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賞文庫
全部分類
  • 抗擊疫情 >
    抗擊疫情
    病毒認知 防護手冊 復工復產(chǎn) 應急預案 防控方案 英雄事跡 院務工作
  • 成品畢設 >
    成品畢設
    外文翻譯 畢業(yè)設計 畢業(yè)論文 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任務書 課程設計 相關資料 大學生活 期刊論文 實習報告
  • 項目策劃 >
    項目策劃
    土地準備 規(guī)劃設計 開工開盤 項目綜合 竣工移交 售后移交 智慧方案 安全專項 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建議書 商業(yè)計劃書 危害評估防治 招投標文件
  • 專業(yè)資料 >
    專業(yè)資料
    人文法律 環(huán)境安全 食品科學 基礎建設 能源化工 農(nóng)林牧畜 綜合待分類 教育經(jīng)驗 行政人力 企業(yè)管理 醫(yī)學衛(wèi)生 IT技術 土木建筑 考研專題 財會稅務 公路隧道 紡織服裝
  • 共享辦公 >
    共享辦公
    總結匯報 調(diào)研報告 工作計劃 述職報告 講話發(fā)言 心得體會 思想?yún)R報 事務文書 合同協(xié)議 活動策劃 代理加盟 技術服務 求職簡歷 辦公軟件 ppt模板 表格模板 融資協(xié)議 發(fā)言演講 黨團工作 民主生活
  • 學術文檔 >
    學術文檔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天文科學 醫(yī)學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軍事 政學 文化、科學、教育、 交通運輸 經(jīng)濟 語言、文字 文學 農(nóng)業(yè)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藝術 歷史、地理 哲學 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綜合性圖書 哲學宗教
  • 經(jīng)營營銷 >
    經(jīng)營營銷
    綜合文檔 經(jīng)濟財稅 人力資源 運營管理 企業(yè)管理 內(nèi)控風控 地產(chǎn)策劃
  • 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
    幼兒教育 小學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職業(yè)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考研資源 試題真題 作業(yè)習題 課后答案 綜合教學
  • 土木建筑 >
    土木建筑
    專項施工 應急預案 建筑規(guī)范 工藝方案 技術交底 施工表格 圖片圖集
  • 課程導學 >
    課程導學
    醫(yī)學綜合 中醫(yī)養(yǎng)生 醫(yī)學研究 身心發(fā)展 醫(yī)學試題 影像醫(yī)學 醫(yī)院辦公 外科醫(yī)學 老年醫(yī)學 內(nèi)科醫(yī)學 婦產(chǎn)科 神經(jīng)科 醫(yī)學課件 眼鼻喉科 皮膚病科 腫瘤科 兒科醫(yī)學 康復醫(yī)學 全科醫(yī)學 護理學科 針灸學科 重癥學科 病毒學科 獸醫(yī) 藥學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75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扭轉(zhuǎn)效應是引起建筑物地震破壞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扭轉(zhuǎn)問題一直是結構抗震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由于結構地震反應的平扭耦聯(lián)振動是三維空間動力反應問題,結構試驗研究受到試驗規(guī)模和數(shù)量的限制,因而主要是依靠結構動力分析手段對其進行計算機模擬分析研究。2001年7月正式頒布了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雖然01規(guī)范保持了89規(guī)范關于建筑結構抗震的設計思想和總體方法,但在規(guī)范內(nèi)容、適用范圍以及具體技術措施等方面卻有相當大的調(diào)整和變動。01規(guī)范的若干修訂條文或者吸納了震害經(jīng)驗,或者借鑒了國外規(guī)范,其中不乏有一些條文未進行過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工作,其中也包括對不規(guī)則框架的設計方法,其正確和合理的程度有待及時明確。因此有必要進行如下工作①89、01規(guī)范設計對比;②89、01規(guī)范設計的結構抗震性能對比。