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主要研究林分空間結構、植物多樣性、種間關聯(lián)性及林分空間結構和植物多樣性的關系,以銅陵葉山林場兩類闊葉次生林(類型Ⅰ和類型Ⅱ)為研究對象,經(jīng)全面踏查,選擇能夠代表地形條件、群落外貌特征和樹種組成的典型地段,設置喬木樣地。在喬木樣方中采取對角線法設置5個5m×5m的灌木層樣方,在每個灌木樣方對角線交叉點處設置1個1m×1m草本層樣方。喬木樣方內調查喬木的種名、樹高、胸徑,用全站儀測量喬木的三維坐標(x,y,z),其中:x,y是平面直角坐
2、標,z是海拔高度,樣方邊緣的的緩沖區(qū)為5m,喬木的起測胸徑為5cm。灌木樣方和草本樣方內調查物種種名、株數(shù)、蓋度、高度等以及海拔、坡向、坡位、土壤。
植物多樣性研究采用a多樣性指標,即重要值、多樣性指數(shù)、均勻度指數(shù)、生態(tài)優(yōu)勢度指數(shù)四個指標,林分空間結構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數(shù)和混交度三個空間結構參數(shù),種間關聯(lián)研究采用χ2和關聯(lián)系數(shù)聯(lián)合檢驗、Pearson相關系數(shù)檢驗和Spearman秩相關系數(shù)檢驗,空間結構參數(shù)和植物多樣性建模
3、用線性回歸方法。
兩個類型植被組成相似,群落內物種豐富。類型Ⅰ中喬木層主要以殼斗科物種為優(yōu)勢種,灌木層以薔薇科為優(yōu)勢種,草本層以蕨類為優(yōu)勢種;類型Ⅱ中喬木層主要以殼斗科物種為優(yōu)勢種,灌木層以薔薇科為優(yōu)勢種,草本層以禾本科植物和百合科植物為優(yōu)勢種,森林群落更新特征明顯。類型Ⅰ中豐富度指數(shù):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多樣性指數(shù):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均勻度指數(shù):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生態(tài)優(yōu)勢度:草本層>喬木層>灌木層。森林群
4、落類型Ⅱ中,豐富度指數(shù):灌木層>草本層>喬木層,多樣性指數(shù):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均勻度指數(shù):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生態(tài)優(yōu)勢度:灌木層>草本層>喬木層。生物多樣性指數(shù)和生態(tài)優(yōu)勢度指數(shù)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均勻度指數(shù)呈負相關。
類型Ⅰ喬木樹種共有190對相關對數(shù),χ2檢驗:正相關66對,負相關124對,Pearson相關系數(shù)檢驗:正相關66對,負相關124對,Spearman秩相關系數(shù)檢驗:正相關69對,負相關121。類型Ⅱ
5、喬木樹種共有171對相關對數(shù),χ2檢驗:正相關58對,負相關113對,Pearson相關系數(shù)檢驗:正相關54對,負相關117對,Spearman秩相關系數(shù)檢驗:正相關54對,負相關117對。三種檢驗方法結論一致。
在林木空間分布格局上,林分平均角尺度:類型Ⅱ(0.56)>類型Ⅰ(0.51),同屬隨機分布,二者角尺度取值分布頻率都服從正態(tài)分布。在競爭程度上,林分平均大小比數(shù):類型Ⅱ(0.50)>類型Ⅰ(0.49),二者都接近
6、中庸狀態(tài)(0.50),群落內競爭程度低。在空間隔離程度中上,林分平均混交度:類型Ⅱ(0.54)>類型Ⅰ(0.35),類型Ⅰ混交度取值頻率從零度混交到極強度混交依次遞減,類型Ⅱ混交度取值頻率呈現(xiàn)中間低兩邊高。角尺度和混交度的相關性表現(xiàn)為極顯著正相關,大小比數(shù)與二者關系相關性小。
林分空間結構參數(shù)與生物多樣性各參數(shù)符合線性回歸條件,相關系數(shù)比較高,調整后的相關系數(shù)平方值比較大,估測中誤差較小,顯著性水平底,回歸方程顯著,精度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銅陵葉山天然闊葉混交林生物量與碳儲量研究.pdf
- 基于Voronoi圖的闊葉混交林林分空間結構研究.pdf
- 銅陵葉山天然櫟類闊葉混交體群落結構特征研究.pdf
- 馬尾松闊葉樹混交林空間結構量化分析.pdf
- 檫木混交林空間結構規(guī)律及生長模型研究.pdf
- 多倫縣沙地云杉混交林群落結構及物種多樣性研究.pdf
- 干擾對紅松闊葉混交林下夏季百合科植物多樣性的影響.pdf
- 山西太岳山針闊混交林物種多度格局和物種多樣性研究.pdf
- 樅陽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植物多樣性研究.pdf
- 飛播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及其空間結構研究.pdf
- 銅陵低山丘陵天然次生林空間結構研究.pdf
- 天目山常綠闊葉林空間結構研究.pdf
- 五指山市闊葉混交林碳匯測算與影響因子研究.pdf
- 落葉松油松混交林林隙特征及其對灌草多樣性的影響.pdf
- 細葉云南松天然林林分結構與林下植被多樣性研究.pdf
- 蚯蚓在紅松闊葉混交林物質分解與轉化作用研究.pdf
- 闊葉紅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土壤水分以及光照對植物的影響.pdf
- 天目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碳水通量及能量通量的特征研究.pdf
- 廣西大青山人工純林和混交林對植物多樣性和土壤肥力的影響.pdf
- 馬尾松純林與混交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多樣性與生物量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