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ⅱ級35m預應力簡支t梁橋計算書(79頁)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一、設計目的</b></p><p>  T型橋梁在中國公路上修建很多,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是目前中國橋梁上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在學習了預應力混凝土結(jié)構的各種設計、驗算理論后,通過本設計了解預應力簡支T梁的實際計算,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得的預應力混凝土結(jié)構設計理論知識,初步掌握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的設計步驟,熟悉《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

2、2-2004)》(以下簡稱《公預規(guī)》)與《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04)》(以下簡稱《橋規(guī)》)的有關條文及其應用。從而使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培養(yǎng)綜合應用所學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及專業(yè)知識和相關技能,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達到具備初步專業(yè)工程人員的水平,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p><p>  二、設計資料及構造布置</p>&l

3、t;p><b>  (一) 設計資料</b></p><p><b>  1.橋梁跨徑及橋?qū)?lt;/b></p><p>  標準跨徑:35m(墩中心距離)</p><p>  主梁全長:34.96m</p><p>  計算跨徑:33.90m</p><p>  橋面凈空

4、:凈—9m + 2×1m = 11m</p><p><b>  2. 設計荷載</b></p><p>  公路Ⅱ級,人群荷載3.5KN/m²,每側(cè)人行欄、防撞欄重力的作用力分別為1.52KN/m和3.6KN/m.</p><p><b>  3. 材料及工藝</b></p><p

5、>  混凝土:主梁用C50,欄桿以及橋面鋪裝用C30。</p><p>  預應力鋼筋采用《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函設計規(guī)范》(JTG D62—2004)的φs15.2鋼絞線,每束6根,全梁配6束,pk=1860MPa。</p><p>  普通鋼筋采用HRB335鋼筋。</p><p>  按后張法施工工藝制作主梁,采用內(nèi)徑70mm、外徑77mm的預

6、埋波紋管和夾片式錨具。</p><p><b>  4. 設計依據(jù)</b></p><p>  交通部頒《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簡稱《標準》;</p><p>  交通部頒《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04),簡稱《橋規(guī)》;</p><p>  交通部頒《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

7、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2—2004),簡稱《公預規(guī)》。</p><p>  5. 基本計算數(shù)據(jù)(見表1)</p><p>  表中:考慮混凝土強度達到C45時開始張拉預應力鋼束。和分別表示鋼束張拉時混凝土的抗壓、抗拉標準強度,則=29.6Mpa, =2.51Mpa。</p><p><b> ?。ǘ?橫截面布置</b></p&

8、gt;<p>  1.主梁間距與主梁片數(shù)</p><p>  主梁間距通常應隨梁高與跨徑的增大而加寬為經(jīng)濟,同時加寬翼緣板對提高主梁截面效率指標ρ很有效,故在許可條件下應適當加寬T梁翼板。該主梁翼板寬度為2200mm,由于寬度較大,為保證梁的整體受力性能,橋面板采用現(xiàn)澆混凝土剛性接頭,因此主梁的工作截面有兩種,預施應力、運輸、吊裝階段的小面積(b =1600mm)和營運階段的大面積(b=2200mm

9、).凈—9m + 2×1m 的橋?qū)掃x用五片主梁,如圖1所示。</p><p>  2.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擬定</p><p><b>  (1)主梁高度</b></p><p>  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的主梁高度與其跨徑之比在1/15∽1/25,標準設計中高跨比約在1/18∽1/19.當建筑物高度不受限制時,增大梁高往往是較經(jīng)濟方案

10、,因此增大梁高可以節(jié)省預應力鋼束用量,同時梁高加大一般只是腹板加高,而混凝土用量增加不多。故主梁采用2200mm.</p><p>  (2)主梁截面細部尺寸</p><p>  T梁翼板的厚度主要取決于橋面板承受車輪局部荷載的要求,還應考慮能否滿足主梁受彎時上翼板受壓的強度要求。故預制T梁的翼板厚為150mm,翼板根部加厚到250mm以抵抗翼緣根部較大的彎矩。</p>&l

11、t;p>  在預應力混凝土中腹板內(nèi)主拉應力較小,腹板厚度一般由布置預制孔管的構造決定,同時從腹板本身的穩(wěn)定條件出發(fā),腹板厚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1/15.故取腹板厚為200mm。</p><p>  馬蹄尺寸基本由布置預應力鋼束的需要確定,設計實踐表明,馬蹄面積占截面總面積的10%∽20%為合適。故考慮到主梁需要配置較多的鋼束,將鋼束按三層布置,一層最多排三束,同時還根據(jù)《公預規(guī)》9.4.9條對鋼束凈距及預留管

12、道的構造要求,初擬馬蹄寬為550mm,高為250mm,馬蹄與腹板交接處作三角過度,高為150mm,以減小局部應力。</p><p>  按照以上擬定的外觀尺寸,預制梁的跨中截面圖(見圖2)</p><p>  圖2 跨中截面尺寸圖(尺寸單位:mm)</p><p>  (3)計算截面幾何特征</p><p>  將主梁跨中截面劃分為五個規(guī)則圖

13、形的小單元,截面幾何特性列表計算見表2.</p><p> ?。?)檢驗截面效率指標ρ(希望ρ在0.5以上)</p><p><b>  上核心距:</b></p><p><b>  k=41.07</b></p><p><b>  下核心距:</b></p>

14、<p><b>  k=69.73</b></p><p>  截面效率指標:ρ== >0.5</p><p>  表明以上初擬的主梁中截面是合理的。</p><p>  表2 跨中截面的幾何特性計算表</p><p>  表中:大截面型心至上緣距離:=640354/8637.5=74.14(cm)</

15、p><p>  小截面型心至上緣距離:=633604/39839224=81.89(cm)</p><p> ?。ㄈM截面沿跨長的變化</p><p>  如圖1-1所示,本設計主梁采用等高形式,橫截面的T梁翼板厚度沿跨長不變。梁端部區(qū)段由于錨頭集中力的作用而引起較大的局部應力,也為布置錨具的需要,在距梁端1980mm范圍內(nèi)將腹板加厚到馬蹄同寬。馬蹄部分為配合鋼束彎起

