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酮酸染料合成及其金屬離子識別性能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課題選用納米氧化銅作為催化劑,合成克酮酸,并以克酮酸作為原料,利用吲哚、苯并吲哚、苯胺衍生物、噻吩衍生物等親核試劑,合成了六種克酮酸染料。結合克酮酸染料的應用如光動力學療法、非線性光學、分析檢測識別等方面,本文主要在離子識別領域進行研究。
  首先,以納米氧化銅作為催化劑合成克酮酸,將它與2,3,3-三甲基-3H-吲哚經縮合反應得到吲哚克酮酸染料(ICR),產物經提純后通過1H NMR、IR、MS等手段進行結構表征。利用紫外-可

2、見吸收光譜、熒光光譜等方法考察了其對金屬離子的識別作用。結果表明,ICR對Fe3+、Cu2+和Ag+有很強的選擇性識別作用。并且通過Job’s Plot計算出主體分子ICR對于Fe3+、Cu2+和Ag+的結合比均為1:1,結合常數(shù)分別為0.53×104 M-1、0.25×104M-1和2.52×104M-1。此外,還通過1H NMR以及循環(huán)伏安等提出了可能的識別機理。
  其次,鑒于上述方法,設計了一步法合成結構新穎的苯并吲哚克酮

3、酸染料(BDBMC),利用1H NMR、IR、MS等手段驗證結構。又對其探討了金屬離子的識別性能,結果發(fā)現(xiàn)BDBMC對Fe3+、Cu2+和Ag+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和靈敏性。通過對主客體分子的紫外和熒光滴定,得到BDBMC對Fe3+/Cu2+/Ag+的結合常數(shù)分別為0.33×104 M-1、2.20×104 M-1和1.10×104M-1。同時,利用Job’s Plot計算出主體分子BDBMC對于Fe3+、Cu2+和Ag+的結合比均為1:2

4、。采用1H NMR對BDBMC的識別機理進行了推測發(fā)現(xiàn)可能是由于金屬離子與BDBMC上的雜原子N和氧負離子發(fā)生了絡合作用。
  再次,在苯并吲哚雜環(huán)氮原子上,通過烷基化反應分別引入乙基和羥乙基后得到的染料N-乙基苯并吲哚克酮酸染料(NEBC)和N-羥乙基苯并吲哚克酮酸染料(NHBC)。染料在乙醇和水(v/v,4:1)的混合溶劑中加入不同種類的金屬離子(Na+、K+、Mg2+、Ca2+、Ni2+、Mn2+、Ag+、Cu2+、Fe3+

5、),通過吸收光譜和熒光發(fā)射光譜的變化發(fā)現(xiàn)能分別專一性地識別4種金屬離子Fe3+、Cu2+、Ag+和Ni2+。此外,通過連續(xù)滴定的方法研究不同濃度金屬離子對克酮酸染料的作用,從而得到識別金屬離子的濃度范圍。根據Benesi-Hildebrand方程計算主體(克酮酸染料)與客體(金屬離子)之間的結合常數(shù),利用Job’s Plot確定染料與金屬離子的結合比均為1:1。
  然后,采用3-二乙氨基酚與克酮酸反應合成苯胺類的克酮酸染料(DC

6、R),DCR能夠有效地識別Fe3+和Cu2+。結果發(fā)現(xiàn),分別加入Fe3+和Cu2+后,染料DCR的吸光度降低,熒光強度也下降。這可能是由于以DCR作為信號團,酚羥基鍵與負氧原子作為結合位點,從而發(fā)生了絡合。
  最后,利用噻吩的衍生物與克酮酸合成了2-噻吩哌啶克酮酸染料(BCTC),并且通過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熒光發(fā)射光譜發(fā)現(xiàn)BCTC對Fe3+和Cu2+具有高選擇性和靈敏性。接著采用1H NMR,循環(huán)伏安等一系列分析技術系統(tǒng)化的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