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設計--某綜合樓中央空調的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b></p><p>  作 者: 學 號: </p><p>  系: 能源與環(huán)境工程 </p><p>  專業(yè): 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 </p><p> 

2、 題 目: 天津市某八層綜合樓 </p><p>  指導者: 夏國強 講師 </p><p>  (姓 名) (專業(yè)技術職務)</p><p>  評閱者: 楊華 教授 </p><p>  (姓 名)

3、 (專業(yè)技術職務)</p><p>  2012 年 6 月 6 日</p><p>  畢業(yè)設計(論文)中文摘要</p><p>  畢業(yè)設計(論文)外文摘要</p><p><b>  目 錄</b></p><p><b>  第一章 緒 論1</

4、b></p><p>  第二章 系統(tǒng)方案的選擇確定3</p><p>  第三章 工程概況4</p><p>  § 3.1建筑特點4</p><p>  § 3.2建筑相關資料4</p><p>  § 3.3室外設計參數(shù)5</p><p>  

5、第四章 空調負荷計算5</p><p>  § 4.1外墻和屋面瞬變傳熱引起的冷負荷5</p><p>  § 4.2外窗的溫差傳熱冷負荷6</p><p>  § 4.3內圍護結構的傳熱冷負荷7</p><p>  § 4.4燈光冷負荷7</p><p>  

6、7; 4.5設備冷負荷8</p><p>  § 4.6滲透空氣顯熱冷負荷9</p><p>  § 4.7食物的顯熱散熱冷負荷9</p><p>  § 4.8人體散濕和潛熱冷負荷9</p><p>  § 4.9滲入空氣散濕量及潛熱冷負9</p><p>  

7、67; 4.10食物散濕量及潛熱冷負荷10</p><p>  § 4.11水面蒸發(fā)散濕量及潛熱冷負荷10</p><p>  §4.12水流蒸發(fā)散濕量及潛熱冷負荷10 </p><p>  §4.13化學反應的散熱量和散濕量11</p><p>  §

8、4.14各房間送風方式的確定12</p><p>  §4.15辦公樓新風量和新風負荷的確定12</p><p>  第五章 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tǒng)選型計算13</p><p>  § 5.1風機盤管系統(tǒng)選型計算13</p><p>  § 5.2新風機組的選型14</p><p>

9、  第六章 空調風系統(tǒng)15</p><p>  § 6.1空調房間氣流組織15</p><p>  § 6.2風口的布置15</p><p>  § 6.2.1新風入口注意事項15</p><p>  § 6.2.2風道的布置和制作要求15</p><p>  

10、7; 6.2.3新、排風口的防雨百葉尺寸的確定16</p><p>  § 6.2.4風管閥門的選擇16</p><p>  § 6.2.5送風口的布置原則17</p><p>  § 6.3 風口的選擇17</p><p>  第七章 空調水系統(tǒng)19</p><p>  

11、67; 7.1 空調水系統(tǒng)的選型比較19</p><p>  § 7.2 空調水系統(tǒng)的布置20</p><p>  § 7.3風機盤管水系統(tǒng)水力計算20</p><p>  § 7.3.1基本公式20</p><p>  § 7.3.2標準層的冷凍水供水管路水力計算21</p>

12、<p>  § 7.4空調風機盤管水系統(tǒng)供、回、凝水管23</p><p>  § 7.5水管系統(tǒng)中的閥門23</p><p>  § 7.6風管布置方案24</p><p>  § 7.7水管與新風管道系統(tǒng)的設計………………………………24</p><p>  第八章 機房布置與設備選

13、擇25</p><p>  § 8.1機房布置原則25</p><p>  § 8.2機房的設備選擇26</p><p>  § 8.2.1冷水機組的選擇26</p><p>  § 8.2.2水泵的選擇26</p><p>  § 8.2.3定壓補水水箱選擇