16、而六分點附近開始向支點逐漸抬高,在馬蹄抬高的同時腹板寬度開始變化。</p><p><b> ?。ㄋ模M隔梁的設置</b></p><p>  模型實驗結(jié)果表明,在荷載作用處的主梁彎矩橫向分布,當該處有橫隔梁時比較均勻,否則直接在荷載作用下的主梁彎矩很大。為減小對主梁設計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跨中彎矩,在跨中設一道橫隔梁;當跨度較大時,應設置較多的橫隔梁。本設計在跨中和三分

17、點、六分點、支點處設置七道橫隔梁,其間距為5.65m。橫隔梁的高度與主梁同高,厚度為上部250mm,下部230mm;中橫隔梁高度為1750mm,厚度為上部160mm,下部140mm。詳見圖1所示。</p><p>  三 、主梁作用效應計算</p><p>  根據(jù)上述梁跨結(jié)構縱、橫截面的布置,并通過可變作用下的梁橋荷載橫向分布計算,可分別求的各主梁控制截面的永久作用和最大可變作用效應,然

18、后在進行主梁作用效應組合。</p><p> ?。ㄒ唬┯谰米饔眯嬎?lt;/p><p><b>  1.永久作用集度</b></p><p><b>  (1)預制梁自重</b></p><p> ?、倏缰薪孛娑沃髁旱淖灾兀贮c截面至跨中截面,長11.4m)</p><p>

19、;  G(1)=0.77375×25×11.4=220.52(KN)</p><p> ?、隈R蹄抬高與腹板變寬段梁的自重(長5m)</p><p>  G(2)≈(1.278625+0.77375)×5×25/2=128.27</p><p> ?、壑c段梁的自重(長1.98m)</p><p>  G

20、(3)=1.278625×25×1.98=63.29(KN)</p><p><b> ?、苤兄髁旱臋M隔梁:</b></p><p><b>  中橫隔梁體積</b></p><p>  0.15×[(1.75-0.15)×0.7-0.5×0.1×0.5-0.5&

21、#215;0.15×0.175]=0.1623(m³)</p><p><b>  端橫隔梁體積:</b></p><p>  0.24×(1.85×0.525-0.5×0.065×0.325)=0.2306(m³)</p><p>  故半跨內(nèi)橫梁自重為:</p>

22、;<p>  G(4)=(2.5×0.1623+1×0.2306) ×2×25=31.82(KN)</p><p> ?、蓊A制梁永久作用集度:</p><p>  g1=(220.52+128.27+31.82)/17.48=21.77(KN/m)</p><p><b>  (2)二期永久作用<

23、/b></p><p><b>  ①現(xiàn)澆T梁翼板集度</b></p><p>  G(5)=0.15×0.6×25=2.25(KN/m)</p><p> ?、谥辛含F(xiàn)澆部分橫隔梁</p><p>  一片中橫隔梁(現(xiàn)澆部分)體積:</p><p>  0.15×

24、;0.6×25=2.25(KN/m)</p><p>  一片端橫隔梁(現(xiàn)澆部分)體積:</p><p>  0.24×0.3×1.85=0.13332(m³)</p><p>  故:G(6)=(5×0.072+2×0.1332)×2×25/34.96=0.9(KN/m)</p&

25、gt;<p><b> ?、垆佈b</b></p><p><b>  8cm混凝土鋪裝:</b></p><p>  0.08×9×25=18(KN/m)</p><p><b>  5cm瀝青鋪裝:</b></p><p>  0.05

26、15;9×23=10.35(KN/m)</p><p>  若將橋面鋪裝均攤給五片主梁,則:</p><p>  G(7)=(18+10.35)/5=5.67(KN/m)</p><p><b> ?、軝跅U</b></p><p>  一側(cè)人行欄:1.52KN/m</p><p>  一

27、側(cè)防撞欄:3.6KN/m</p><p>  若將兩側(cè)人行欄、防撞欄均攤給五片主梁,則:</p><p>  G(8)=(1.52+3.6) ×2/5=2.048(KN/m)</p><p> ?、葜辛憾谟谰米饔眉龋?lt;/p><p>  g2=2.25+0.9+5.67+2.048=10.868(KN/m)</p>

28、<p><b>  2.永久作用效應</b></p><p>  如圖3所示,設x為計算截面離左支座的距離,并令α=x / l</p><p>  主梁彎矩和剪力的計算公式分別為:</p><p>  圖3 永久作用效應計算圖</p><p>  永久作用效應計算見表3</p><p>

29、;  (二)可變作用效應計算</p><p>  沖擊系數(shù)和車道折減系數(shù)(修正剛性橫梁法)</p><p>  按《橋規(guī)》4.3.2條規(guī)定,結(jié)構的沖擊系數(shù)與結(jié)構的基頻有關,因此要先計算結(jié)構基頻。簡支梁橋的基頻可采用下列公式估算:</p><p>  f===3.61(HZ)</p><p>  其中:m===2201.12(kg/m)<

30、/p><p>  根據(jù)本橋的基頻,可計算出汽車荷載的沖擊系數(shù)為</p><p>  μ=0.176ln-0.0157=0.211</p><p>  按《橋規(guī)》4.3.1條,當車道大于兩車道時,需需進行車道折減,三車道折減20%,四車道折減33%,但折減后不得小于用兩行車隊布載的計算結(jié)果。</p><p>  計算主梁的荷載橫向分布系數(shù)</

31、p><p>  本例橋跨內(nèi)設七道橫隔梁,具有可靠的橫向聯(lián)系,且承重結(jié)構的長寬比為:</p><p>  L/B=33.9/12=2.825>2</p><p>  所以可按修正的剛性橫梁法來描制橫向影響線和計算橫向分布系數(shù)。</p><p><b>  計算主梁抗扭慣矩I</b></p><p>  

32、對于T形梁截面,抗扭慣矩可近似按下式計算:</p><p><b>  I=</b></p><p>  對于跨中截面,翼緣板的換算平均厚度:</p><p>  t= =17.5(cm)</p><p>  馬蹄部分的換算平均厚度:</p><p>  t= =32.5(cm)</p>

