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普里茲灣位于南大洋的印度洋區(qū)段,總體呈西南-東北走向,是南極大陸附近的第三大海灣,面積僅次于威德爾海和羅斯海,具有“瓶頸”式的地理環(huán)境和海底地形特點。近年來,普里茲灣是否是南極底層水的源地之一,埃默里冰架-海洋相互作用與全球氣候系統(tǒng)的關系,水團與環(huán)流的變異及其形成機制等問題成為海洋學家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文以普里茲灣及其鄰近海域的水文基本特征研究為重點,主要完成了以下4項內容:
一是系統(tǒng)整理了近30年歷次中國南極考察在普里茲灣及
2、鄰近海域水文觀測數(shù)據,以站位數(shù)量、調查范圍、觀測深度是否為全深度等為判據,選取第15、16、18、21、25、26和27次科學考察獲得的普里茲灣及鄰近海域CTD調查資料進行重點分析與研究。
二是系統(tǒng)分析了普里茲灣及鄰近海域主要水團特征、不同層面多年水文要素變化、典型剖面以及動力高度場特征。結果表明,(1)普里茲灣及鄰近海域主要水團包括南極表層水、普里茲灣陸架水、繞極深層水和南極底層水。其中夏季表層水溫鹽變化幅度最大,繞極深層暖
3、水相對比較穩(wěn)定,此外各航次均觀測到了南極底層水。(2)在陸架水中存在溫度低于冰點的過冷水,最冷過冷水存在于冰架前緣的西部。(3)在陸架上,多站位存在鹽度S>34.62的高鹽水,分布在埃默里冰架前緣和73°E斷面67.5°S~68.0°S范圍內。(4)不同層面溫鹽分布特征有很大差異,各層存在不同的溫鹽鋒面,強度和位置有明顯的時空變化。(5)普里茲灣及鄰近海域有4種比較典型的水文剖面。(6)普里茲灣內有一個明顯的氣旋渦,在65°S附近存在一
4、個動力高度槽。
三是針對重點調查斷面73°E斷面,采用動力計算方法計算了斷面上各年份的緯向地轉流,并進行了通過斷面的緯向地轉體積通量和熱通量的計算;結合多年溫、鹽分布情況分析了陸架上層水北擴、繞極深層水涌升以及陸緣水邊界等斷面典型水文現(xiàn)象的時空變化特征。結果表明,(1)73°E斷面上的緯向地轉流呈相間帶狀分布,斷面上62°00′S以南緯向總體積和熱量輸運均為東向輸運。(2)陸架上層水在初夏考察航次期間,擴展程度最大;陸緣水邊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極普里茲灣夏季水文結構特征分析.pdf
- 21542.西北冰洋和南極普里茲灣及其鄰近海域鐳同位素的示蹤研究
- 普里茲灣周邊海域南極底層水的來源及長期變化研究
- 10710.夏季南極普里茲灣海冰及其光學特征觀測研究
- 南極普里茲灣海域初冬冰間湖時空變化及上層水體熱鹽結構演化研究.pdf
- 廈門灣及其鄰近海域富營養(yǎng)化特征分析與評價.pdf
- 普里茲灣及其鄰近海域210Po和210Pb的分布特征及其對顆粒有機物輸出的示蹤.pdf
- 南極普里茲灣碳酸鹽體系與碳通量研究.pdf
- 南極普里茲灣夏季海冰氨氧化菌多樣性及豐度分析.pdf
- 南極半島北部和普里茲灣水域南極大磷蝦的聲學調查研究.pdf
- 杭州灣及其鄰近海域環(huán)境現(xiàn)狀研究.pdf
- 宮古海峽鄰近海域水文環(huán)境的季節(jié)變化.pdf
- 南極普里茲灣海-氣CO2通量與海洋酸化研究.pdf
- 東山灣及其鄰近海域漁業(yè)生物多樣性研究.pdf
- 21814.中國第27次南極考察航線和普里茲灣n2o分布特征研究
- 49808.南大洋普里茲灣海域有機碳的分布特征與垂直運移過程研究
- 南極普里茲灣北部陸坡晚第四紀古海洋學研究.pdf
- 53958.臺灣海峽及鄰近海域潮汐數(shù)值模擬與特征分析
- 109.廈門灣及鄰近海域潮汐潮流數(shù)值模擬與預報研究
- 東海大橋沿線及鄰近海域海床沖淤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