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豆科牧草對于改善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氮素營養(yǎng)平衡和促進草地動物蛋白質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論文的研究目標是為選擇適于東北半干旱地區(qū)的混播物種組合服務,研究當地優(yōu)良禾草——羊草(Leymuschinensis)與不同豆科牧草混播地的草地生產力以及種間關系。 2004和2005年期間在吉林省長嶺縣實驗基地(東經123°51′02″,北緯44°12′11″),采用置換系列建立研究羊草與沙打旺(Astragulusadsurgens)、興
2、安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花苜蓿(Medicagoruthenica)、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和山野豌豆(Viciaamoena)兩種比例的混播地及各自的單播地。在2004年9月初和2005年6月和8月中旬刈割收獲,測定草地干物質產量和氮產量,以相對產量(RY)、相對密度(RD)和相對產量總值(RYT)研究種間競爭。2005年生長季前和生長季末測量單播地和混播地土壤0-40、40-80、80-10
3、0cm土層的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并計算土壤有效氮含量。利用同位素15N稀釋法測量豆科牧草固氮和轉氮能力,分析生物固氮、肥料氮和土壤氮在單、混播條件下羊草和豆科牧草體內的比例,并計算生物固氮量對草地氮產量的貢獻率。以目標-鄰株法設置四種競爭模式:全競爭(FC)、無競爭(NC)、地上競爭(SC)和地下競爭(RC),研究種間地上競爭和地下競爭對豆科牧草生長的影響以及地上競爭和地下競爭相互作用問題。 實驗結果表明,混播地干物質產量在建植第二
4、年與羊草單播地相同,但羊草-沙打旺、羊草-花苜蓿和羊草-紫花苜蓿混播地氮產量顯著高于羊草單播地。 與沙打旺和紫花苜?;焐鷷r,羊草受到強烈抑制,這種種間競爭狀態(tài)隨生長年限存在動態(tài)變化,刈割對種間競爭關系作用明顯,羊草強大的無性系繁殖特性對維持其種群數量具有積極意義?;ㄜ俎T谘虿荼壤叩幕觳サ厥艿揭欢ǔ潭鹊囊种疲ㄜ俎I锪渴苎虿莸叵赂偁幱绊戄^大,適當比例的混播可使混生群落持續(xù)獲得額外資源并達到雙方受益的狀態(tài)。興安胡枝子和山野豌豆受
5、到羊草的抑制,在生長季后期受抑程度下降,混播促進了羊草和山野豌豆混生種群數量的擴大,但刈割使山野豌豆種群處于劣勢。隨紫花苜蓿外,其余羊草-豆科牧草混生群落均在不同時間和不同比例下獲得額外資源。 地上競爭和地下競爭對豆科牧草生長的影響受土壤水分狀況的影響,在水分受限條件下,地下競爭強度大于地上光競爭強度,當水分狀況得到改善后,地上光競爭成為抑制豆科牧草生長的主要因子。地上競爭和地下競爭對豆科牧草生長的交互影響發(fā)生在降雨量較少的年份
6、,并且以正作用為主,增加了對豆科牧草生長的抑制程度。 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生物固氮量依次為紫花苜蓿(47.82kgN/ha/yr)>沙打旺(20.42kgN/ha/yr)>花苜蓿(12.16kgN/ha/yr)>興安胡枝子(11.98kgN/ha/yr)?;觳ゲ莸刂卸箍颇敛菹蜓虿莸霓D氮量依次為沙打旺(11.79kgN/ha/yr)>興安胡枝子(8.15kgN/ha/yr)>花苜蓿(5.47kgN/ha/yr)>紫花苜蓿(2.37k
7、gN/ha/yr)。 混播草地吸收的肥料氮量和土壤氮量與羊草單播地相似,但肥料氮和土壤氮占混播草地氮產量的比例下降。土壤有效氮含量垂直分布格局由上至下逐層減少,并且豆科植物根系分布越深,下降幅度越大。混播草地對土壤有效氮的消耗量為120-300kgN/ha/yr,以硝態(tài)氮為主。羊草-沙打旺和羊草-紫花苜?;觳サ貙ν寥烙行У南牧亢屠寐示哂谘虿輪尾サ兀聪亩?,產出大。羊草-興安胡枝子和羊草-花苜?;觳サ貙ν寥烙行У南牧?/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同模式豆-禾混播草地牧草光合生理生態(tài)特性及種間關系的研究.pdf
- 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土壤的粉塵釋放研究.pdf
- 半干旱地區(qū)溝渠濕地的研究.pdf
- 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煤礦開采生態(tài)影響研究.pdf
- 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植被指數與氣候的關系.pdf
- 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植樹造林技術
- 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維持作物生產的干旱適應技術研究.pdf
- 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高速公路生態(tài)綠化研究.pdf
- 模擬增溫和刈割強度對黃土高原半干旱地區(qū)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力和恢復力的影響.pdf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公路廊道生態(tài)響應研究.pdf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四種林木種子超干保存研究.pdf
- 不同水文模型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區(qū)適用性研究.pdf
- 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雨水資源及其利用技術
- 鄂西北半干旱地區(qū)造林技術研究.pdf
- 52329.半干旱地區(qū)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研究
- 內蒙古半干旱地區(qū)人工草地氧化亞氮交換通量研究.pdf
-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公路路基濕度場演變規(guī)律研究.pdf
- 半干旱地區(qū)春小麥品種競爭能力與產量關系研究.pdf
- 半干旱地區(qū)近地面臭氧特性的觀測研究.pdf
- 半干旱地區(qū)溝渠濕地水環(huán)境修復機理.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