33、;<p>  圖4示出了I的計算圖式,I的計算見表4。</p><p>  圖4 I計算圖式(尺寸單位:mm)</p><p>  表4 I計算表 </p><p><b>  計算抗扭系數(shù)β</b></p><p>  對于本算例主梁的間距相同,并將主梁近似看成等截面,則得:

34、</p><p><b>  β=</b></p><p>  式中:G=0.4E,l=33.90m,</p><p>  =5×0.011452=0.05726m,</p><p>  a=4.4m,a=2.2m,a=0.0m,a=-2.2m, a=-4.4m, I=0.44652382m</p>

35、<p>  計算得:β=0.91</p><p>  按修正的剛性橫梁法計算橫向影響線豎坐標值</p><p><b>  η=β</b></p><p>  式中n=5, =2Х(4.5+2.2)=48.4(㎡)</p><p>  計算所得的η值列于表5中。

36、 </p><p><b>  表5 η值計算表</b></p><p> ?、苡嬎愫奢d橫向分布系數(shù)</p><p>  2號梁的橫向影響線和最不利布載圖式如圖5所示:</p><p>  圖5 跨中的荷載橫向分布系數(shù)</p><p><b>  可變作用(汽車):</b>&

37、lt;/p><p>  三車道:m= (0.362+0.289+0.236+0.164+0.111+0.038)×0.78</p><p><b>  =0.468</b></p><p>  二車道:m=(0.362+0.289+0.236+0.164)=0.526</p><p>  故取可變作用(汽車)的橫向

38、分布系數(shù)為:m=0.526</p><p>  可變作用(人群)m=0.412</p><p> ?。?)支點截面的荷載橫向分布系數(shù)mo</p><p>  如圖6所示,按杠桿原理法繪制荷載向橫向分布影響線并進行布載,各梁可的變作用的橫向分布系數(shù)可計算如下:</p><p>  圖6 支點的橫向分布系數(shù)mo計算圖式(尺寸單位:m)</p

39、><p><b>  可變作用(汽車):</b></p><p><b>  m= 0.7045</b></p><p><b>  可變作用(人群)</b></p><p><b>  m=0</b></p><p> ?、菣M向分布系

40、數(shù)匯總表6:</p><p>  表6 橫向分布系數(shù)匯總</p><p>  3. 車道荷載的取值</p><p>  根據(jù)《橋規(guī)》4.3.1條,公路—Ⅱ級的均勻荷載標準值qk和集中荷載標準值Pk為:</p><p><b>  計算彎矩時:</b></p><p>  P=[]0.75=221.

41、7(KN)</p><p><b>  計算剪力時:</b></p><p>  P=221.71.2=226.04(KN)</p><p>  4. 計算可變作用效應</p><p>  在可變作用效應計算中,對于橫向分布系數(shù)和取值作如下考慮:支點處橫向分布系數(shù)取m0,從支點至第一根橫梁段(四分點處),橫向分布系數(shù)從m

42、0直線過渡到mc,其余梁段均取mc。</p><p> ?。?)求跨中截面的最大彎矩和最大剪力:</p><p>  計算跨中截面最大彎矩和最大剪力采用直接加載求可變作用效應,圖7示出跨中截面作用效應計算圖示,計算公式為:</p><p>  式中:S—所求截面汽車(人群)標準荷載的彎矩或剪力;</p><p>  qk—車道均布荷載標準值;

43、</p><p>  Pk——車道集中荷載標準值;</p><p>  ?——影響線上同號區(qū)段的面積;</p><p>  y——影響線上最大坐標值。</p><p>  圖7 跨中截面作用效應計算圖式</p><p>  可變作用(汽車)標準效應:</p><p>  可變作用(汽車)沖擊效應

44、: </p><p>  可變作用(人群)效應:</p><p>  q=1.5×3.0=5.25(KN)</p><p> ?。?)求四分點截面的最大彎矩和最大剪力:</p><p>  首先,畫出四分點截面作用效應計算圖形,圖8:</p><p>  圖8 四分點截面作用效應計算圖式</p>

45、<p>  可變作用(汽車)標準效應:</p><p>  可變作用(汽車)沖擊效應:</p><p>  M=1195.09×0.211=252.16(KN/m)</p><p>  V=144.67×0.211=30.53(KN) </p><p>  可變作用(人群)效應</p><

46、p>  (3)求支點截面的最大剪力:</p><p>  圖9示出支點截面最大剪力計算圖。</p><p>  圖9 支點截面最大剪力計算圖式</p><p>  可變作用(汽車)標準效應: </p><p>  可變作用(汽車)沖擊效應:</p><p>  可變作用(人群)效應:<

47、;/p><p> ?。ㄈ┲髁鹤饔眯M合</p><p>  按《橋規(guī)》4.1.6~4.1.8條規(guī)定,根據(jù)可能同時出現(xiàn)的作用效應選擇了四種最不理效應組合: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基本組合、短期效應組合、長期效應組合和標準效應組合,見表7。</p><p>  表7 主梁作用效應組合</p><p>  四、預應力鋼束的估算及其布置</p>

48、<p> ?。ㄒ唬┛缰薪孛驿撌墓浪愫痛_定</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規(guī)定,預應力梁應滿足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應力要求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的強度要求。以下就跨中截面在各種作用效應組合下,分別按照上述要求對主梁所需的鋼束進行估算,并且按這些估算的鋼束數(shù)的多少確定主梁的配束。</p><p>  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應力要求估算鋼束數(shù)</p><p> 

49、 對于簡支梁帶馬蹄的T形截面,當截面混凝土不出現(xiàn)拉應力控制時,則得到鋼束數(shù)n的估算公式:</p><p><b>  n=</b></p><p>  式中:——持久狀態(tài)使用荷載產(chǎn)生的跨中彎矩標準組合值;</p><p>  ——一束615.24鋼絞線截面積,一根鋼絞線的截面積是1.4,故 =8.4.</p><p>

50、  在一中已計算出成橋后跨中截面=125.86cm,=41.07cm,初估=15cm,則鋼束偏心距為:=-=110.86(cm)。</p><p>  一號梁:n==5.16</p><p>  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估算的鋼束數(shù)</p><p>  根據(jù)極限狀態(tài)的應力計算圖式,受壓區(qū)混凝土達到極限強度,應力圖式呈矩形,同時預應力鋼束也達到設計強度,則鋼束數(shù)的估算公式為