當前,建筑物的功能和形式更趨多樣化,平面及立面不規(guī)則結構已相當普遍,扭轉(zhuǎn)問題更加突出,更需要對規(guī)范的設計方法是否足夠安全進行評估和驗證。對于不規(guī)則結構,我國目前事實上只能做到一階段設計,我國現(xiàn)行規(guī)范中有關抗扭設計的方法在設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效果到底如何,有待通過三維非線性地震反應模擬給出一些定量的分析。本文對比了我國新、舊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GBJ1189以及國外設計規(guī)范或指南中關于結構扭轉(zhuǎn)效應與抗扭設計的相關規(guī)定;按照89、01抗震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分別設計了設防烈度為7度、8度、9度的共6個鋼筋混凝土平面不規(guī)則框架結構,對比了結構的配筋差異及原因分析,在此基礎上,利用纖維模型梁柱單元的三維非線性動力分析程序,在設防地震作用和罕遇地震作用水準下選擇適當?shù)牡卣鸩ㄗ鳛檩斎?,對結構進行了雙向地震作用下的三維非線性動力反應分析,考察了按照89、01規(guī)范設計的這一類不規(guī)則框架結構的總體抗震性能及差異,并對產(chǎn)生這些差異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考察了結構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抗扭設計方法和措施的有效性,對結構在平扭耦聯(lián)振動下能否達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設防目標進行了初步評價。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32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上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空間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離散變量優(yōu)化設計方法研究姓名葉紅義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結構工程指導教師朱杰江20080101上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ABSTRACTOPTIMIZATIONDESIGNISALLUPTODATEMEASURETOSEEKTHEMOSTPERFECTANDOPTIMUMDESIGNPROPOSAL,ANDTHEMATHEMATICALOFOPTIMIZATIONHADAPPLICATIONINENGINEERINGDESIGNITINCORPORATESTHESPECIALITYDESIGNTHEORYTHEOPTIMIZATIONMETHODSOFMATHEMATICSANDTHECOMPUTERART,ACCOMMODATEASCIENTIFICDESIGNAPPROACHANDASIGNIFICANTLAYOUTSTRATEGYFORDESIGNENGINEERING’ANDITCANHEIGHTENDESIGNEFFICIENCYANDADVANCEDESIGNINGQUALITYTHESTRUCTUREOFRCFRAMEHASTHECONSTRUCTIONCOSTLOWLYTHEPLANEARRANGEMENTISFLEXIBLE,ANDITISADVANTAGCONSFORSTANDARDIZEDCONSTRUCTIONSOITHASBECOMETHEIMPORTANTSTRUCTURALSTYLE,MOREOVERITSTILLWILLMAINTAINTHEGOODPROSPECTSFORDEVELOPMENTINTHEFUTURETHEREFORE,SEEKINGASCIENCEREASONABLEDESIGNMETHODTOGUARANTEETHESTRUCTURALSECURITYANDENHANCEINVESTMENTBENEFITISNECESSARYANDURGENTFINITEELEMENTANALYTICMETHODISTOSOLVESTRUCTURALMECHANICSANDANALYSISTHEMOSTADVANCEDANDEFFECTIVEMETHODOFTHEPROBLEMTHROUGHTHETECHNOLOGYOFTHECOMPUTERCOMBININGOPTIMIZATIONALGORITHMSANDFINITECLEMENTTECHNOLOGYTOSEEKOPTIMIZATIONTHEORYANDMETHODISTHERESEARCHFOCALPOINTOFTHISTEXTONTHEBASISOFANALYSISTRADITIONALSTRUCTUREOPTIMIZATIONMETHOD,CARRYINGONTHEENDOGENICFORCEANALYSISUSINGTHEPRECISIONVERYHIGHFINITEELEMENTMETHODTOTHESTRUCTUREOFRCFRAME,WHICHHASGUARANTEEDTHEFOUNDATIONDATAOBJECTIVEACCURACYTHROUGHSETTINGUPOPTIMIZATIONMODELSFORMATHEMATICSOFTHEGOALMINIMUMWITLLTHECONSTRUCTIONCOST,WETAKETHEFRAMECOMPONENTLENGTHOFSIDEANDCOLUMNCONCRETESINTENSITYRANKASTHEPARAMETERIZATIONDESIGNVARIABLE,TAKETHEDISPLACEMENTANDTHESTRESSASCONSTRAINTCONDITION,THENCARRYONTHEFINITEELEMENTENDOGENICFORCEANALYSISANDTHE0PTII】1IZATIONCOMPUTATIONFINALLYAEXAMPLEHASCONFIRMEDTHATTHEOPTIMIZATIONMETHODISFEASIBLETHERESEARCHOFTHISTEXTNOTONLYCANBEUSEDINTHEOPTIMIZATIONDESIGNOFTHEFRAMESTRUCTURE,BUTALSO,THEREISCERTAINREFERENCEVALUETOTHEBUILDINGSTRUCTUREVI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82
      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隨著我國建設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超長混凝土結構為避免伸縮縫帶來的諸多不便如何解決超長混凝土結構中由于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引起的裂縫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對于此類結構通常是采用設置后澆帶、配置預應力鋼筋和普通鋼筋等措施來進行裂縫控制其中配置普通鋼筋只是以設計經(jīng)驗為主。鑒于此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研究。超艮混凝土結構后澆帶跨封閉后構件所受外約束增加間接內(nèi)力增加由此進行了試驗室條件下和天然條件下混凝土的收縮和徐變試驗。在試驗窒條件下對影響混凝土收縮的一些因素進行了探討;在兩種條件下對不同加載齡期、不同應力水平的混凝土徐變試件進行了研究得到了徐變變化規(guī)律;最后在天然條件下運用ACI209收縮和徐變預測模式計算結果及其考慮配筋修正后的計算結果分別與試驗結果進行了分析比較并找出了存在差異的原因。分析并比較三類溫度應力產(chǎn)生的原因和特點建立了氣溫變化的余弦函數(shù)曲線;結合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以一維熱傳導方程及其邊界條件為理論基礎近似導出了外界氣溫變化作用下構件內(nèi)部準穩(wěn)定溫度場的解;并根據(jù)構件內(nèi)部溫度場求得了構件的開裂深度。同時提出了“回”字形開裂截面的概念。對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溫度應力的開裂特點及分析方法進行了闡述;導出了“回”字形開裂截面后的等效截面并以框架連續(xù)梁為模型求出各跨在溫度作用下的彈性內(nèi)力通過“回”字形開裂截面的內(nèi)力折減得到了折減后的內(nèi)力定量地計算了普通鋼筋的配筋量。結合澳門銀河娛樂中心實際工程提出了非預應力后澆帶跨的設計思想并用有限元軟件ANSYS分析了留設該類后澆帶跨的合理性;定量計算了后澆帶間距分析了后澆帶處鋼筋的處理方式以及各因素對貫通鋼筋內(nèi)力的影響。通過該工程后澆跨錨固區(qū)的研究計算了錨固區(qū)臺座預應力筋彎折處的配筋量;對于應力比較復雜的錨固區(qū)采用有限元軟件ANSYS得出了在彈性范圍內(nèi)錨固區(qū)的應力狀態(tài)。最后提出了不均勻沉降的計算模型。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68
      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95
