧道 紡織服裝
  • 共享辦公 >
    共享辦公
    總結匯報 調研報告 工作計劃 述職報告 講話發(fā)言 心得體會 思想?yún)R報 事務文書 合同協(xié)議 活動策劃 代理加盟 技術服務 求職簡歷 辦公軟件 ppt模板 表格模板 融資協(xié)議 發(fā)言演講 黨團工作 民主生活
  • 學術文檔 >
    學術文檔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天文科學 醫(yī)學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軍事 政學 文化、科學、教育、 交通運輸 經(jīng)濟 語言、文字 文學 農(nóng)業(yè)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藝術 歷史、地理 哲學 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綜合性圖書 哲學宗教
  • 經(jīng)營營銷 >
    經(jīng)營營銷
    綜合文檔 經(jīng)濟財稅 人力資源 運營管理 企業(yè)管理 內控風控 地產(chǎn)策劃
  • 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
    幼兒教育 小學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職業(yè)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考研資源 試題真題 作業(yè)習題 課后答案 綜合教學
  • 土木建筑 >
    土木建筑
    專項施工 應急預案 建筑規(guī)范 工藝方案 技術交底 施工表格 圖片圖集
  • 課程導學 >
    課程導學
    醫(yī)學綜合 中醫(yī)養(yǎng)生 醫(yī)學研究 身心發(fā)展 醫(yī)學試題 影像醫(yī)學 醫(yī)院辦公 外科醫(yī)學 老年醫(yī)學 內科醫(yī)學 婦產(chǎn)科 神經(jīng)科 醫(yī)學課件 眼鼻喉科 皮膚病科 腫瘤科 兒科醫(yī)學 康復醫(yī)學 全科醫(yī)學 護理學科 針灸學科 重癥學科 病毒學科 獸醫(yī) 藥學
    • 簡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微生物學習題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微生物學習題A型題1脊髓灰質炎病毒主要侵犯A三叉神經(jīng)節(jié)B腦神經(jīng)節(jié)C脊髓前角運動神經(jīng)細胞D神經(jīng)肌肉接頭E海馬回錐體細胞A脊髓灰質炎病毒、輪狀病毒、??刹《?、柯薩奇病毒B腺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刹《綜柯薩奇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D冠狀病毒、腮腺炎病毒、??刹《?、柯薩奇病毒EB病毒、??刹《?、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4脊髓灰質炎多見于A兒童B青壯年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9
      1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2017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學微生物學分枝桿菌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學微生物學分枝桿菌屬習題屬習題導語分枝桿菌菌種類多,可分為結核分枝桿菌、非典型分枝桿菌、腐物寄生性分枝桿菌和麻風分枝桿菌4組。在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微生物學考試中涉及哪些相關知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A型題1關于結核分枝桿菌生物學特性的敘述,錯誤的是A抗酸染色,呈紅色B專性需氧,生長緩慢3結核分枝桿菌經(jīng)抗酸染色后呈紅色是因為A所用的石炭酸濃度過高,不易被脫色B結核分枝桿菌合脂質較多,鹽酸酒精不易使之脫色C脫色所用鹽酸酒精PH過低,不易使結核分枝桿菌脫色D美藍不能用于染細菌E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含糖多,不易被酒精脫色4培養(yǎng)結核分枝桿菌的特殊培養(yǎng)基主要應含有A足量的小分子蛋白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6
      頁數(shù): 31
      1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PARTIIIEVOLUTIONTHEBIOLOGYCNER第三部分進化生物學第三部分進化生物學的角落的角落PARTIIIEVOLUTIONTHEBIOLOGYCNER第三部分進化生物學的角落CHAPTER17DARWINEVOLUTION171HISTYOFEVOLUTIONARYTHOUGHT1IN1831LESDARWINA22YEAROLDNATURALISTACCEPTEDAPOSITIONABOARDTHESHIPHMSBEAGLETHATBEGANAVOYAGEAROUNDTHEWLDITPROVIDEDDARWINWITHMANYOBSERVATIONS2THEPREDARWINIANWLDVIEWWASDIFFERENTFROMTHEPOSTDARWINIANAPREDARWINIANWLDVIEWWASDETERMINEDBYINTRACTABLETHEOLOGICALBELIEFS1THEEARTHISYOUNG2EACHSPECIESWASSPECIALLYCREATEDDIDNOTCHANGEOVERTIME3VARIATIONSAREIMPERFECTIONSVARYINGFROMAPERFECTLYADAPTEDCREATION4OBSERVATIONSARETOSUBSTANTIATETHEPREVAILINGWLDVIEWBDARWIN’SIDEASWEREPARTOFALARGERCHANGEINTHOUGHTALREADYUNDERWAYAMONGBIOLOGISTSTHISCONCEPTWOULDEVENTUALLYBEKNOWNASEVOLUTIONAEIGHTEENTHCENTURYCONTRIBUTIONS1CAROLUSLINNAEUSTAXONOMYATAXONOMYISTHESCIENCEOFCLASSIFYINGGANISMSTAXONOMYHADBEENAMAINCONCERNOFBIOLOGYBCAROLUSLINNAEUS1707–1778WASASWEDISHTAXONOMIST1LINNAEUSDEVELOPEDABINOMIALSYSTEMOFNOMENCLATURETWOPARTNAMESFEACHSPECIESEGHOMOSAPIENS2HEDEVELOPEDASYSTEMOFCLASSIFICATIONFALLKNOWNPLANTS3LIKEOTHERTAXONOMISTSOFHISTIMELINNAEUSBELIEVEDINTHEIDEASOFASPECIALCREATIONEACHSPECIESHADAN“IDEAL”STRUCTUREEXPLANATIONOFFOSSILHISTYTHEBELIEFTHATCATASTROPHICEXTINCTIONSOCCURREDAFTERWHICHREPOPULATIONOFSURVIVINGSPECIESOCCURREDGIVINGANAPPEARANCEOFCHANGETHROUGHTIME2LAMARCK’SACQUIREDACTERISTICSALAMARCK1744–1829WASTHEFIRSTTOSTATETHATDESCENTWITHMODIFICATIONOCCURSTHATGANISMSBECOMEADAPTEDTOTHEIRENVIRONMENTSBLAMARCKANINVERTEBRATEZOOLOGISTHELDIDEASATODDSWITHCUVIER’SCLAMARCKMISTAKENLYSAW“ADESIREFPERFECTION”ASINHERENTINALLLIVINGTHINGSDINHERITANCEOFACQUIREDACTERISTICSWASLAMARCK’SBELIEFTHATGANISMSBECOMEADAPTEDTOTHEIRENVIRONMENTDURINGTHEIRLIFETIMEPASSTHESEADAPTATIONSTOTHEIROFFSPRINGEEXPERIMENTSFAILTOUPHOLDLAMARCK’SINHERITANCEOFACQUIREDACTERISTICS172DARWIN’STHEYOFEVOLUTIONADARWIN’SBACKGROUND1HISNATUREWASTOOSENSITIVETOPURSUEMEDICINEHEATTENDEDDIVINITYSCHOOLATCAMBRIDGE2HEATTENDEDBIOLOGYGEOLOGYLECTURESWASTUTEDBYTHEREVERENDJOHNHENSLOW3HENSLOWARRANGEDHISFIVEYEARTRIPONTHEHMSBEAGLEDARWINWASANOBSERVANTSTUDENTOFNATUREBGEOLOGYFOSSILS1OBSERVEDMASSIVEGEOLOGICALCHANGESWERECAUSEDBYSLOWCONTINUOUSPROCESSESADARWINTOOKLYELL’SBOOKPRINCIPLESOFGEOLOGYONTHEVOYAGEOFTHEHMSBEAGLEBINCONTRASTTOCATASTROPHISTSHUTTONPROPOSEDTHATTHEEARTHWASSUBJECTTOSLOWBUTCONTINUOUSGEOLOGICALPROCESSESEGEROSIONUPLIFTINGTHATOCCURATAUNIFMRATEATHEYCALLEDUNIFMITARIANISM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9
