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平昆明平脈辨證思辨體系醫(yī)案研討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李士懋教授平脈辨證思辨體系醫(yī)案研討,李士懋名醫(yī)傳承工作室王四平,1.連蘇飲案,(1)妊娠嘔吐 孫某,女,27歲,老師。2000年3月22日初診。妊娠3月余,嘔吐晨劇,惡聞食臭,飲食銳減,人漸消瘦,輸液已達半月,嘔吐未減。診其脈滑數(shù),舌紅苔白少。此胎熱上攻,胃氣上逆而嘔吐,予連蘇飲主之:黃連3g,蘇葉2g,3劑,搗碎,開水沖泡代茶飲。因其聞藥亦吐,囑其小口頻服。若服后吐,勿礙,吐后繼服。,1.連蘇飲案,3月26日二診,初服時,

2、服后即吐,按法吐后繼服,漸漸或吐或不吐。至第二日,嘔吐已減少一半。三劑已盡,尚有惡心,偶吐,食欲尚差。診其脈滑數(shù),舌偏紅苔少。予上方加花粉3g,以顧護胃津。又服三劑而愈,足月分娩,母嬰健康。,1.連蘇飲案,(3)胃熱嘔吐 郭某,女,21歲,學生。2001年6月7日初診。感冒發(fā)熱,服藥發(fā)熱已止,然惡心嘔吐未愈,吐物酸苦,吐劇則嘔黃汁,飲食少進,口干欲飲,畏吐不敢多飲,大便稀,日二三次,脈沉而數(shù),舌尚可苔薄膩微黃。此外感余邪未盡,入

3、胃化熱。予連蘇飲治之:黃連3g,蘇葉3g,2劑,搗碎開水沖泡代茶飲。僅服一劑而嘔惡止。,1.連蘇飲案,(2)濕熱嘔吐 劉某,男,10歲,2002年6月18日下午4點初診:因天氣酷熱,飲食不當,微熱汗出,嘔吐頻頻,脈弦滑數(shù),舌苔薄膩微黃。此濕熱嘔吐,予連蘇飲:黃連2g,蘇葉3g,共搗碎,開水沖泡代茶飲。 6月19日復診,昨回家即頻服連蘇飲,當夜安睡,晨起已不吐。尚無力,食差,脈弦軟苔白,予健胃消食。焦三仙各10g,炒枳殼6

4、g,焦檳榔6g,雞內金7g,黨參10g,云苓10g,玉竹10g,半夏7g,陳皮6g,4劑,水煎服。而愈。,1.連蘇飲案,連蘇飲治療嘔吐的機理:連蘇飲出自薛生白《濕熱病篇》:“濕熱證,嘔惡不止,晝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熱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連三四分,蘇葉二三分,兩味煎湯,呷下即止?!贝朔剿幜可踺p,總計不足一錢。王孟英曰:“此方藥止兩味,分不及錢,不但治上焦宜小劑,而輕藥竟可以愈重病,所謂輕可去實也?!?1.連蘇飲案,何謂:“肺

5、胃不和,胃熱移肺,肺不受邪”?欲領悟此中機理,必須了解薛氏所提出的濕熱證的正局與變局的傳變規(guī)律。薛氏所說的正局,是以脾胃為重心的濕熱證;所謂變局,是濕熱蘊久化為壯火,外達少陽三焦,內竄厥陰風木。,1.連蘇飲案,胃中濕熱化火,郁火欲解,必由里達其表乃得透解。何謂胃之表?薛氏曰:“太陰之表四肢也;陽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肺主氣居于胸,胃熱透達,必假道于胸而解,所以胃熱移肺。然肺氣不宣,外達之路不通,故火熱之邪仍返還于胃,胃熱不得透達,于

6、是胃氣逆而嘔吐不止。 連蘇飲,乃辛開苦降之方,辛以開郁,苦以降上逆之火。王孟英曰:“川連不但治濕熱,乃苦以降胃火之上沖;蘇葉味甘辛而氣芳香,通降順氣,獨善其長?!嘤靡灾翁デ皭鹤枭趺?。”,1.連蘇飲案,連蘇飲的應用指征:(1)嘔吐。(2)脈沉而數(shù)或脈沉數(shù)而濡,舌紅苔黃或黃膩。(3)其他癥狀:熱擾心神則煩躁不寐;熱灼津傷而口苦咽干;肺胃氣機窒塞,故見胸脘痞滿。若夾濕濁,則苔當黃膩,伴頭沉身困等癥。 臨床見嘔吐而兼此

7、等舌脈癥者,即可斷為胃中郁熱,而以連蘇飲主之。明了連蘇飲治嘔之機理,便可舉一反三,廣泛應用,靈活加減。,1.連蘇飲案,外感所致之肺胃不和而吐者,此方可用;內傷氣郁化火所致之肺胃不和而吐者,當辛開苦降,此方可用之;妊娠嘔吐,胎熱上攻,胃氣上逆所致嘔吐,此方可用之。若不吐,而見胸脘滿悶、噯氣吞酸、煩躁不眠等諸證,屬胃中郁熱,肺胃不和者,皆可予連蘇飲治之。,1.連蘇飲案,應用體會: 連蘇飲,藥味少,藥量輕,服用時,將藥搗碎,開水

