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腦與神經可塑性,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腦,重約1280g,腦的大小和自己的雙拳握起來差不多,大腦的皮層有突起的回和凹陷的溝(像核桃仁似的),大腦的軟硬程度和豆腐差不多。,4,腦島,5,,2024/4/4,6,邊緣系統(tǒng),,扣帶回,海馬,杏仁核,下丘腦,,,,胼胝體,,,7,8,胼胝體纖維束,左右半球的功能優(yōu)勢,9,1=53=65=?,左右半球的功能優(yōu)勢,10,左腦語言優(yōu)勢比例?,順時針轉,說明你用的是右腦;如果是逆時針轉,說明你
2、用的左腦。耶魯大學耗時5年的研究成果,據(jù)說,14%的美國人可以兩個方向都能看見。,11,額葉,運動、運動控制執(zhí)行控制功能:序列活動推理創(chuàng)造功能抽象概括語言功能:言語、書寫注意功能工作記憶計劃功能轉換功能控制本能/人格,12,頂葉,體感體像空間坐標信息空間結構空間注意語言功能:閱讀、語義運用功能計算,13,顳葉,聽覺物體/面孔識別語言:聽理解、視覺詞形記憶音樂情感,14,枕葉,視覺物體/面孔/場
3、景知覺語言:視覺詞形,15,L,邊緣葉,16,2024/4/4,邊緣系統(tǒng),動機、信心、情緒、安全感,大腦皮層功能區(qū),軀體運動區(qū) (1)第一軀體運動區(qū) --Brodmann 4區(qū) (中央前回和旁中央 小葉前部)特點 -錐體細胞多,其中特大 者稱為巨錐體細胞。此區(qū)構成皮質脊髓束約30% -對側支配頭面部、軀體 及四肢的運動。 -倒置管理:此區(qū)與
4、人體 各部呈倒置關系,身體 不同部位在皮質代表區(qū) 的范圍大小和運動的精 細復雜程度有關。,,,,,,人體各部在軀體運動區(qū)的定位關系(1)対側倒置 (頭部除外)(2)范圍大小和 運動的精細 復雜程度成 正比,,,(2)運動前區(qū)Brodmann 6區(qū)為錐體外系皮質區(qū),與聯(lián)合運動和姿勢動作協(xié)調有關,也具有植物神經皮質中樞的部分功能。該區(qū)損傷可以引起性格
5、的改變及精神癥狀。參加皮質脊髓束組成的28%。電刺激6區(qū)可引起頭和軀干轉向對側,四肢屈伸運動。,,,,,,(3)皮質眼球運動區(qū)額葉Brodmann 8區(qū)和枕葉的19區(qū),額上回和額中回后部。為眼球運動同向凝視中樞,管理兩眼球同時向對側注視。此區(qū)損傷出現(xiàn)向患側凝視。刺激此區(qū)引起兩眼向健側凝視,頭轉向對側。,,,,,,,,軀體感覺區(qū),(1)第一軀體感覺區(qū)Brodmann 3,1,2區(qū),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葉后部。接受對側軀干四
6、肢的痛、溫、觸壓覺。旁中央小葉后部接受對側足、趾的感覺。有明確的定位關系。Brodmann 5,7區(qū),頂上小葉為精細觸覺和實體覺的皮質區(qū)。呈對側倒置關系。身體各 部在此區(qū)的范圍大小和對 感覺的靈敏度有關。,,,3、1、2,3、1、2,,,7,5,,5,,5,7,人體各部在軀體感覺區(qū)的定位關系(1)対側倒置(2)范圍大小 和感覺的精細程度成正比,,(2)第二軀體感覺區(qū)中央前、后回的最下端,大腦外側溝的上壁。(43區(qū))
7、和全身的痛覺信號有關。,,,額葉聯(lián)合區(qū)額葉前部(9,10,11區(qū))與智力及精神活動有關。該區(qū)損傷可出現(xiàn)智力、性格、精神等方面改變,,,,,,,,,11,11,視覺皮質區(qū)枕葉距狀裂上下唇與楔葉、舌回相鄰區(qū)(17區(qū))肉眼可見白色條紋,又名紋狀區(qū)接受來自外側膝狀體的投射,距狀溝上唇接受來自視網膜下象限的投射,下唇接受視網膜上象限的投射。視網膜中央部的黃斑投射到溝兩側皮質的后部。特點:一側視區(qū)接受雙眼對側半視野的視覺信息。