51、:</p><p><b>  n=</b></p><p>  式中:——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的跨中最大彎矩;</p><p>  ——經(jīng)驗系數(shù),一般采用0.75~0.77,本算例取用0.76;</p><p>  ——預應力鋼絞線的設計強度,為1260Mpa.</p><p>  計算得:

52、 </p><p><b>  n==5.3</b></p><p>  根據(jù)上述兩種極限狀態(tài),取鋼束數(shù)n=6.</p><p> ?。ǘ╊A應力鋼束布置</p><p>  1.跨中截面及錨固端截面的鋼束布置</p><p> ?。?)對跨中截面,在保證布置預留管道構造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使鋼

53、束群重心的偏心距大些。本算例采用內(nèi)徑70mm、外徑77mm的預埋鐵皮波紋管,根據(jù)《公預規(guī)》規(guī)定,管道至梁底和梁側(cè)凈矩不應小于3cm及管道直徑的1/2.根據(jù)《公預規(guī)》規(guī)定,水平凈矩不應小于4cm及管道直徑的0.6倍。在豎直方向可疊置。根據(jù)以上規(guī)定,跨中截面的細部構造如下圖10所示。由此可直接得出鋼束群重心至梁底距離為:</p><p>  圖10 鋼束布置度圖(尺寸單位:mm) a)跨中截面; b)錨固截面<

54、/p><p>  ==12.85(cm)</p><p> ?。?)對于錨固端截面,鋼束布置通??紤]下述兩個方面:一是預應力鋼束合力重心盡可能靠近截面形心,使截面均勻受壓;二是考慮錨頭布置的可能性,以滿足張拉操作方便的要求。按照上述錨頭布置的“均勻”、“分散”原則,錨固端截面所布置的鋼束如圖2-10所示。鋼束群重心至梁底距離為:</p><p><b>  =

55、</b></p><p>  為驗核上述布置的鋼束群重心位置,需計算錨固端截面幾何特性。下圖示出計算圖式,錨固端截面特性計算先下表8所示。</p><p><b>  其中:</b></p><p><b>  ==</b></p><p>  =h-=200-81.99=118.01(

56、cm)</p><p>  表8 鋼束錨固端截面幾何特性計算表</p><p><b>  故計算得:</b></p><p><b>  ==33.99</b></p><p><b>  ==48.92</b></p><p>  =-(-)=83.

57、33-(118.01-49.92)=14.42(cm)</p><p>  說明鋼束群重心處于截面的核心范圍內(nèi)。</p><p>  2.鋼束起彎角和線性的確定</p><p>  確定鋼束起彎角時,既要照顧到由其彎起產(chǎn)生足夠的豎向預剪力,又要考慮到所引的摩擦預應力損失不宜過大。為此,本算例將端部錨固端截面分成上、下兩部分(如圖2-11所示),上部鋼束的彎起角定為1

58、5°,下部鋼束彎起角定為7°。</p><p>  為簡化計算和施工,所有鋼束布置的線性均為直線加圓弧,并且整根鋼束布置在同一個豎直面內(nèi)。</p><p><b>  3.鋼束計算</b></p><p>  (1)計算鋼束起彎點至跨中的距離</p><p>  錨固點到支座中心線的水平距離(如圖10

59、所示)為:</p><p>  =36-35tan7°=31.70(cm)</p><p>  ()=36-70tan7°=27.41(cm)</p><p>  =36-25tan15°=29.30(cm)</p><p>  =36-55tan15°=21.26(cm)</p><

60、;p>  圖11 封固端混凝土塊尺寸圖(尺寸單位:mm)</p><p>  圖12示出鋼束計算圖式,鋼束起彎點至跨中的距離x1列表計算在表9內(nèi)。</p><p>  圖12 鋼束計算圖式(尺寸單位:mm)</p><p>  (2) 控制截面的鋼束重心位置計算</p><p> ?、儆蓤D14所示的幾何關系,當計算截面在曲線端時,計算公

61、式為:</p><p>  當計算截面在近錨固點的直線端時,計算公式為:</p><p>  式中: ——鋼束在計算截面處鋼束重心到梁底的距離;</p><p>  ——鋼束起彎前到梁底的距離;</p><p><b>  ——鋼束起彎半徑</b></p><p> ?、谟嬎沅撌褐匦牡搅旱拙嚯x(

62、見表10)</p><p><b> ?、垆撌L度計算</b></p><p>  一根鋼束的長度為曲線長度,直線長度與兩端工作長度之和,其中鋼束的曲線長度可按圓弧半徑與彎起角度進行計算。通過每根鋼束長度計算,就可得出一片主梁和一孔橋所需鋼束的總長度,以利備料和施工。計算結(jié)果見表11所示。</p><p>  表11 鋼束長度匯總</p&

63、gt;<p>  五、計算主梁截面幾何特性</p><p>  本節(jié)在求得各驗算截面的毛截面特性和鋼束位置的基礎上,計算主梁凈截面和換算截面的面積、慣性矩及梁截面分別對重心軸、上梗肋與下梗肋的靜矩,最后匯總成截面特性值總表,為各受力階段的應力驗算準備計算數(shù)據(jù)。</p><p>  現(xiàn)說明其計算方法,在表14中示出所有截面特性值的計算結(jié)果。</p><p&g

64、t;  (一)截面面積及慣矩計算 </p><p>  1.凈截面幾何特性計算</p><p>  在預應力階段,只需要計算小截面的幾何特性。</p><p><b>  計算公式如下:</b></p><p>  截面積 (其中n=6,) </p><p>  截面慣矩:

65、 </p><p>  表12 跨中翼緣全寬截面面積和慣矩計算表 </p><p>  2.換算截面幾何特性計算</p><p>  (1)整體截面幾何特性計算</p><p>  在使用荷載階段需要計算大截面(結(jié)構整體化以后的截面)的幾何特性,計算公式如下:</p><p>  截面積

66、 </p><p>  截面慣矩 </p><p>  以上式中: ——分別為混凝土毛截面面積和慣矩</p><p>  ——分別為一根管道截面積和鋼束截面積;</p><p>  ——分別為凈截面重心到主梁上緣的距離;</p><p>  ——分面積重心到主梁上緣的距離;&