8、沖泡代茶飲即可,服用方便。李老師強調,采用開水沖泡之法,乃取“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意。所謂“輕”者,有三層含義:一是藥量需輕。薛氏云:“分數(shù)輕者,以輕劑恰治上焦之病耳。”此即“輕可去實”;,1.連蘇飲案,二是藥之性味輕,治上焦病,當取其氣,令其升浮以達于上。蘇葉芳香氣勝,故取蘇葉以通肺胃。薛氏云:“以肺胃之氣,非蘇葉不能通也”;三是不能久煎,久煎則氣散留味,開水浸泡,乃取其氣,令其升浮上達。 此法仿《傷寒論》大黃黃連瀉心

9、湯以麻沸湯漬之之法?!稖夭l辨》銀翹散煎法云:“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煮。”亦在取其氣,以升浮達于上焦耳。,2.山茱萸救脫案,(1)脫證(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尹某,女,67歲,1977年5月12日初診。患者于3天前因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經(jīng)西醫(yī)全力搶救3天,血壓仍在20~40/0~20mmHg。心電圖檢查:后側壁廣泛心肌梗死。為保證液體及藥物輸入的靜脈通路,兩側踝靜脈先后剖開,均有血栓形成而且粘連。因靜脈給藥困難,搶救難以繼續(xù)

10、,僅間斷肌注中樞興奮劑,家屬亦覺無望,親人齊聚,壽衣備于床頭,以待時日,請中醫(yī)會診。,2.山茱萸救脫案,診見:喘促氣難接續(xù),倚被端坐,張口抬肩,大汗淋漓,頭面如洗,面赤如妝,浮艷無根,陽脈大而尺欲絕,舌光絳無苔且干斂。 中醫(yī)診為脫證,此乃陰竭于下,陽越于上。急用山茱萸45g,檢凈核,濃煎頻服。下午15時開始進藥,當晚21時,血壓升至90/40mmHg,喘勢見斂。連續(xù)服藥2天,共進山茱萸150g,陽脈見斂,尺脈略復,喘促大減,血壓

11、110/70mmHg。,2.山茱萸救脫案,至第5天,兩關脈轉弦勁而數(shù),并發(fā)胸水、心包積液,胸脘疼痛憋氣,改用瓜蔞薤白白灑湯加丹參、赤芍、白芍以活血化瘀、化痰宣痹。 治療至第8天,X線胸片檢查,診為心包積液并胸水。兩寸脈弦,中醫(yī)診為飲邪犯肺。以上方加葶藶子10g,大棗7枚。服1劑胸中豁然,再劑癥消。后用養(yǎng)陰佐以活血化瘀之品,調理月余,病情平穩(wěn)。兩踝剖開處潰爛,骨膜暴露,轉外科治療4月方愈。出院時心電圖僅留有病理性Q波。,2.山

12、茱萸救脫案,(2)脫證(心源性休克、心房纖顫合并腦栓塞) 匡某,女,84歲,1981年3月15日初診。診見:喘喝欲脫,面赤如妝,喘愈重則面色愈嬌艷,獨頭動搖,汗出如珠,背部自覺灼熱如焚,心中搖搖不支,煩躁欲死,觸電自戕被家屬阻止,左側肢體不遂,兩側瞳孔縮小如小米粒大小,舌絳、苔少,脈參伍不調、尺微而關弦勁。血壓50/30mmHg;心電圖示心房纖顫。西醫(yī)診斷為:心源性休克、心房纖顫合并腦梗死。,2.山茱萸救脫案,中醫(yī)診為脫證,證屬

13、:陰竭陽越,肝風陡張。予山茱萸60g,3劑,濃煎頻服。當夜較安靜,次日喘已減,面紅見斂,脈亦稍緩,脈律已整,血壓升至80/50mmHg。于18日凌晨2時扶坐吃藥時,突然兩目上吊,牙關緊閉,口唇青紫,四肢厥逆,冷汗淋漓,脈轉沉微。此陰陽俱衰,肝風內動。急予培補元氣,鎮(zhèn)潛固脫,處方:山茱萸30g,人參15g,龍骨、牡蠣各18g,濃煎頻服,參渣亦嚼食。服藥2天,諸癥漸平,飲食倍增,但肢體仍不遂。,2.山茱萸救脫案,(3)關格(慢性心衰合并腎