      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國考博輔導首選學校中國考博輔導首選學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考博專業(yè)課重點整理考博專業(yè)課重點整理(7)八、磷酸戊糖途徑磷酸戊糖途徑是指從G6P脫氫反應開始,經(jīng)一系列代謝反應生成磷酸戊糖等中間代謝物,然后再重新進入糖氧化分解代謝途徑的一條旁路代謝途徑。該旁路途徑的起始物是G6P,返回的代謝產(chǎn)物是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其重要的中間代謝產(chǎn)物是5磷酸核糖和NADPH。整個代謝途徑在胞液中進行。關鍵酶是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九、磷酸戊糖途徑的生理意義1是體內生成NADPH的主要代謝途徑NADPH在體內可用于⑴作為供氫體,參與體內的合成代謝如參與合成脂肪酸、膽固醇等。⑵參與羥化反應作為加單氧酶的輔酶,參與對代謝物的羥化。⑶維持巰基酶的活性。⑷使氧化型谷胱甘肽還原。⑸維持紅細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遺傳性缺陷可導致蠶豆病,表現(xiàn)為溶血性貧血。2是體內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謝途徑體內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脫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脫氫脫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經(jīng)基團轉移的逆反應生成。(PS(PSTHEWAYTOCONTACTYUMINGKAOBOTELSILINGLINGLIULIUBALIUJIUQIBAQQWUSIQILINGLIUSANBALIUER)十、糖原的合成與分解糖原是由許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帶有分支的高分子多糖類化合物。糖原分子的直鏈部分借Α14糖苷鍵而將葡萄糖殘基連接起來,其支鏈部分則是借Α16糖苷鍵而形成分支。糖原是一種無還原性的多糖。糖原的合成與分解代謝主要發(fā)生在肝、腎和肌肉組織細胞的胞液中。1糖原的合成代謝糖原合成的反應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⑴活化由葡萄糖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UDPG。此階段需使用UTP,并消耗相當于兩分子的ATP。⑵縮合在糖原合酶催化下,UDPG所帶的葡萄糖殘基通過Α14糖苷鍵與原有糖原分子的非還原端相連,使糖鏈延長。糖原合酶是糖原合成的關鍵酶。中國考博輔導首選學校中國考博輔導首選學校全身各組織細胞攝取利用的過程稱為脂肪動員。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是脂肪動員的關鍵酶。HSL的激活劑是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抑制劑是胰島素、前列腺素E2和煙酸。脂肪動員的過程為激素膜受體→腺苷酸環(huán)化酶↑→CAMP↑→蛋白激酶↑→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甘油三酯酶)↑→甘油三酯分解↑。脂肪動員的結果是生成三分子的自由脂肪酸(FFA)和一分子的甘油。脂肪酸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須與清蛋白結合成為復合體再轉運,甘油則轉運至肝臟再磷酸化為3磷酸甘油后進行代謝。2脂肪酸的Β氧化體內大多數(shù)的組織細胞均可以此途徑氧化利用脂肪酸。其代謝反應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1活化在線粒體外膜或內質網(wǎng)進行此反應過程。由脂肪酸硫激酶(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每活化一分子脂肪酸,需消耗兩分子ATP。2進入借助于兩種肉堿脂肪酰轉移酶(酶Ⅰ和酶Ⅱ)催化的移換反應,脂酰COA由肉堿(肉毒堿)攜帶進入線粒體。肉堿脂肪酰轉移酶Ⅰ是脂肪酸Β氧化的關鍵酶。⑶Β氧化由四個連續(xù)的酶促反應組成①脫氫脂肪酰COA在脂肪酰COA脫氫酶的催化下,生成FADH2和ΑΒ烯脂肪酰COA。②水化在水化酶的催化下,生成LΒ羥脂肪酰COA。③再脫氫在LΒ羥脂肪酰COA脫氫酶的催化下,生成Β酮脂肪酰COA和NADHH。④硫解在硫解酶的催化下,分解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1分子減少了兩個碳原子的脂肪酰COA。后者可繼續(xù)氧化分解,直至全部分解為乙酰COA。3三羧酸循環(huán)生成的乙酰COA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徹底氧化分解。三、脂肪酸氧化分解時的能量釋放以16C的軟脂酸為例來計算,則生成ATP的數(shù)目為一分子軟脂酸可經(jīng)七次Β氧化全部分解為八分子乙酰COA,故Β氧化可得5735分子ATP,八分子乙酰COA可得12896分子ATP,故一共可得131分子ATP,減去活化時消耗的兩分子ATP,故軟脂酸可凈生成129分子ATP。對于偶數(shù)碳原子的長鏈脂肪酸,可按下式計算ATP凈生成數(shù)目(碳原子數(shù)21)5(碳原子數(shù)2)122。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5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分子生物學大實驗課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作用分子生物學大實驗課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作用G42306文獻標識碼A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生命科學發(fā)展迅猛,前沿不斷拓展,內涵不斷深化,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目前生命科學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使生命科學在自然科學中的地位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作為快速發(fā)展的、連續(xù)性與承接性很強的實驗科學,需親自動手來開展研究,實驗性要求高,扎實的動手能力、合理的規(guī)劃能力與嚴謹?shù)难芯繎B(tài)度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等是研究生做好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的必備條件。因此,通過實施開展分子生物學大實驗課,對新入學的碩士研究生進行系統(tǒng)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能的培訓與考核,以增強他們的實驗動手能力與科學研究的素養(yǎng),以便形成認真、踏實的科研工作作風和實事求是、嚴謹、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1分子生物學大實驗課的必要性1121世紀分子生物學發(fā)展的趨向在發(fā)展和危機并存的21世紀,生命科學將成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基因組研究的重點正在由“結構”向功能轉移,一個以基因組功能研究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后基因組”(POSTGENOMICS)時代已經(jīng)到來。它是對成千上萬的基因表達進行分析和比較,從基因組整體水平上闡述基因活動的規(guī)律。這門新學科的形成,是在后基因組時代生物學的研究重點。功能基因組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細胞全部基因的表達圖式和全部蛋白圖式,或者說“從基因組到蛋白質握的現(xiàn)代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科研素質參差不齊,遲遲地難以融入科研實踐,明顯地影響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造成研究生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和實際的動手能力都比較差,致使學術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及團隊精神等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指標呈現(xiàn)下滑的趨勢。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層次專業(yè)人才;同時,研究生又是高等院??茖W研究任務的主要承擔者,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好壞,不僅是人才培養(yǎng)質量問題,更與我國的生物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密切相關,關乎21世紀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因此,以增強研究生實驗動手能力及科研素質為目標,通過開展分子生物學大實驗課,完善研究生實驗課程的教學體系,幫助研究生形成認真、踏實的科研工作作風、團隊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識,以及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和工作作風是非常必要的。2分子生物學大實驗課的設置高等院校生命科學各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需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既要學習分子生物學理論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基本知識,還必須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自己在分子生物學方面的技術素養(yǎng)與動手能力。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包含諸多領域,如PCR技術、分子克隆技術、核酸與蛋白質的提取與分離、生物大分子制備和分析常用技術、分子雜交與印跡技術、外源基因轉移技術、蛋白質表達技術、分子標記技術、分子改造技術、測序及人工合成技術、基因組學技術、蛋白質組學技術、生物信息學技術、RNA研究技術等。因此,在構置分子
      下載積分: 3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5-21
      頁數(shù): 6
      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細胞的跨膜信號傳遞功能研究進展摘要細胞跨膜信號的傳遞是外界信息分子特異地與質膜表面的受體結合刺激細胞產(chǎn)生一定的生理應答的過程。一般認為外界信號除甾體類激素作用和細胞間連接以外跨膜傳遞的機制有3種1信息分子與質膜表面的受體特異性結合后通過第二信使系統(tǒng)將信號傳入細胞內2受體本身直接向細胞內傳遞信號有些生長因子的受體本身即具有激酶活性能介導細胞內一系列反應,并且受體與信息分子結合后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將信號傳入細胞內3信息分子通過膜上離子通道傳遞信息。這3種機制之間也有相互聯(lián)系。近年來有一些特殊的化學信號影響其靶細胞的方式受到廣泛的重視,很可能成為跨膜信號傳遞的一種新類型。關鍵詞跨膜信號傳遞門控通道跨膜信號傳導系統(tǒng)第二信使前言在多細胞動物,由于絕大多數(shù)細胞是生活在直接浸浴它們的細胞外液之中,因此出現(xiàn)在內環(huán)境中的各種化學分子,是它們常能感受到的外來刺激這不僅是指存在于細胞外液中的激素或其他體液性調節(jié)因子;而且就是在神經(jīng)調節(jié)過程中,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都要通過一種或多種神經(jīng)遞質和調質為中介,通過這些化學分子在距離極小的突觸間隙液中的擴散,才能作用到下一級神經(jīng)元或效應器細胞。盡管激素和遞質等分子作為化學信號在細胞外液中播散的距離和范圍有所不同,但對接受它們影響的靶細胞并不存在本質的差別。細胞外液中的各種化學分子,并不需要自身進入它們的靶細胞后才能起作用(一些脂溶性的小分子類固醇激素和甲狀腺激素例外)它們大多數(shù)是選擇性地同靶細胞膜上具有特異的受體性結構相結合,再通過跨膜信號傳遞或跨膜信號轉換過程,最后才間接地引起靶細胞膜的電變化或其他細胞內功能的改變。