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尊重知識,尊重勞動,版權所有,禁止外傳!勞苦者得優(yōu)、竊取者必掛!?。? 自然狀態(tài) 自然狀態(tài)霍布斯 霍布斯認為的自然狀態(tài)是一種不存在公共權力、不存在法律、不存在道德 規(guī)范的社會狀態(tài),在其中人與人之間互相侵害的可能性以及由此而來他們的互 相疑懼、互相戒備幾乎是普遍和絕對的,而這也同樣適用于國家間的關系,因而國家生存的根本(甚至唯一)保障在于其對外權勢的維持和增長。因此,霍 布斯的自然狀態(tài)是一種基于人的“惡”性 “惡”性、人的欲望的“戰(zhàn)爭狀
2、態(tài)” “戰(zhàn)爭狀態(tài)” 。洛克 洛克在格老秀斯自然法觀念的基礎上,提出在政府產生之前存在一種自然狀態(tài)。洛克的自然狀態(tài)是一種“人依據理性平等地生活在一起,沒有公共的最高權威行使裁判之權,但有理性的交往紐帶和共同規(guī)范的社會狀態(tài)。 ”政府產生 于自然狀態(tài)中所有個人依據理性產生的共同契約,其職能在于保護和協(xié)調理性所規(guī)定的個人天然權利。因此,洛克的自然狀態(tài)是一種基于人的“善”性 “善”性的和 平、完美無缺的“有序的自由狀態(tài)” “有序的自由狀態(tài)” 。盧
3、梭 盧梭的自然狀態(tài)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在盧梭看來,自然狀態(tài)是沒有權力欲望的智力未開化的野蠻人生活在叢林中的社會狀態(tài)。在自然狀態(tài)中,人類彼此之間沒有任何道德上的關系,也沒有人所公認的義務,所以“他們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惡的,既無所謂邪惡也無所謂異德,自然人有的只是憐憫心和同情心,這種情感使得一切健壯的野蠻人,只要有希望在別處找到生活資 料,就不會去掠奪幼弱的小孩或衰弱的老人艱難得來的東西。這種情感的格言就是“要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待
4、人”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受任何束縛的。因此,盧梭的自然狀態(tài)是一種基于未開化的人的“非善非惡” “非善非惡”的“蠻荒狀態(tài)” “蠻荒狀態(tài)” 。2 自然法 自然法自然法的基本含義同中國古代思想中的“天人理論”相似。早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那里就有了自然法的概念。然而羅馬帝國時期的斯多噶派首先將自然法做為一個哲學主題界定為永恒地支配整個人類的自然理性,即先驗的天然倫理原則。一方面自然法以人對其所有人類同胞的天然親和傾向為基礎,提供
5、評判人的行為的永恒尺度,另一方面人由于具有理性而能夠認識自然法,并 遵照自然法來行動,因而使個人和社會能趨向完美。17 世紀初,格勞休斯將自 然法發(fā)展為近代理性主義的最初形態(tài)。他強調人的本質屬性是以人對社會生活的渴望為根本的人的自然理性,他作為絕對和普遍的根本倫理律令即自然法, 指引人們在合理保存和造福自我的同時,發(fā)揚固有的群體秉性,與其他人友好交往并結合成和平的有序社會。依此理念,自然法規(guī)定了人們尊重他人和平生 存及幸福的義務,以及自
6、身和平生存及幸福的權利。洛克對格勞休斯進行了深 刻的個人主義改造,自然理性的根本內容從人的社會親和性與先驗道德義務,轉變?yōu)閭€人的自然權利。3 修昔底德著《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 修昔底德著《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公元前 431—404 年,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為了爭奪在希臘的霸權爆發(fā)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即是“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 。希 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親身經歷了整場戰(zhàn)爭,并且從戰(zhàn)爭之初一直到去世都在努 力撰寫戰(zhàn)爭歷史,他留下
7、的遺著即是《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 。相比之前記述歷史的著作,修昔底德以一種接近“現(xiàn)代”的方式記述了這段歷史,他不再以神意、命運的安排來解釋歷史,而認為歷史進程由人的所 做的決定與行動所推動。作為公認的現(xiàn)實主義國際關系思想家,修昔底德在這 部著作中強調了恐懼、榮譽、利益對國家行為的影響,對于權勢的渴求和對他尊重知識,尊重勞動,版權所有,禁止外傳!勞苦者得優(yōu)、竊取者必掛!?。√m與英國、法國多次戰(zhàn)爭)6 人民革命權觀念 人民革命權觀念革命權是