14、衰) 張某,男,58歲,行唐縣農(nóng)民,2001年6月9日初診?;颊咴蝻L心病合并心衰、腎衰住院治療,后因病重醫(yī)治無效而出院回家中。家屬不想坐而待斃,遂請中醫(yī)診治。診見:神識朦朧,呼吸困難,喘不能臥,心中怔忡,慌亂不支,飲食不下,食則吐,腹大如鼓,陰囊腫如拳,下肢腫甚,無尿,胸水、腹水,每天注射速尿2支,尿量不足30mL,面色黧黑而顴紅,舌光絳如鏡面,陽脈虛大不整,尺脈欲絕。,2.山茱萸救脫案,中醫(yī)診為關格,此陰竭陽浮越,勢已岌岌可

15、危。予山茱萸40g,7劑,濃煎頻服。次日尿量達300mL,并逐天增加; 5天后尿量1200mL。1周后復診:尿量達1600mL,腫遂漸消,諸癥漸平,舌已布少許苔,陽脈已斂,尺漸復。予濟生腎氣去附子,重用山茱萸,每天1劑,調理善后。因路途遙遠,未再繼續(xù)診治。,2.山茱萸救脫案,生理狀態(tài)下: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病理狀態(tài)下:陰陽失調。脫證:脫證,即正氣脫越之謂。李老師認為:脫證不越陰陽二端,曰陰脫與陽脫。陰脫又有血脫、陰脫、精脫之

16、別;陽脫又有氣脫、陽脫之異。依其病位而言,脫證又有五臟之殊,如肺氣衰、胃液枯、脾氣敗、心陽亡、心陰消、肝氣脫等。腎乃一身陰陽之總司,諸臟之脫,無不關乎于腎,故救陰不離腎水,回陽不離命火。張氏用山茱萸救脫,無論陰脫陽脫,皆用之。,2.山茱萸救脫案,李老師認為:山萸肉滋養(yǎng)肝腎,善斂浮陽,用于陰竭陽越者尤佳。 辨識陰竭陽越的要點,首重于脈。陽脈大而陰欲絕,此即陰竭陽越之脈。陽脈之大,可三、四倍于尺脈,此為關格之脈。 若脈難遽斷,可

17、進而查舌,其舌光絳乃其特征。顴紅如妝,亦為陽越之特征。其紅,色艷無根;其紅的部位主要表現(xiàn)在兩顴,面部其他部位可暗滯、青黃、青白。愈紅艷陽愈脫,陽愈脫愈紅艷嬌嫩。,2.山茱萸救脫案,對于脫證的治療,李老師遵循張氏理論,主張用酸斂補肝之法,重用山茱萸濃煎頻服,“使肝不疏泄,即能杜塞元氣將脫之路”,“重用山萸肉以收斂之,則其疏泄之機關可使之頓停,即元氣可以不脫,此愚從臨床實驗而得,知山萸肉救脫之力,十倍于參芪也?!?2.山茱萸救脫案,例1患者

18、喘促氣難接續(xù),倚被端坐,張口抬肩,大汗淋漓頭面如洗,面赤如妝浮艷無根,陽脈大而尺欲絕,舌光絳無苔且干斂,此乃陰竭于內陽越于上。陰竭于內,不能斂陽,則陽氣浮越于上,表現(xiàn)為面紅如妝,喘促大汗,心搖搖不支,脈陽旺而陰弱,治療應滋養(yǎng)陰血,斂其浮陽。山茱萸既能滋養(yǎng)肝腎之陰,尤善斂其浮陽,用于陰竭陽越者正相宜。,2.山茱萸救脫案,例2患者喘喝欲脫,面赤如妝,喘愈重則面色愈嬌艷,獨頭動搖,汗出如珠,背部自覺灼熱如焚,心中搖搖不支,煩躁欲死,觸電自戕被

19、家屬阻止,左側肢體不遂,兩側瞳孔縮小如小米粒大小。脈參伍不調,尺微而關弦勁,舌絳、苔少。此為陰竭陽越,肝風陡張。正如張錫純云:“因人虛極者,其肝風必先動。肝風動,即元氣欲脫之兆也”。,2.山茱萸救脫案,肝虛極,本當不能升發(fā)疏泄,何以張錫純云“肝虛極,疏泄太過,真氣不藏”?蓋肝有體用二端,肝體陰而用陽。肝陰血虛極,則不能制陽,反見肝陽亢而疏泄太過,而見肝風動。肝體虛,山茱萸強陰補肝之體;肝苦急,以酸瀉之。山茱萸之酸收,恰能瀉肝之用。因而重

20、用山茱萸,達到補肝之體,斂肝之用之功,又達到救脫的目的。,2.山茱萸救脫案,例3患者舌光絳如鏡,尺亦微細欲絕,此真陰耗盡,化源已竭,無作尿之資,故爾無尿。真水枯而邪水盛,泛溢于臟腑肌膚,周身浮腫。邪水上逆于肺而喘不得臥,凌于心而怔忡。陽脈虛大不整,尺脈欲絕,為陰竭陽越,故顴紅,重用山茱萸滋肝腎以救真陰,酸而斂以收耗散之浮陽。令人奇者,竟不利尿而尿自出。 李教授在臨床實踐中證實:山茱萸在內科危急病證的搶救中,有著確切的療效及廣泛的