機體和細胞也可能受到化學信號以外的其他性質的刺激,如機械的、電的和一定波長電磁波等來自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的影響;但在動物進化的過程中,這些刺激信號大都由一些在結構和功能上高度分化了的特殊的感受器細胞來感受,引起相應的感受器細胞出現(xiàn)某種電反應。仔細分析各種感受器細胞接受它們所能感受的某種特異刺激信號的過程時發(fā)現(xiàn),它們也涉及到外來刺激信號的跨膜傳遞,即刺激信號也要先作用于膜結構中的感受性結構,才能引起感受器細胞的電變化和隨后的傳入神經(jīng)沖動。不論是化學信號中的激素分子和遞質分子,以及非化學性的外界刺激信號,當它們作用于相應的靶細胞時,都是通過為數(shù)不多、作用形式較為類似的途徑來完成跨膜信號傳遞的;這些過程所涉及的膜蛋白質也為數(shù)不多,在生物合成上由幾類特定基因家族所編碼;正因為如此,由每個特定基因家族所表達生成的蛋白質分子,在肽鏈的氨基酸排列順序上有較大的相同性,功能上也較為類似。因此,關于跨膜信號傳遞的研究,早已超出了遞質或激素作用機制的范疇。一、由具有特異感受結構的通道蛋白質完成的跨膜信號傳遞(一)化學門控通道對這種跨膜信號的傳遞方式的研究,最早是從對運動神經(jīng)纖維末梢釋放的乙酰膽堿(ACH)如何引起它所支配的骨骼肌細胞興奮的研究開始的。當神經(jīng)沖動到達神經(jīng)末梢處時,先是由末梢釋放一定數(shù)量的ACH分子,后者再同肌細胞膜上稱為終板處的“受體”相結合,引起終板膜產(chǎn)生電變化,最后引起整個細胞的興奮和收縮。由于神經(jīng)肌接頭處的“受體”也可同煙堿相結合,因而過去在藥理學分類中稱它為N型ACH受體。80年代后期,我國學者李鎮(zhèn)源發(fā)現(xiàn)Α銀環(huán)蛇毒同N型受體有極高的特異性結合能力又有人發(fā)現(xiàn)一些NA通道在膜內結構的模式圖它主要由一個較大的Α亞單位組成,分子量約260KD;有時還另有一個或兩個小分子量的亞單位,分別稱為Β1和Β2。但NA通道的主要功能看來只靠Α亞單位即可完成。這個較長的Α單位肽鏈中包含了4個結構類似的結構域(DOMAIN每個結構域大致相當于上述ACH門控通道中的一個亞單位,但結構域之間由肽鏈相連,是一個完整的肽鏈,應由一個MRNA編碼和合成),而每個結構域中又各有6個由疏水性氨基酸組成的跨膜Α螺旋段;這4個結構域及其所包含的疏水Α螺旋,在膜中包繞成一個通道樣結構。現(xiàn)已證明,每個結構域中的第4個跨膜Α螺旋在氨基酸序列上有特點,即每隔兩個疏水性氨基酸,就再現(xiàn)一個帶正電荷的精氨酸或賴氨酸;這些Α螺旋由于自身的帶電性質,在它們所在膜的跨膜電位有改變時會產(chǎn)生位移,因而被認為是該通道結構中感受外來信號的特異結構,由此再誘發(fā)通道“閘門”的開放;還有實驗提示,每個結構域中的第2、第3個Α螺旋構成了該通道水相孔道的“內壁”;據(jù)測算,水相孔道內徑最窄處橫斷面差不多剛能通過一個水化的NA。(三)機械門控通道體內存在不少能感受機械性刺激并引致細胞功能改變的細胞,即外來機械性信號通過某種結構內的過程,引起細胞的跨膜電位變化。細胞間通道還有一種通道,不是溝通胞漿和細胞外液的跨膜通道,而是允許相鄰細胞之間直接進行胞漿內物質交換的通道,故稱為細胞間通道。這種通道研究,是從縫隙連接超微結構觀察開始的。在縫隙連接處相鄰兩細胞的膜僅隔開20NM左右,而且像是有某種物質結構把兩者連接起來;將兩側細胞膜分離進行超微結構觀察和分子生物學分析,發(fā)現(xiàn)每一側的膜上都整齊地地排列著許多蛋白質顆粒,每個顆粒實際是由6個蛋白質亞單位構成的6聚體蛋白質,中間包繞一個水相孔道;構成顆粒的蛋白質和中心孔道貫穿所在膜的脂質雙分子層;在兩側細胞膜靠緊形成細胞間的縫隙連接時,兩側膜上的各顆粒即通道樣結構都兩兩對接起來,于是形成了一條條溝通兩細胞胞漿的通路,而與細胞間液不相溝通。這種細胞間通道的孔洞大小,一般可允許分子量小于1015KD或分子直徑小于10NM的物質分子通過,這包括了電解質離子、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等。這種縫隙連接或細胞間通道多見于肝細胞、心肌細胞、腸平滑肌細胞、晶狀體細胞和一些神經(jīng)細胞之間??p隙連接不一定是細胞間的一種永久性結構;至少在體外培養(yǎng)的細胞之間的縫隙連接或其中包含顆粒的多少,可因不同環(huán)境因素而變化;似乎是細胞膜中經(jīng)常有單方面裝配好的通道顆粒存在,在兩側膜靠近并有其他調控因素存在時,就有可能實現(xiàn)對接,而在另一些因素存在時,兩方面還可再分離。已對接的通道是否處于“開放”狀態(tài),也要受到多種因素的調控,例如當細胞內CA2、H濃度增加時,可促使細胞間通道關閉。細胞間通道的存在,有利于功能相同而又密接的一組細胞之間進行離子、營養(yǎng)物質,甚至一些信息物質的溝通,造成它們進行同步性活動的可能性。二、由膜的特異受體蛋白質、G蛋白和膜的效應器酶組成的跨膜信號傳遞系統(tǒng)這是另一類型的跨膜信號傳遞。60年代在研究腎上腺素引起肝細胞中糖原分解為葡萄糖的作用機制時,發(fā)現(xiàn)如果使腎上腺素單獨和分離出的細胞膜碎片相互作用,可以生成一種分子量小、能耐熱的物質,當把這種物質同肝細胞的胞漿單獨作用時,也能引起其中糖原的分解,同腎上腺素作用于完整的肝細胞時有類似的效應。實驗提示,在腎上腺素正常起作用時,它只是作用于肝細胞的膜表面。通過某種發(fā)生在膜結構中的過程,先在胞漿中生成一種小分子物質,后者再實現(xiàn)腎上腺素分解糖原的作用。這種小分子物質不久被證明是環(huán)磷酸腺苷(CAMP)。以后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很多其他激素類物質作用于相應的靶細胞時,都是先同膜表面的特異受體相結合,再引起膜內側胞漿中CAMP含量的增加或減少,實現(xiàn)激素對細胞內功能的影響。這樣就把CAMP稱作第二信使,這是相對于把激素分子這類外來化學信號看作第一信使而言的。導致CAMP產(chǎn)生的膜結構內部的過程頗為復雜它至少與膜中三類特殊的蛋白質有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
      1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專業(yè)代碼071000)2016年修訂一、培養(yǎng)目標一、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政治思想進步,專業(yè)基礎扎實,能夠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面向21世紀生物學專業(yè)從事教學與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要求1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具有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團結協(xié)作、求實創(chuàng)新和為科學勇于獻身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努力為科學事業(yè)、振興經(jīng)濟發(fā)展服務;2培養(yǎng)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作風,具有創(chuàng)新求實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備獨立從事本學科的科學研究能力。3努力學習生命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知識,了解生物學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熟練掌握現(xiàn)代生物學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熟練運用實驗設備進行實驗研究,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獨立從事科研工作和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所完成的學位論文應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成果。能掌握一門外國語,熟練地進行專業(yè)閱讀和初步寫作。4身體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可勝任本專業(yè)或相鄰專業(yè)的教學、科研工作以及相關管理工作。二、研究方向二、研究方向11植物學(植物學(071001071001)①作物生理生態(tài)以河南省主要糧食作物為研究對象,開展糧食作物高產(chǎn)優(yōu)質的應用基礎理論及栽培技術體系研究,中原經(jīng)濟區(qū)循環(huán)農(nóng)業(yè)創(chuàng)新關鍵技術研究、作物節(jié)水節(jié)肥與均衡增產(chǎn)、持續(xù)高產(chǎn)關鍵技術研究及農(nóng)田污染減控關鍵技術研究等,運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開展作物生長生理研究。②藥用植物生物技術以四大懷藥等豫產(chǎn)道地中藥材為主要研究對象,開展種質資源收集和離體保存、基因分析及有效成分提取分離、脫毒快繁及產(chǎn)業(yè)化、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與新品種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構建中藥農(nóng)業(yè)技術體系。③優(yōu)勢觀賞花卉和重要農(nóng)作物生長發(fā)育及化學調控以植物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為理論基礎,對我省優(yōu)勢觀賞花卉和重要農(nóng)作物進行花期調控、植物生長物質的篩3利用的有機物(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同時藻類所特有的色素(藻紅素、藻藍素、偽枝藻素)及一些重要的次級代謝物(蝦青素、類菌胞素氨基酸)成為大自然饋贈人類重要的生物源物質,通過微藻藻種的篩選、微藻種子庫的建立及高密度大規(guī)模培養(yǎng)等研究工作,結合分離純化工藝進行相關生物制品的研制與開發(fā)。④水生態(tài)毒理學該方向重點研究藍藻水華發(fā)生的生態(tài)學原因和機理、藍藻水華的控制方法與技術、藍藻毒素及其生態(tài)毒理學。主要從事城市居民飲用水源保護、飲用水安全與藍藻水華、藍藻毒素的生態(tài)毒理學與人類健康安全的關系、藍藻水華和藍藻毒素的生態(tài)安全以及藍藻毒素的降解與消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55微生物學(微生物學(071005071005)主要開展環(huán)境微生物學、應用微生物學、微生物遺傳學三個方向的研究,包括微生物污水處理技術研發(fā)和應用、環(huán)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轉化、抗生素污染與基因水平轉移、土壤連作障礙、微生物酶資源和菌種資源的開發(fā)和應用、微生物原料藥發(fā)酵控制技術研發(fā)、基因工程制藥、微生物動物飼料研發(fā)等方面的內容。66遺傳學(遺傳學(071007071007)①植物分子及細胞遺傳學主要開展經(jīng)濟植物尤其是雌雄異株植物的遺傳背景分析性別決定和性染色體的研究重要經(jīng)濟作物的轉基因技術和育種研究。為這些植物的栽培、遺傳育種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參考數(shù)據(jù),提供新的有價值的種質資源。②動物分子遺傳及生物技術主要利用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和DNA重組技術等手段開展動物發(fā)育和分化過程中(尤其是性別決定和分化)重要基因的分離和克隆、染色體定位和時空表達的研究;同時開展遺傳型性別決定、環(huán)境性別決定、單性群體的培育、單性生殖和雌核發(fā)育的分子機制等相關問題的研究。77發(fā)育生物學(發(fā)育生物學(071008071008)①動物細胞分化機制主要研究肝臟再生中組織特異性蛋白的組成和表達差異、細胞信號轉導途徑的變化以及再生肝細胞的增殖和調控,揭示肝臟再生的分子機制。②生殖免疫學以母胎免疫耐受機制為研究主線,解析巨噬細胞及其功能分子在母胎免疫調節(jié)中的生物學調節(jié)作用和調控機制;基于母胎免疫調節(jié)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將其應用于病理妊娠發(fā)病機制的研究,以及研究新的診療方案及措施;根據(jù)母胎免疫調節(jié)機制的成果提示,研究抑制免疫、腫瘤免疫調控機制,并尋找突破點用于解決有關基礎理論和臨床應用問題。③中藥免疫抑制劑研制與應用利用開發(fā)研制的數(shù)種中藥及其有效成分研究其免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5