8、損傷導致雙眼對側視野偏盲。,,,,,,17,,17,27,28,29,,,,,,,,,,,,,,,,,30,,,,,,,,,,,31,32,,,,聽覺皮質區(qū)位置:顳葉的顳橫回中部(41、42區(qū))特點:一側聽中樞接受兩耳的聽覺,以對側為主,一側損傷,出現(xiàn)聽力減退。耳蝸底部高音調沖動投射到感受區(qū)的后內側部,耳蝸頂部的低音調沖動投射到感受區(qū)的前外側部。,,,,,,嗅覺皮質區(qū)位置:嗅區(qū)、鉤回和海馬回前部(25、28、34、35區(qū)的大部
9、分)特點:一側嗅覺中樞接受雙側嗅神經傳入,一側損傷,不產生嗅覺障礙。,,,味覺區(qū)位于顳葉海馬旁回的鉤回(34)區(qū),,,37,語言,語言中樞,,,,,(1)運動性語言中樞 Broca 區(qū), 額下回后部, (Brodmann44、45區(qū)) 損傷時出現(xiàn) 運動性失語。(2)聽覺性語言中樞, 顳上后部(42、22區(qū)) 損傷時出 現(xiàn) 感覺性失語。(3)視覺性語言中樞
10、 頂下小葉角回(39區(qū)), 損傷時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 雖有視覺,不能閱讀,稱為失讀 癥。(4)運用中樞 頂下小葉緣上回(40區(qū))。 損傷后出現(xiàn)雙側運用不能。(5)書寫中樞 額中回后部(8、6區(qū)),即是中央前 回手區(qū)前方 損傷后動作無障礙,不能書寫,即失寫癥。,,44,45,42,22,39,40,8,6,命名性失語:又稱健忘性失語,它是指以
11、命名不能為唯一的或主要癥狀的失語。患者稱呼物件及人名的能力喪失,但能敘述某物是如何使用的。別人告知該物的名稱時,他能辨別對方講的對或不對。 定位:優(yōu)勢半球顳中回后部或顳枕結合區(qū)與感覺性失語( Wernicke失語)鑒別:命名性失語言語理解及復述正常或近于正常,這是與感覺性失語的主要不同點,,,構音障礙:是指由于神經病變(例如內囊區(qū)出血),與言語有關的肌肉麻痹、收縮力減弱或運動不協(xié)調所致的言語障礙,而非語言中樞損傷所致失語。
12、強調呼吸、共鳴、發(fā)音和韻律方面的變化,從大腦到肌肉本身的病變都可引起言語癥狀。分類:可分為中樞性、周圍性、小腦性、錐體外系性、混合性等。,,內 囊,解剖結構:位于背側丘腦、尾狀核與豆狀核之間,水平切面呈向外開放“V”字形,是大腦皮層與下級中樞之間聯(lián)系的重要神經束的必經之路。,,內囊前肢,內囊膝,內囊后肢,背側丘腦,尾狀核,豆狀核,,,,,,,自外側觀看,,,,,大腦冠狀切面(黃色示內囊投射纖維),投射纖維:前肢
13、投射纖維: 額橋束 丘腦前輻射膝部投射纖維: 皮質核束后肢的投射纖維: 下行: 皮質脊髓束(錐體束) 皮質紅核束 頂枕顳橋束 上行: 丘腦中央輻射 視輻射(豆狀核后部通過) 聽輻射(豆狀核下部通過),視輻射,聽輻射,皮質核束,丘腦中央輻射,上肢
14、 軀干 下肢,額橋束,丘腦前輻射,頂枕顳橋束,皮質紅核束,,,,,,,,,,,,,皮質脊髓束,,內囊前肢損傷,前肢損傷:損傷額橋束和丘腦前輻射額橋束是腦的投射纖維,是額葉腦橋小腦徑路的纖維,通過內囊前肢,損傷可產生對側肢體共濟失調,步態(tài)不穩(wěn)。由于額葉主要和精神活動有關系 ,臨床上常用“雙側內囊前支毀損術”治療難治性強迫癥。,額橋束,丘腦前輻射,,,,皮質
15、核束,,,,內囊膝部損傷,膝部損傷:損傷皮質核束出現(xiàn)對側舌下神經麻痹癥狀對側中樞性面癱,皮質核束,上肢 軀干,皮質紅核束,,,,,,,,皮質脊髓束,膝部及后肢前部損傷:損傷皮質核束及皮質脊髓束前部僅出現(xiàn)對側面舌癱及上肢為主的偏癱感覺障礙輕或無,內囊不完全損傷,,視輻射,聽輻射,丘腦中央輻射,上肢 軀干
16、 下肢,,,,,,,,皮質脊髓束,內囊后肢后部損傷:主要損傷丘腦中央輻射、視輻射、皮質脊髓一部分出現(xiàn)另一種“三偏”綜合征,即偏身感覺消失偏肓偏身共濟失調(肌肉關節(jié)深感覺喪失)偏癱很輕,內囊不完全損傷,視輻射,聽輻射,皮質核束,丘腦中央輻射,上肢 軀干 下肢,頂枕顳橋束,皮質紅核束,,,,,,,,,,,,,皮質脊髓束,一