8、人民反抗暴政的神圣權利,它是唯一的真正的“歷史權利” 。人 民革命權是革命主義國際關系思想的核心武器,認為人有權力,也有責任推翻邪惡的現(xiàn)狀。洛克對于人民革命權的保留和捍衛(wèi),是資產階級對革命前國王及 其政府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及人身自由,人民終而推翻舊政府取得勝利的經驗總結,也是對革命后新政府的一種懷疑和警惕。洛克認為國家權力并不具有絕對性, 它來自人民的委托,最高權力仍掌握在人民手中。當國家或政府違背人民建立它的初衷, 侵害了人民利益時
9、,人民就可以收回曾經給予的權力, 即行使罷免國家機關的革命權力。洛克以相當激進 的方式提出人民革命權觀念,革命是暴力的抵抗形式, 它是不服從的極端表現(xiàn), 它追求建立新的社會秩序、打破原有的社會秩序, 是為廢除正統(tǒng)合法的政府所進行的攻擊性抵抗。但洛克所伸張的人民革命權最終是以限制國家權力為依 歸。(···太多了···首先,洛克賦予“革命權力”新的含義, 革命是政府形式的改進即政府
10、中的重大變化或轉變, 以除去一個過時的政體,而不是國家復辟。其次,洛克極力倡導革命的合理性, 并提出了“ 革命是有條件的” 的思想,包括:1.革命的對象是任何形式的暴政—包括專制和多數人的立憲制— 及暴政下的暴君;2. 革命合理發(fā)生的條件,即只有當權力的濫用超過一定的限度時, 革命才允許發(fā)生;3. 在革命手段的選擇上, 法律具有優(yōu)先選擇性,人民必須通過新的立憲行為來建立新的政府,而強力(暴力)是法律未奏效的情況 下的最后手段;4. 革命
11、的結果是政府的解體而不是社會的解體, 且只能增進對法治的尊重, 而不能破壞法制。 )經過 16、17 世紀之交的加爾文主義者阿爾塔修斯和政治契約理論,盧梭在 18 世紀后期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革命權觀念,法國大革命將付諸實踐。在某種程度上,盧梭提出的“人民主權”為“人民革命權”披上了神圣的外衣并將它發(fā)展為人民政治權力正義性合法性的高度,認為人民有權起義消滅違背人 民意志的統(tǒng)治者,從某種程度上導致極權民主。馬克思和列寧則從階級劃分的角度提
12、出人類根本的社會形態(tài)是階級社會,根本的社會關系是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必須推翻罪惡剝削的資產本主義, 實現(xiàn)沒有經濟剝削政治壓迫的共產主義;無產階級首先必須取得政治統(tǒng)治,消 滅剝削和差別對立,實現(xiàn)普遍和平的階級“革命權利”思想。人民革命全道德的主義出發(fā)具有全盤創(chuàng)新、推崇激情的獨特氣質。7 簡述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哲學。 簡述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哲學。馬基雅維利一生真正的中心思想,就是憑借一位專制君主的“美德” ,憑借“必需”所規(guī)定的一切措施的杠桿力
13、,來實現(xiàn)一個淪落了的民族的新生?!懊赖隆卑竦牡滦信c統(tǒng)治階級的德行;它既意味著一個人隨時 為公益作奉獻的準備,也意味著國家偉大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治者的智慧、精力和抱負。馬基雅維利將一國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治者所必須具有的“美德”算作一種更高 層次的“美德” 。恰當的“調節(jié)” ,這種“美德”能夠從邪惡和骯臟的凡夫俗子中提取出公民的德行。他的“美德”倫理范疇,同尋常的道德范疇并存,但 “美德”是個更高的領域,是國家的生機來源,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最高任務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法律思想史期末復習題
- 電大2014《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復習題及參考答案
- 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 復習資料
- 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復習資料
- 經濟思想史復習題名詞解釋問答題
- 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期末復習
- 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期末復習
- 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唐興賢習題答案
- 電大中國法律思想史綜合復習題(按字母排序)
- 國際關系史科目的復習范圍參考
- 《管理思想史》習題1
- 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唐興賢課后習題答案
- 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
- 劉德斌《國際關系史》課后答案
- 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復習題歸納
- 經濟思想史復習資料
- 國際關系史專題訓練
- 國際關系史專題訓練
- 《國際關系史》考試大綱
- 國際關系理論復習要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