21、用途,此為中醫(yī)藥學救治危重病證增添一個有力佐證。,三、邪伏募原案,(1)曹某,女,22歲,學生 2001年8月17日上午診:高熱40℃,持續(xù)不退已九日,血象偏低,已排除傷寒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肝膽疾病,未能明確診斷,仍是高熱待查。已用多種抗生素,包括進口昂貴抗生素,均未控制發(fā)熱,診時見高熱陣汗出,汗后惡寒發(fā)熱,頭身痛,惡心不食,日下利二三次,脈濡數(shù),苔厚膩微黃。 此濕熱遏伏募原,予達原飲治之。,三、邪伏募原案,川厚樸9g

22、 常山6g 草菓8g 焦檳榔10g 青蒿15g 青皮10g 黃芩9g 知母6g 石菖蒲9g 藿香12g 2劑,水煎服,囑8小時服一煎。 8月18日上午二診:服完一劑即遍身漐漐汗出,一夜持續(xù)未斷。今晨藥已服完,體溫已然正常,舌苔未凈,繼予六和定中加消導之品用之而愈。,三、邪伏募原案,(2)王某,男,27歲,教師 2002年1月4日診:惡寒發(fā)熱1周,體溫波動在39℃左右,經(jīng)輸多種抗菌藥未效

23、,近二日腰痛膝痛如刀割。脈弦滑數(shù)大兼濡,舌稍紅苔薄膩而黃。此濕熱遏伏募原,浸淫經(jīng)絡脈隧。 宗達原飲治之: 川厚樸10g 檳榔12g 黃芩12g 石菖蒲9g 常山8g 知母8g 青蒿30g 草菓9g 青皮10g 炙甘草6g 3劑,水煎服。囑6小時服一煎。,三、邪伏募原案,1月8日診:服完1劑藥后,通身汗出,一夜未止,晨起熱已退。因方藥有效,把藥服盡,寒熱未作,但腰膝仍痛。脈弦滑,苔尚薄黃,此濕熱未

24、靖,閉阻經(jīng)絡。仿吳鞠通宣痹湯加減:萆薢18g 防己10g 黃芩10g 獨活8g薏苡仁30g 木通7g 黃柏9g 蒼術12g晚蠶砂15g 懷牛膝12g 桑寄生18g 茵陳15g滑石12g 上方共服 6劑,腰膝痛除而愈。,三、邪伏募原案,(3)劉某,男,34歲,本院職工 2006年5月30日初診:發(fā)熱39℃左右,已七天,頭昏,身痠痛,惡寒。曾服解表、清熱解毒劑及輸抗菌素等未效。舌略紅

25、苔白,脈弦濡。證屬:邪伏募原 法宜:開達募原 方宗:達原飲主之 青蒿18g 川樸9g 常山7g 草菓7g 檳榔10g 黃芩6g 知母6g 菖蒲9g 青皮9g二劑,水煎服,4小時服一煎。 藥后汗出愈。,三、邪伏募原案,何為募原?募原內近胃腑,外近肌肉,位于半表半里之間,是病位概念,屬少陽范疇。溫病之熱郁少陽,或濕熱蘊遏少陽,亦是病位概念。邪伏募原及熱郁少陽,皆為實證,皆位表與里

26、之間,屬半表半里證。而傷寒小柴胡湯證,屬半虛半實、半陰半陽證,位在陰陽之交界,性質與邪伏募原及熱郁少陽者不同。 邪伏募原,實為濕熱阻于募原,表里阻隔,高熱惡寒,汗出,頭身痛等,非一般芳香化濕所能勝任。,三、邪伏募原案,吳又可達原飲方為:檳榔二錢、厚樸一錢,草菓仁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用水二鐘,煎八分,午后溫服。 秦伯未、嚴蒼山之達原飲:為檳榔二錢,厚樸一錢,草菓一錢,知母二錢,黃芩一錢五分,青皮一錢

27、五分,甘草一錢,常山二錢,菖蒲一錢,清水煎,發(fā)前熱服,溫復取微汗。 達原飲中常山、草菓、厚樸、檳榔等,潰其募原伏邪,石菖蒲,青皮開痰下氣,黃芩,知母和陰清熱,甘草和之。,三、邪伏募原案,達原飲重在逐穢化濁,宣暢氣機,佐以清熱。穢濁除,氣機暢,伏郁之熱亦易透達。從實踐來看,燥烈開破,恰是達原飲屢獲卓效之奧妙所在,若用三仁湯等,雖然平穩(wěn),但療效遠不及達原飲。李老用達原飲,常加常山、菖蒲、青皮、青蒿等增加燥烈開破之力。,三、邪伏募原案,