17、側內囊完全損傷:主要損傷下行的皮質核束及皮質脊髓束,上行的丘腦中央輻射、視輻射出現(xiàn)“三偏”綜合征,即對側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偏身感覺缺失對側視野的同向偏肓。,內囊完全損傷,兩側內囊損害則出現(xiàn)假性球麻痹和強哭強笑。 因內囊與丘腦和基底節(jié)很接近,??刹l(fā)丘腦和基 底節(jié)癥狀。,其他內囊損傷,法國男子,44歲,公務員,娶妻生子上班一切正常???,54,2007年,法國醫(yī)生在為一名44歲法國男子的腦部做CT
18、和核磁共振掃描后驚訝地發(fā)現(xiàn),其腦室里充滿了腦脊液,原本正常的腦組織由于受擠壓薄得像一張紙。令人吃驚的是,這位“幾乎沒有大腦”的患者智商竟有75,不僅像正常人一樣娶妻生子,甚至還干著政府公務員的差事。7月19日,英國著名醫(yī)學權威雜志《柳葉刀》率先刊登了這起罕見病例之后,國際醫(yī)學界為之震驚。,,,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是指神經系統(tǒng)對外界環(huán)境刺激可做出適應性改變的特性。神經可塑性的理論研究最早開始于腦卒中后的功能恢復。腦卒中后的運動功能恢復
19、主要出現(xiàn)在數(shù)周或數(shù)月內,通常歸因于腦神經的可塑性.,Caja(1928)斷言哺乳動物的CNS不能再生,1958年Liu和Chamber證明了成年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近10年來的研究工作使人確信:當給損傷的中樞神經提供適當?shù)臈l件后中樞神經系統(tǒng)也是能夠再生的。,,在臨床上,中風后可以看到數(shù)月,數(shù)周,乃至數(shù)年后的不完全的自發(fā)功能恢復,其確切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如何改善腦卒中患者的預后己成為目前神經科醫(yī)生及神經科學專
20、家致力于解決的首要問題,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是腦梗死治療的基本途徑。,神經功能恢復的結構基礎在于兩方面:,一是腦梗死后早期神經結構最大限度的保留;二是腦梗死恢復期神經可塑性的調節(jié);(我們治療的主要方向),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中,對于早期腦缺血損傷瀑布鏈的治療目前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而康復醫(yī)學以其促進腦缺血后期的神經再生機制而顯示出誘人的曙光。,神經系統(tǒng)的可塑性理論,中樞神經的可塑性是指中樞神經的修復能力,其表現(xiàn)在短期功能的改變
21、和長期結構的改變。短期功能的改變是突觸效率和效力的變化,長期結構的改變是神經連接的數(shù)量和組織的改變。因此突觸的可塑性成為神經功能和結構恢復的核心。,神經系統(tǒng)的可塑性理論,突觸的可塑性主要指突觸連接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的修復,即突觸連接的更新和改變;突觸數(shù)目的增加或減少;突觸傳遞效應的增強或減弱。,神 經 突 觸 發(fā) 芽,失神經過敏,學習和記憶,神經生長因子和免疫因子,細胞移植,突觸可塑性表現(xiàn),功 能 重 組,神經生長因子和免疫因
22、子,潛伏通路的啟用,藥物、軸突上離子通道改變,其 他,功能重組,從解剖部位角度分為:活動依賴性的功能重組;腦損傷區(qū)周圍皮層的功能重組;腦損傷對側相應部位代償性功能重組;其他皮層功能替代重組;從生理學角度分為:系統(tǒng)內重組和系統(tǒng)間重組。系統(tǒng)內重組主要指神經軸突發(fā)芽,軸突上離子通道的改變和突觸效率的改變。系統(tǒng)間重組是指由在功能上不完全相同的另一系統(tǒng)來承擔損傷系統(tǒng)的功能。(1)古、舊腦的代償;(2)對側半球的代償;(3)在功能上幾
