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畢 業(yè) 論 文(設 計)</p><p> 論文(設計)題目《梟雄?奸雄?英雄!——曹操形象淺談》</p><p> 學 院 </p><p> 專 業(yè) 漢語言文學 </p><p> 層 次 </p>&l
2、t;p> 學 生 </p><p> 指導教師 </p><p> 2011 年 9 月 8 日</p><p><b> 目 錄</b></p><p> 一、梟雄 ……………………………………………………………………1&l
3、t;/p><p> 二、奸雄 ……………………………………………………………………1</p><p> 三、曹操的英雄觀 …………………………………………………………1</p><p> 四、非同一般的曹操 ………………………………………………………2</p><p> 1、執(zhí)法嚴明,治軍有方………………………………………………2<
4、/p><p> 2、愛惜人才,心胸開闊………………………………………………3</p><p> 3、用人唯賢,唯才是舉………………………………………………4</p><p> 4、挾天子以諸侯………………………………………………………5</p><p> 5、評價曹操……………………………………………………………7</p>
5、<p><b> 附:</b></p><p> 參考文獻………………………………………………………………8</p><p> 后 記…………………………………………………………………9</p><p><b> 梟雄?奸雄?英雄!</b></p><p><b>
6、——曹操形象淺談</b></p><p><b> 摘 要:</b></p><p> “三國”(公元109年—公元280年),一段僅九十年的歷史,它里面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有梟雄,有奸雄,更有英雄!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但是不管在哪里,都有一個人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揣摩,這個人就是曹操。</p>
7、<p> 曹操,在很多文學版本中都是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現(xiàn)的,什么亂世奸雄,亂臣賊子,陰險狡詐,殘暴無情,曹操被套上諸多罪名,被天下廣為傳播。蘇東坡在《志林》中說,當時市井說書,聽眾聞劉玄德敗,都皺起眉頭,還有流眼淚的,而聞曹操敗,就高興的唱起來。這足可見曹操在人們心中的“惡人”形象是多么根深蒂固。</p><p> 難道歷史上的曹操真的如此不堪?我覺得這也未心。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
8、系》一文中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痹陉悏邸度龂尽分幸灿泻芏喟龘P曹操的地方。曹操是一個千百年來褒貶不一,終難蓋棺定論的人物,那么他在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是梟雄、是奸雄?還是英雄?帶著這個疑惑,我們重新走進曹操,了解曹操,審視曹操。</p><p> 關鍵詞:梟雄 奸雄 英雄 青梅煮酒</p><p>
9、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毫州市)人。其父曹嵩,乃宦官曹騰的養(yǎng)子?;鹿僭诋敃r是被人們所看不起的,他既然是宦官養(yǎng)子之子,在當時,就要算作出身不好。小時候父母不大管教,家境又不錯,曹操便成為一個“問題少年”。在《三國志》中有注“少機警,有權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因此許多人沒把他放在眼里,甚至鄙視他。</p><p> 東漢末年,皇帝幼弱無能,外戚,宦官互相爭斗,交替把持朝政。漢朝社稷傾
10、頹,社會動蕩不安,家民起義頻繁,各地手握重兵的諸侯蠢蠢欲動,都在伺機尋找機會進兵洛陽,以“挾漢”為名爭奪大漢江山。各階級矛盾迅速激化,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所謂亂世出英雄,曹操正是在這樣一個動亂的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崛起的。他到底算是什么?是梟雄?還是奸雄?</p><p><b> 一、梟雄</b></p><p> 梟雄這個詞,有多種解釋。梟,本義是貓頭鷹,引申為首領、
11、魁首、雄長,比如鹽梟、毒梟;也引申為驍勇、豪雄、桀驁不馴,比如梟騎、梟將。所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梟雄”的解釋,就是“強橫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杰出的人物;魁首”。魯肅說‘劉備天下梟雄“(《三國志.魯肅傳》),黃權說“劉備梟名”(《后漢書.劉焉傳》),便都是看出劉備乃“智勇杰出的人物”,驍勇、豪雄、桀驁不馴;此外,董卓、袁紹、袁術也可稱為梟雄因為他們“強橫而有野心”。</p><p><b> 二、奸