28、達原飲的應用指征有二:一是脈濡數(shù),或濡滑數(shù)大,必見濡象。濡即軟也,主濕,非浮而柔細之濡;二是苔厚膩而黃,或厚如積粉。見此二征,不論高熱多少度,惡寒多重,頭身痛多劇,或吐瀉腹脹等癥,皆以達原飲加減治之,每獲卓效。,四、高血壓案,任某,女,63歲2004年3月15日初診:患高血壓五六年,服降壓藥(藥名不祥)血壓維持在140-150/90-100mmHg之間,頭暈,后頭脹,手時麻,左頸至肩脹。脈沉滑數(shù)有力。舌暗紅,苔干。證屬 痰熱

29、夾瘀生風。法宜 清熱化痰,活血息風。,四、高血壓案,黃連9g 黃芩9g 半夏12g 膽星10g只實8g 菖蒲8g 竹茹7g 瓜蔞18g赤芍12g 茺蔚子12g 川牛膝10g 白蒺藜12g生石決明18g 夏枯草18g 鉤藤15g 天麻 15g 囑: 停服降壓藥。2004年4月17日:上方曾加桃紅各12g,地龍15g,共服28劑。癥除,血壓120/70mmHg。脈

30、弦滑。舌略暗紅,少苔。上方繼服14劑,停藥。,五、血管性癡呆,方宗:滌痰湯合礞石滾痰丸主之。生半夏12g 膽星12g 橘紅10g 茯苓15g竹茹8g 菖蒲10g 郁金10g 只實10g瓜蔞30g 皂角子8g 炒萊菔子12g蘇子10g天麻15g 鉤藤15g 三劑,水煎服,另:礞石滾痰丸3瓶,每服6克,日2次。2001年4月16日診:服第二劑時,下粘痰樣物約半碗,再服再下,已瀉痰4次

31、。痰下后,覺舌轉靈活,腿如繩解,喉間痰少,嗜睡亦少。血壓150/95mmHg,脈弦滑,仍較硬。繼予上方。,五、血管性癡呆,賈某,男,67歲2001年4月13日初診:高血壓近20年,腦梗兩次。頭暈,神識矇昧,嗜睡,舌強言蹇,腿沉如鉛,如繩捆,腳抬不起,邁不開步,踽踽前行,足麻,多痰涎,便干。血壓180/115mmHg(所服藥名不清)舌絳,中有少許膩苔,脈弦硬而滑。證屬:痰蘊化風法宜:逐痰息風,五、血管性癡呆,2001年4月20

32、日:又連服七劑,每次都可下痰約半碗。隨痰下,諸癥皆減,神識較前清楚些,簡單話語尚可正確反應,對剛過去的事記憶不清。舌已不覺強,說話較前清晰。腿已可抬起,小步前行,足已不麻。喉間痰已明顯減少。嗜睡約八九小時已可,白天可坐馬扎在街上曬曬太陽。血壓140/90mmHg,脈弦滑,硬已減。上方加黨參12g,七劑,水煎服。停用礞石滾痰丸。,六、高血壓,王某,男,53歲,晉州2006年2月17日初診:頭暈,心慌,臥則甚,口干,踝腫,食眠可,便

33、調。血壓170/100mmHg,未服降壓藥物??崭寡?.7mmol/L。心電圖:心率95次/分,ST-Ⅱ、V4-5降低,T波低平。脈弦硬盛大,頻促,舌嫩紅少苔。證屬:肝腎陰虛,陽亢化風法宜:滋肝腎,平肝潛陽息風方宗:三甲復脈湯主之,六、高血壓,生龍牡各30g 炙鱉甲30g 敗龜板30g 干地黃15g 白芍15g 山萸15g 麥冬12g 炙百合18g 五味子5g

34、懷牛膝15g 丹參18g 地龍15g黃連10g 夏枯草18g2006年4月27日:上方加減,共服63劑,尚偶有心悸,他癥已除。血壓130/90mmHg,心電圖大致正常,心率整,脈弦滑,舌嫩紅少苔。上方加沙參18g,炙草9g。十四劑,水煎服。善后。,七、氣虛發(fā)熱,白某,女,34歲1981年5月12日初診:于79年6月做人工流產(chǎn),時胎已六個月。人流后患肺炎,高熱不退。愈后身體遂弱。每于緊張或勞累時

35、,陣畏寒烘熱,自汗,體溫在38.5℃左右,或十天,或半月發(fā)作一次。自以為感冒,常自服感冒藥。休息兩天漸緩解。平素頭昏,心慌氣短,倦怠乏力,易饑,食后亦覺饑,白帶較多,大便多干。脈左弦細無力,關浮弦而虛;右脈細弱,寸脈略弦。舌淡紅,苔白,七、氣虛發(fā)熱,證屬:氣虛發(fā)熱 法宜:甘溫除熱,佐以斂肝方宗:補中益氣湯主之黨參9g 生茋10g 茯苓10g 白術9g當歸10g 升麻5g 柴胡6g 炙草6g陳皮