      1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框架結構失效元分析及損傷檢測的綜合研究姓名王建民申請學位級別博士專業(yè)固體力學指導教師陳龍珠20040801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摘要II時通過組合神經(jīng)網(wǎng)絡將損傷子結構與整體結構的模態(tài)頻率變化相結合進行損傷檢測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提高損傷檢測結果的準確性8損傷子結構頻率變化特征在較復雜損傷模式識別中的應用第八章針對結構內(nèi)較為復雜的多構件損傷模式在運用神經(jīng)網(wǎng)絡進行結構損傷檢測時首先用單層感知器識別損傷子結構然后用最小誤差匹配法近似得到損傷子結構模態(tài)頻率變化再與整體結構頻率變化相結合進行損傷檢測關鍵詞失效模式損傷檢測載荷增量法靈敏度分析水平位移變化增量模糊推理BP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態(tài)綜合法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33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近年來我國高層建筑蓬勃發(fā)展,其特點是向高度更高、體型更復雜、功能更齊全、綜合性更強的方向發(fā)展,隨著高層建筑高度的進一步增大,側向力作用的影響相對增大,側向變形也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水平荷載成為結構分析與設計的主要問題。鋼框架一混凝土核心筒結構當抗側剛度不滿足設計要求時,可考慮沿豎向利用建筑避難層、設備層,設置適當?shù)乃缴毂蹣嫾瑯嫵蓭偙鄣母邔咏ㄖY構。在風荷載作用下,設置剛臂是一種減少結構水平位移的有效方法;但在地震作用下,剛臂的設置會引起結構剛度、內(nèi)力的突變,并易形成薄弱層,結構的損壞機理難以形成“強柱弱梁”、“強剪弱彎”的延性屈服機制。目前,伴隨著帶剛臂的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結構的廣泛應用,研究人員對最佳剛臂位置與數(shù)量做了大量的理論研究,但其研究的理論大多基于平面模型與計算假定,這和實際三維空間建筑有很大的區(qū)別,因而建立三維空間模型進行分析研究對于帶剛臂的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結構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本文在結合前人對剛臂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三維空間計算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設計軟件ETABS對帶剛臂的鋼框架一混凝土核心筒結構的地震反應進行了多方面的計算分析,從中總結出剛臂的位置、數(shù)量、剛度以及節(jié)點的連接方式改變時,其地震作用下結構地震反應的一般規(guī)律,地震反應包括對結構低階自振周期、頂點位移、最大層間位移角、外圍鋼框架承擔的地震力等幾個方面。論文進一步分析了地震區(qū)帶剛臂的高層結構的動力時程響應,針對其動力反應的特點,探討了剛臂的設置在抗震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總結了相應的有效措施和解決方法,并提出了地震區(qū)采用帶剛臂的鋼框架一混凝土核心筒結構的設計要點,對于同類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在抗震設計中提供了借鑒作用。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74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框架結構和框架剪力墻結構是在我國地震區(qū)廣泛使用的兩種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而鋼筋混凝土結構在不同水準地震作用下的性態(tài)控制目標的實現(xiàn),主要依靠有效的抗震措施,賦予結構以必要的延性能力和滯回耗能能力,使結構在更高水準的地震作用下以穩(wěn)定的方式通過非彈性變形耗散地震能量,并保持其豎向承載力和整體穩(wěn)定性。我國設計規(guī)范中有關框架結構和框架剪力墻結構的系列設計方法和抗震措施主要根據(jù)試驗結果、震害及工程經(jīng)驗,并借鑒國外規(guī)范經(jīng)驗制定,至今未經(jīng)過理論分析的驗證。對于其中的內(nèi)力調(diào)節(jié)措施和抗震構造措施的抗震有效程度,到目前為止尚無法做出明確判斷。近年來,國外已有利用非彈性動力反應分析程序?qū)Φ湫徒Y構系列進行多條地震波輸入下的分析以驗證相應規(guī)范抗震設計方法和措施有效性的先例。而國內(nèi)則未見此類研究工作報道。本論文的主要目的是編制功能良好的非彈性動力反應分析程序,并利用它研究嚴格按規(guī)范設計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在不同水準地震下的抗震性態(tài),以期從理論分析角度識別有別于國外規(guī)范的我國抗震措施的有效程度。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217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在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中,框架梁中的預應力筋由抗裂度控制并一般通長配置,梁的抗彎承載力有較大的富余。