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捕食者信息素可以誘導許多浮游的小型輪蟲產(chǎn)生更長的棘刺,能夠提供有效的接觸后防御以抵抗捕食者。本論文以浮游動物中常見的植食性浮游動物萼花臂尾輪蟲為研究對象,對捕食者信息素誘導的輪蟲表型可塑性反應進行研究。使用萼花臂尾輪蟲—卜氏晶囊輪蟲模型進行捕食者信息素誘導的輪蟲防御形態(tài)的研究。
我們用兩個克隆(北京克隆和遼陽克隆)的萼花臂尾輪蟲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捕食者晶囊輪蟲的密度(信息素濃度)與誘導萼花臂尾輪蟲后側棘刺的長度或相對長度具有顯著的
2、線性回歸模式。萼花臂尾輪蟲后側棘刺的長度或相對長度隨捕食者晶囊輪蟲信息素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捕食者晶囊輪蟲信息素誘導萼花臂尾輪蟲防御形態(tài)反應具有線性劑量—反應效應。
捕食者誘導輪蟲產(chǎn)生防御形態(tài)存在母體效應,被認為是一種適應策略。母體能夠預測并傳遞關于捕食風險的環(huán)境信息給下一代后代或隨后的后代,提高后代抵抗捕食者捕食的能力。兩個萼花臂尾輪蟲克隆的輪蟲后側棘刺的產(chǎn)生受到在晶囊輪蟲存在環(huán)境的暴露時間和出生順序的顯著影響。較晚出生的后代
3、的后側棘刺長度和相對長度降低到較低水平,但是較晚出生的后代產(chǎn)生的棘刺仍然比對照組的棘刺明顯。隨著出生順序母體效應逐步減弱可能是由于在母體隨后產(chǎn)生的孤雌生殖后代中母體內未知因素的稀釋或分解。母體環(huán)境不同(K–與K+→K–相比較, K+與K–→K+相比較)的兩個萼花臂尾輪蟲克隆的后代F1的后側棘刺長度和相對長度具有顯著差異,兩個克隆的后代F2也發(fā)現(xiàn)同樣的趨勢。這兩個實驗結果證實捕食者晶囊輪蟲誘導萼花臂尾輪蟲防御形態(tài)具有代間傳遞和跨代傳遞的母
4、體效應。晶囊輪蟲信息素對于誘導輪蟲產(chǎn)生防御反應的信號通路有兩種假設:1、信息素可能直接穿透母體體腔后影響初級卵母細胞和發(fā)育中的卵母細胞;2、信息素可能直接對母體起作用,影響母體生理特征并引起某種物質(激素)的釋放,從而誘導卵母細胞發(fā)展成的輪蟲產(chǎn)生防御形態(tài)。本實驗結果支持第二種假設。
在我們的實驗中,萼花臂尾輪蟲攝食氮限制和磷限制的藻類食物對防御體型后側棘刺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會降低輪蟲的種群增長率r和凈生殖率Ro以及縮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3516.萼花臂尾輪蟲對捕食風險的生理生化響應
- 3499.捕食風險下萼花臂尾輪蟲休眠卵的萌發(fā)策略
- 環(huán)境激素對萼花臂尾輪蟲生殖影響.pdf
- 萼花臂尾輪蟲Dmrt基因DM區(qū)的克隆.pdf
- 金屬離子、農(nóng)藥對萼花臂尾輪蟲毒性影響的研究.pdf
- 萼花臂尾輪蟲混交雌體繁殖生物學研究.pdf
- 不同品系萼花臂尾輪蟲生活史特征的比較研究.pdf
- 2303.雷帕霉素對萼花臂尾輪蟲衰老影響初步研究
- 角突臂尾輪蟲的生態(tài)特征克隆多樣性及其與萼花臂尾輪蟲姐妹種之間的競爭.pdf
- 季節(jié)交替時期鏡湖萼花臂尾輪蟲種群變動的機理研究.pdf
- 60017.萼花臂尾輪蟲休眠卵形成和萌發(fā)的生態(tài)機理研究
- 四種有機氯農(nóng)藥對萼花臂尾輪蟲生殖的影響.pdf
- 西維因和異丙威對萼花臂尾輪蟲毒性效應的研究.pdf
- β-六六六和十氯丹對萼花臂尾輪蟲實驗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pdf
- 16409.白藜蘆醇和飲食限制對萼花臂尾輪蟲抗衰老機制相關研究
- 不同溫度帶萼花臂尾輪蟲的種群遺傳結構和生態(tài)特征的比較研究.pdf
- 四種殺蟲劑對萼花臂尾輪蟲實驗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pdf
- 四種環(huán)境激素對萼花臂尾輪蟲生活史及生殖影響.pdf
- 藍藻和抗生素對萼花臂尾輪蟲種群生態(tài)學的影響研究.pdf
- 44011.艾氏劑和狄氏劑對萼花臂尾輪蟲生殖的影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