36、5g 大棗6枚 山萸12g 生牡蠣15g1981年6月11日:上方加減,共服26劑,勞累后未再發(fā)熱,精神、體力漸增,頭昏、氣短、心慌、易饑除,脈轉弦緩、便亦不干。囑 繼服人參養(yǎng)榮丸一月,日2丸。,七、氣虛發(fā)熱,氣虛發(fā)熱的特點:1.熱呈烘熱,驟然而起,不伴惡寒,但不任風寒。熱而汗出,汗后畏寒。2.這種熱,可僅是自覺癥狀,體溫不高;也有的體溫高,可達39℃以上。3.這種熱反復發(fā)作,每遇煩勞則熱。可持續(xù)數(shù)月或數(shù)年。

37、4.此熱于晨起及上午明顯,此時乃陽升虛陽易動之時。,七、氣虛發(fā)熱,5、伴頭昏、氣短、心悸、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脈虛,舌淡嫩,面少華等氣虛之象。這里關鍵是脈虛,脈可浮、數(shù)、大,但必按之虛。 陰虛、陽虛之發(fā)熱,亦可呈烘熱狀,但與氣虛有別。陰虛者,脈細數(shù),伴虛熱之象;陽虛者,脈微弱,伴虛寒之象。 本案以補中益氣湯,補脾益氣,甘溫除熱,加山萸肉者,因左關虛弦,伴肝陰不足而相火動,真氣易泄,故加山萸以斂肝。,八、再生障礙性貧血案

38、,趙某,男,22歲,大學生1989年11月18日診:患再障住院已半年,鼻衄、齒衄、斑疹,屢發(fā)高熱。每周須輸血1~2次,家中告?zhèn)劾???淘\:鼻衄不止,以藥棉充填壓迫,鼻如蒜頭,血從后鼻腔溢于口中,高熱39℃ 左右,軀干四肢斑疹甚多,口渴,面色晄白,舌淡,脈洪大躁數(shù)。檢前方,除西藥外,中藥多為溫補,或清熱涼血中雜以溫補?;炑?0~40g/L,紅細胞1×1012/L,白細胞2×109/L,血小板2×109

39、/L。此血熱熾盛,迫血妄行,予清瘟敗毒飲主之。,八、再生障礙性貧血案,生石膏40g 知母9g 黃連10g 黃芩10g梔子12g 大青葉10g 元參15g 生地黃15g牡丹皮12g 赤芍12g 槐花30g 紫草30g小薊30g 公英30g 水牛角30g(先煎)。1990年1月23日:上方加減共服60余劑,已不須輸血,鼻衄止,牙齦萎縮,刷牙時有出血,未再發(fā)熱。四肢尚有散在之小出血點,

40、腰酸。脈已見斂,尚滑數(shù),按之較軟。血色素12.5g,白細胞3900,中性52%,淋巴48%,血小板5.3萬,紅細胞380萬,此血熱未靖,虛象初露。,八、再生障礙性貧血案,生石膏30g 知母6g 黃連9g 黃芩9g梔子9g 大青葉10g 元參15g 生地黃15g牡丹皮12g 赤芍12g 槐花30g 紫草30g小薊30g 山茱萸12g 狗脊15g 水牛角30g(先煎)

41、 1990年6月2日:上方加減服約4個月,脈舌正常,面亦紅潤,無何癥狀,長跑六七百米后覺腿酸,檢查其他均已正常,唯血小板較低,6.5萬。,八、再生障礙性貧血案,生石膏30g 知母6g 牡丹皮10g 赤芍10g紫草30g 槐花30g 太子參12g 山茱萸12g熟地黃12g 山藥12g 枸杞子10g 鹿角膠15g狗脊18g 川續(xù)斷15g 1990年8月28日:血紅蛋白12

42、.1g,紅細胞470萬,白細胞4700,血小板13萬,骨髓報告正常,停藥。大學畢業(yè)后分配某廠工作,至今正常。已成婚生一子,其子已上小學,健康。,八、再生障礙性貧血案,按: 此案出血不止,雖面色晄白,舌淡,指甲淡,然脈洪大躁數(shù),乃陽熱亢盛之極。其衄血斑疹,乃血熱迫血妄行,急宜涼血散血,予清瘟敗毒飲。趙紹琴先生稱其為熱邪深入骨髓。,八、再生障礙性貧血案,據(jù)文獻報道,多為益氣養(yǎng)血,補腎填精之類。在1970年前,李老屢用此類補益之方,無

