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埠木版年畫《登州海市圖》的圖像學研究_2661.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清代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天下第一大景·登州海市大圖》(本文簡稱:《海市圖》)是一幅傳統木版套色年畫,其制作工藝反映了清末楊家埠年畫繁榮時期的典型特點。但是該作品與同時期的其它木版年畫相比,在尺幅、工藝、用途方面存在差別,畫面內容、構圖、工藝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F有文獻普遍認為《海市圖》是一幅“大橫批”欣賞類炕頭畫,描繪了登州的海市蜃樓美景。本文認為此結論在作品內容、用途、內涵三個方面存在疑點,這三個質疑成為本文研究的切入點。從對作品內容

2、、主題、母題的分析可見,該作品反映了中國傳統民間信仰的復雜性,畫面中的故事體現了中國道教的三官崇拜和積善成仙的文化內涵。目前學界對民間年畫的研究多采用“風格學(Form)”方法,也就是“圖像(Picture)”類比方法,對多幅作品或是一類作品的審美特征進行歸納總結。本文對木版年畫的研究區(qū)別于已有研究,以“瓦爾堡—潘諾夫斯基—貢布里?!钡摹皥D像學(Iconology)”闡釋范式為基礎,結合形式分析法、文獻學法、民俗學法等方法論,就一幅作品

3、的圖像含義、作品結構和作品內涵,進行了系統性闡釋,“以小見大”地揭示了楊家埠木版年畫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審美特征和思想文化內涵。本文從《海市圖》的“海市”構圖和“八仙”圖像入手,吸收了風格學的作品分析和圖像學的內涵研究策略,對該作品進行了圖像分析、歷史考釋和內涵闡釋,揭示“表象一結構一本質”間的內在聯系,建立了《海市圖》的系統研究框架。提出了《海市圖》的圖像學研究命題。
  全文分為五個部分:
  導論部分探討了《海市圖》的研究

4、價值,分析了圖像學方法論的科學性;歸納總結了目前國內外圖像學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海市圖》的圖像學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首先,論述了《海市圖》的研究價值和圖像學方法論的科學性。認為《海市圖》是一幅尺幅大、內容多、內涵豐富的民間木版年畫,畫面采用了傳統人物形象與西方焦點透視法相結合的造型方法,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特殊的審美價值?!逗J袌D》被法國教會收藏,成為外國教會研究中國民間信仰的樣本,這表明該作品除了審美價值外,還具有重要的宗教價

5、值。本文對現有文獻中《海市圖》所描繪的內容、用途和內涵進行了界定,提出了本文的三個質疑,認為已有文獻中關于登州海市蜃樓美景的傳統說法是欠妥的;其用途不是簡單的欣賞類炕頭畫,此幅作品除了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外,圖像背后蘊含了倫理教化功能;畫面反映了以道教三官崇拜為基礎的民間積善成仙思想。論述了《海市圖》圖像學研究的科學性,指出圖像學研究方法脫胎于中世紀基督教圖像志分析,因此特別適合具有歷史、文學和宗教背景作品的圖像研究。國外圖像學理論經歷了風

6、格學和圖像學兩個階段,逐步走向成熟。在風格學階段,研究重點是分析造型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在圖像學階段,研究重點是將藝術看成是時代、社會的產物,挖掘作品蘊含的內涵和象征意義,剖析藝術作品的深層含義。其次,分析了中國繪畫圖像學研究的國內外現狀,指出目前學界對于中國傳統美術的圖像學研究多集中在中國畫或某些原始圖騰符號上,對于民間木版年畫的研究鮮見。通過剖析曹星原關于《清明上河圖》“多角度”研究方法、葉舒憲的“四重論證法”、韓從耀的“圖像與話

7、語”圖像內涵研究方法,提出了多視角多維度的圖像綜合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海市圖》的圖像學研究思路。本文的《海市圖》研究綜合了風格學和圖像學的方法,構建了該作品“表象一結構一本質”的綜合研究框架。結合學界關于“八仙”母題的研究成果,對比分析了全國各地八仙題材木版年畫的圖像特點,認為《海市圖》的研究應該從“海市”內容和“八仙”圖像入手,辯證地運用圖像學理論方法對該作品進行多視角多維度的圖像綜合研究。
  第一章對楊家埠木版年畫《海市