豎向荷載作用下預應力混凝土框架邊柱承擔的彎矩通常較大,柱中鋼筋較多,工程設計人員常常采取兩種解決方案,一是減少邊柱尺寸,使邊柱承擔的彎矩減少。這樣帶來的缺陷是結構整體抗側剛度減少,地震作用下變形大,地震作用下邊柱易先于梁出鉸而形成抗震能力差的層間耗能破壞機制,結構的抗震能力弱。二是加強邊柱,并在邊柱中對稱加配預應力筋,邊柱的抗彎承載力提高,同時預應力筋可取代部分非預應力筋,將推遲邊柱的裂縫出現(xiàn)。邊柱的抗側剛度的增加,也有利于減少大震下中柱承擔的地震作用,使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的各根柱實際負擔的水平剪力與D值法得到的水平剪力接近,有利于提高框架結構的抗震能力。本文著重探討框架邊柱加強及對稱配置預應力筋對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能力的影響。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靜力彈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種簡單的而有效的抗震能力評價工具,受到了工程技術人員越來越多的重視。作者對東南大學預應力工程研究所編制的推倒分析PUSHOVERANALYSIS方法程序進行改進與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實際,更加方便工程應用。同時以SAP2000為工具,在SAP2000中定義了彎矩鉸,自編的建立在離散截面法基礎上的截面彎矩-曲率關系求解程序解決了塑性鉸的彎矩-桿端轉(zhuǎn)角關系。PUSHOVER分析為框架結構的抗震能力評估、耗能機制的選擇、考慮出鉸順序的框架結構位移延性分析提供理論基礎。通過多個算例結果的比較表明,本文改進的程序具有較高的精度。結合實際工程算例分別對一三跨的預應力混凝土框架按現(xiàn)行規(guī)范和按加強邊柱進行抗震設計,用PUSHOVER分析程序進行量化對比分析,指出了現(xiàn)行規(guī)范的不足,提出了增加預應力混凝土框架抗震能力的設計建議。運用能量法與能力譜法對算例中的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能力進行評估,提出相應的評估方法。通過對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結構中的邊柱是否對稱配預應力筋的探討,得到邊柱對稱加配預應力筋有利于框架結構從柱鉸機制向混合耗能機制轉(zhuǎn)變的實現(xiàn),將有效增加框架結構的抗震能力,并有利于震后恢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7
      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在提倡“開發(fā)并使用性能優(yōu)良、節(jié)省能耗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大背景下,框架填充墻裂縫問題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蚣芙Y構在我國建筑工程中應用非常廣泛,但當中遇到的裂縫問題也相應較多,解決了填充墻裂縫問題對建筑工程設計與施工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更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和經(jīng)濟價值。本文在輕質(zhì)填充墻裂縫控制研究課題基礎上進行了框架填充墻溫度變形的模擬及測試分析工作,結合調(diào)查情況和試驗結果對填充墻裂縫成因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首先介紹了框架填充墻裂縫的調(diào)查情況,總結出填充墻產(chǎn)生裂縫的主要形式及分布規(guī)律大部分為垂直裂縫和斜裂縫,少量為水平裂縫和不規(guī)則裂縫;大多數(shù)情況下,在縱墻的兩端部靠近平屋頂處的外墻及山墻上最容易出現(xiàn),歸納出填充墻產(chǎn)生裂縫的影響因素有墻體材料、溫差、地基不均勻沉降等。其次,本文結合調(diào)查結果進行了框架填充墻溫度荷載模擬試驗。介紹了試驗建筑概況及測試內(nèi)容,分析結果得出墻體在與梁、柱的交界處最容易出現(xiàn)豎向和水平方向的裂縫;溫度變化和材料性能是導致填充墻裂縫的重要原因;增加構造柱能有效避免填充墻裂縫出現(xiàn)。結合調(diào)查結果和試驗建筑測試結果,本文對填充墻裂縫成因進行理論分析,闡述了墻體開裂的機理及裂縫的主要成因。介紹了砌體的物理力學性能,并針對本次試驗采用的墻體塊體加氣混凝土砌塊和頁巖空心磚的物理力學性能與墻體裂縫的關系進行討論。理論分析結果為裂縫的主要成因在于存在溫差與材料收縮,控制裂縫措施可在這兩方面加強。最后建立框架填充墻有限元模型,并對其進行了不同溫度、不同材料條件下的變形模擬分析。