23、乎完全不相干的系統(tǒng)代償。,腦功能區(qū)的重組,1.學習經驗的影響 后天的訓練經驗改變了腦功能的結構組織。 功能重組的危害皮質功能區(qū)的擴大使功能區(qū)彼此侵占,反而妨礙了技巧的靈活操作。如“樂師痙攣”或稱聚焦手張力障礙。,2.幻肢的感覺,有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整只手臂被截斷,原來的功能區(qū)被附近面頰功能區(qū)的刺激所激活。因此在觸碰面頰時就感到手臂或特定的手指被觸碰,即使手臂實際上已經被截肢或不存在,患者也可能感到截至疼痛。,3.盲人閱讀(視
24、覺皮質的重組),科學家利用顱磁力刺激技術,使特定腦區(qū)處于失活狀態(tài),失去功能。當盲人在摸讀點字時,如果枕葉收到這種磁力刺激作用的干擾,會破壞摸讀的準確性,增加摸錯字詞的比率。但正常被試枕葉即使受到干擾,也未顯著增加摸錯字母的比率。這意味著盲人利用了枕葉的功能。,4、語言功能的恢復,早期左腦受損傷后,語言能力大致得以保留,主要是右腦語言區(qū)起了代償作用。故早年左腦損傷者語言中樞定位于右腦的比例顯著偏高。 科學家又發(fā)現(xiàn)語言中樞的轉移主要在五
25、歲以前,五歲以后的腦損傷語言中樞很少轉移。這些患者的語言中樞仍能得到恢復,并非因為右腦代替了左腦的功能,而是左腦內部的功能重組。,其他功能的恢復,神經軸突發(fā)芽,當神經元的軸突損傷后,受損軸突的殘端向靶組織或神經元延伸,或損傷區(qū)鄰近的正常神經元軸突側支芽,向靶組織或其他神經元延伸,形成新的突觸。這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可塑性的重要形態(tài)學基礎,一般在2-6個月完成,出現(xiàn)較理想的功能恢復需數(shù)月或一年以上時間。,目前認為神經可塑性在細胞結構水平表現(xiàn)為:
26、 樹突分支、軸突出芽、樹突/棘密度、突觸數(shù)目以及受體密度的改變,一般來說,缺血性腦卒中后誘發(fā)錐體神經元軸突發(fā)生Waller變性, 進而軸突纖維沿著梗死灶邊緣發(fā)生再生重塑,存活的遠端錐體束軸突出芽,其實在病灶同側和對側均可見軸突末梢出芽的增強.,腦外傷后的變化,1小時,壞死神經元繞著傷區(qū)周圍2小時內吞噬細胞(星形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即進入這個傷區(qū),將損傷造成的廢物和殘余的碎屑移走。約3~7天后,新的毛細血管在此區(qū)域增生。,,,退
27、化作用,。,中樞神經的軸突退化,髓鞘也跟著退化,并且極可能不會再生周緣神經卻有再生的可能,髓鞘的施旺細胞不會全部壞死,幸存者繼續(xù)繁殖,再生的纖維得以再次恢復神經支配功能。,腦功能恢復的機制,,潛伏通路的啟用,潛伏通路是指在動物或人發(fā)育過程中已經形成并存在的,但在機體正常情況下對某一功能不起主要作用或沒有發(fā)揮作用,處于備用狀態(tài),而一旦主要通道無效時才承擔主要功能的神經通路。,失神經過敏,神經損傷后,失去神經支配的組織或細胞對相應遞質敏
28、感性增加的現(xiàn)象。機制:(1)增加了局部化學受體的數(shù)量,使受體出現(xiàn)在以前沒有這種結構的區(qū)域上;(2)使遞質破壞或滅活的機制消失;(3)膜通透性改變;(4)神經生長相關蛋白參與。主要作用表現(xiàn):①使失神經后的組織保持一定的興奮性;②使局部對將來的神經再支配易于發(fā)生反應;③引起組織的自發(fā)性活動,減少失神經組織的變形和萎縮。,學習和記憶,學習是指人或動物獲得關于外界知識的神經過程,是對經驗作出反應而改變行為的能力。記憶則是將獲得的知
29、識儲存并讀出的神經過程,是把學習所得的信息加以保存的能力。學習和記憶的過程是通過神經回路中突觸的變化而實現(xiàn)的。,奧克納.馬拉亞生于1983年11月,人們1991年在烏克蘭發(fā)現(xiàn)她時已經是一個8歲大的獸孩了,一直與野狗為伍。,細胞移植,胚胎干細胞移植和嗅鞘細胞移植等的相關研究不斷地開展,嗅鞘細胞移植主要用于脊髓損傷的患者,干細胞移植用于大腦損傷的患者。,神經生長因子和免疫因子,神經生長因子主要在突觸水平、軸突水平和細胞水平,乃至神經系統(tǒng)附屬
