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卞之琳詩歌的解讀,研究者多從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影響角度入手。然而回望傳統,宋詩帶有“理趣”色彩的詩歌卻與20年代以卞之琳的創(chuàng)作為代表的智性化詩歌產生了遙相呼應的效果。在中國“詩緣情”為主潮的詩歌史上,宋詩的說理性獨樹一幟。作為“新的智慧詩”,“智性化”是卞之琳詩歌最主要的特征,而相應的,宋詩也是以“理趣”著稱的。這樣我們就找到了卞之琳詩歌與宋詩傳統之間的連接點:“理趣”。
對于“理趣”和“智性”詩歌的比較主要從以下三個方
2、面展開:
第一章是理論的梳理,主要介紹了宋詩的“理趣”內涵和來自西方的知性理論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袄砣ぁ辈皇撬卧娝氂械奶厣?,但卻在宋詩中得以發(fā)展壯大成蔚然之勢。宋詩的“理趣”是哲理之趣,是將哲理與景物、情感融為一體的產物。對“理趣”的界說要注意古今的異同。知性理論則主要介紹了艾略特和瑞恰慈的理論,并得出知性的基本內涵:在最表層上,知性是將異質的意象強行結合,產生突兀、驚訝的效果;在第二個層面上,知性代表了使對立的或不調和
3、的品質取得平衡或協調的力量,是詩人組織沖動的方式;最后一個層面上知性意味著一種態(tài)度,要求詩人對文化傳統具有“歷史的意識”,同時又要求其作為現代人對日益工業(yè)化的現實社會保持認為主義的審視。知性理論在中國的傳播以葉公超和金克木為代表。
第二章是對宋詩與卞之琳詩歌中哲理的內容的比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相對論”和“中庸論”的比較,“相對論”之于卞之琳和“中庸論”之于宋代詩人是有著相通性的,它們都是詩人看待萬
4、物的思維法則,是詩人思想的根本。在這樣的思想引導下,二者的詩歌都呈現出中和的狀態(tài)。二是詩歌中的時空觀的把握,綿延和宇宙兩種時空觀都重視人的主觀心理在時間感受中的作用。通過“水”這一意象的喻時性梳理,闡述了卞之琳詩歌和蘇軾的詩歌對待時間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既有對時間流逝的哀嘆,也有對這種悲哀的超越。三是對于悲哀的揚棄,這是二者的相通之處。卞之琳與宋代的詩人都生活在動蕩、悲劇的年代,但他們都選擇了揚棄悲哀,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
5、第三章是對詩歌中哲理的藝術化方式的探討。也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情理合一,探討智慧詩歌中哲理與情感的關系。宋代理趣詩的一大特色即情理合一,但詩歌中情感的傳達方式并不是宣泄式的,而是隱藏的,這與卞之琳詩歌是類似的。當然二者也存在著主體意識的不同,宋詩“以我觀物”,著重于在詩中表達出詩人之意。而卞之琳是“以物觀物”,主體在詩歌中出現的很少,總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
二是“以議論為詩”和“非個人化抒情
6、”的比較。主要探討二者在詩歌用典和戲劇化方面的特色。二者都喜歡運用典故來闡述道理,都呈現“以故為新”的特色。戲劇化方面,宋詩由于受到雜劇藝術的影響,注重法式安排和打諢藝術,這與卞之琳詩歌的戲劇化追求和淘氣的藝術手法是相通的。當然,雜劇藝術對宋詩的影響是內在的,并沒有使宋詩真正雜入戲劇因素,而卞之琳的詩歌卻是有意識的運用戲劇化手法,是詩歌的戲劇化和小說化,這是二者的不同之處。
三是平淡之美,這是二者在風格上的相通之處。平淡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卞之琳智性詩歌與宋詩理趣
- 尋求智性的棲居——卞之琳詩歌流變探索.pdf
- 從宋代題畫詩看宋詩的理趣
- 道教與北宋詩歌
- 宋詩(蘇軾與黃庭堅詩歌)比較
- 論卞之琳早期詩歌藝術.pdf
- 宋詩話中“趣”范疇的研究
- 《六一詩話》的“理”與“趣”.pdf
- 卞之琳詩歌語言藝術研究
- 卞之琳早期詩歌意象研究_21588.pdf
- 宋詩話中“趣”范疇的研究_20882.pdf
- 濂溪之詩思與理趣
- 言與象互轉 理與趣共生
- 王邁詩歌與晚宋詩風研究
- 論西方象征主義詩歌對卞之琳早期詩歌的影響.pdf
- “理趣”的智慧開發(fā)
- 王邁詩歌與晚宋詩風研究_32611.pdf
- 論穆旦詩歌的智性書寫_22939.pdf
- 論唐宋詩歌中的圍棋活動.pdf
- 南宋詩人韓淲及其詩歌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