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8/6d0e8c57-e40c-4753-a1c7-6c2163f0a8fa/6d0e8c57-e40c-4753-a1c7-6c2163f0a8fapic.jpg)
![中國榿木屬植物的細胞學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8/6d0e8c57-e40c-4753-a1c7-6c2163f0a8fa/6d0e8c57-e40c-4753-a1c7-6c2163f0a8fa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對中國榿木屬的十種植物和日本美麗榿木共11種植物進行了細胞學研究,為揭示其種間關系、起源和演化提供必要的資料。在研究方法和制片技術探究的基礎上,本研究對其中九種進行了核型分析,另外兩種進行了染色體計數(shù),結果如下: 1)在對榿木屬植物制片的過程中,應用飲用薄荷水加少量的8-羥基喹啉之后冷凍是安全、方便、行之有效的一種材料預處理方法,60℃鹽酸水解10-15分鐘卡寶品紅染色,制片效果較好?! ?)在11種榿木屬植物中,體細胞染色體
2、數(shù)目有三種,即2n=28、56、112?! ?)西南地區(qū)四個種的核型分別為川滇榿木K(2n)=56=30m+24sm+2st,榿木K(2n)=56=38m+16sm+2M;蒙自榿木K(2n)=56=28m+26sm+2st,毛榿木K(2n)=56=42m+14sm;在東北地區(qū),吉林通化的遼東榿木的核型為K(2n)=56=52m+4sm,東北榿木的核型為K(2n)=28=24m+4sm;此外江南榿木的核型為K(2n)=56=22m+32
3、sm+2st,臺灣榿木(A.fomosana)的核型為K(2n)=56=44m+12sm;而日本美麗榿木的核型為K(2n)=28=20sm+6m+2st;除了川滇榿木和吉林通化的遼東榿木的核型類型為2A,其余的均為2B型?! ?)去壁低滲方法(WDH)在本屬植物的應用還不夠成熟,體現(xiàn)在濃厚的細胞質和染色效果不佳造成的影響,還需進一步探究。 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榿木屬物種間染色體數(shù)目有明顯的差異,同一物種不同居群間也有差異存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草莓屬植物細胞學研究.pdf
- 沙芥屬植物的細胞學研究.pdf
- Frankia菌與榿木屬宿主植物共生關系的初步研究.pdf
- 兜蘭屬(Paphiopedilum)植物細胞學及其親緣關系的研究.pdf
- 絹蒿屬植物細胞學特征及其分類學意義.pdf
- 34357.四川萱草屬植物細胞學及繁育學研究
- 52923.仲彬草屬植物的細胞學和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
- 43667.橫斷山區(qū)的翠雀屬植物:分類學和細胞學
- 蘇鐵屬葉綠體遺傳及其細胞學機制研究.pdf
- 模擬題 植物細胞學
- 四川和重慶的鼠尾草屬植物資源調查、細胞學及無機元素研究.pdf
- 石斑木屬(薔薇科)植物分類學研究
- 小麥族仲彬草屬植物的細胞學和生化標記以及ITS序列分析.pdf
- 中國藜屬及近緣屬植物的系統(tǒng)學研究
- 中國大黃屬植物親緣學研究.pdf
- 黃連屬植物遺傳多樣性分析和鐵皮石斛原球莖細胞學觀察.pdf
- 榿木和四川桂花的形態(tài)、細胞及分子分類學研究.pdf
- 9791.中國芒屬植物—荻細胞學調查及其莖稈木質纖維素組分分析
- 兔兒風屬(菊科)的細胞學和葉表皮微形態(tài)研究.pdf
- 174.縉云山黃芩屬(scutellarialnn.)植物的細胞學與葉表皮微型態(tài)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