      頁數(shù): 37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生物學一級生物學一級學科(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學科(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專業(yè)代碼0710)一、一、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目標本學科培養(yǎng)的研究生,要熱愛祖國,崇尚科學,誠實守信;應能較好地掌握辨證唯物主義的原理與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和合作精神,學風嚴謹,謙虛、進取、敬業(yè),有較強的事業(yè)心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本學科研究生應掌握扎實寬廣的生物學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各自相關的專業(yè)知識與實驗科研技能,掌握一門外語(一般為英語);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畢業(yè)后可從事生命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科研、教學、環(huán)境保護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二、二級學科各專業(yè)及研究方向二級學科各專業(yè)及研究方向1植物學2動物學3微生物學4遺傳學5發(fā)育生物學6細胞生物學7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8海洋生物學9生物物理學三、培養(yǎng)方式三、培養(yǎng)方式1根據(jù)寬口徑、厚基礎的原則,本學科按生物學一級學科招收碩士研究生,按一級學科開設專業(yè)基礎課程,在學生進入到實驗室后,由導師或導師組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培訓,完成相應的專業(yè)學習。2本學科鼓勵開展碩士研究生的“三種經(jīng)歷”工作,即海外學習經(jīng)歷、第二校園經(jīng)歷和社會實踐經(jīng)歷,在海外學習經(jīng)歷、第二校園經(jīng)歷中實行雙導師合作培養(yǎng)。3指導教師應按照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指導研究生制定個人培養(yǎng)計劃。個人培養(yǎng)計劃應在碩士研究生入學一個月內制定完成。四、四、學習年限學習年限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年。碩士研究生原則上不予提前畢業(yè),特別優(yōu)秀者可提出申請,最長提前時間不能超過一年。成績優(yōu)秀,提前完成論文、且在SCI源刊上以獨立第一作者、山東31前沿講座前沿講座采取學術講座、交流和討論會等形式,包括研究生的個人專題綜述、參加著名學者的學術報告等。要求研究生本人在讀期間應就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相關學科的發(fā)展前沿做專題綜述性學術報告或研究報告,該主講報告不少于2次,其中至少1次為雙語(或英語)講座;研究生本人在讀期間參加聽取前沿講座至少15次以上。要求研究生每學期平均至少閱讀4篇專業(yè)學術論文(英文)研究生完成上述對學術講座的要求后,研究生應提交主講學術報告與閱讀的學術文獻清單和由主持講座的教師簽字的聽取的學術報告清單??己藭r指導教師或導師組據(jù)此評定成績,并寫出評語。考核按通過、不通過記分,成績通過以上者記2學分。2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本學科各專業(yè)的研究生,都應本著與專業(yè)學習相結合、與了解和解決熱點實際問題相結合、與研究生就業(yè)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應在研究生學習期間的前兩年內完成,社會實踐的方式包括在校內兼任助教和助管等工作(如參與本學科的實踐教學、擔任本科學生輔導員),以及自選題目完成與本專業(yè)相關的社會調查。參與實踐教學的研究生應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教學研究論文,擔任本科學生輔導員的研究生應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學生工作研究論文,參與社會調查的研究生應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調查報告。本學科各專業(yè)組織研究生導師及相關人員對研究生提交的論文或調查報告進行審查,評定成績,并寫出評語??己税赐ㄟ^、不通過記分,成績通過以上者記1學分。3討論班討論班每兩周一次,以課題組為單位設立,由指導者提出每期的主題,所有的研究生討論班討論班每兩周一次,以課題組為單位設立,由指導者提出每期的主題,所有的研究生在指導者的引導下圍繞特定主題進行研討,要求所有研究生充分參與討論,展開學術爭鳴,以開拓思在指導者的引導下圍繞特定主題進行研討,要求所有研究生充分參與討論,展開學術爭鳴,以開拓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新,養(yǎng)成研究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維,激發(fā)創(chuàng)新,養(yǎng)成研究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碩士研究生自第三學期開始,應至少每兩周參加一次討論班,每個研究生每學期要主講碩士研究生自第三學期開始,應至少每兩周參加一次討論班,每個研究生每學期要主講12次。次。碩士研究生完成上述對討論班的要求后,應提交碩士研究生完成上述對討論班的要求后,應提交4848次主講學術報告的完整記錄與導師簽字的參與談次主講學術報告的完整記錄與導師簽字的參與談論的報告清單。考核時指導教師或導師組據(jù)此評定成績,并寫出評語??己税赐ㄟ^、不通過記分,成論的報告清單??己藭r指導教師或導師組據(jù)此評定成績,并寫出評語??己税赐ㄟ^、不通過記分,成績通過以上者記績通過以上者記1學分。學分。44中期篩選中期篩選第四學期初進行中期篩選(考核)。重點考查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現(xiàn)、課程學習和科研能力。進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中期考核根據(jù)學校規(guī)定,由學位分委員會組織的綜合考試小組組織進行。中期考核合格者可進入學位論文階段;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山東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處理。七、七、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是綜合反映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和學術水平的標志。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進行學位論文工作的時間不少于一年。1、論文選題學位論文的選題應盡量體現(xiàn)學科發(fā)展前沿,對本學科的發(fā)展具有科學價值或對生產(chǎn)實際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和應用價值。學位論文的選題可以由指導教師指定,也允許學生根據(jù)個人的實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6
      頁數(shù): 11
      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當代植物生物學研究進展最快的領域當代植物生物學研究進展最快的領域當代植物生物學研究進展最快的領域劉進平編基因組學(GENOMICS)是對所有基因進行基因組作圖(包括遺傳圖譜、物理圖譜、轉錄本圖譜),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門科學。因此,基因組研究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以全基因組測序為目標的結構基因組學(STRUCTURALGENOMICS)和以基因功能鑒定為目標的功能基因組學(FUNCTIONALGENOMICS,又被稱為后基因組學(POSTGENOMICS),它利用結構基因組所提供的信息和產(chǎn)物,發(fā)展和應用新的實驗手段,通過在基因組或系統(tǒng)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得生物學研究從對單一基因或蛋白質研究轉向多個基因或蛋白質同時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這是在基因組靜態(tài)的堿基序列弄清楚之后轉入對基因組動態(tài)的生物學功能學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基因功能發(fā)現(xiàn)、基因表達分析及突變檢測?;虻墓δ馨ㄉ飳W功能,如作為蛋白質激酶對特異蛋白質進行磷酸化修飾;細胞學功能,如參與細胞間和細胞內信號傳遞途徑;發(fā)育上功能,如參與形態(tài)建成等。采用的手段包括經(jīng)典的減法雜交、差示篩選、CDNA代表差異分析以及MRNA差異顯示等,及對基因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的新技術如基因表達的系統(tǒng)分析(SERIALANALYSISOFGENEEXPRESSION,SAGE)、CDNA微陣列(CDNAMICROARRAY)、DNA芯片(DNACHIP)等。植物基因組學得到了迅速發(fā)展,除擬南芥、水稻等植物基因組的大規(guī)模測序外,鑒定和發(fā)現(xiàn)表達基因最快的途徑就是確定EST,目前在很多公共數(shù)據(jù)庫中已有不少EST數(shù)據(jù),開展EST研究較多的作物包括大豆、番茄、玉米和水稻等,其它植物如綠豆、橡膠樹、云杉、白楊、木薯、一些牧草作物、蘿卜、胡蘿卜、芥菜、草莓、紅小豆、豇豆、菜豆、苜蓿EST數(shù)據(jù)也在不斷累積。