67、lt;/p><p>  ——計算面積內(nèi)所含的管道(鋼束)數(shù);</p><p>  ——鋼束與混凝土的彈性摸量比值,由表1得=5.65。</p><p> ?。?)有效分布寬度內(nèi)截面幾何特性計算</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4.2.2條,預應力混凝土梁在計算預應力引起的混凝土力時,預加力作為軸向力產(chǎn)生的應力按實際翼緣全寬計算,由預加力偏心引起

68、的彎矩產(chǎn)生的應力按應力有效寬度計算。因此直接計算所得的抗彎慣矩應進行折減。由于采用有效寬度方法計算的等效法向應力體積和原全寬內(nèi)實際的法向應力體積是相等的,因此用有效寬度截面計算等待法向應力時,中性軸應取原全寬截面的中性軸。</p><p>  ①有效分布寬度的計算</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4.2.2條,對于T形截面受壓區(qū)翼緣計算寬度bf′,應取用下列三者中的最小值:</p&

69、gt;<p><b>  故:=220㎝。</b></p><p> ?、谟行Х植紝挾葍?nèi)截面幾何特性計算:</p><p>  由于截面寬度不折減,截面的抗彎慣矩也不需折減,取全寬截面值。</p><p><b> ?。ǘ┙孛骒o矩計算</b></p><p>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梁在

70、張拉階段和使用階段都要產(chǎn)生剪應力,這兩個階的剪應力應該疊加。在每一個階段中,凡是中和軸位置和面積突變處的剪應力,都是需要計算的。例如,張拉階段和使用階段的截面(圖13),除了兩個階段a-a和b-b位置的剪應力需要計算外,還應計算:</p><p>  圖13 靜矩計算圖式(尺寸單位:mm)</p><p>  (1)在張拉階段,凈截面的中和軸(簡稱凈軸)位置產(chǎn)生的最大剪應力,應該與使用階段

71、在凈軸位置產(chǎn)生的剪應力疊加。</p><p>  (2)在使用階段,換算截面的中和軸(簡稱換軸)位置產(chǎn)生的最大剪應力,應該與張拉階段在換軸位置的剪應力疊加。</p><p>  因此,對于每一個荷載作用階段,需要計算四個位置(共八種)的剪應力,即需要計算下面幾種情況的靜矩:</p><p>  ①a-a線(圖13)以上(或以下)的面積對中性軸(靜軸和換軸)的靜矩;&

72、lt;/p><p> ?、赽-b線以上(或以下)的面積對中性軸(兩個)的靜矩;</p><p>  ③靜軸(n-n)以上(或以下)的面積對稱中性軸(兩個)的靜矩;</p><p>  ④換軸(o-o)以上(或以下)的面積對中性軸(兩個)的靜矩;</p><p>  計算結(jié)果列與表13。</p><p> ?。ㄈ┙孛鎺缀翁?/p>

73、性匯總</p><p>  其它截面特性值,見表14。 </p><p>  表14主梁截面特性值總表</p><p>  六、鋼束預應力損失計算</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6.2.1條規(guī)定,當計算主梁截面應力和確定鋼束的控制應力時,應計算預應力損失值。后張法梁的預應力包括前期預

74、應力損失(鋼束與管道壁的摩擦損失,錨具變形、鋼束回縮引起的損失,分批張拉混凝土彈性壓縮引起的損失)和后期預應力損失(鋼絞線應力松弛、混凝土收縮和徐變引起的應力損失),而梁內(nèi)鋼束的錨固應力和有效應力(永存應力)分別等于張拉應力扣除相應階段的預應力損失。</p><p>  預應力損失值因梁截面位置不同而有差異,現(xiàn)說明各項預應力損失的計算方法,然后計算四分點截面的各項預應力損失值。它們的計算結(jié)果均列入鋼束預應力損失及

75、預加內(nèi)力一覽表內(nèi)</p><p> ?。ㄒ唬╊A應力鋼束與管道壁之間的摩擦引起的預應力損失</p><p>  按《公預規(guī)》6.2.2條規(guī)定,計算公式為:</p><p>  式中: бcom——張拉鋼束時錨下的控制應力;根據(jù)《公預規(guī)》6.1.3條規(guī)定,對于鋼絞線取張拉控制應力為:</p><p>  бcom=0.75fpk=0.75

76、5;1860=1395(MPa)(見表1)</p><p>  µ——鋼束與管道壁的摩擦系數(shù),對于預埋波紋管取µ=0.20;</p><p>  θ——從張拉端到計算截面曲線管道部分切線的夾角之和(rad);</p><p>  k——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對摩擦的影響系數(shù),取k=0.0015;</p><p>  x——從張拉

77、端到計算截面的管道長度(m)。</p><p><b>  的具體計算見表15</b></p><p>  表15 四分點截面管道摩擦損失σl1 計算表 </p><p> ?。ǘ┯慑^具變形、鋼束回縮引起的預應力損失</p><p>  按

78、《公預規(guī)》6.2.3條,對曲線預應力筋,在計算錨具變形、鋼束回縮引起的預應力損失時,應考慮錨固后反向摩擦的影響。根據(jù)《公預規(guī)》附錄D,計算公式如下。</p><p><b>  反向摩擦影響長度:</b></p><p>  式中:——錨具變形、鋼束回縮值(mm),按《公預規(guī)》6.2.3條采用;對于夾片式錨具=6mm;</p><p>  ——

79、單位長度由管道摩擦引起的預應力損失,按下列公式計算:</p><p>  其中 ——張拉端錨下控制應力,本設計為1395Mpa;</p><p>  ——預應力鋼筋扣除沿途摩擦損失后錨固端應力,即跨中截面扣除后的鋼筋應力;</p><p>  ——張拉端至錨固端距離。</p><p>  張拉端錨下預應力損失:;</p>&l

80、t;p>  在反摩擦影響長度內(nèi),距張拉端x處的錨具變形、鋼筋回縮損失: ;</p><p>  在反摩擦影響長度外,錨具變形、鋼筋回縮損失:。</p><p>  的計算結(jié)果見表16。</p><p>  表16四分點截面σl2 計算表 </p>&

