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依托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航次獲得的210Po、210Pb數(shù)據(jù),研究了普里茲灣及其鄰近海域210Po、210Pb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計算出顆粒有機物的輸出通量,揭示了普里茲灣及其鄰近海域的顆粒動力學特征。
普里茲灣及其鄰近海域D210Po和D210Pb的比活度分別占到T210Po和T210Pb的90%以上,P210Po和P210Pb的份額不足10%。D210Po和D210Pb比活度在陸架區(qū)表現(xiàn)為低值,且由陸架向深海逐漸
2、升高,反映了陸架區(qū)210Po、210Pb的清除作用強于陸坡及深海區(qū)。P210Po和P210Pb在上層海洋的比活度較高,繞極深層水對應的中深層水體較低,而近底層略有升高,說明生源顆粒物的來源、繞極深層水的水平輸運及沉積物再懸浮作用影響著P210Po和P210Pb的分布。中深層的繞極深層水出現(xiàn)了D210Po、D210Pb、T210Po和T210Pb的極大值,其中210Pb可能主要來自226Ra的現(xiàn)場衰變及水平輸運,而210Po則是由210P
3、b放射性衰變和顆粒有機物再礦化過程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普里茲灣及其鄰近海域210Po清除和遷出速率總體上呈現(xiàn)陸架區(qū)>深海區(qū)>陸坡區(qū)的分布特征,而210Po、210Pb的停留時間則表現(xiàn)為陸架區(qū)小于陸坡和深海區(qū)的特征,反映出陸架區(qū)具有更強烈的顆粒清除遷出作用。210Po的清除和遷出速率均表現(xiàn)出隨POC、PN濃度增加而增大的趨勢,說明POC、PN對210Po的清除、遷出過程有一定影響。
基于210Po-210Pb不平衡獲得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75.臺灣海峽210po和210pb分布特征及其對顆粒物輸出的示蹤
- 臺灣海峽210Po和210Pb的收支特征及其地球化學意義.pdf
- 63208.珠江口及鄰近海域39;210pb的分布特征和沉積速率
- 19041.中國邊緣海210po、210pb地球化學行為及其應用
- 巖石、土壤樣品中210Pb、210Bi、210Po同時測定方法的研究與應用.pdf
- 21542.西北冰洋和南極普里茲灣及其鄰近海域鐳同位素的示蹤研究
- 南極普里茲灣及鄰近海域水文特征分析.pdf
- 白令海與西北冰洋210Po、210Pb生物地球化學行為的研究.pdf
- 大氣顆粒物污染及其中210Pb濃度-粒徑分析.pdf
- 典型地區(qū)湖泊中210Pb、137Cs和Pu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環(huán)境意義.pdf
- 大鼠氡暴露后體內(nèi)210Po的含量和分布及其對VEGF表達的影響.pdf
- 21106.渤海及鄰近海域表面沉積物中木質(zhì)素的分布特征及其陸源有機質(zhì)示蹤意義
- 49808.南大洋普里茲灣海域有機碳的分布特征與垂直運移過程研究
- 杭州灣及其鄰近海域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分布特征與污染評價研究.pdf
- 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沉積物有機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對有機質(zhì)來源的指示意義.pdf
- 舟山漁場及鄰近海域cod的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畢業(yè)論文】
- 13496.夏季極地海洋的210po210pb不平衡
- 大亞灣海域有機污染物的來源及其分布特征研究.pdf
- 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微生物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分布特征研究.pdf
- 杭州灣及其鄰近海域環(huán)境現(xiàn)狀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