14、28</p><p>  第九章 管道保溫、防腐30</p><p><b>  結 論30</b></p><p><b>  參考文獻31</b></p><p><b>  附錄32</b></p><p><b>  致謝

15、43</b></p><p><b>  1 緒 論</b></p><p>  本篇文章是對天津某綜合樓中央空調的設計計算說明。從建筑結構及其要求制定空調方案,要求能夠滿足使用的要求,即能夠滿足辦公舒適性。此外還要從空調設計的科學合理性和經(jīng)濟性,以及建筑整體的美觀度考慮。并能對以后的使用和費用支出做一定的預估。中央空調在現(xiàn)代建筑中越來越多的應用,技術也越

16、來越成熟先進。能夠有效的管理,一次性投資,后期使用方便,并且不占用建筑的有效空間。本文就是對中央空調的設計到選型,到校核計算的一個說明。從冷負荷計算,到室內方案的選擇和設備的選型。機組的布置連接和選型都有說明。從使用性到科學性再到經(jīng)濟性上做到好的結合。方案選擇是整體考慮以及設計的總體思想。計算部分是整個設計的基礎,繪圖部分是與設計施工相聯(lián)系的實際的走管和安裝。三個部分相依相承,都與整個工程密不可分。各個部分都要保證科學合理,正確無誤,經(jīng)

17、濟適用。</p><p>  本設計是真實性課題的典例。其中,有理論的分析計算,有中央空調方案的選擇論證,有實際的繪圖安裝。是一個完整的工程設計實例。設計計算主要有冷負荷的計算,送風量的計算,管路的計算等。冷負荷的計算確定了各個房間的空氣狀況和調節(jié)條件,以及整個工程的負荷量。是確定室內空調調節(jié)方案的主要數(shù)據(jù)。也是選擇冷水機組最主要的參考數(shù)據(jù)。送風量和管路的計算是面向實際設備和管路的數(shù)據(jù)資料。都是整個設計的基礎。&

18、lt;/p><p>  空調系統(tǒng)方案的選擇,基本上確定了空調的形式和內容。本設計選用的是辦集中的空調水系統(tǒng),獨立新風加風機盤管系統(tǒng)??照{方案的選擇決定了后期設計的方向和內容,是設計中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也是綜合各個方面的因素制定出來的。</p><p>  整個設計的理論部分主要集中在前兩個部分,實際的安裝和設備運行等實際性的工程問題都集中在繪圖這個階段。繪圖是把方案完好的實現(xiàn)的一個基礎,是工程賴以完

19、成的技術性支持的資料。繪圖中要盡量的與工程中實際問題的解決相聯(lián)系。盡量使方案以一種直觀詳盡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這個過程就是方案在成熟完善并且檢驗的過程。是整個設計中最重要和最有難度的部分。</p><p>  本設計內容包括:負荷計算;風系統(tǒng)設計;水系統(tǒng)設計;機房布置;設備選型說明書撰寫及文獻翻譯幾部分。</p><p>  在上面主要階段完成以后還要對一些具體細節(jié)的問題加以論證思考并列出解決

20、方案。比如管路的腐蝕問題,保溫問題。材料的選擇問題等。整個設計中盡力能完善的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常見問題。</p><p>  然后就是方案的驗證試用,一般中央空調的投資大,必須力求避免設計上帶來的后期問題。所以在設計階段要對方案進行充分的論證。</p><p>  2 系統(tǒng)方案的選擇確定</p><p>  空調系統(tǒng)一般均由空氣處理設備和空氣分配設備組成,根據(jù)需要,它

21、可組成許多不同形狀的系統(tǒng),在工程上,應考慮建筑物的用途和性質,熱濕負荷特點,溫濕度調節(jié)和控制的要求,空調機房的面積和位置,初投資和運行費用等多方面的因素,選定合理的空調系統(tǒng)。</p><p>  根據(jù)負擔室內熱濕負荷所用的介質不同,空調系統(tǒng)分為:全空氣系統(tǒng),全水系統(tǒng),空氣-水系統(tǒng),制冷劑系統(tǒng)。全空氣系統(tǒng)室內房間的負荷全部由經(jīng)過處理的空氣來負擔。由于空氣的比熱容較小,用于和室內交換熱量的空氣量大,所以這種系統(tǒng)要求的

