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即時通訊——傳統(tǒng)傳播類型的融合與拓展.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3年,是中國移動互聯爆發(fā)式發(fā)展的一年。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guī)模達到1059.8億元,同比增速81.2%,即時通訊可謂功不可沒。據CNNCI統(tǒng)計,截至2013年12月,我國即時通訊網民規(guī)模達5.32億,即時通訊使用率位居第一,其中以手機移動終端為載體的即時通訊用戶發(fā)展最為迅速,數量高達4.31億。本文以此為研究背景,以移動即時通訊為研究對象,在總結微信、米聊等即時通訊工具共性的基礎上,揭示移動即時通訊對于人

2、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以及大眾傳播等傳統(tǒng)傳播類型的融合和拓展。
  第一章從最基本的概念出發(fā),闡述即時通訊的“由來”,并且通過與傳統(tǒng)即時通訊工具手機、手機短信等的比較,凸顯當下移動即時通訊的特點與優(yōu)勢。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按終端、目的等不同的分類標準,將即時通訊分成了四大類;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本文的研究對象,即以微信等代表的本土移動即時通訊。緊接著,本文對移動即時通訊的典型代表微信、陌陌、QQ等進行了比較分析,并

3、在此基礎上總結了這一類即時通訊工具的共性,奠定了文章的論述基礎。
  第二章主要論述了移動即時通訊的人內傳播和人際傳播屬性。第一節(jié)闡述了移動即時通訊人內傳播的新形式和新特點。移動即時通訊重新喚醒了受眾人內傳播的欲望,刺激了受眾人內傳播的需求,并通過新的形式滿足了這一需求,最后文章指出人內傳播的最佳狀態(tài)就是保持本我。接下來就移動即時通訊的人際傳播屬性給予了充分的論述,首先論述了人際傳播的變遷史,緊接著提出移動即時通訊是對傳統(tǒng)人際傳播

4、的“回歸”與超越。所謂“回歸”,就是移動即時通訊通過語音符號,非語言符號以及視頻等方式,實現了“面對面”的交流。以下四個方面則表現了移動即時通訊對于傳統(tǒng)人際傳播的超越:第一,超越了時空界限;第二,增強了交流的主體性;第三,實現了傳播符號的大融合;第四,大大拓展了傳統(tǒng)人際關系。
  第三章以筆者及受訪者的體驗為基礎,著重論述了移動即時通訊群體傳播屬性和組織傳播屬性。文章首先比較了移動即時通訊的群體與組織概念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不同,并以筆

5、者的自身體驗為基礎論述了移動即時通訊的群體傳播屬性和組織傳播屬性。重點闡述了移動即時通訊對于“圈子文化”的再塑,以及對于“虛擬空間”的開辟。
  第四章是對移動即時通訊的大眾傳播屬性的研究,本章首先就移動即時通訊作為“后信息時代”下大眾傳播新典范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接著介紹了移動即時通訊兩種最為流行的大眾傳播方式:信息的“推送”和“訂閱”。文章最后提出,移動即時通訊開辟了一種新的傳播模式——人眾傳播。
  最后,文章對移動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