30、結構水平上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再生。免疫因子作用而產生的免疫反應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修復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對話。,藥物 、軸突上離子通道的改變,許多藥物可促進中樞神經功能的修復。如清除腦自由基的腦功能保護劑可提高恢復期的康復效果。重新形成適當?shù)拟c離子通道,從而引起了突觸效率的改變。,其 他,損傷區(qū)周圍組織水腫的消退,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等也有助于腦功能的恢復,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再生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腦的生理變化,
31、腦損傷后,腦的整體活動減少,行為變得平平淡淡。腦和脊髓神經元的損傷可能產生一連串的生理化學變化,影響神經組織。腦的新陳代謝與腦功能密切相關腦功能的恢復牽扯到多個機制,1.積極進行恢復性訓練2.進行代償性訓練3.對受損功能保持刺激4.行為干預5.藥物治療6.腦移植,豐富康復訓練與神經可塑性,豐富康復訓練與神經可塑性,,康復治療,理由: 1、突觸的效率取決于使用頻率,運用越 多,效率越高 2、要求
32、腦組織承擔新的、不熟悉的功能,沒有反復多次訓練不可能完成 3、外周刺激和感覺反饋促進CNS功能恢復很重要,功能恢復訓練是利用CNS可塑性促進功能重組的必要條件,,1.環(huán)境豐富刺激 樹突發(fā)達2.鍛煉專業(yè)技能 皮質增大3.生活經歷 突觸被保留,豐富環(huán)境與神經可塑性,,,,年齡對恢復的影響1.Kennard原則:年輕
33、的腦恢復快2.損傷對腦發(fā)育的干擾,年齡與神經可塑性,受損傷時的年齡是重要因素,但腦恢復速度還跟受損害的行為、損傷位置和范圍有關。,一般老年人康復的過程比年青人緩慢,因為老年人腦組織可能正經歷衰退過程,較難建立新的功能系統(tǒng),此外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較差,也容易抑郁,都是功能恢復的不利因素。,智力和人格因素,智力與腦的可塑性關系十分密切,智力越高,可塑性越強,腦損傷后恢復越好。 一般認為,樂觀、外向、隨和的個性有利于腦損傷后的康復過程。主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理周期對女性大腦運動皮層可塑性的影響
- 大腦發(fā)育的關鍵期和腦的可塑性
- 音樂感知能力神經可塑性研究
- 音樂訓練對大腦皮層可塑性影響的研究.pdf
- 腦缺血后神經可塑性與修復的研究.pdf
- 生理周期對女性大腦運動皮層可塑性的影響.pdf
- 神經可塑性的磷酸化模型研究.pdf
- 音樂感知能力神經可塑性研究.pdf
- 神經源性痛的信息可塑性研究.pdf
- 外周神經源性痛的神經可塑性改變.pdf
- 腦缺血半影區(qū)神經元可塑性研究.pdf
- 突觸可塑性對神經網絡的影響.pdf
-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針灸師大腦可塑性研究.pdf
- 臂叢神經移位手術后跨大腦兩半球的功能可塑性研究.pdf
- NSCs與BMSCs移植對帕金森模型大鼠神經可塑性的影響.pdf
- 培養(yǎng)神經元網絡可塑性模型初探.pdf
- 新生鼠腦缺血后神經保護機制及神經可塑性研究.pdf
- 傳入神經可塑性變化與哮喘發(fā)病關系的研究.pdf
- 珠心算訓練對兒童大腦可塑性的影響以及大腦結構隨訓練時間的變化.pdf
- 梓醇促神經修復作用及其腦可塑性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