43、一效者。后以白虎湯治療本病而獲效,又受趙紹琴先生熱入骨髓的啟發(fā),不論面色慘白、舌淡,只要脈屬陽脈,徑予清熱涼血治之,待脈已斂,顯現(xiàn)虛象之后,再稍加補益之品,亦不可驟用,恐余熱復熾。此法對急性、亞急性再障確有肯定療效,但對慢性再障,病情復雜,非單純涼血散血所能取效。,八、再生障礙性貧血案,李老經(jīng)驗:再障出現(xiàn)的紅色斑疹與血小板減少、過敏性紫癜、急性泛發(fā)性牛皮癬之紅色皮損,只要脈屬陽脈,皆認為是血熱迫血妄行,徑予清瘟敗毒飲加減治之,皆可獲愈。

44、對于小板減少或過敏性紫癜,大約服藥半月即可正常;急性泛發(fā)性牛皮癬30~60劑皮疹可消,但須忌發(fā)物。對急性再障,30~60劑可脫離輸血,半年左右可恢復正常。,九、厥陰頭痛,張某,女,47歲,會計。1977年7月23日診。巔頂痛已十三年,時好時犯,屢治不效。夏夜于室外乘涼,感受風寒,頭劇痛,巔頂尤甚,痛欲撞墻,面色青,手足冷,惡心,吐清水,無嗅味。脈沉弦緊,舌質略紫暗,苔白潤。 診為:厥陰頭痛 予吳茱萸湯: 吳茱萸12克

45、 黨參12克 生姜15克 炙甘草6克 大棗4枚 配合針刺上星透百會、合谷、太沖。二劑而痛緩,六劑痛止。后予逍遙散加吳茱萸,至今未發(fā)。,九、厥陰頭痛,吳茱萸湯暖肝散寒,溫胃降逆。 厥陰寒逆,干于巔頂則頭痛,乘于胃則下利吐涎沫,逆于胸脅則胸滿脅痛,淫于下則陰縮少腹痛。肝屬厥陰風木,其政舒啟,其德敷和,主春生升發(fā)之氣,春生之氣得以升發(fā),周身之氣機才能生機勃發(fā)。肝陽一衰,五臟六腑之氣機升降出入皆可乖戾,由

46、茲引發(fā)廣泛病變,如筋攣瘛疭、痹痛、胸痹、脘腹痛、吐利、肢厥、躁煩等。 肝陽虛衰,陰寒內盛,或肝陽虛,外寒直中厥陰者,吳茱萸湯皆可用之。,十、厥陰頭痛,李老運用吳茱萸湯治療頭痛的指征:1.疼痛部位主要在巔頂,旁及他處。這種頭痛或劇或緩,時輕時重。重者可面色發(fā)青,有的可綿延十余年,每次生氣或受風寒時易發(fā)。2.嘔吐涎沫。其嘔,多呈干嘔或惡心,或嘔吐,其吐涎沫,多為吐清水,無酸腐食嗅味,有的噼噼多唾,有的是舌下及兩頰時時涌出清水。3

47、.手足涼。其程度有輕有重。4.脈常是弦、弦緊、弦遲。 凡具此四條,均可診為厥陰頭痛,以吳茱萸湯治之,??扇〉猛回V熜А?十、多動癥案,宋某,男,14歲。2005年9月30日初診:肢體頻繁抖動,擠眉目夾眼,口鼻搐動,雖能強迫控制不動,但不動就覺難受已三年。曾診為多動癥,屢服鎮(zhèn)靜藥未愈,他可。脈弦按之減,舌可。證屬:氣虛風動。法宜:益氣息風。方宗:可保立蘇湯主之。生芪60g 破故紙6g 炒棗仁30g 白術9g 當歸1

48、0g 白芍12g 黨參12g 茯苓15g 炙甘草8g 山萸肉15g 枸杞12g 巴戟天10g 桃紅各10g 蜈蚣5條 全蝎7g,十、多動癥案,2006年1月3日:上方黃芪漸加至150g,共服藥約90劑,諸癥已平,繼服14劑。 可保立蘇湯,為王清任治久病氣虛而風動者,肢體抖動,咂咀擠眼等,皆筋之病也,筋絀急伸縮而肢體口眼隨之而動。吳鞠通曰:“知痙為筋之病,則思過半矣”。 筋之柔,賴氣以煦之,血以

49、濡之,二者缺一不可。筋失柔則為拘,或陽氣陰血不足而拘,此為虛風;或邪阻氣機不暢,氣血不得溫煦濡養(yǎng)而筋失柔,此為實風。,十、多動癥案,本案初診脈弦按之減,則此風動,乃氣失溫煦所致,故予可保立蘇湯,益氣扶正以息風。歷四個月治療,風氣漸息??杀A⑻K湯組成:黃芪一兩五錢 黨參三錢 白術二錢 甘草二錢 當歸二錢 白芍二錢 棗仁三錢(炒)山萸一錢 枸杞子二錢 故紙一錢 核桃一個(連皮打碎)水煎服功效主治:健脾益氣,