12、雄</b></p><p> 孫盛《異同雜語》云:太祖(即曹操)問許子將(許劭,字子將,當時的人物評論家):“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有兩種理解:其一,曹操是治理國家的能臣,擾亂社會的奸雄;其二,曹操是治世中的能臣,亂世中的奸雄。那么曹操是不是只能做奸雄呢?前面我們提到魯迅先生對他的評價就可見,并非所有人都鄙棄曹操的。</p><
13、p> 小時候,抱著一份童稚無知看過連續(xù)劇《三國演義》,曹操那副奸許的面孔早已在心里烙下印跡。如今懷著對曹操的“憎恨”讀《三國演義》,卻另有一番體會。曹操的形象漸漸高大,于是開始喜歡曹操、敬佩曹操。方識英雄本色時才知道世人對他的誤解有多深!</p><p><b> 三、曹操的英雄觀</b></p><p>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講到曹操煮酒論英雄。當時劉
14、備和曹操同住許昌。有一天,曹操請劉備府中飲酒共論天下英雄。劉備列舉了當時雄據(jù)一方的封建軍閥;如淮南袁術,河北袁紹,荊州劉表,江東孫策,卻被曹操一一否定。于是劉備問誰能當之,沒想到曹操以手指劉備,后自指,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聽到后,嚇得汗流浹背,匙箸落地;幸聽到雷聲才借以掩飾過去。</p><p> 曹操說:“夫英雄者,胸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日月之志者也?!蹦鞘钦f凡是稱得上英雄的
15、人,都有吞吐天地宇宙的寬廣胸懷,有宏遠高大的凌云壯志,更兼決勝千里的雄才偉略。凡此三者備,可謂英雄也??梢?,曹操對英雄的衡量標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關于一個人是否為英雄,曹操更看重的是個人內在的素質修養(yǎng)。兵在精不在廣,斗智遠勝于斗力。而將當時兵少將寡,輾轉漂浮,寄人籬下的劉備列為除己之外的唯一英雄,足可體現(xiàn)出他的慧眼如炬。他知道劉備胸有大志,非池中之物,不會久居人下,斷定劉備也是個英雄人物。這也是曹操自己獨到的英雄觀,這也是他成就一方霸
16、業(yè)的基礎吧!但他當時也許也是出于一種試探,并沒借機除去劉備,還將這條“蛟龍”放走了,后來果應其言,劉備成了三分天下的割據(jù)勢力之一。這可能是曹操一次重大的錯誤決策吧。這就是我們津津樂道的“青梅煮酒”。</p><p><b> 四、非同一般的曹操</b></p><p> 1、執(zhí)法嚴明,治軍有方</p><p> 曹操二十歲就做了孝廉,不久
17、便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也就是京都地區(qū)一個副縣級的公安局長,可謂仕途得意?!恫懿m傳》中說的很清楚,曹操一到任,就把官署衙門修繕一新,又造五色大棒,每扇大門旁各掛十來根,“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睅讉€月后,果然來了個找死的。靈帝龐信的宦官蹇碩的叔叔,依仗炙手可熱的權勢,不把曹操的禁令放在眼里,公然違禁夜行。曹操也不含糊,立即將這家伙用五色棒打死。這一下殺一儆百,治安情況大為好轉,曹操也因此名震朝野。這樣一來,就觸動了宦官集團的利益,
18、若換作其他人,一定不得好死??傻K于他父親和祖父的面子,后臺強硬,權貴們也無可奈何。此舉也頗受后世好評,一些歷史學家贊之曰“不畏強暴”、“執(zhí)法如山”。但是當時的那些太監(jiān)們也決不會善罷甘休。為拔掉曹操這顆眼上釘,他們便以曹操治理有方為由,保薦曹操做了頓丘令。也就是一個偏遠地區(qū)的一個小縣令。</p><p> 在當時那種黑暗的社會中,曹操一心想做個好官,嚴明執(zhí)法,卻處處受到排擠,阻力重重,舉步為艱。后來曹操做過議郎,
19、因看到宦官專權把弄朝政,就幾次大膽直諫,卻始終未能為靈帝所納。曹操為此倍感失望,于是不再獻言。之后,曹操又做了幾任官,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為官原則。在他的管轄范圍內,無論是誰犯法,他全都依法懲辦,毫不手軟。曹操初涉政壇便能剛正不阿,執(zhí)法嚴明,他試圖以法律來整頓吏治,改變當時已腐朽不堪的官場風氣,從而換救岌岌可危的東漢政權。但他的做法觸及許多權貴的切身利益,加上統(tǒng)治者懾于他們的勢力,因此曹操的政治主張注定要落空。</p>&l
20、t;p>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繼位,大將軍何進為了誅殺宦官而引董卓入朝。董卓廢少帝,立獻帝,京城大亂。曹操借獻刀之名欲刺殺董卓失敗,逃歸故里,招兵買馬。開始他戎馬征戰(zhàn)的軍事生涯。</p><p> 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率兵南征張繡。路經(jīng)麥地,當時麥子已熟,農民看到大軍到來,不敢割麥。于是曹操出榜安民曰:“吾奉天子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方今麥熟之時,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
