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本文旨在應用CBCT評價成年女性雙頜前突患者正畸治療后唇形態(tài)的變化。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選取2009年-2013年間,山東大學口腔醫(yī)學院正畸科單純性雙牙弓前突的漢族成年女性患者31例(年齡范圍:19-29歲,平均年齡23.2±3.4歲)。本研究全部入選對象的矯治方案均為拔牙矯治,拔除四顆第一前磨牙后,采用TomyOPAK直絲弓固定矯治,使用種植釘作為強支抗內收上下頜前牙,關閉拔牙間隙。矯治療程為23.
2、4±2.4個月。每位患者在直絲弓矯治前和矯治完成后均使用西諾德伽利略(SironaGalileo)CBCT進行掃描,獲得醫(y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DICOM)格式文件,并使用Mimics16.0三維處理軟件進行顱骨,頜骨、牙和唇組織的重建并用顴弓和顱底進行配準。
本研究選取10項點指標和11項線性指標來測量矯治前后的唇形態(tài)。從水平向(X軸)、前后向(
3、Y軸)、垂直向(Z軸)上分別測量10項點指標(唇峰點、唇珠點、上唇的上1/3唇緣點、上唇的下1/3唇緣點、下唇的上1/3唇緣點、下唇的下1/3唇緣點、口角點、側口點、上口點和下口點),除唇珠點、上口點和下口點外,其他點指標進行左右側的數據測量。本研究還選取了11項線性指標(唇峰間距、唇珠到唇峰間距、左右兩側上唇的上1/3唇緣點之間的距離、兩側上唇的下1/3唇緣點之間的距離、兩側下唇的上1/3唇緣點之間的距離、兩側下唇的下1/3唇緣點之間
4、的距離、口角間距離、唇珠到下唇緣的距離、唇珠到口裂的距離、唇峰到口裂的垂直距離、唇峰到下唇緣的距離)。其中,X軸的線性指標包括唇峰間距、唇珠到唇峰間距、左右兩側上唇的上1/3唇緣點之間的距離、兩側上唇的下1/3唇緣點之間的距離、兩側下唇的上1/3唇緣點之間的距離、兩側下唇的下1/3唇緣點之間的距離、口角間距離:Z軸的線性指標包括唇珠到下唇緣的距離、唇珠到口裂的距離、唇峰到口裂的垂直距離、唇峰到下唇緣的距離,其中,唇峰到口裂的垂直距離和唇
5、峰到下唇緣的距離需要測量左右側數據。評價三維圖像定點隨機誤差后,測量矯治前后的軟組織指標數值,使用SPSS(Version17.0,SPSS,Chicago,USA)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P值大于0.05表示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小于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小于0.01表示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評價矯治前后唇部各項軟組織的變化。
結果
1.本研究圖像測量的誤差如下:定點隨機誤差在X
6、、Y、Z三軸分別為0.32mm(標準差為0.12mm),0.30mm(標準差為0.14mm)和0.29mm(標準差為0.11mm),線距測量的隨機誤差為0.30mm(標準差為0.14mm)。
2矯治后前牙牙冠后退6.97±0.61mm,成年女性雙頜前突患者拔牙矯治前后點測量指標在水平向的變化為:上唇下1/3唇緣點、下唇上1/3唇緣點、下唇下1/3唇緣點以及口角點分別向近中移動2.39±1.60mm、3.67±1.69mm、2.
7、44±1.10mm和3.15±0.88mm。在前后方向的變化為:側口點、上口點、下口點、唇峰點、上唇上1/3唇緣點、上唇下1/3唇緣點、下唇上1/3唇緣點、下唇下1/3唇緣點、口角點分別向后移動5.11±1.10mm、5.01±1.42mm、3.88±0.73mm、2.26±1.10mm、3.11±1.17mm、2.91±1.17mm、1.75±0.89mm、2.44±1.10mm、3.15±0.88mm。垂直向上,矯治前后口角點、側口
8、點、上口點無明顯變化(P>0.05),而唇峰點、唇珠點、上唇上1/3唇緣點、上唇下1/3唇緣點分別向下移動1.86±1.02mm、2.68±0.96mm、1.61±0.99mm、2.40±1.28mm;下唇上1/3唇緣點、下唇下1/3唇緣點分別向上移動1.98±0.85mm、1.82±0.99mm。線性指標在水平向的變化表現為:上唇下1/3唇緣點間距、下唇上1/3唇緣點間距、下唇下1/3唇緣點和口角間距分別減小3.91±1.40mm、5
9、.51±1.29mm、3.80±1.04mm和5.67±1.34mm;垂直方向上,唇峰到側口點的距離、唇峰到下口點距離、唇珠到下口點距離、唇珠到上口點距離分別減小1.75±1.00mm、3.56±1.40mm、3.12±1.29mm和2.37±0.91mm。
結論
安氏Ⅰ類成年女性雙頜前突病例拔牙矯治后唇形態(tài)在三維方向上發(fā)生改變.在水平向上,唇寬度減小,遠離唇中心的唇組織比靠近唇中心的唇組織變化大;在前后方向上,唇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成年雙頜前突患者拔牙矯治前后面部軟組織改變的CBCT研究.pdf
- 成人雙頜前突的拔牙矯治.pdf
- 雙頜前突患者拔牙矯治的軟組織預測及相關因素研究.pdf
- 成人雙頜前突患者第二磨牙后間隙的CBCT研究.pdf
- 拔牙與非拔牙矯治對成年女性安氏Ⅱ1錯牙合畸形患者正貌的影響.pdf
- 成人安氏Ⅰ類雙頜前突患者矯治前后軟硬組織變化的研究.pdf
- 自鎖托槽非拔牙矯治前后牙弓形態(tài)變化的研究.pdf
- 成人AngleⅡ2患者非拔牙矯治前后軟硬組織變化的研究.pdf
- 青少年雙頜前突拔牙矯治顱頜面結構變化的研究和軟組織側貌預測系統(tǒng)的建立.pdf
- 成人骨性雙頜前突拔牙矯治與正頜術療效比較的臨床研究.pdf
- 腭杠聯合腭托口內支抗系統(tǒng)拔牙矯治雙頜前突的臨床療效研究.pdf
- 安氏Ⅲ類錯(牙合)拔牙矯治前后頦部相關形態(tài)的變化.pdf
- 成人安氏Ⅰ類雙頜前突切牙區(qū)牙槽骨形態(tài)結構的CBCT研究.pdf
- 骨性Ⅰ類高角骨面型患者拔牙矯治后上氣道變化的研究.pdf
- 中度擁擠不拔牙矯治前后硬組織變化研究.pdf
- 基于CBCT數據評價山東地區(qū)正常(牙合)青少年唇形態(tài)的增齡性變化.pdf
- 不同矯治體系非拔牙矯治恒牙初期牙列擁擠患者的臨床研究.pdf
- 成年雙牙弓前突拔牙患者切牙內收后下頜切牙區(qū)牙槽骨形態(tài)的三維CBCT配準評價.pdf
- 成人AngleⅡ1錯(牙合)拔牙矯治前后軟硬組織和牙弓形態(tài)變化的臨床研究.pdf
- 安氏Ⅱ類2分類錯患者非拔牙矯治前后軟硬組織變化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