因為在對某植物對全序列進行測序之前,EST數(shù)據(jù)庫將是發(fā)現(xiàn)基因、進行種間序列比較、通過分子標記和表達分析的克隆等最有價值的資源。比較來自不同器官和不同生理環(huán)境下的EST還可以得到表達類型方面的初步信息。此外,基于DNA芯片的基因功能分析、基因產(chǎn)物蛋白質的表達分析、利用正向和反向遺傳學技術(如插入突變建立突變體原則的多樣性,缺乏一種高通量的識別工具仍然是蛋白質組學深入研究的瓶頸。因此,一些新的技術也由此孕育而生,換言之,發(fā)展可替代或補充雙向凝膠電泳的新方法已成為蛋白質組研究技術最主要的目標。目前,二維色譜(2DLC)、二維毛細管電泳(2DCE)、液相色譜-毛細管電泳(LCCE)等新型分離技術都有補充和取代雙向凝膠電泳之勢。另一種策略則是以質譜技術為核心,開發(fā)質譜鳥槍法(SHOTGUN)、毛細管電泳質譜聯(lián)用(CEMS)等新策略直接鑒定全蛋白質組混合酶解產(chǎn)物。隨著對大規(guī)模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視,發(fā)展高通量和高精度的蛋白質相互作用檢測技術也被科學家所關注。此外,蛋白質芯片的發(fā)展也十分迅速,并已經(jīng)在臨床診斷中得到應用。蛋白質組數(shù)據(jù)庫是蛋白質組研究水平的標志和基礎。瑞士的SWISSPROT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種類最多的蛋白質組數(shù)據(jù)庫。丹麥、英國、美國等也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蛋白質組數(shù)據(jù)庫。生物信息學的發(fā)展已給蛋白質組研究提供了更方便有效的計算機分析軟件。新聞報道稱,人類蛋白質組計劃(HUMANPROTEOMEPROJECT)日前正在積極籌備,旨在歸類和描繪出人體內的所有蛋白質。如果能夠實現(xiàn),這將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后又一宏偉壯舉。植物蛋白質組學是在基因組學的研究成就和高通量的蛋白質分析技術得到突破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新興學科。植物蛋白質組學作為蛋白質組學的一個的分支,將成為后基因時代的重要組成,未來研究和發(fā)展植物生理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理論依據(jù)。植物蛋白質組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植物生理蛋白質組學、植物遺傳多樣性蛋白質組學、植物突變體蛋白質組學、植物發(fā)育蛋白質組學等。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方法包括蛋白質樣品的制備、2DE凝膠電泳、質譜技術、蛋白質芯片技術、酵母雙雜交技術、生物信息學等。發(fā)育生物學是目前生命科學的前沿之一,也是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中最活躍的學科之一。它是研究一個生物個體是如何通過不斷的細胞分裂過程,從一個單細胞的受精卵發(fā)育形成如此豐富多彩的動植物生命個體的規(guī)律。由于每一種生物都有它特有的形態(tài)特征,而每
      下載積分: 3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5-21
      頁數(shù): 6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0第第2節(jié)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研究的是一些科學事實。在各種科學事實間建立合理的聯(lián)系,尋找事實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解釋事實的各種假說和理論。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就是人類不斷研究的過程,研究過程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要讓學生不斷學會研究方法很重要,所以,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生物學研究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為以后學習生物學打好基礎,也為社會進步帶來新的希望。二、教學目標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能說出實驗法的基本步驟。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提出假設和設計實驗方案,嘗試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通過材料獲取和處理信息,培養(yǎng)學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和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討論中,體驗用實驗法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逐漸形成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在小組活動中,學會交流與表達,學會與他人合作。三、教學重難點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實驗法研究的一般步驟落實方案通過學生查閱資料,教師演示動畫、設問指導學生總結等環(huán)節(jié)落實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學生自己進行分析、處理、歸納信息,設計實驗方案。突破策略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并自主設計實驗,有秩序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有針對性的對教學難點進行突破。四、教法、教具四、教法、教具教法案例分析讓學生認識到知識源于生活實際;2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響尾蛇的圖片和有關響尾蛇的文字介紹學生活動認真觀察、閱讀信息,加強對響尾蛇的了解感知認識,拓展學生的視野教師活動播放錄像播放響尾蛇捕捉老鼠的視頻,并對視頻內容作解釋直觀形象,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活動認真觀察、迅速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教師活動提問學生通過觀察錄像,叫學生說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活動學生主動起來說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落實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活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作出客觀評價,指出在眾多問題中,本節(jié)課主要針對“響尾蛇是根據(jù)什么標志追蹤它放走的獵物的”這個問題進行討論統(tǒng)一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共同解決一個問題教師活動把教師收集好的資料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閱讀資料,結合學生自己收集的資料針對問題做出假設培養(yǎng)學生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活動認真閱讀資料,根據(jù)資料信息提出假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活動叫學生起來說出自己的假設并作出相應評價,提出要針對“假設響尾蛇是根據(jù)毒液的氣味追蹤獵物的”進行互相討論,組織各組學生互相討論,針對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總結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學生活動互相討論實驗設計方案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活動有組織性的叫學生說出實驗設計方案,同組的學生進行補充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師生互動落實新課程理念二、實驗法研究的一般步驟(25分鐘)學生活動積極的說出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并傾聽別人的意見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4
      1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生物百花園生物百花園第1頁共10頁20172017年湖南省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選拔賽試題年湖南省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選拔賽試題考試時量考試時量120120分鐘分鐘總分總分120120分一、單項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本題共40小題,每題小題,每題1分,共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分;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1下列有關①~⑤的共同特征中,敘述正確的是①埃博拉病毒②毛霉③硝化細菌④發(fā)菜⑤煙草A①不具有細胞結構,但能發(fā)生突變B①②③都不含葉綠素,且都是分解者C②③④⑤都具細胞壁,且成分相同D②③都是需氧型生物,都能進行有性生殖2下列關于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C是構成有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BATP中含有的元素是C、H、O、N、P,它所含的腺苷可參與RNA的合成C等質量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徹底氧化分解過程中都產(chǎn)生水,糖類耗氧量最多D生長素、性激素、胰島素、TRH都含有C、H、O、N3生物體內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如圖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組成A、B、C三種生物大分子的單體。這三種單體的結構可用D或E表示。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A人體細胞中單體A、B的結構可用D表示,人體中D的種類有4種B大腸桿菌細胞內單體C的結構可用E表示,E的種類約有20種CA、B是生物體內遺傳信息的攜帶者,C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DA、B的多樣性由D中的N充分體現(xiàn),C的多樣性由E中的R充分體現(xiàn)4某人感覺身體不適,并表現(xiàn)出全身浮腫,去醫(yī)院作尿液檢查,化驗師的操作與現(xiàn)象如下取稀釋尿液2ML→加01GMLNAOH溶液2ML搖勻→加001GMLCUSO4溶液3~4滴搖勻→觀察結果有紫色出現(xiàn)。