50、養(yǎng)血補腎。主治:脾腎兩虛氣血不足,尤以氣虛為甚者,重用黃芪補氣息大風。,十、多動癥案,應用指征:1.脈微細無力,或弦虛、浮而無力,面色青白光不華。2.可用氣虛解釋的一二虛風見癥。應用范圍:1.氣虛風動之抽搐,可全身或局部抽搐;可頻繁抽搐,一日可數(shù)次至一二十次。2.多動癥,不寧腿、舞蹈癥、肌無力等屬氣虛風動者。,十一、真寒假熱案,孫某,男,57歲,工程師 1985年5月13日診:肝癌術后,脅部留一引流管,終日流黃綠色液體

51、,云綠膿桿菌感染,高熱39~40℃,持續(xù)1個月不退,已用多種進口抗生素,高熱不見稍減。人已瘦弱不堪,備受折磨,痛不欲生,遂請中醫(yī)診治。陽脈大按之虛,尺脈沉細拘緊而澀。此陰盛格陽,予桂附八味丸治之。炮附子12g 肉桂6g 熟地黃12g 山茱萸12g山藥12g 澤瀉10g 牡丹皮10g 茯苓12g上方共服6劑,熱退身涼,陽脈斂而陰脈復。,十一、真寒假熱案,陰盛格陽者,趙獻可《醫(yī)貫》稱龍雷火動,此火得濕則焫,遇水則燔。

52、每當濃云驟雨之時,火焰愈熾。不可水滅,不可直折,當引火歸原,惟八味丸,桂附與相火同氣,直入腎水,據(jù)其宅窟而招之,同氣相求,相火安得不引之而歸原。 龍雷火動之真寒假熱證,其脈之特點為陽脈大而尺脈沉細。 此種陽強陰弱之脈,可見于三種情況:,十一、真寒假熱案,一是心火旺而腎水虧,水虧不能上濟心火,心火獨亢而不下交,呈現(xiàn)水火不濟、心腎不交。其陽脈之大也。必按之有力; 其尺脈之細也,按之必細數(shù)。治之當瀉南補北,代表方為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53、 二是陰虛不能制陽,陽浮而大按之虛,其陰脈當細數(shù)躁急。治當滋陰潛陽,方如三甲復脈之類。,十一、真寒假熱案,三是陰盛格陽,由于陽氣虛衰,陰寒內盛,虛陽浮越于外,成為格陽、戴陽。尺脈當沉細無力,或沉細拘緊無力;陽脈浮大按之虛。治當引火歸原,使浮游于外之陽得以下歸宅窟。方如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桂附八味之類。 此三者脈象,皆陽旺而陰弱,然病機、治則迥異,差之毫厘,謬之千里。若脈象難以遽斷,當進而察舌。水虧火旺者,舌紅而堅斂蒼老

54、;陰虛陽浮者,舌當嫩而光絳無苔;陰盛格陽者,舌當?shù)鄱鴿?,或淡嫩而黯?十二、腦梗后遺癥,郭某,女,56歲,家屬。1986年4月18日初診:腦梗已四個月,左側肢體不遂,痠痛且腫,抬臂不及肩,屈伸不利,下肢萎軟無力,不能行走。頭昏沉,語言尚清,其他可。脈弦滑濡數(shù)。舌紅,苔黃膩證屬:濕熱侵入經(jīng)絡脈隧法宜:宣化經(jīng)絡濕熱,十二、腦梗后遺癥,方宗 薛生白《濕熱條辨?第四條》方地龍12g 秦艽10g 威靈仙10g 滑石1

55、2g炒蒼耳子12g 絲瓜絡10g 海風藤18g 黃連9g防己10g 晚蠶砂12g上方共服約30劑,苔退,肢體已可正常活動。,十二、腦梗后遺癥,薛生白:“濕熱證,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牽引拘急,甚則角弓反張”。這種痙證的原因,是濕熱侵入經(jīng)絡脈隧中,阻遏氣血的運行,使筋脈失去氣血的溫煦濡養(yǎng)而拘攣為痙。舉一反三,濕熱侵入經(jīng)絡脈隧,因阻遏氣血而為痙,亦可成痺、痿、麻木、腫脹、肢攣、肌肉消爍、肌僵等。,十二、腦梗后遺癥,李老認為薛氏

56、四號方的應用指征:一是脈濡滑數(shù)二是舌紅苔黃膩三是伴有濕熱侵入經(jīng)絡脈隧所引起的痙、痹、痿、腫、肢攣、轉筋、僵直、痠煩,麻木、肌肉萎縮、喎僻不遂等癥狀。,十二、腦梗后遺癥,本案是中風后的肢體痿廢,濕熱病位不在肌表,不在臟腑,而在經(jīng)絡脈隧之中,故方用地龍、海風藤、絲瓜絡以宣通經(jīng)絡,秦艽、威靈仙勝濕疏風,黃連、滑石清熱利濕,蒼耳子以散風濕,上而腦頂,下而足膝,內而骨髓,外而肌膚,為祛風療濕之圣藥。 加防己、蠶砂者,取吳鞠通之宣痹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