8、圖》進行了圖像分析。對作品圖式、創(chuàng)作時代、題跋文字、木版年畫工藝等內容進行了考辨和分析,厘清了作品的年代、用途和特征。
  首先,根據畫面圖像對作品內容進行了分析。對《海市圖》進行了圖式分析,認為該作品采用了焦點透視和傳統人物形象相結合的手法,是一幅中西合璧作品;考釋了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根據作品所署店名“義和畫店”、《海市圖》被外國傳教士收藏的時間、紙張和顏料等因素,確定了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應為1896年至1905年之間;考釋了《海市圖

9、》中的文字,對比畫面中大量簡體字與異體字,否定了該作品為“民國說”、“新年畫說”、“建國后說”,認為《海市圖》是清代楊家埠年畫由饾版印刷轉向平面印刷時期的典型作品。其次,對作品工藝與用途進行了剖析。從技術層面分析了《海市圖》的工藝方法,認為清代楊家埠木版年畫通過簡化色版數量,采用了平面印刷,降低了印刷技術難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工藝革新是對明代饾版印刷術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另外《海市圖》通過“拼版”套色工藝,解決了大尺幅、復雜圖

10、形無法準確套色印刷的問題。根據作品尺幅與民居生活空間中觀賞視距的沖突,否定了《海市圖》為炕頭畫類型的學界說法;進一步分析了作品圖像中的“日”、“月”元素和山東地區(qū)傳統民居布局特點,結合作品中大量妖魔鬼怪等內容的描繪,認為《海市圖》不是一幅室內欣賞類炕頭畫,而是用于北方院落的照壁畫或者公共空間中的裝飾畫。
  第二章對《海市圖》的題材原型進行了考釋,分別探討了《海市圖》的人物原型、時節(jié)地點原型和故事原型。
  該章分為三節(jié)。第

11、一節(jié)分析了《海市圖》的人物原型。認為“海市”是作品故事線索,通過對登州蓬萊地理位置和周圍環(huán)境的綜合考察,指出《海市圖》不是自然海市蜃樓景色的摹寫,而是作者借用“海市”概念建構作品主題的時空線索。認為“八仙”是作品人物線索,通過對天津楊柳青、濰坊楊家埠、河北武強、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zhèn)等地的八仙題材年畫進行了類比和歸納,指出八仙題材在民間木版年畫中的廣泛應用。第二節(jié)分析了《海市圖》的時節(jié)地點原型。通過分析圖像的表現內容,結合民俗歷史文獻的

12、梳理,認為《海市圖》表現的民俗時節(jié)是元宵節(jié)、三月三和四月十八。對《海市圖》中的建筑與濰縣老建筑進行了結構分析和比較,結合實地調研,認為作品中建筑原型不是來自濰縣本地,而是來自蓬萊閣天后宮,而畫中左右對稱兩個戲臺造型是雜糅了蓬萊閣天后宮和當地藍關戲舞臺形式。第三節(jié)分析了《海市圖》的故事原型。認為《海市圖》上半部分來源于當地的元宵節(jié)和三月三廟會,下半部分源自節(jié)慶時的社火游戲,結合對于山東膠東地區(qū)的“五路口八仙戲”、“藍關戲”劇目、唱詞的考證

13、和追溯,本文認為浙、閩、粵等地是山東八仙戲的來源地,將這三地的八仙戲程式與《海市圖》中的人物進行比對分析,可以推斷《海市圖》上半部題材故事原型源自清代江南的“大八仙戲”,主題是群仙為西王母祝壽;通過分析《海市圖》中間部分圖像主體物件“鍋”造型,可以推斷故事主題是“湯鑊地獄”故事,故事原型來自于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勸善書《太上感應篇》中的“春月燎獵”。通過對藍關戲《八仙過?!泛妥筒栋讼蛇^?!窇虻姆治觯J為《海市圖》下半部故事主題是《八仙過