22、風道截面積尺寸大,占用的建筑空間較多。全水系統(tǒng)室內負荷全部靠水作為冷熱介質來負擔。它不能解決房間通風換氣的問題,通常不單獨采用。空氣—水系統(tǒng)負擔室內的介質有水又有空氣,它既解決了全水系統(tǒng)無法通風換氣的困難,又可克服全空氣系統(tǒng)要求風管截面大,占用建筑空間多的缺點。制冷劑式系統(tǒng)負擔室內負荷以及室外新風負荷的是制冷劑的制冷劑。多用于集中冷卻的分散型機組系統(tǒng)和全分散式系統(tǒng)。</p><p>  考慮上述個各種系統(tǒng)的特點,

23、本設計采用空氣-水系統(tǒng)。</p><p>  根據(jù)空氣處理設備的集中程度,空調系統(tǒng)分為:集中式空調系統(tǒng),半集中式空調系統(tǒng)和分散式空調系統(tǒng);集中式是指所有的空氣處理設備均設在一個集中的空調機房內。半集中式除了集中空調機房(主要處理室外新風)外,還包括分散放在空調房間內的二次設備,其中多半設有冷熱交換裝置,如風機盤管等。全分散式?jīng)]有集中空調機房,而是完全采用組合式設備向各房間進行空調,自帶制冷機組的空調機組方式就屬于

24、這一類,如各房間的空調器等。集中式和半集中式也可通稱為中央空調,而全分散式系統(tǒng)也稱為局部空調。</p><p>  集中式、半集中式空調系統(tǒng)和全分散式空調系統(tǒng)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p><p>  空調效果好;可送新風,保證室內空氣新鮮度;投資低;運行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故障少,便于維修;設備壽命長;噪聲小;宜于裝飾配合,達到現(xiàn)代建筑要求的高檔、舒適和美觀的目的。</p>

25、<p>  通過有關資料[6]對辦公樓采用集中供冷的中央空調和采用房間窗式空調器的局部空調在能耗、造價方面的比較證明,中央空調的耗電明顯降低,大約節(jié)電30%左右。以本工程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從造價比較來看,中央空調造價明顯較 低,約比窗式空調低12~30%。綜合耗電、造價兩因素,采用冷水機組集中供冷的中央空調比較合適。在辦公樓所采用的中央空調方式中,又以采用半集中式空調為數(shù)較多,本設計采用半集中式中央空調系統(tǒng)。</p&g

26、t;<p>  末端系統(tǒng)中以風機盤管加新風空調系統(tǒng)為多。風機盤管的空調方式是空氣—水系統(tǒng)中的一種主要形式,主要是由風機、肋片管式水—空氣換熱器和接水盤組成,它的功能主要是在空氣進入房間之前對從集中處理設備來的空氣再進行一次處理,或者新風由新風機組集中處理,而房間內回風由風機盤管處理,組成風機盤管加新風的半集中式空調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的優(yōu)點是:</p><p>  與全空氣系統(tǒng)比較,可節(jié)省空間。布置靈活,具

27、有個別控制的優(yōu)越性,各房間單獨調節(jié)溫度,房間無人時,可關調機組,不影響其他房間的使用。節(jié)省運行費用,運行費用與單風道系統(tǒng)相比約低,比誘導器系統(tǒng)低,而綜合投資費用大體相同,甚至略低。機組定型化,規(guī)格化,易于選擇安裝。有較好的供冷能力。</p><p>  結合實際情況,本設計選用風機盤管加獨立新風的空氣處理方案。</p><p>  通過以上對空調方案的比較論證,最后采用半集中式中央空調???/p>

