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性骨疲勞大鼠骨代謝與骨調因子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目的:運動性骨疲勞是年輕運動員的常見現象,也是一直困擾運動員的一個棘手問題,但目前關于運動性骨疲勞的發(fā)生機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從建立運動性骨疲勞動物模型入手,從骨密度、骨生物力學、骨代謝生化標志物、骨調因子的蛋白和基因表達等不同層面,分析運動性骨疲勞發(fā)生時骨變化的特點,探討運動性骨疲勞的發(fā)生機理。
   研究方法:66只8周齡雌性SD大鼠,隨機分為三組:運動性骨疲勞動物模型組(36只),對照組(20只,其中10只籠養(yǎng)8周),一

2、次性大強度運動組(10只);其中運動性骨疲勞動物模型組進行4周大強度跑臺運動,造模期間每周對大鼠進行99mTc—MDP骨顯影監(jiān)測,并進行骨剛度(stiffness)、血清堿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雌激素(E2)指標變化的測定,當確診達到運動性骨疲勞標準后,完成運動性骨疲勞動物模型的建立過程。將運動性骨疲勞大鼠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進行自由恢復和積極運動干預恢復,時間均為4周,采用DXA法測定脛骨BMD、BMC含量

3、,在Anuda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上用三點彎曲法測定脛骨生物力學指標,雙抗體夾心酶標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清E2含量,比色法測定血清ALP、TRAP含量,免疫組化法檢測脛骨組織ER和TGF—β1蛋白表達,RT—PCR法測定脛骨組織ER、TGF—β1、BMP、OPG和OPGL基因轉錄水平的表達。
   研究結果:(1)4周大強度跑臺運動導致脛骨剛度顯著下降(—33%),骨99mTc—MDP顯影顯著上升(P<0.05),血清E2顯著下降

4、(P<0.05),ALP含量極顯著下降(P<0.01),TRAP極顯著升高(P<0.01),根據骨疲勞標準證實本研究成功建立運動性骨疲勞動物模型;一次性大強度跑臺運動沒有引起大鼠發(fā)生上述指標的顯著改變。(2)運動性骨疲勞雌性大鼠血清ALP極顯著下降(P<0.01),E2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血清TRAP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3)運動性骨疲勞雌性大鼠脛骨BMD、最大載荷、剛度、最大應力、彈性模量均極顯著低于對

5、照組(P<0.01),BMC、最大能量吸收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一次性大強度跑臺運動組大鼠骨量和生物力學指標均無顯著改變。(4)運動性骨疲勞雌性大鼠骨組織ER、TGF—β1蛋白表達均極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ER、TGF—β1、BMP基因轉錄水平表達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OPG基因轉錄水平極顯著下降(P<0.01),OPGL基因轉錄水平表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一次性大強度運動組大鼠蛋白和基因表

6、達均未發(fā)生顯著改變。(5)運動性骨疲勞雌性大鼠上述指標,經過4周適宜運動和自由恢復后,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研究結論:經過4周大強度跑臺運動,本研究成功建立大鼠運動性骨疲勞模型,而一次性大強度跑臺運動不能引起骨疲勞;運動性骨疲勞大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形成指標下降,骨吸收指標升高,發(fā)生骨代謝紊亂,脛骨骨密度降低,脛骨生物力學性能降低,是運動性骨疲勞大鼠骨機械性能下降的基礎;運動性骨疲勞大鼠ER表達的降低是運動性骨疲勞發(fā)生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