21、踐踏者,并皆斬首。軍法甚嚴,爾民勿得驚疑”。于是“百姓無不歡聲稱頌,望塵遮道而拜。軍官經(jīng)過麥田,皆下馬以手扶麥,遞相傳而過,并不敢踐踏?!本驮谶@時,田中飛起一只鳥,曹操的馬眼生,竄入麥中,踐壞了一大片麥田。曹操讓行軍主簿擬議自己踐麥之罪,主簿說:“丞相怎么可以議罪呢?”曹操說:“我自己制定的軍法,自己觸犯了,如果不治罪,怎么可以服眾呢?”隨即拔出腰間佩劍要自刎。眾人連忙攔住。謀臣郭嘉說:“古書《春秋》上說,法不加于尊,丞相統(tǒng)領大軍,怎么
22、可以自殺呢?”曹操沉思良久,最后用劍割斷自己的頭發(fā),又派人傳示三軍,這就是“割發(fā)代首”的故事了。</p><p> 當然,曹操絕不會為了一條軍令而賠上自己的性命,因此很多人說曹操這種做法很狡詐,虛偽。其實不然,試想,一個人要領導一支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軍隊,除了個人的魄力,更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治軍策略。既要考慮百姓的感受,以贏取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又要嚴肅軍紀,令士兵口服心服,這就需要有高超的治軍馭人之術,曹操做到了。
23、雖然之后曹操違反了軍法而割發(fā)以代首,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依法辦事,但仍取得“三軍悚然,無不懔遵軍令”的效果,可見曹操治軍手段之高。假如當時曹操真的依法辦事,將自己砍了,那必將導致堪設想的后果。曹操一死,龐大的曹家軍事集團群龍無首,必將分裂潰散。少了曹軍的制約,各地的割據(jù)勢力會蜂擁而起。相互混戰(zhàn),加劇社會的動蕩,使百姓更加的水深火熱,痛苦不堪。而在此期間起著維系社會相對穩(wěn)定,約束其他封建軍閥由于野心的膨脹而爆發(fā)的混戰(zhàn)局面的關鍵性人物就是
24、曹操。因此曹操“割發(fā)代首”以取軍心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聰明之舉。曹操的嚴明執(zhí)法,治軍有方的優(yōu)秀品格貫穿他幾十年的征戰(zhàn)生涯,這也是他能雄據(jù)一方的重要因素之一。</p><p> 2、愛惜人才,心胸開闊</p><p> 古語有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自古以來,但凡成大事者,都是能容才,愛才,用才之人。在諸侯群起,四方割據(jù)的亂世之中,曹操之所以能從一個起初只有五千人馬的小小地方軍閥迅速成長
25、,歷經(jīng)幾十年的東片西討,除袁術,破呂布,嚴袁紹,定劉表,從而統(tǒng)一北方大片土地,應當歸功于他的愛惜人才,心胸開闊。</p><p> 談到這一點,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曹操義釋關公。在《三國演義》中第二十五回講到劉備兵敗,投奔袁紹。關羽被曹兵困與一座土山之上,走投無路。而曹操在討伐董卓時見關公溫酒斬華雄,便知他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因此對關公的神武仰慕已久。于是他讓張遼勸降關公,結果關公答應了,不過附加了三個條件,天底下恐
26、怕沒有這樣的投降方式吧!哪有敗兵之將投降還提條件的,并且條件苛刻的讓人無法容忍:“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边@是什么條件?豈不是養(yǎng)虎為患放虎歸山嗎?</p><p> 曹操本可以一刀殺之,以絕后患,但他舍不得。他深知關公是個罕見的奇才,殺了未免可惜。于是他答應了關羽提出的三個條件?;氐皆S昌,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邀請關公,金錢美女更不在話下,以此收買關公的心。但關公卻分毫不動,最后曹操忍痛割愛將
27、自己那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馬慷慨相贈。</p><p> 關公在歸降曹操期間斬殺了袁紹麾下的顏良,文丑兩員大將,為曹操解了白馬之圍。但當他得知劉備下落后,毫不猶豫的辭別曹操,投奔劉備。曹操縱有千萬個舍不得也沒有強加阻擋,還親自送行。這絕非一般人能做出來的舉動。而且關羽在離開途中,又上演了一出“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好戲。殺了曹操的好幾員大將,然后揚長而去。</p><p>
28、此時,曹操可謂損失慘重。若是別人定會馬上起兵猛追,關羽縱有千般本領,要想全身而退,我想也不會那么簡單吧!而曹操卻召回了私自前往追殺關羽的夏侯惇,以常人難及的大度放走了關羽。</p><p> 無獨有偶在長坂坡和劉備對陣時,也是因為愛才,不肯亂箭將趙云射死,而任其在自己的大軍中橫沖直撞,不僅救出了劉備的兒子阿斗,還殺傷、殺死自己的戰(zhàn)將無數(shù)。還有個就是袁紹帳下的陳琳曾寫過一篇討伐曹操的文章,下筆千言,洋洋灑灑,痛罵