據(jù)此可判斷,該人最可能患A糖尿病B腎炎C脂肪肝D高血壓5下列關于細胞器的描述正確的是①溶酶體內含有多種水解酶,正常情況下不起作用②動物、低等植物細胞通常都有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③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可選用黑藻幼葉④抗體、激素、神經(jīng)遞質都在核糖體上合成⑤衰老細胞中的線粒體功能受損⑥破壞植物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的高爾基體,可形成雙核細胞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6如用模擬細胞溶膠成分的溶液分別培養(yǎng)水稻葉片離體的線粒體和葉綠體,控制光和氧氣,如下圖所示。其中甲、乙有光照但不供氧氣,丙、丁有氧氣但在黑暗中。一段時間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A甲和丁B丁和甲C丙和乙D乙和丙7用含有各種必需元素的溶液培養(yǎng)大麥。實驗分兩組,一組在光下,另一組在黑暗中,48H后測定幾種離子的濃度。下表為實驗結束時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占實驗開始時離子濃度的百分比,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不能得出的結論是實驗條件水分消耗MLCA2+K+MG2+在光照條件下109013527179在黑暗環(huán)境中43510535113A大麥在光照條件下吸收鉀離子的相對速度比吸收水的相對速度快生物百花園生物百花園第3頁共10頁16小麥銹病的發(fā)病部位主要是葉片,發(fā)病時期主要在小麥植株生長的中后期,會對小麥的生存造成極大威脅?,F(xiàn)已知小麥的抗銹病性狀(A)對感銹病性狀(A)為顯性。讓基因型為AA的親本連續(xù)自交兩代并淘汰感病小麥,則所得全部F3種子播種后所得的幼苗中,純合子的比例為A45B79C1517D192717紅綠色盲是一種隱性伴性遺傳病。一個色盲男性與一個正常女性結婚,所生子女情況將是A兒子不可能患病B兒子患病概率高于女兒C子女患病概率相同D女兒患病概率高于兒子18下圖所示為一種甲殼蟲眼睛性狀的遺傳圖譜。圖中黑色表示個體眼睛為黑色,白色表示個體眼睛為棕色,斜線表示個體無眼。這三種表現(xiàn)型由一組復等位基因E控制所謂復等位基因,指的是占據(jù)某同源染色體同一座位并決定同一性狀的一組基因每一個二倍體生物最多只能具有其中的任意兩個。若黑眼等位基因為E1,棕眼等位基因為E2,無眼等位基因為E3,它們之間的相對的顯隱性關系為E1E2E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無法判斷Ⅱ1的基因型BⅡ3的基因型一定為E2E3CⅠ1的基因型可能為E1E2或E1E3D若將Ⅲ1與某個黑眼個體交配,后代中不可能出現(xiàn)黑眼棕眼無眼211的分離比。19摩爾根的學生穆勒在培養(yǎng)果蠅時得到了兩種品系。果蠅黏膠眼基因(G)和展翅(D)均為第三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G或D純合時有致死效應。請問以下哪種方法最適合于保存這兩種果蠅品系。A分別尋找黏膠眼的純合品系和展翅的純合品系并獨立保存B分別尋找黏膠眼的雜合品系和展翅的雜合品系并獨立保存C選擇既非黏膠眼又非展翅的隱性純合品系,與黏膠眼雜合品系和展翅雜合品系分別雜交并保存D尋找既為黏膠眼又為展翅的品系并保存20某植株的一條染色體發(fā)生缺失獲得該缺失染色體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體上具有紅色顯性基因B正常染色體上具有白色隱性基因B。如果該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狀表現(xiàn)是A紅色∶白色3∶1B紅色∶白色1∶1C都是紅色D都是白色21下列關于基因工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基因工程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B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運載體有質粒、噬菌體和動植物病毒等C作為運載體的質粒,只存在于細菌等原核生物的細胞中D限制酶和DNA連接酶都可作用于磷酸二酯鍵22從煙草花葉病毒中提取RNA并分析堿基成分,發(fā)現(xiàn)37的堿基是胞嘧啶,那么腺嘌呤的含量是A13B315C37D不確定23將大腸桿菌細胞在15N為唯一氮源的培養(yǎng)液中繁殖多代。然后轉移到含14N的培養(yǎng)液中繁殖兩代后,再將細胞被轉移回15N的培養(yǎng)液中繁殖最后一代。最后收集的細胞的DNA為15N14N的比例是A18B14C34D124下列有關真核生物的轉錄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轉錄中,DNA的兩條鏈都可以作為模板B轉錄遇到終止密碼時,RNA聚合酶從DNA上脫落下來C轉錄只發(fā)生在細胞核中D一個含N個堿基的DNA分子,轉錄的MRNA分子的堿基數(shù)是N2個25每個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可以像指紋一樣用來識別身份,這種方法稱為DNA指紋技術。下列敘述,不能通過DNA指紋技術來實現(xiàn)的是A親子鑒定B死者遺骸的鑒定C犯罪嫌疑人的鑒定D肺炎的診斷26某四倍體植株含A時開紅花,不含A時開白花。試問基因型為AAAA的植株自交后代開白花的比例大約是A14B18C116D13627依據(jù)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10
      2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20072007年碩士研究生生物學年碩士研究生生物學專業(yè)部分專業(yè)部分考試大綱考試大綱值得擁有的資料是來自平時學習積累總結的有問題的地方肯定有的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華中科技大學生物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考試大綱第一部分考試說明一、考試性質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是為高等學校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其中生物學(專業(yè)部分)由我校自行出題它的評價標準是高等學校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基本的生物學知識而有利于我校在錄取時擇優(yōu)選拔二、評價目標生物學(專業(yè)部分)考試在重點考查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說明、提出、分析和解決這些學科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問題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的基本概念、理論、假說、規(guī)律和論斷運用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原理可以就某一問題設計出實驗方案準確、恰當?shù)厥褂脤I(yè)術語文字通順、層次清楚、有論有據(jù)、合乎邏輯地表述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O答卷方式閉卷筆試2、啟動子與轉錄起始啟動子的基本結構啟動子的識別酶與啟動子的結合-10區(qū)和-35區(qū)的最佳間距增強子及其功能真核生物啟動子對轉錄的影響3、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較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4、終止和抗終止不依賴于Ρ因子的終止依賴于Ρ因子的終止抗終止5、內含子的剪接、編輯及化學修飾RNA中的內含子RNA的剪接RNA的編輯和化學修飾(三)生物信息的傳遞(下)從DNA到蛋白質1遺傳密碼三聯(lián)子密碼及其破譯遺傳密碼的性質2TRNATRNA的結構、功能及種類氨酰-TRNA合成酶3核糖體核糖體的結構RRNA核糖體的功能4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學機制氨基酸的活化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5
      頁數(shù): 11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第十二章細胞與個體發(fā)育,第二節(jié)干細胞,第二節(jié)干細胞,,干細胞(STEMCELL)一類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是各種分化細胞或特化細胞的初始來源。,胚胎干細胞(EMBRYONICSTEMCELL,ESCELL)出現(xiàn)于早期胚胎的干細胞,多數(shù)來自囊胚(胚泡)的內細胞團。成體干細胞(ADULTSTEMCELL)具組織特異性的干細胞,如造血干細胞、神經(jīng)干細胞、胰腺干細胞等。,對稱分裂(SYMMETRYDIVISION)產(chǎn)生兩個同型的細胞,均為干細胞或分化細胞。不對稱分裂(ASYMMETRYDIVISION)產(chǎn)生兩個異型的細胞,一個是干細胞,另一個是分化細胞。,一、干細胞的基本特征,,(一)干細胞的自我復制,,對稱分裂,不對稱分裂,機體對干細胞增殖的調節(jié)具有一定靈活性,以適應生理變化需要,維持干細胞與分化細胞數(shù)量上的平衡。通常認為,在正常狀況下,干細胞多以不對稱方式分裂。,(二)干細胞的分化,全能干細胞(TOTIPOTENTCELL)多能干細胞(PLURIPOTENTCELL)專能干細胞(UNIPOTENTCELL),胚泡內細胞團的ES細胞,成體干細胞,(三)干細胞增殖分化的調控機制,微區(qū)(NICHE)干細胞所處的微環(huán)境,包括周圍細胞、胞外基質及可溶性信號轉導分子等。,1胞內因素的調控,2胞外因素的調控,OCT4NANOG端粒酶,黏附分子、多種分泌因子及周圍細胞的直接參與。,二、胚胎干細胞,,ES細胞--胚胎干細胞(EMBRYONICSTEMCELL)EG細胞--胚胎生殖細胞(EMBRYONICGERMCELL),胚胎生殖嵴中的原始生殖細胞。EC細胞--畸胎癌細胞(EMBRYONALCARCINOMACELL),兼具多分化潛能與腫瘤細胞特性。,(一)ES細胞,,內細胞團(INNERCELLMASS),,1ES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來源于胚泡的內細胞團;在不分化條件下能無限自我復制;能保持穩(wěn)定的二倍體正常核型;能分化為包括內、中、外胚層的所有細胞類型;當被注入發(fā)育狀態(tài)的囊胚中,可整合至任一組織。,(1)嵌合體實驗ES細胞與另一胚泡的ICM細胞黏附在一起被移植入母體子宮內,可被調整并參與原先胚胎的正常發(fā)育,最終成為組織結構正常的嵌合體(CHIMERA)個體。,2ES細胞分化潛能的評價,(2)畸胎瘤實驗將ES細胞異位移植至皮下,由于無滋養(yǎng)層細胞的調控,其發(fā)育表現(xiàn)為無序的細胞分化,成為畸胎瘤。