28、氣—水系統(tǒng)。末端采用風機盤管加獨立新風系統(tǒng)。</p><p><b>  3 工程概況</b></p><p><b>  § 3.1建筑特點</b></p><p>  本工程為天津市某八層綜合樓,建筑為多層框架結構,地上8層,包括ktv房,辦公室、大小會議室、休息室、會客室、儲藏室、餐廳為一體的綜合性餐飲娛樂

29、商務綜合樓??偨ㄖ娣e為約10200平方米。層高4.2米,窗高3米。</p><p>  §3.2建筑相關資料</p><p><b>  空調室外設計參數(shù)</b></p><p>  夏季 Tw=33.4℃ Tws=26.9℃ Vw=2.6m/s</p><p>  主要房間室內設計參數(shù)</p>

30、;<p>  室內溫度25℃ 相對濕度60%</p><p><b>  維護結構的傳熱系數(shù)</b></p><p>  外墻: 0.71W/㎡.k</p><p>  外窗: 4.7 W/㎡.k</p><p>  外門: 3.02 W/㎡.k</p><p>  人數(shù):人員數(shù)的

31、確定是根據(jù)各房間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單位提出的要求確定的,本辦公樓人員密度按如下估算;</p><p>  辦公室:0.2m³/h·人;</p><p>  會議室、接待室:0.5m³/h·人;</p><p>  大廳、走廊:由于人員密度很小,所以不計。</p><p>  照明、設備:由建筑電氣專業(yè)提供

32、,照明設備為暗裝熒光燈,鎮(zhèn)流器設置在頂棚內,熒光燈罩無通風孔,功率為30W/m²。設備負荷為40 W/m²。</p><p>  空調使用時間:辦公樓空調每天使用10小時,即8:00~18:00。</p><p><b>  動力與能源資料:</b></p><p>  a.動力,工業(yè)動力電 380V-50Hz;</p

33、><p>  b.能源,由自備空調機房供給。</p><p>  §3.3室外設計參數(shù)</p><p>  采用天津市塘沽地區(qū)室外氣象參數(shù),氣象臺站位置:北緯38°59′,東經(jīng)117°43′,海拔5.4m。</p><p><b>  夏季:</b></p><p>  

34、空調室外計算干球溫度:33.4℃;通風室外計算干球溫度:29℃;</p><p>  空調室外計算濕球溫度:26.4℃;通風室外計算相對濕度:70%;</p><p>  平均風速4.4m/s,風向SE,頻率12%;</p><p>  大氣壓力:1004.7hPa;</p><p><b>  冬季:</b></

35、p><p>  空調室外計算干球溫度:-10℃;</p><p>  采暖室外計算干球溫度:-8℃;</p><p>  通風室外計算干球溫度:-4℃;</p><p>  空調室外計算相對濕度: 62%;</p><p>  平均風速4.3m/s,風向NW,頻率12%;</p><p>  大氣

36、壓力:1026.6hPa</p><p>  日平均溫度≤+5℃(+8℃)天數(shù):127(148)天;</p><p>  日平均溫度≤+5℃(+8℃)期間內的平均溫度:-1.5(-0.3)℃;</p><p>  年平均溫度:12℃;</p><p>  極端最高溫度及其平均值:39.9℃,35.4℃;</p><p>

37、;  極端最低溫度及其平均值:-18.3℃,-12.9℃。</p><p><b>  4 空調負荷計算</b></p><p>  § 4.1外墻和屋面瞬變傳熱引起的冷負荷</p><p>  外墻或屋面?zhèn)鳠嵝纬傻挠嬎銜r刻冷負荷Qτ(W),按下式計算:</p><p>  Qτ=K·F·Δ

38、tτ-ξ(4.1)</p><p><b>  式中:</b></p><p><b>  F—計算面積,㎡;</b></p><p>  τ—計算時刻,點鐘;</p><p>  τ-ξ—溫度波的作用時刻,即溫度波作用于外墻或屋面外側的時刻, 點鐘;</p><