29、曹操,歷數(shù)曹操的種種罪行,搞得曹操很沒有面子。后來曹操擊敗袁紹,俘虜了陳琳。手下勸曹操把陳琳殺了,曹操卻因為賞識陳琳的才華,不忍殺他而將他放了,還在自己手下做了官。</p><p> 由于愛才,曹操常常不計個人得失,只要是他認定的人才,他會千方百計去爭取,但如果得不到,他也不會勉強。他寧愿多一個對手,也不愿做那種“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事情。</p><p> 曹操的愛才之心如此,誰可
30、比之?欲話說:宰相肚里可撐船。我想曹操的氣量和胸襟恐怕要比宰相大的多吧。作為一個亂世中的封建統(tǒng)治軍閥,想獨霸一方而虎視天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那么愛異人才,胸襟開闊是必不可少的素質。而曹操恰能以實際行動踐行這一原則,使得許多人才愿意歸順于他,為他出謀劃策,出生入死。</p><p> 3、用人唯賢,唯才是舉</p><p>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边@里的“千
31、里馬”指的是人才,而“伯樂”指的是發(fā)現(xiàn)“千里馬”善于相人,用人者。在三國這個特殊的分裂時期,華夏大地英雄輩出,人才濟濟。缺管的是那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的“伯樂”,而曹操堪稱伯樂的佼佼者。</p><p> 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求賢若渴,千方百計網(wǎng)羅人才。而且在用人技巧上也有其過人之處,因為他一向堅持用人唯賢,唯才是用的原則。郭嘉在闡述“曹操十勝,袁紹十敗”的論說中講到:“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
32、唯才,以度勝也?!边@句話并非逢迎拍馬之說,而是一針見血,點明袁紹與曹操在用人上的本質區(qū)別。</p><p> 為了選拔人才,曹操在公元210年春,下了一道《求賢令》,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之計,打破了依據(jù)門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他立足現(xiàn)實,指出在于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希望大臣們幫他把那些出身貧寒而被埋沒的人才挖掘出來。后來在公元214年和217年,曹操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他的用人制度。&l
33、t;/p><p> 經(jīng)過一番努力之后,曹操集中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才數(shù)不勝數(shù)。形成了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從老兵中提拔了于禁、樂進、典韋等將才;從地方投降過來的人才中任用張遼、徐晃、張郃、陳琳等人;從地方豪強中任用李典、李通、許諸、臧霸等;從東漢朝廷的小官吏中提拔荀文若、荀攸、王朗等;從判斷通人才中起用郭嘉、劉曄等。這些人才都是曹家大廈的頂梁柱,為曹家立下了汗馬功勞。</p>&l
34、t;p> 曹操用人不計名聲榮辱,凡有治國用兵之術,都要舉而用之。曹操在任用人才時可謂獨具慧眼,藝術高超。荀或舊事袁紹,曹操與他共論天下事,甚是高興,說:“以吾之子房也!”于是任命他為行軍司馬。對他推薦的當時幾名賢士也一一加以重用。</p><p> 官渡之戰(zhàn)中,許攸由于所獻計謀難為袁紹所用,連夜投奔曹操。當聽說許攸到來時,高興得來不急穿鞋就出去迎接。經(jīng)過幾番試探,曹操確定許攸是真心投降,便大膽采用許攸的
35、計謀,果然大獲全勝。這就是曹操的過人之處,即使在極其不利的境地中,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用人有度。而袁紹與之相比,簡直相形見絀。后人有詩嘆袁紹曰:“忠言逆耳反見仇,獨夫袁紹少計謀,烏巢糧盡根基拔,猶欲區(qū)區(qū)守冀州?!笨梢娫B手下雖然謀士眾多,但不得善用,即使擁百萬之師,也是枉然。而曹操卻能抓住時機,用人不疑,終究力挽狂瀾,以弱制強,以少勝多,給擁有四州之地的袁紹以致命一擊,奠定了統(tǒng)一北方的基礎。</p><p>
36、得人心者得天下,能讓人才心甘情愿的為自己服務的才可以鞏固天下。曹操這種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非袁紹之流能比的。袁紹的“南據(jù)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比之曹操的“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的道行差遠了,因此才有紹敗曹勝。</p><p><b> 4、挾天子以令諸侯</b></p><p> 人們說曹操陰險狡詐,是篡奪劉家天下的亂臣賊子。很大程度上是受通俗小
