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土壤中蘊含著地區(qū)性和全球性不同時間尺度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重要信息。在有大量先民活動地區(qū)遺存的古土壤可用來探討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類型及強度的響應過程。然而,在持續(xù)先民活動的地區(qū)很少發(fā)現(xiàn)保存完好的古土壤。綽墩農業(yè)遺址的發(fā)現(xiàn)為開展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該遺址自1982年首次被挖掘以來,目前已獲得了極為豐富的資料,內涵包括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馬橋文化,跨越了太湖地區(qū)新石器時代的全部編年。雖然科學家在文化考古及孢粉學領域已取得了
2、一些可喜成果,但是,考古學家感興趣的主要是出土的古文物,對其載體,即蘊涵著環(huán)境變化和人類活動信息的古土壤,往往注意不夠,特別是對于其是否形成有水稻土還存在較大分歧。因此,對農業(yè)遺址及其附近的古土壤進行研究,是一個亟待加強的領域,這不僅可為考古工作提供間接的證據(jù),而且對于了解中全新世人類活動與太湖流域環(huán)境變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擇綽墩農業(yè)遺址內兩個厚度為2m的古土壤剖面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粒度、磁化率、粘土礦物、有機碳、全氮等變化特征,得
3、出主要結論如下:l粒度組成的研究結果表明,綽墩古土壤<5μm平均含量為22.89%;5~10μm(細粉砂組分)平均含量為22.96%;10~50μm(粗粉砂)平均含量達到63.52%,為眾數(shù)粒組;而>50μm砂粒平均含量僅為5.10%。綽墩古土壤粒度組成與鎮(zhèn)江下蜀黃土粒度組成具有高度相關性。根據(jù)粒度組成,我們初步認定綽墩古土壤母質可能為下蜀黃土。 2 選取了6個指標以評價綽墩剖面土壤發(fā)育狀況:有機碳、全氮、高嶺石、磁化率、植硅體、粘粒
4、。在此基礎上建立土壤發(fā)育指數(shù),結果表明,p1剖面土層可劃分為,200~160cm為母質層,成土作用較弱;160~100cm為古水稻土層;100~40cm為母質層,但成土作用較強;40~0cm為現(xiàn)代水稻土層。剖面160~100cm處較強的土壤發(fā)育過程可能表明人類稻作生產方式有了較大提高。 3 綽墩剖面的有機碳、全氮及粘土礦物學特征的垂向變化表明,p1剖面從底部200cm到100cm處,總有機碳(TOC)、全氮(TN)和高嶺石含量以及C/N
5、比值、高嶺石/伊利石(K/I)比值逐漸升高,<2μm粘粒和蒙脫石含量逐漸降低。從57cm處到現(xiàn)代土壤表層,高嶺石含量和K/I比值逐漸升高。這些特征可能指示了兩次成壤過程:第一次形成了古水稻土層,第二次形成了現(xiàn)代水稻土,均表現(xiàn)為高TOC、TN和高K/I比值。 4 伊利石結晶度(Knbler指數(shù))研究結果表明,綽墩古土壤剖面中伊利石結晶度值(IC)變化在0.14~0.38°△2θ(p1剖面)和0.18~0.38°△2θ(p3剖面)
6、之間,平均值分別為0.28°△2θ(p1)和0.276°△2θ(p3)。兩剖面伊利石結晶度深度曲線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同。從母質層到表層,p1剖面伊利石結晶度在160~100處出現(xiàn)震蕩;p3剖面伊利石結晶度從200~60cm處逐漸降低,60~50cm處出現(xiàn)一個波峰,50~0cm處逐漸增高。結合剖面水稻植硅體含量變化,進一步分析認為:(1)人類活動(特別是種植水稻)是兩剖面深度曲線差異的主要原因;(2)p3剖面伊利石結晶度變化還反映了馬家浜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蘇州綽墩遺址孢粉記錄與太湖地區(qū)的古環(huán)境.pdf
- 綽墩遺址水稻土中脂類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古環(huán)境意義的研究
- 綽墩遺址水稻土中脂類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古環(huán)境意義的研究_15477.pdf
- 江蘇昆山姜里遺址孢粉與環(huán)境考古研究
- 江蘇昆山姜里遺址孢粉與環(huán)境考古研究_6420.pdf
- 關中平原古土壤S1水分特征研究.pdf
- 寶雞黃土-古土壤中腐殖物質的組成、結構特征及其隨時間的演化.pdf
- 陜西大荔遺址更新世黃土-古土壤剖面磁性地層學年代研究.pdf
- 大別山北麓羅山黃土古土壤古環(huán)境信息研究.pdf
- 山西匼河遺址更新世黃土-古土壤剖面的磁性地層學年代研究.pdf
- 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晚第四紀古土壤特征及古環(huán)境信息.pdf
- 侯家窯遺址地層、年代與形成環(huán)境
- 黃土古土壤的工程力學性質研究.pdf
- 45146.洛川剖面典型古土壤生物標志物及植被環(huán)境
- 6579.全新世以來河姆渡遺址沉積物特征及其環(huán)境意義
- 侯家窯遺址地層、年代與形成環(huán)境_1968.pdf
- 古土壤樣本的有機成分研究探討_13878.pdf
- 延邊煙葉質量特征及土壤環(huán)境與烤煙質量形成的關系研究.pdf
- 40715.重慶奉節(jié)地區(qū)古土壤剖面反映的全新世以來的環(huán)境變化
- 城市土壤中黑碳的特征與溯源及其環(huán)境意義.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