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萼花臂尾輪蟲(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淡水常見輪蟲種類之一,廣泛分布于各類水體中,在自然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傳遞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水產養(yǎng)殖和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本論文主要研究了藻類食物濃度對萼花臂尾輪蟲混交雌體的形成和其生活史特征的影響,比較了兩品系萼花臂尾輪蟲混交雌體的交配行為和受精作用:
1、運用群體培養(yǎng)法,研究了斜生柵藻(Scenedesmus obliquus)濃
2、度對萼花臂尾輪蟲混交雌體形成的影響。結果表明,當食物濃度為2.0×106cells/mL時,產雄卵的混交雌體、雄體和產休眠卵的混交雌體的出現(xiàn)時間分別為第0.5、1.5和2天;當食物濃度為5.0×106cells/mL時分別為第0.5、1.5和3天;當食物濃度為8.0×106cells/mL時則分別為第0.5、1和1.5天。在10天的培養(yǎng)過程中,非混交雌體和產雄卵的混交雌體的平均密度和生產量均在食物濃度為8.0×106cells/mL時最
3、高,食物濃度為2.0×106cells/mL和5.0×106cells/mL之間無顯著差異;產休眠卵的混交雌體的平均密度和生產量以食物濃度為2.0×106cells/mL時最低,其余兩濃度間無顯著差異;雄體的平均密度和生產量在各食物濃度下無顯著差異。雄體生產量和總雌體生產量的比值以食物濃度為2.0×106cells/mL時最大,其余兩濃度間無顯著差異。當食物濃度為8.0×106cells/mL時種群中的平均混交雌體百分率最低;2.0×1
4、06cells/mL和5.0×106cells/mL時較高,且兩者間無顯著差異。而平均混交雌體受精率則隨食物濃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大。
2、實驗室內對蕪湖和青島兩品系萼花臂尾輪蟲的交配行為和受精作用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輪蟲品系內和品系間的交配行為相同,且交配歷時之間也無顯著差異。性比對青島品系輪蟲的混交雌體受精率有顯著的影響,但對蕪湖品系無顯著影響;在性比為1:4、1:2和4:1時,兩品系輪蟲的受精率間無顯著差異;而在性比為1:1和2
5、:1時,青島品系輪蟲的受精率均高于蕪湖品系。當年齡在4~16h以內時,蕪湖品系輪蟲混交雌體的受精率隨其年齡的增大而非線性下降,12h之后皆不再可受精,半受精齡長(LF50)為5.32h。蕪湖品系雄體的受精能力隨著其年齡的增大而非線性降低,半受精齡長(LF50)為15.05h。
3、運用單個體培養(yǎng)方法,以濃度分別為2.0、5.0和8.0×106cells/mL的斜生柵藻為餌料,對采自青島和蕪湖兩地的萼花臂尾輪蟲未受精的和受精的混
6、交雌體的生活史特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食物濃度僅對青島品系輪蟲未受精的混交雌體的繁殖后期歷時和卵體積有顯著的影響,但對蕪湖品系輪蟲未受精的混交雌體的繁殖前期歷時、平均壽命、卵體積和生殖投入均具有顯著的影響;青島品系輪蟲受精的混交雌體的繁殖前期歷時、卵體積和生殖投入顯著地受食物濃度的影響,而蕪湖品系除了繁殖后期歷時外,其它各生活史參數(shù)均顯著地受食物濃度的影響。在低食物濃度(2.0×106cells/mL)、中等食物濃度(5.0×106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萼花臂尾輪蟲非混交雌體與雄體基因組DNA的RAPD分析.pdf
- 環(huán)境激素對萼花臂尾輪蟲生殖影響.pdf
- 萼花臂尾輪蟲Dmrt基因DM區(qū)的克隆.pdf
- 萼花臂尾輪蟲反捕食形態(tài)可塑性研究.pdf
- 金屬離子、農藥對萼花臂尾輪蟲毒性影響的研究.pdf
- 不同品系萼花臂尾輪蟲生活史特征的比較研究.pdf
- 2303.雷帕霉素對萼花臂尾輪蟲衰老影響初步研究
- 3516.萼花臂尾輪蟲對捕食風險的生理生化響應
- 角突臂尾輪蟲的生態(tài)特征克隆多樣性及其與萼花臂尾輪蟲姐妹種之間的競爭.pdf
- 季節(jié)交替時期鏡湖萼花臂尾輪蟲種群變動的機理研究.pdf
- 藍藻和抗生素對萼花臂尾輪蟲種群生態(tài)學的影響研究.pdf
- 3499.捕食風險下萼花臂尾輪蟲休眠卵的萌發(fā)策略
- 60017.萼花臂尾輪蟲休眠卵形成和萌發(fā)的生態(tài)機理研究
- 四種有機氯農藥對萼花臂尾輪蟲生殖的影響.pdf
- 西維因和異丙威對萼花臂尾輪蟲毒性效應的研究.pdf
- β-六六六和十氯丹對萼花臂尾輪蟲實驗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pdf
- 16409.白藜蘆醇和飲食限制對萼花臂尾輪蟲抗衰老機制相關研究
- 不同溫度帶萼花臂尾輪蟲的種群遺傳結構和生態(tài)特征的比較研究.pdf
- 鲇雌魚繁殖生物學的初步研究.pdf
- 四種殺蟲劑對萼花臂尾輪蟲實驗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