14、海》戲的最后一場《說和》戲,作品表現形式借鑒了民間《八仙過?!飞缁鹩螒?。
  第三章對楊家埠木版年畫《海市圖》中的八仙母題源流進行了考辨。
  在《海市圖》題材原型考釋的基礎上,認為畫面所描繪的是“八仙慶壽”、“春月燎獵”、“八仙過?!比齻€民間故事,八仙是聯系三個故事的紐帶。首先,考辨了八仙的源流,明確了八仙作為民間廣為流傳的八位道教神仙,其事跡、傳說、形象均滲透在宗教活動、社會生活、文化娛樂的各個層面,八仙是我國主要神話母

15、題之一。指出了歷代八仙人物組合各異,梳理了漢八仙、唐八仙、宋元八仙等不同八仙組合形式。其次,考辨了“八仙東漢起源說”,否定了“鐘呂八仙元代說”,結合對遼寧博物館所藏緙絲作品《八仙慶壽圖》人物服飾的分析,認為鐘呂八仙母題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末年,《海市圖》中的八仙人物組合正是以宋代鐘呂八仙為藍本的人物組合。
  第四章對《海市圖》進行了圖像內涵闡釋,解讀了《海市圖》的時空一體的敘事方法、懲惡揚善的民間信仰,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天人感應、

16、積善成仙的道德規(guī)勸和思想內涵。
  該章分為四節(jié)。第一節(jié)闡釋了《海市圖》獨特的時空一體敘事方法?!逗J袌D》中呈現出了多維的時間形態(tài)和中西合璧的空間形態(tài),這是中國民間繪畫所具有的時空一體審美觀敘事方法?!逗J袌D》圖像的時間原型包括三個時節(jié)廟會時間,即正月十五、三月三和四月十八;三個圖像故事代表的時間分別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等;圖像中兩組“日”與“月”代表了晝夜循環(huán)往復時間。《海市圖》打破了人們對時間點性和線性認識的現實經驗

17、,構建了一種連續(xù)的、交錯的、多維立體的時空形態(tài)?!逗J袌D》中出現了東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空間形態(tài),設置了一明一暗兩種視覺結構,利用視覺錯覺調和了焦點透視產生的三維空間與中國傳統繪畫二維空間的矛盾。第二節(jié)闡釋了《海市圖》中的民間信仰。認為“八仙慶壽”、“春月燎獵”、“八仙過海”三個故事反映了道教的天地水三官崇拜。三官崇拜發(fā)生了由自然神崇拜至道德神崇拜,再至民俗神崇拜的轉變;三官職能發(fā)生了由祛病至生死功過考核,再至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18、等職能的轉變。明清兩代的三官從先天神演變?yōu)楹筇焐?,從道教神演變?yōu)槊耖g神,從單一職能神演變?yōu)閺V義道德神,從道德神演變?yōu)槊袼咨瘛5谌?jié)剖析了《海市圖》中蘊含的思想內涵、三官崇拜的思想基礎、天人感應的道德規(guī)勸、積善成仙的人生追求。認為《海市圖》圖像內涵不是清代民間年畫流行的民俗神福祿壽三星,而是道教的天地水三官崇拜。道教重視現世人生的生命價值,將人的生命與神仙信仰融合為一體,基于三官崇拜的思想基礎,該作品反映了行善長壽、積善成仙的道教“貴生”

19、思想。最后,指出了以善求長生不老成為道教的根本教義,行善是道教根本的人生觀,追求長生不死的神仙世界成為道教的一種道德感化。
  結論部分回應了對《海市圖》的三個質疑,總結了本文對《海市圖》進行圖
  像學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及其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
  通過對《海市圖》的圖像分析、歷史考釋和思想內涵闡釋,分析了《海市圖》的作品圖式、創(chuàng)作時間、文字內容、年畫工藝,認為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是清末,用途是用于公共空間宣傳勸善文化的

20、年畫作品;《海市圖》人物原型是道教中的八仙,通過畫面內容講述了“八仙慶壽”、“春月燎獵”、“八仙過海”三個主題故事,體現了道教中天地水的三官崇拜。通過八仙母題源流的考釋,分析了歷代八仙人物組合形式的不同特質,認為鐘呂八仙組合是民間木版年畫中的母題原型,其組合形式形成于北宋末年,八仙題材年畫在明清兩代比較流行。通過對《海市圖》的圖像分析,闡釋了《海市圖》多維交錯的時間形態(tài)、中西合璧的空間形態(tài)和時空一體的審美觀;《海市圖》作為一幅木版年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