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蟲霉誘發(fā)的蚜蟲流行病和寄生蜂都是蚜蟲種群自然控制的重要生物因子。由于侵染蚜蟲的蟲霉多能形成休眠孢子,具有重要流行學意義的蚜蟲初始感染長期被認為源于土壤中越冬的休眠孢子。然而,土壤傳病假說無法解釋至今無休眠孢子但全球廣為流行的新蚜蟲癘霉(Pandoraneoaphidis),而更有生命力的有翅蚜遷飛傳病假說已獲得大量實證。許多關于蚜蟲和寄生蜂的互作關系和協同進化的分子生態(tài)學研究完全忽視了寄生蜂也有隨寄主蚜蟲遷飛而擴散的可能性。作為有翅蚜遷
2、飛傳病課題的組成部分,本研究以桃蚜(Myzuspersicae)為主要對象,一是通過三年定點系統觀察空中遷飛性有翅蚜帶菌種類、頻率及季節(jié)性變化,深化對遷飛傳病現象生物學本質的認識,重點揭示受侵染有翅蚜在寄主植物上定殖后的傳病行為及模式。二是通過感病和未感病、寄生和未寄生有翅蚜在定殖后生殖力的觀察,建立它們各自的生殖力概率模型,從而定量表達有翅蚜傳播病害和寄生蜂的生物學潛能。三是從感病有翅蚜蟲中分離和鑒定代表菌種,通過生物測定建立時間-劑
3、量-死亡模型,評價其侵染力。 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以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園中心大樓的樓頂作為空中誘蚜平臺,樓頂中央平鋪2×4m黃色防雨布作為誘蚜區(qū),小區(qū)內等距安放25缽單株栽培的甘藍或油冬。利用蚜蟲趨黃性,引誘空中遷飛的桃蚜有翅蚜在小區(qū)內著陸。每天定時檢查并收集所有有翅蚜,帶回實驗室單頭飼養(yǎng)。共誘獲遷飛性有翅蚜3183頭,帶回室內在21±1℃和12L∶12D條件下單頭飼養(yǎng)7~12天,其中923頭在定殖
4、后7天內發(fā)病死亡,初始感染率達29.0%。在病死有翅蚜中,97.5%系蚜科專化性蟲霉侵染所致,新蚜蟲癘霉的發(fā)生比例高達81.9%,暗孢耳霉(Conidiobolusobscurus)占8.4%,普朗肯蟲霉(Entomophthoraplanchoniana)占2.9%,弗雷生新接霉(Neozygitesfresenii)占0.67%,蟲瘟霉(多數為安徽蟲瘟霉Zoophthoraanhuiensis,少數為根蟲瘟霉Z.radicans)占
5、3.8%。另有個別有翅蚜尸系新蚜蟲癘霉分別與普朗肯蟲霉、暗孢耳霉或安徽蟲瘟霉的復合感染所致。 空中誘獲的帶病有翅蚜在單頭飼養(yǎng)期間,鏡檢確認的發(fā)病死亡絕大多數發(fā)生于定殖后第1~5天內(占98.6%),很少發(fā)生于第6天(僅9頭)和第7天(僅4頭),其中前3天累計發(fā)病死亡者達83.2%。所有帶病有翅蚜定殖后的平均潛伏期(±SD)為2.5±1.2天,短于蟲霉對蚜蟲4~6天的侵染潛伏期。 在對385頭帶病有翅蚜的后代蚜群的12天飼
6、養(yǎng)觀察中,有68個蚜群在其母蚜病死后通過相互接觸發(fā)生了二級感染,表明有翅蚜自身的初始侵染向后代傳染成功。接觸傳染在母蚜死亡2天后即可見到。在定殖后第12天,二級感染占總觀察蚜群數的13.2%,三級感染占總觀察蚜群數的4.4%,占二級感染蚜群數的33.3%。在發(fā)生二級感染的后代蚜群中,新蚜蟲癘霉占82.4%,安徽蟲瘟霉占7.8%,暗孢耳霉占5.9%,普朗肯蟲霉占3.9%。顯然,在短短12天內,初始感染的遷飛性有翅蚜在定殖后成功地將病害傳染