81、lt;p> ?。ㄈ┗炷翉椥詨嚎s引起的預應力損失</p><p>  后張法梁當采用分批張拉時,先張拉的鋼束由于張拉后批鋼束產(chǎn)生的混凝土彈性壓縮引起的應力損失,根據(jù)《公預規(guī)》6.2.5條規(guī)定,計算公式為:</p><p>  式中:——在先張拉鋼束重心處。由后張拉各批鋼束而產(chǎn)生的混凝土法向應力,可按下式計算:</p><p>  其中 Np0, Mp0——

82、分別為鋼束錨固時預加的縱向力和彎矩,</p><p>  ——計算截面上鋼束重心到截面凈矩的距離,,其中ynx值見表14所示,值見表10所示。</p><p>  本設計采用逐根張拉鋼束,兩端同時張拉。預制時張拉鋼束N1—N6,張拉順序為N5,N3, N4,N6,N1,N2,假設張拉時混凝土的強度達到標準強度的80%,計算時應從最后張拉的一束逐步向前推進,計算結(jié)果見表17 。</p&

83、gt;<p> ?。ㄋ模┯射撌鴳λ沙谝鸬念A應力損失</p><p>  《公預規(guī)》6.2.6規(guī)定,鋼絞線由松弛引起的應力損失的終極值,按下式計算:</p><p>  式中:Ψ——張拉系數(shù),本算例采用一次張拉,Ψ=1.0,</p><p>  ζ——鋼筋松弛系數(shù),對低松弛鋼筋,ζ=0.3,</p><p>  σpe——傳

84、力錨固時的鋼筋應力。</p><p>  計算得四分點截面鋼絞線由松弛引起的應力損失的終極值見表18。 </p><p>  表17 四分點截面計算表</p><p>  表18σl5計算表 </p><p> ?。ㄎ澹┗炷潦湛s和徐變引起的預應力損失</p><p>  根

85、據(jù)《公預規(guī)》6.2.7條規(guī)定,由混凝土收縮和徐變引起的應力損失可按下式計算:</p><p><b>  ρ=1+</b></p><p>  式中:——全部鋼束重心處混凝土收縮、徐變引起的預應力損失值;</p><p>  ——鋼束錨固時,全部鋼束重心處由預加應力(扣除相應階段應力損失)產(chǎn)生的混凝土法向應力,并根據(jù)張拉受力情況,考慮主梁重力的

86、影響;</p><p>  ρ——配筋率,ρ=;</p><p>  A——本設計為鋼束錨固時相應的凈截面面積An,見表10;</p><p>  ep——本設計為鋼束群重心至截面凈軸的距離e0,見表10;</p><p>  i——截面回轉(zhuǎn)半徑,本設計為;</p><p>  ——加載齡期為t0、計算齡期為t時的混凝

87、土徐變系數(shù);</p><p>  ——加載齡期為t0、計算齡期為t時的收縮應變;</p><p>  1.徐變系數(shù)終極值和收縮應變終極值的計算</p><p>  構件理論厚度的計算公式為: </p><p><b>  h=</b></p><p>  式中:A——主梁混凝土截面面積;<

88、/p><p>  u——與大氣接觸的截面周邊長度。</p><p>  本設計考慮混凝土收縮和徐變大部分在成橋之前完成,A和u均采用預制梁的數(shù)據(jù),對于混凝土毛截面,四分點與跨中截面上述數(shù)據(jù)完全相同,即:</p><p>  A=1737.5 u=813.08(cm)</p><p><b>  故:</b></p&

89、gt;<p>  h==12.26(cm)</p><p>  設混凝土收縮和徐變在野外一般條件下完成,受荷時混凝土加載齡期為20d。</p><p>  按照上述條件,查《公預規(guī)》得到=1.97,</p><p><b>  =0.23</b></p><p>  設混凝土收縮和徐變在野外一般條件(相對濕

90、度為75%)下完成,受荷時混凝土加載齡期為20d,</p><p>  按照上述條件,查《公預規(guī)》表6.2.7得到和。</p><p><b>  2.計算</b></p><p>  混凝土收縮和徐變引起的應力損失列表在表19內(nèi)。</p><p> ?。╊A加力計算以及鋼束預應力損失匯總</p><

91、;p>  施工階段傳力錨固應力及其產(chǎn)生的預加力;</p><p><b>  1.</b></p><p>  2. 由σp0產(chǎn)生的預加力</p><p>  縱向力: </p><p>  彎矩: </p><p>  剪力:

92、 </p><p>  式中:——鋼束彎起后與梁軸的夾角,與的值見前表;</p><p>  ——單根鋼束的截面積。</p><p>  可用上述同樣的方法計算出使用階段由張拉鋼束產(chǎn)生的預加力Np,Qp,Mp,應注意此時的截面應用大毛截面,下面將計算結(jié)果一并列入表20內(nèi)。</p><p>  表20 預加力作用效應計算表</

93、p><p>  表21示出各控制截面的鋼筋預應力損失。</p><p>  表21 鋼束預應力損失一覽表 </p><p>  七、主梁截面承載力與應力驗算</p><p>  預應力混凝土梁從預加力開始到是受荷破壞,需經(jīng)受預加應力、使用荷載作用,裂縫出現(xiàn)和破壞等四個受力階段,為保證主梁受力可靠并予以控制。應對控制截面進行各個

94、階段的驗算。在以下內(nèi)容中,先進行持久狀態(tài)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承載力驗算,再分別驗算持久狀態(tài)抗裂驗算和應力驗算,最后進行短暫狀態(tài)構件的截面應力驗算。對于抗裂驗算,《公預規(guī)》根據(jù)公路簡支標準設計的經(jīng)驗,對于全預應力梁在使用階段短期效應組合作用下,只要截面不出現(xiàn)拉應力就可滿足。</p><p>  (一)持久狀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承載力驗算</p><p>  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預應力混凝土梁沿正

95、截面和斜截面都有可能破壞,下面驗算這兩類截面的承載力。</p><p>  1.正截面承載力驗算</p><p> ?。?)確定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5.2.3條規(guī)定,對于帶承托翼緣板的T形截面;</p><p>  當成立時,中性軸帶翼緣板內(nèi),否則在腹板內(nèi)。</p><p>  左邊==

96、1260×50.4×0.1=6350.4(kN)</p><p>  右邊= =22.4×200×15×0.1=7392(kN)</p><p>  成立,即中性軸在翼板內(nèi)。</p><p>  設中性軸到截面上緣距離為x,則:</p><p><b>  x=</b>&

97、lt;/p><p>  式中:ξb——預應力受壓區(qū)高度界限系數(shù),按《公預規(guī)》表5.2.1采用,對于C50混凝土和鋼絞線,ξb=0.40;</p><p>  h0——梁的有效高,,</p><p>  說明該截面破壞時屬于塑性破壞狀態(tài)。</p><p> ?。?)驗算正截面承載力:</p><p>  由《公預規(guī)》5.2.