37、說《三國演義》的影響,許劭經(jīng)典的評論: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放聲大笑。被子人們宣判為奸臣,再加上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就被打入了萬劫不復之地。</p><p> 真是這樣嗎?其實,我們立足當時的歷史背景去分析曹操的這一做法,就不難發(fā)現(xiàn),并不是人們現(xiàn)在所想象的,而是比較保守高明的。</p><p> 首先,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我們來探討一下,因為無論曹
38、操還是他的謀士,都沒說過這句話,也沒有使用過“挾天子”的提法。說這句話或者意思相近話的人都是他的適敵人,他的對手,這些人的話恐怕是不大靠的住的。在《三國志.武帝紀》中曹操在另人都去朝拜新皇帝,他卻悲憤地說:“諸君北面,我自西向!”也就是說,你們到幽州朝拜新皇帝去吧,我自己一個人西進長安,到那里保衛(wèi)當今皇上去!這就清楚地表明了曹操的政治立場,主張統(tǒng)一,反對分裂,曹操方面的說法是“奉天子”,“奉”就增加了很多尊重愛戴的意味,而不是“挾天子”
39、,雖是一字之差,卻意義大不相同了。</p><p> 當然,在“奉天子”時,曹操的做法可能讓其他諸侯不能接受(當然只是借口而以),但當時的情況,曹操別無選擇。在當時,東漢政權傳至獻帝,早已名存實亡,完全淪為一個傀儡政權,在獻帝登基之前,就已經(jīng)和少帝飽受軍閥割據(jù),顛沛流離之苦。當時有一句童謠說:“帝非帝,王非王,千騎萬騎走北邙”。正是小皇帝這種生活的真實寫照。公元189年,東漢政權落入董卓之手,他廢獻帝,然后以天
40、子之名發(fā)號施令,為所欲為,并且殘暴異常。</p><p> 公元201年獻帝移駕于許昌,從此朝廷大權盡歸曹操。從此曹操利用漢獻帝的名義發(fā)號施令,對其他割劇勢力或招降,或讓他們互相攻打,然后自己以逸待勞,坐收漁翁之利。</p><p> 曹操這一做法不過是想以一種更好的方式完成他的統(tǒng)一大業(yè)。他非常了解那些地方諸侯心里打的如意算盤,每個人都在竭力表現(xiàn)自己的忠心,動不動就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組
41、織軍聯(lián)盟,發(fā)動戰(zhàn)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來可以牽制那些對皇位虎視眈眈的人,二來可以名正言順地進行他的統(tǒng)一大業(yè)。只是由于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稱帝,追封他為魏武帝,因此曹操便逃脫不了篡臣的罪名罷了。</p><p>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社會是不斷進步的,當一個朝代走到盡頭,必然被另一個新的朝代所代替,這是個千古不變的規(guī)律。那么,憑什么說姓曹的稱帝叫“篡漢”,姓劉的稱帝就稱“續(xù)正統(tǒng)”呢?難道姓劉的無能,還要抱
42、著玉璽和天下百姓同歸于盡,卻不允許那些有才有德的人來管理國家,使百姓安居樂業(yè)?自古以來,帝王之位,能者居之。如果說曹操是漢室的亂臣賊子,那么商湯滅桀,武王伐紂,劉邦誅秦,又算作什么?難道說他們也是奸臣?無奈歷史總以成敗論英雄,如果曹操能在有生之年結束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統(tǒng)一中國,締造一個太平盛世,那么現(xiàn)在一定是一個受萬民頂禮膜拜的有道明君??上v史已成定局,曹操縱有萬千冤屈,又有誰能說清道明?</p><p> 總
43、而言之,我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并無多少過錯,至少是一種很聰明的手段,是他高超的政治本領的體現(xiàn)。至于其他人為何一直貶斥他的這種做法,我想大概是曹操做了一直想做而又做不成的事吧。</p><p><b> 5、評價曹操</b></p><p>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曹操是這樣評價的:“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遠籌渲謀,鞭撻宇
44、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lt;/p><p> 短短幾十言就展現(xiàn)了歷史上較為真實的曹操形象。這是比較客觀合理的評價的。畢竟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軍閥割據(jù)的動亂年代,作為一個封建統(tǒng)治軍閥,能胸懷大志,愛惜人才,知人善用,文武兼?zhèn)?,體恤民生,策馬馳騁華夏,揮鞭平定北方,堪稱一世之英雄。其歷史功績不可磨滅,