對砌體做勻質(zhì)、各向同性處理,采用ANSYS中常用的DRUCKERPRAGERDP屈服準則為本構模型,用ANSYS中的混凝土單元SOLID65模擬本次試驗采用的砌塊砌體和磚砌體,對這兩種不同材料的填充墻分別施加4級不等的溫度荷載,進行非線性有限元模擬分析,模擬墻體的應力集中部位和試驗測試情況基本吻合。本文對框架填充墻在不同材料、不同溫度條件下的變形進行了模擬試驗和非線性有限元分析,希望本文在這方面的探索與實踐能對框架填充墻裂縫問題的解決有所幫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81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歷次強震經(jīng)驗證明,具有明顯長周期速度脈沖特征的近斷層地震動會對人口高度密集、財富高度集中的現(xiàn)代化城市造成嚴重破壞,引發(fā)的經(jīng)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令世人震驚,因此近斷層地震動作用下工程結構地震反應的研究受到地震工程學領域的熱切關注。為防止致命性倒塌,采取性能優(yōu)良的防屈曲支撐作為結構的第一道抗震防線,可避免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在做好防震抗震工作并了解結構抗震性能的基礎上,如何定量描述地震作用下結構的損傷破壞程度一直受到地震工程界的高度重視。因此本文結合上述問題,進行了如下主要研究工作首先,以1999年臺灣集集地震的典型近震、遠震和常用近震各三條記錄作為地震動輸入,分別對12和20層加設防屈曲支撐的鋼框架結構進行耗能減振分析,從變形和能量的角度探討近斷層地震動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并結合一棟10層防屈曲支撐鋼框架結構,采用能較好地反映地震動幅值、頻率特性,特別是強震持時對結構累積損傷破壞綜合影響的能量分析方法,探討結構的變形和能量反應與其抗震性能和破損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其次,采用PUSHOVER方法對防屈曲支撐鋼框架結構進行性能分析,與非線性時程分析結果比較,探討PUSHOVER方法評估結構在典型近震和常用近震作用下的非線性性能的可行性。同時,探討側向加載模式對結構性能分析的影響,以及防屈曲支撐對結構能力譜、需求譜和破壞機制等的影響。最后,計算結構整體和各層損傷指數(shù),引入能衡量結構累積能量損耗的滯回耗能循環(huán)次數(shù)指標??紤]到地震動與結構都包含大量不確定因素和不可控條件,以及結構損傷本身的模糊性,引入模糊子集和模糊隸屬度的概念,運用模糊數(shù)學中的模糊綜合評判方法,綜合整體損傷指數(shù)、層損傷指數(shù)、層間位移角和滯回耗能循環(huán)次數(shù)四者,進行結構多元模糊地震損傷評估。結果表明,具有明顯長周期速度脈沖特征的近震,對結構變形影響和能量輸入是遠震和常用近震下的幾倍;防屈曲支撐既能大幅度控制結構變形、耗散50%左右地震輸入能量,又能減小結構自振周期使其避開近震的長周期速度脈沖效應,發(fā)揮第一道防線作用;綜合采用不同指標,進行結構多元模糊地震損傷評估,可使結構抗震安全性評定具有科學的多指標綜合含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04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70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76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近年來我國頻頻受到地震的襲擊,地震中建筑物損壞造成的財產(chǎn)損失是地震財產(chǎn)損失中的主要部分。從盡快恢復人民正常生活、生產(chǎn)和經(jīng)濟的角度來看,遭到破壞、損壞的房屋有絕大部分應通過震后修復加固繼續(xù)使用。但采用何種方法加固,加固后的房屋動力性能和抗震能力如何是目前急需解決的科學問題。試驗中采用的是底層框架上部配筋砌塊短肢砌體剪力墻11三層子結構房屋模型,本次加固前該模型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擬動力試驗,在擬動力試驗中最大峰值加速度達到350GAL,完成擬動力試驗后,模型中的框架梁、柱、墻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結構剛度和房屋的正常使用都受到影響其損壞程度為中等破壞,屬可修范圍。為研究結構加固方法的適用性和加固后結構的動力性能,分別根據(jù)梁、板、柱、墻的破壞形態(tài)制訂了詳細的加固維修方案。本工程中結構構件產(chǎn)生較寬裂縫處用壓力灌膠的方法進行裂縫修補;框架梁及圈梁支座邊緣受彎裂縫再采用粘貼鋼板的加固方法;框架柱采用環(huán)向纏繞封閉式粘貼GFRP的加固方法;出現(xiàn)受剪裂縫和受彎裂縫的配筋砌體墻片采用環(huán)向纏繞封閉式粘貼GFRP的加固方法。