7、給了后代蚜群。 在從2003年起誘集的有翅蚜中,有106頭有翅蚜分別被煙蚜繭蜂(Aphidiusgifuensis)和菜小脈蚜繭蜂(Diaeretellarapae)所寄生,比例各占52.9%和占47.1%,占同期總誘集有翅蚜數4.4%。被寄生蜂寄生的有翅蚜蚜蟲在單頭飼養(yǎng)期間平均存活3.75±1.47天,顯著長于感病有翅蚜存活的2.49±1.18天。 實際觀察的感病組(n=473)、寄生組(n=86)和健康組(n=381
8、)有翅蚜隨定殖后天數變化的后代蚜群大小很好地擬合邏輯斯蒂模型(r2≥0.985),擬合的K值分別為25.7、38.6和92.8(即定殖后12天每個后代蚜群可能達到的最多個體數)。對不同組別有翅蚜定殖后6天內產m頭若蚜(感病組:0~19頭;寄生組:0~12頭;健康組:0~40頭)的累積概率P(m≤N)進一步擬合基于邏輯斯蒂方程的生殖力概率模型(r2≥0.99),結果顯示,健康組所產的若蚜數遠多于感病組或寄生組所產的若蚜數;而感病組和寄生組
9、相對于健康組而言,產較少若蚜數的概率較高。這表明空中誘捕的桃蚜有翅蚜,無論是帶病還是被寄生蜂寄生,生殖力雖受嚴重損傷,但遷飛后均能成功定殖建立蚜群。 從誘捕有翅蚜上分離獲得一株安徽蟲瘟霉。采用“孢子浴”法以其分生孢子對桃蚜成蚜進行接種。接種后7天內,10.9~118.7個分生孢子/mm2的接種劑量誘發(fā)了39.0%~91.7%的桃蚜死亡率,接種后第4~6天為發(fā)病死亡盛期。所獲數據擬合了時間-劑量-死亡模型,第4~7天的致死中劑量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寄生蜂隨寄主有翅蚜遷飛而擴散傳播的生物學實證.pdf
- 白蠟窄吉丁寄生蜂的生物學特性和繁育技術研究.pdf
- 美洲斑潛蠅寄生蜂—黃腹?jié)撓壚O蜂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研究.pdf
- 煙蚜重寄生蜂優(yōu)勢種生物學特性及其控制策略.pdf
- 桃蚜生物學特性和種群動態(tài)的研究.pdf
- 美洲斑潛蠅寄生蜂蘆葦格姬小蜂Pnigalio Phragmitis的生物學研究.pdf
- 松癭小卷蛾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寄生蜂生物學和無公害化學控制.pdf
- 水稻害蟲寄生蜂
- 寄生蜂的聰明選擇
- 煙粉虱寄生蜂淺黃恩蚜小蜂和海氏槳角蚜小蜂的多次交配行為及其對繁殖的影響.pdf
- 淺黃恩蚜小蜂encarsiasophiagiraultdodd的生物學特性研究
- 蘋果綿蚜蚜小蜂重要生物學及發(fā)育始點和有效積溫研究.pdf
- 蚜蟲專化性病原真菌(蟲霉目)隨寄主遷飛擴散而傳播流行的生物學實證研究.pdf
- 土壤消毒及土傳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學鑒定.pdf
- 蚜蟲病原真菌生物學及流行學特性的研究.pdf
- 白蠟蟲優(yōu)勢寄生蜂行為學特征研究.pdf
- 根蟲瘟霉的生物學特性和對桃蚜致病機理的研究.pdf
- 日本恩蚜小蜂(Encarsia japonica Viggiani)生物學特性研究.pdf
- 殺蟲劑對褐飛虱卵寄生蜂稻虱纓小蜂影響的評估.pdf
- 一種果蠅蛹期寄生蜂的發(fā)現、生物學特性以及生防潛力的初探.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