內部含神經(jīng)管、腺管、上皮組織、軟骨、肌肉和毛發(fā)等多胚層來源的多種類型的分化細胞。此法亦可證明ES細胞的多潛能分化特征。,(3)類胚體實驗ES細胞在無飼養(yǎng)層與分化抑制因子條件下培養(yǎng)時,形成類胚體(EMBRYOIDBODY,EB)。其中間細胞團保持干細胞生長特點,周邊細胞逐漸分化為不同類型的細胞。,改變細胞生長條件,如添加各種生長因子、改變其黏附狀態(tài)誘導細胞間相互作用等;導入特定的分化相關基因,誘導細胞產(chǎn)生定向分化;可分化為脂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心肌細胞、軟骨細胞、造血細胞、樹突樣細胞、內皮細胞、胰島細胞等。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定向分化。,3ES細胞的體外分化,3ES細胞的應用潛能,(1)移植治療如帕金森綜合癥、糖尿病、創(chuàng)傷性脊髓損傷等病癥,均有望通過誘導ES細胞定向分化為相應細胞類型再移植入病人體內治療。,(2)其他應用用于研究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的相應機制;模擬組織和細胞的體內效應,以篩選藥物或測試藥物毒性;對ES細胞進行基因操作后再用于治療。,來自胚胎生殖嵴中的原始生殖細胞;與ES細胞具類似特性,如具有多分化潛能、特殊干細胞標記等;增殖能力稍弱,不能無限制生長;不能產(chǎn)生畸胎瘤。,(二)EG細胞,,成體干細胞存在于多種組織與器官,包括骨髓、外周血、腦、脊髓、牙髓、血管、骨骼肌、表皮、消化管、角膜、視網(wǎng)膜、肝臟、胰腺等。兩個基本特征自我復制能夠分化為具有特殊功能的成熟細胞。數(shù)目稀少。在相應誘導條件下,成體干細胞可跨組織甚至跨胚層分化可塑性(PLASTICITY)。,三、成體干細胞,,1造血干細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表面標記CD34/THYL/LIN來源骨髓移植外周血(從中篩選出CD34白細胞,含520的造血干細胞)臍帶血,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1990,EDONNALLTHOMAS,存在于腦組織??煞只癁樯窠?jīng)元、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等。特征標記巢蛋白NESTIN(屬中間絲骨架蛋白)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等目前仍缺乏被普遍接受的單一特異性標記。,2神經(jīng)干細胞,,來源于結締組織。能在體外增殖,也可在不同條件下分化為多種間充細胞,如脂肪細胞、上皮細胞、肝細胞等。含有多種特異性表面抗原CD71、CD44、CD90、CD117、CD147等,不含造血干細胞表面抗原CD45、CD34等。,3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CELL,MSC),,思考題ES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思考題,名詞解釋胚胎干細胞(ESCELL)多能干細胞(PLURIPOTENTCELL)成體干細胞的可塑性,THEEND,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26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細胞(CELL)所有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人體和醫(yī)學,第一章細胞生物學與醫(yī)學,探討細胞生命現(xiàn)象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本質的科學。研究細胞結構與功能、生長、分裂、分化、遺傳、變異、發(fā)育、運動、興奮傳導、癌變、衰老及死亡等。,,細胞生物學CELLBIOLOGY,第一節(jié)細胞學的誕生與發(fā)展,細胞生物學發(fā)展自細胞學CYTOLOGY研究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和進化的科學。,一、細胞的發(fā)現(xiàn),,1590年,荷蘭眼鏡商JANSSEN父子制造出第一臺顯微鏡。放大鏡望遠鏡光學性能不夠理想,放大倍數(shù)不超過10倍。,1665年,英國物理學家ROBERTHOOKE和他的“CELL”。,“CELL”FROM“CELLULAE”,1668年,JSWAMMERDAN用顯微鏡觀察到虱子和青蛙的紅細胞。1674年,AVANLEEUWENHOEK在池塘中觀察到原生動物。,1777年WHEWSON在無脊椎動物的紅細胞中觀察到了細胞核;1781年FFONTANA在鰻魚的皮膚上皮細胞中發(fā)現(xiàn)細胞核;1805年GRTREVIRANUS發(fā)現(xiàn)毛茛科植物花蕾中的相鄰細胞間有膜作為界限;1812年JMOLDENHAWER通過細胞分離的方法證實了細胞的個體特性;1829年PJFTURPIN提出植物體是由互不依賴的單個細胞的聚會體;1830年FJFMEYEN提出細胞是一個由膜所包圍的實體.,二、細胞學說CELLTHEORY,,1838年SCHLEIDEN認為所有植物體都由細胞及其產(chǎn)物組成。1839年SCHWANN提出了“所有動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MATTHIASJACOBSCHLEIDEN,THEODARSCHWANN,,CELLTHEORY,1.所有生物體都由細胞構成2.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3.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4.新細胞來源于已經(jīng)存在的細胞,隨著顯微鏡油鏡,切片、固定和染色技術的發(fā)展,細胞器的發(fā)現(xiàn)1887VBENEDEN中心體1889CGOLGI內網(wǎng)器(高爾基復合體)1897CGARNIER內質網(wǎng)1898CBENDA線粒體,細胞生理活動1873SCHNEIDER細胞分裂細胞核的變化1892WFLENNING精確描述細胞分裂過程,提出有絲分裂1883EBENEDEN發(fā)表染色體遺傳連續(xù)性的原理1884WHERTWIGANDESTRASBURGER細胞核是遺傳特征的載體,細胞學形成的標志,比利時JCARNOY1884德國OHERTWIG1892,,三、其他學科的滲透,20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細胞學與其它學科(遺傳、生理、生化等)相互滲透,對細胞運動、細胞膜的特性、細胞的生長、細胞分泌、細胞內的新陳代謝、能量代謝等提出了新觀點。對細胞的研究由形態(tài)階段發(fā)展到功能階段。,,組織細胞培養(yǎng)技術的建立細胞膜理化特性認識的加深膜半透性,由類脂雙層組成。整體細胞中核酸和蛋白質的分析技術的出現(xiàn)DNA只存在細胞核,RNA存在細胞核,核仁和細胞質;能測定單個細胞的核酸和蛋白質含量;提出了RNA在蛋白質合成中具有中心地位。電子顯微鏡的出現(xiàn)和應用1933,細胞結構進入超微結構。,20世紀50年代后,第二節(jié)細胞生物學的興起,顯微水平,,,超微水平,分子水平,電子顯微鏡技術,細胞組分分離技術,分子生物學,細胞化學技術,為了認識細胞而研究細胞,通過細胞去解讀生命,細胞生物學CELLBIOLOGY,,,1細胞顯微結構從亞微水平的重新認識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和分辨率提高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變更清晰2更多細胞結構的發(fā)現(xiàn)核糖體,溶酶體,過氧化物體,微管,微絲,核孔3多層面結構知識的整合多學科的交叉使人們對細胞結構的認識在顯微水平、亞微水平和分子水平得到統(tǒng)一。,一、細胞結構知識的深入和整合,,,二、細胞“時空”特性的認識,,細胞質中化學物質的區(qū)域化細胞器存在的時空特性3細胞器功能活動的時空特性4細胞在個體中存在時空特性個體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有些細胞的位置和功能改變。,三、細胞單位概念的深化,,1細胞獨立生存的潛能性任何一個細胞在適當條件都可能具單獨存活的能力。2細胞中物質代謝體系的完整性任何一個細胞都具備各種物質代謝和滿足細胞基本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結構基礎和功能體系。3細胞基本生物學特性的相似性細胞的存活、分裂、運動以及衰老。,第三節(jié)細胞生物學的發(fā)展趨勢,1思想方法“還原論”與“活力論”2細胞本身的認識信號通路,轉錄因子,離子通道等3細胞與個體4細胞與社會人類健康、社會經(jīng)濟、倫理的影響疾病預防、疾病診斷、藥物研制、器官移植、抗衰老等干細胞、安樂死、轉基因動植物、動物克隆。,第四節(jié)細胞生物學在醫(yī)學科學中的地位與作用,1細胞與人體的生長發(fā)育人體的發(fā)育從受精卵開始。2細胞與人類疾病細胞是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基本單位,治病是在直接或間接地解決細胞的問題3細胞與醫(yī)學研究腫瘤、心臟病、HIV,HBV等。,THEEND,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24
      8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開場白,湖北醫(yī)學院醫(yī)療系學士衛(wèi)生部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微生物碩士第一軍醫(yī)大學博士20012003瑞典LINKOPING大學訪問學者20082009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學者,龍敏教授簡介,到微生物世界瀟灑走一回,,,歡迎同學們,微生物世界,開場白,問題之一為什么要走一回(為什么要學),,,開場白,很多人希望擁有1000000,,↓健愛親友工房車康情情情作子子,WHY,如果沒有了健康,一切都將等于零,1996年,WHO公布全球當年死亡總人數(shù)為5200萬,其中●感染性疾病1730萬結核病300萬艾滋病150萬乙型肝炎120萬●心血管疾病720萬●癌癥630萬,,WHY,衛(wèi)生部發(fā)布2011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顯示,2011年1月1日零時至12月31日24時,全國共報告法定傳染病發(fā)病632,0099例,死亡15802人,發(fā)病率為47133/10萬發(fā)病數(shù)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報告死亡數(shù)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艾滋病、肺結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流行性出血熱,感染性疾病位于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之首甲型H1N1流感疫情09年3月在墨西哥爆發(fā),之后席卷全球。