98、5條,正截面承載力按下式計算:</p><p>  式中:γ0——橋梁結(jié)構的重要性系數(shù),按《公預規(guī)》5.1.5條采用,本設計取1.0。</p><p><b>  右邊=</b></p><p>  所以,主梁跨中正截面承載能力滿足要求。</p><p> ?。?)驗算最小配筋率</p><p>

99、  由《公預規(guī)》9.1.12條,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最小配筋率應滿足下列條件:</p><p>  式中: Mud——受彎構件正截面抗彎承載力設計植,由以上計算可知Mud=11478.73(kN·m);</p><p>  Mcr——受彎構件正截面開裂彎矩值,按下式計算: </p><p>  式中:S0——全截面換算截面重心軸以上(或以下)部分截面對重心

100、軸的面積矩,見表14;</p><p>  W0——換算截面抗裂邊緣的彈性抵抗矩,見表14;</p><p>  σpc——扣除預應力損失預應力筋在構件抗裂邊緣產(chǎn)生的混凝土預壓應力。</p><p>  ,尚需配置普通鋼筋來滿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p><p><b> ?、儆嬎闶軌簠^(qū)高度</b></p>

101、<p>  11904.32=22.4×</p><p><b>  求解得</b></p><p><b> ?、谟嬎闫胀ㄤ摻?lt;/b></p><p>  即在梁底部配置6根直徑16mm的HRB335鋼筋,=12.06 .以滿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p><p>  2. 斜

102、截面承載力驗算</p><p>  (1) 斜截面抗剪承載力驗算:</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5.2.6條,計算受彎構件斜截面抗剪承載力時,其計算位置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p><p> ?、?距離支座1/2 h截面處;</p><p> ?、?受拉區(qū)彎起鋼筋彎起點處截面;</p><p>  ③ 錨于受拉區(qū)的

103、縱向鋼筋開始不受力處的截面;</p><p> ?、?箍筋數(shù)量或間距改變處的截面;</p><p> ?、?構件腹板寬度變化處的截面。</p><p><b>  復核主梁尺寸</b></p><p>  T形截面梁當進行斜截面抗剪承載力計算時,其截面尺寸應符合《公預規(guī)》5.2.9條規(guī)定,即</p><

104、;p>  式中:——經(jīng)內(nèi)力組合后支點截面的最大剪力(kN),見表6,1號梁的為1021.23kN;</p><p>  b——支點截面腹板厚度(mm),即b=550mm;</p><p>  h0——支點截面的有效高度(mm),即</p><p>  h0=h-ap=2000-786.6=11213.4(cm)</p><p>  fc

105、u,k——混凝土強度等級(MPa)</p><p><b>  上邊右式=</b></p><p>  所以本設計主梁的T形截面尺寸符合要求。</p><p>  2)截面抗剪承載力驗算:</p><p>  驗算是否需進行斜截面抗剪承載力計算</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5.2.10條規(guī)定

106、,若符合下列公式要求時,則不需進行斜截面抗剪承載力計算。</p><p>  γ0Vd≤0.50×10-3α2 bh0</p><p>  式中:—混凝土抗拉強度設計值(MPa) </p><p>  α2—預應力提高系數(shù),對預應力混凝土受壓構件,取1.25。</p><p>  上式右邊=0.50×10-3×

107、1.25×1.83×550×1328.5=835.709kN<γ0Vd=968.32(kN)</p><p>  因此該設計需進行斜截面抗剪承載力計算.</p><p>  ①選定斜截面頂端位置</p><p>  距支座h/2處截面的橫坐標為x=33900/2-200/2=15950mm,正截面有效高度=1328.5mm?,F(xiàn)取c’≈

108、=1328.5mm,則得到選定的斜截面頂端位置,其橫坐標為x=15950-1328.5=14621.5mm</p><p><b>  則KN</b></p><p><b>  ②箍筋計算:</b></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9.4.1條,腹板內(nèi)箍筋直徑不小于10mm,且應采用帶肋鋼筋,間距不應大于250mm,本

109、設計選用φ10@200的雙肢箍筋,則箍筋的總面積為:</p><p>  Asv=2×78.5=157(mm2)</p><p>  箍筋間距SV=200mm,箍筋抗拉強度設計值fsv=280MPa,箍筋配筋率ρsv為:</p><p>  式中:b——斜截面受壓端正截面處T形截面腹板寬度,此處b=405mm。</p><p>  

110、滿足《公預規(guī)》9.3.13條“箍筋配筋率ρsv,HRB335鋼筋不應小于0.12%”的要求。同時,根據(jù)《公預規(guī)》9.4.1條,在距支點一倍梁高范圍內(nèi),箍筋間距縮小至100mm。</p><p><b>  ③抗剪承載力計算</b></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5.2.7條規(guī)定,主梁斜截面抗剪承載力應按下式計算:</p><p>  γ0V

111、d ≤Vcs+Vpb</p><p>  式中:Vd——斜截面受壓端正截面內(nèi)最大剪力組合設計值,為142.67kN;</p><p>  Vcs——斜截面內(nèi)混凝土與箍筋共同的抗剪承載力 (kN) ,按下式計算:</p><p>  Vcs = α1α2α30.45×10-3bh0</p><p>  α1——異號彎矩影響系數(shù),簡支