45、英雄本色不容詆毀。</p><p> 當然,歷史畢竟是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我們只能通過一些不一定十分靠得住的史料和人們世代相傳的“閑話”去猜測、評論;況且我們不是歷史學家,對評論的對與否,我想不一定需要過分的深究,只是對歷史的一種渲泄罷了,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薄{寄《臨江仙》。在最
46、后我們用曹操的《龜雖壽》來結束這次對曹操的品論、研究吧!</p><p><b> 龜雖壽</b></p><p><b> ——曹操</b></p><p> 神龜雖壽,猶有競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p><p> 老驥狀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p><
47、;p>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p><p>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p><p><b> 參考文獻:</b></p><p> 1.《三國演義》,人民出版社,1973年12月1日,作者羅貫中。</p><p> 2.《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2年4月,作者林
48、漢達。</p><p> 3.《品三國風云人物》,中國三峽出版社,2006年10月,作者王宇。</p><p> 4.《志林》,蘇東坡。</p><p> 5.《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魯迅。</p><p> 6.《三國志.魯肅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p><p> 7.《三國志.武帝傳》
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p><p> 8.《后漢書. 劉焉傳》岳麓出版社1998年7月。</p><p> 9.《曹瞞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p><p> 10.《中國歷代秘聞軼事》</p><p><b> 后 記</b></p><p> 曹操,在歷史上可
50、能是性格最復雜,形象最多樣的人。就像中國戲曲舞臺上的“變臉”一樣,曹操好像有好幾張臉,但又都長在他身上,一點都不矛盾。這真是一個奇跡。曹操生活在剝削階級的社會形態(tài)中,從小接受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教育,封建等級觀念根深蒂固。剝削階級的本質沒有根本改變,但他的階級局限性并不能掩蓋他的光輝形象。因為他用自己的努力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p><p> 同時,在此衷心的感謝**老師以及函授站其他領導對本人熱心關懷和幫助,才使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yè)論文漢語言文學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
- 漢語言文學 畢業(yè)論文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
- 漢語言文學 畢業(yè)論文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論曹操性格中的“義氣”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論曹操與劉備的矯情表現(xiàn)
- 畢業(yè)論文漢語言文學專升本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6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 (2)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4
-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漢語言文學專升本)
- 漢語言文學(??疲┊厴I(yè)論文-淺談《家》中的人物形象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史記》衛(wèi)青、李廣形象比較
-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yè)論文,漢語言本科畢業(yè)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