禽流感、SARS、瘋牛病、結核病等令人擔憂我們處在微生物包圍之中,,WHY,,●善待自己,免受病原微生物感染●關愛他人,照顧好病人,需要不斷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診、防、治水平,1、平時需要,WHY,,“三防”(ABC戰(zhàn)爭)摸清本底避免非戰(zhàn)斗性減員野戰(zhàn)外科抗感染技術,2、戰(zhàn)時需要,WHY,,題型A型、B型選擇題(基礎知識、病例分析)題量150個(07分/個),●應付本門課程考試●參加國家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3、考試需要,WHY,問題之二什么是微生物世界(學什么),,,開場白,,是體形微小、結構簡單、肉眼直接看不見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shù)百倍(真菌)、上千倍(細菌),甚至數(shù)萬倍(病毒),才能直接觀察到。,微生物(MICROORGANISM),WHAT,研究目的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研究對象病原微生物、條件致病微生物,研究內容生物學特性(形、生、死、變)致病機制和免疫機制特異性診、防、治原則,醫(yī)學微生物學(MEDICALMICROBIOLOGY),WHAT,問題之三如何瀟灑(怎么學),,,國家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醫(yī)學微生物學考試大綱,,HOW,“一個中心”,,打牢基礎精讀醫(yī)學微生物學和醫(yī)學微生物學復習考試指導,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模擬試題。開闊視野,啟迪思維選讀高級醫(yī)學微生物學。,“二個基本點”,HOW,醫(yī)學微生物學的發(fā)展史是一部充滿戲劇性的歷史。,,,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十四世紀,一場可怕的“黑死病”(鼠疫)席卷歐洲,奪去2500萬人,幾乎占整個歐洲國家二分之一的生命,城市里杳無人跡,田野一片荒涼。,,,人們千方百計地尋找傳染病的病因,但幾百年來一無所獲。,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1676年,列文虎克ANTONYLEEWENHOEK16321723發(fā)明了顯微鏡。第一個發(fā)現(xiàn)微生物,揭開了人類與傳染病戰(zhàn)斗的序幕。,香味芬芳的啤酒→發(fā)酸的啤酒,,↓球形菌(啤酒酵母菌),↓桿形菌(乳桿菌),,,,乙醇,乙酸,麥芽糖蔗糖,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1860年,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率先提出傳染病的病因學說,即“傳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如何通過科學實驗,證實微生物能引起傳染病,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純種病原菌(純培養(yǎng)),是證實傳染病病因學說的關鍵。,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細菌太??;●種類繁多;●臨床標本(如糞便、膿汁)中常常混雜多種細菌,只要環(huán)境適宜,這幾種細菌能同時生長繁殖,難以分離。,,要解決細菌純培養(yǎng)問題,關鍵在于制備一種無菌的固體培養(yǎng)基。接種后,標本中的細菌可生長繁殖,形成單菌落。不同的細菌形成不同的單菌落,據(jù)此將細菌加以分離。,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1876年,科赫ROBERTKOCH18431910建立了細菌純培養(yǎng)技術和染色技術,第一個分離到病原菌炭疽芽胞桿菌。,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①從同一特定疾病的宿主中常能發(fā)現(xiàn)同一種病原體;,科赫提出確定“病原菌━傳染病”關系的科赫定理,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②能從患病宿主中分離出相同的病原體,并獲得純培養(yǎng)物;,,③將純培養(yǎng)物接種到易感動物,必然出現(xiàn)相同的疾??;,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④從人工感染的實驗動物中,必定能重新分離獲得該病原體的純培養(yǎng)物。,,,巴斯德提出了“傳染病的病因學說”,科赫建立了病原菌的診斷方法,兩人成為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之后,科赫因分離培養(yǎng)出結核桿菌,開創(chuàng)了結核病研究的新紀元而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生理學獎。,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十九世紀,每年冬春兩季,許多天真可愛的兒童患白喉而痛苦地死去。,1889年,為了拯救無辜的小生命,德國年輕醫(yī)生貝林(BEHRING)立志要找到治療方法。,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白喉桿菌是引起白喉的病原菌。該菌能致人于死地,在于能產(chǎn)生強烈的白喉毒素,抑制靶細胞蛋白質合成。,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將白喉桿菌注入豚鼠體內,接著再注射各種各樣有毒的藥品,希望以“毒”攻“毒”,消除白喉毒素。,怎樣破壞細菌毒素,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這些可憐的豚鼠不是在白喉毒素的中毒下死亡,就是被注射的毒物奪去生命。,死亡,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在上千只豚鼠中,有2只豚鼠竟然僥幸活了下來,接著,貝林在這2只豚鼠身上注射比上一次劑量更大的白喉桿菌,豚鼠沒有死去;再注射白喉毒素,豚鼠仍然活著。為什么如何證實你的推測,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取血清,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存活的實驗豚鼠,未經(jīng)實驗的豚鼠,健康的豚鼠,白喉毒素,健康的豚鼠,,,,貝林認為,在注射了白喉桿菌而存活的豚鼠體內,產(chǎn)生了一種強大的抗毒素物質,能消除白喉毒素的毒性作用。于是,大膽提出“抗毒素與免疫”的新概念,開創(chuàng)了血清學療法。1901年,貝林第一個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生理學獎。,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怎樣殺死侵入人體的病原菌,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歐立希(PAULEHRLICH18541915)提出“神奇的子彈”的構想,即殺死侵入體內的病原菌而不傷害人體組織。,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1935年,杜馬克發(fā)明磺胺類藥物,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生理學獎。,1909年,歐立希發(fā)明了“606”,能殺死梅毒螺旋體而不傷及人體,開創(chuàng)了化學療法。,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1928年,弗萊明(FLEMING18811955)在培養(yǎng)金黃色葡萄球菌時,培養(yǎng)基不幸被一個綠色霉菌污染,他剛想扔掉這些平皿,卻被培養(yǎng)基上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所吸引。,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為什么會形成抑菌圈,,,霉菌,抑菌圈,金黃色葡萄球菌,青霉素,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1940年,弗勞里FLOREY采用X射線突變方法,篩選出高產(chǎn)量的青霉菌,建立了工業(yè)發(fā)酵生產(chǎn),提取、純化獲得大量的青霉素。,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1941年,青霉素正式用于臨床,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從此進入了抗生素時代。弗萊明和弗勞里獲得諾貝爾醫(yī)學與生理學獎。,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我國首創(chuàng)用人痘預防天花。18世紀末,琴納EDWARDJENNER17491823通過研究“擠奶女工得牛痘后不再患天花”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接種牛痘病毒可預防天花,開創(chuàng)疫苗接種的歷史。,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19世紀70年代,全球死于“白色瘟疫”肺結核的人數(shù)占死亡總人數(shù)的七分之一。,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經(jīng)過13年共230多代的傳代,結核桿菌的毒力大大減弱,制成減毒活疫苗卡介苗。,1906年,卡默德和介蘭分離出毒性強的牛型結核桿菌,接種在含膽汁的馬鈴薯培養(yǎng)基上,每隔3個星期將結核桿菌菌苔轉種到新鮮培養(yǎng)基上。,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啟示,創(chuàng)新包括新現(xiàn)象及其本質或規(guī)律性的發(fā)現(xiàn)、新理論觀點概念的建立、新技術的創(chuàng)立、新問題的發(fā)現(xiàn),等等。,,塑造創(chuàng)新性是一個艱苦的歷程,必須持之以恒。,只有在已獲得的成就上找到新的生長點,從“老”問題中尋找新的啟示、新思路,才能有所突破。,啟示,,今后重點研究領域,1、加強微生物基因組學和細胞微生物學研究,揭示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機制、免疫機制及其與宿主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2、運用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等新手段,創(chuàng)建特異、敏感、快速、簡便的診斷方法。,今后重點研究領域,,3、深入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耐藥機制,探討防止和逆轉耐藥性措施,開發(fā)新型抗感染藥物。,今后重點研究領域,1微生物基因組學2細菌耐藥性3正常微生物群與微生態(tài)失調4醫(yī)院感染5新現(xiàn)與再現(xiàn)的傳染病6抗病毒治療新技術7微生物疫苗8性傳播的病原微生物9生物武器與基因武器,,今后重點研究領域,機遇往往只垂青于有準備的頭腦。巴斯德,,結束語,謝謝,,,,,,,,,,,,,,,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7
      頁數(shù): 52
      16人已閱讀
      ( 4 星級)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機械圖紙源碼,實習報告等文檔下載

    備案號:浙ICP備20018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