112、梁取1.0;</p><p>  α2——預應力提高系數(shù),對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取1.25;</p><p>  α3——受壓翼緣的影響系數(shù),取1.1;</p><p>  b——斜截面受壓端正截面處,T形截面腹板寬度,此處b=466mm;</p><p>  h0——斜截面受壓端正截面處梁的有效高度,由表8可知, h0=1574cm;&l

113、t;/p><p>  P——斜截面內(nèi)縱向受拉鋼筋的陪筋率,P=100ρ,ρ=(Ap+Apb)/(bh0),當P>2.5時,取P=2.5;</p><p>  ——混凝土強度等級;</p><p>  ——斜截面內(nèi)箍筋配筋率,=Asv/(Svb);</p><p>  ——箍筋抗拉設計強度;</p><p>  Asv——斜

114、截面內(nèi)配置在同一截面的箍筋各肢總截面面積(mm2);</p><p>  Sv——斜截面內(nèi)箍筋間距(mm);</p><p>  ——與斜截面相交的預應力彎起鋼束的抗剪承載力(kN),按下式計算:</p><p>  ——斜截面內(nèi)在同一彎起平面的預應力彎起鋼筋的截面面積(mm2);</p><p>  ——預應力彎起鋼束的抗拉設計強度(MPa

115、),該設計的—=1260MPa;</p><p>  ——預應力彎起鋼筋在斜截面受壓端正截面處的切線與水平線的夾角,見表22</p><p>  表22 斜截面受壓端正截面處的鋼束位置及鋼束群重心位置</p><p>  Vpb= 0.75×10-3×1260×557.23=526.58kN</p><p>  

116、Vcs+Vpb=1203.44+526.58=1730.02kN>γ0Vd= 902.665kN</p><p>  說明主梁距支座1/2 h處斜截面抗剪承載力滿足要求,同時也說明上述箍筋的配置是合理的。</p><p> ?。?)斜截面抗彎承載力驗算</p><p>  由《公預規(guī)》5.2.12條進行斜截面抗彎強度計算,由于鋼束都在梁端錨固,鋼束根數(shù)沿梁跨幾乎沒有

117、變化,并且鋼束在梁中無截斷,錨固長度均滿足要求,可不必進行該項承載力驗算,通過構造加以保證。</p><p> ?。ǘ┏志脿顩r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抗裂驗算</p><p>  長期以來,橋梁預應力構件的抗裂驗算,都是以構件混凝土的拉應力是否超過規(guī)定的限值來表示,分為正截面抗裂和斜截面抗裂驗算。</p><p>  表23 正截面抗裂驗算表</p><

118、;p><b>  1.正截面抗裂驗算</b></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6.3.1條,對預制的全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在作用長期菏載效應組合下,應符合下列要求:</p><p>  式中:——在作用短期效應組合下構件抗裂驗算邊緣混凝土的法向拉應力,按下式計算:</p><p>  表23示出了正截面抗裂驗算的計算過程和結(jié)果,可見其結(jié)果

119、符合規(guī)范要求。 </p><p><b>  2.斜截面抗裂驗算</b></p><p>  此項驗算主要為了保證主梁斜截面具有與正截面同等的抗裂安全度。計算混凝土主拉應力時應選擇跨徑中最不利位置,對截面的重心處和寬度急劇改變處進行驗算,本設計以一號梁的跨中截面進行計算,對其上梗肋(a-a,見圖12所示)、凈軸(n-n)、換軸(o-o)、和下肋(b-b)等四處分別

120、進行主拉應力驗算,其他截面均可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計算。</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6.3.1條,對預制的全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在作用短期效應組合下,斜截面混凝土主拉應力,應符合下列要求:</p><p><b>  ≤=1.59MPa</b></p><p>  式中:——由作用短期效應組合和預應力產(chǎn)生的混凝土主拉應力,按下式計算:<

121、/p><p>  式中:——在計算主應力點,由作用短期效應組合和預應力產(chǎn)生的混凝土法向應力;</p><p>  τ——在計算主應力點,由作用短期效應組合和預應力產(chǎn)生的混凝土剪應力。</p><p>  表24示出了的計算過程,表25示出了τ的計算過程,混凝土主拉應力計算結(jié)果見表26,可見其結(jié)果符合規(guī)范要求。</p><p><b> 

122、 表24 計算表</b></p><p>  表25 τ計算表 </p><p>  (三)持久狀況構件的應力驗算</p><p>  按持久狀況設計的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應計算其使用階段正截面混凝土的法向壓應力、受拉區(qū)鋼筋的拉應力和斜截面混凝土

123、的主壓應力,并不得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的極限值。計算時荷載取其標準值,汽車荷載應考慮沖擊系數(shù)。</p><p>  1.正截面混凝土壓應力驗算</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7.1.5條,使用階段正截面應力應符合下列要求:</p><p>  式中:——在作用標準效應組合下混凝土的法向壓應力,按下式計算:</p><p>  ——由預應力產(chǎn)生的混

124、凝土法向拉應力,按下式計算:</p><p>  ——標準效應組合的彎矩值,見表6。</p><p>  表27示出了正截面混凝土壓應力驗算的計算過程和結(jié)果,最大壓應力在四分點下緣,為14.46MPa <16.2 MPa,可見其結(jié)果符合規(guī)范要求。</p><p>  表27正截面混凝土壓應力驗算表 </p&

125、gt;<p>  表中:計算上緣最大壓應力時,Mk為荷載標準值的最大彎矩組合,見表7所示;計算下緣最大應力時,Mk為最小彎矩組合,即活載效應為0.</p><p>  2.預應力筋拉應力驗算</p><p>  根據(jù)《公預規(guī)》7.1.5條,使用階段預應力筋拉應力符合下列要求:</p><p>  式中:——預應力筋扣除全部應力損失后的有效預應力;<

126、;/p><p>  ——雜作用標準效應組合下受拉區(qū)預應力筋產(chǎn)生的拉應力,按下式計算:</p><p>  ——分別為鋼束重心到截面凈軸和換軸的距離,即</p><p>  ——在作用標準效應組合下預應力筋重心處混凝土的法向拉應力;</p><p>  ——預應力筋與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比。</p><p>  在每一個確定截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