模型加固施工完成后,重新對模型進行了層間剛度測試試驗,與損傷前的模型剛度對比,結果表明采用上述加固方法修復后的結構剛度有很大程度的恢復,基本可以恢復到震前水平。之后采用相同的擬動力試驗技術對修復的房屋模型進行了峰值加速度為220GAL的擬動力試驗,與原模型同等條件下的擬動力試驗結果對比表明加固后的模型初期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延性及耗能能力。因此,在加固方法得當?shù)那疤嵯拢鸷笫軗p結構的加固是可行的,結構的動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可以得到保證。但在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粘鋼加固部位鋼板出現(xiàn)被逐一撕開的現(xiàn)象,粘鋼方法表現(xiàn)出極為顯著的脆性撕裂破壞特征,后期數(shù)據(jù)分析也證明其在動力加固中不宜采用;而采用環(huán)向纏繞封閉式粘貼GFRP加固的部位沒有發(fā)生破壞,證明采用此種方法在結構抗震加固中使用是可行的;裂縫壓力灌膠修補方法只是對加固方法的一種輔助,僅采用該方法進行裂縫修補并不能改變構件的薄弱部位。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80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我國地處太平洋、亞洲地震帶,地質(zhì)構造復雜,是一個地震多發(fā)國家。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各種不同類型,結構復雜的建筑不斷涌現(xiàn),建筑結構的設計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方面已經(jīng)不滿足于現(xiàn)今規(guī)范中的“小震不壞,大震不倒”的原則,而提出基于結構性態(tài)的抗震設計原則,這就對結構抗震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國內(nèi)一些已建的建筑結構,結構存在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或總體上抗震能力不足,如何最佳的對這些已建的建筑結構實現(xiàn)抗震加固,保證它們滿足現(xiàn)今的抗震設計要求,也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世界各國的結構設計和工程技術人員提出了很多理論,有些已經(jīng)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在結構被動控制理論中應用廣泛的耗能阻尼器在框架結構應用做了一些理論及實驗研究并對一個實際工程進行了有限元分析。本文提出了在框架結構中設置耗能阻尼器斜支撐增加結構阻尼耗散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動能量達到減小結構反應的目的。論文首先在阻尼器動力試驗的基礎上,獲得了摩擦阻尼器FRD和粘彈性阻尼器VED隨激勵性質(zhì)變化條件下的滯回曲線和性能參數(shù)。在此基礎上,本文對粘彈性一摩擦阻尼器FVED進行了研究,在理論上得到了其耗能機理并獲得了它的滯回曲線和性能參數(shù)。其次,本文分別建立了上述三種阻尼器的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阻尼器和支撐組合的單元剛度矩陣?;谝陨献枘崞鞯墓ぷ鳈C理,本文進行了設置阻尼器支撐的框架結構有限元分析。結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下,由于摩擦阻尼器不起滑,F(xiàn)VED和VED的減振效果相當,而FRD的耗能效果不明顯。在罕遇地震下,粘彈性材料達到剪切極限,摩擦機構起滑,故FVED的減振效果最好。最后,本文在上述試驗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對一個七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置上述三種阻尼器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下進行了動力有限元分析。并對它們進行了對比,結果與試驗結果比較吻合,這就為實際結構設置阻尼器的抗震設計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幫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71
      8人已閱讀
      ( 4 星級)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機械圖紙源碼,實習報告等文檔下載

    備案號:浙ICP備20018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