39、;p>  Δtτ-ξ—作用時刻下,通過外墻或屋面的冷負荷計算溫差,簡稱負荷溫差,℃。</p><p>  注:例如對于延遲時間為5小時的外墻,在確定16點房間的傳熱冷負荷時,應取計算時刻τ=16,時間延遲為ξ=5,作用時刻為τξ=16-5=11。這是因為計算16點鐘外墻內表面由于溫度波動形成的房間冷負荷是5小時之前作用于外墻外表面溫度波動產(chǎn)生的結果。</p><p>  當外墻或屋

40、頂?shù)乃p系數(shù)β<0.2時,可用日平均冷負荷Qpj代替各計算時刻的冷負荷Qτ:</p><p>  Qpj=K·F·Δtpj(4.2)</p><p><b>  式中:</b></p><p>  Δtpj—負荷溫差的日平均值,℃。</p><p>  § 4.2外窗

41、的溫差傳熱冷負荷</p><p>  通過外窗溫差傳熱形成的計算時刻冷負荷Qτ按下式計算:</p><p>  Qτ=a·K·F·Δtτ (4.3)</p><p><b>  式中:</b></p><p>  Δtτ—計算時刻下的負荷溫差,℃;</p>&

42、lt;p><b>  K—傳熱系數(shù);</b></p><p><b>  a—窗框修正系數(shù)。</b></p><p><b>  外窗太陽輻射冷負荷</b></p><p>  透過外窗的太陽輻射形成的計算時刻冷負荷Qτ,應根據(jù)不同情況分別按下列各式計算:</p><p>

43、;  當外窗無任何遮陽設施時</p><p>  Qτ=F·Xg·Jwτ (4.4)</p><p><b>  式中:</b></p><p>  Xg—窗的構造修正系數(shù);</p><p>  Jwτ—計算時刻下,透過無遮陽設施玻璃太陽輻射的冷負荷強度,W/㎡。</p

44、><p>  當外窗只有內遮陽設施時</p><p>  Qτ=F·Xg·Xz·Jnτ (4.5)</p><p><b>  式中:</b></p><p><b>  Xz—內遮陽系數(shù);</b></p><p>  

45、Jnτ—計算時刻下,透過有內遮陽設施玻璃太陽輻射的冷負荷強度,W/㎡。</p><p>  當外窗只有外遮陽板時</p><p>  Qτ=[F1·Jwτ+(F-F1) ·Jwτ0] ·Xg (4.6)</p><p><b>  式中:</b></p><p>  F

46、1—窗口受到太陽照射時的直射面積,㎡。</p><p>  Jwτ0—計算時刻下,透過無遮陽設施玻璃太陽散射輻射的冷負荷強度,W/㎡。</p><p>  當窗口既有內遮陽設施又有外遮陽板時</p><p>  Qτ=[F1·Jnτ+(F-F1) ·Jnτ0] ·Xg·Xz (4.7)</p>&

47、lt;p><b>  式中:</b></p><p>  Jnτ0—計算時刻下透過有內遮陽設施窗玻璃太陽散射輻射的冷負荷強度,W/㎡。</p><p>  § 4.3內圍護結構的傳熱冷負荷</p><p><b>  相鄰空間通風良好時</b></p><p>  當相鄰空間通風良好

48、時,內墻或間層樓板由于溫差傳熱形成的冷負荷可按下式估算:</p><p>  Q=K·F·(twp-tn) (4.8) </p><p><b>  式中:</b></p><p>  twp—夏季空氣調節(jié)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p><p><b>  

49、相鄰空間有發(fā)熱量時</b></p><p>  通過空調房間內窗、隔墻、樓板或內門等內圍護結構的溫差傳熱負荷,按下式計算:</p><p>  Q=K·F·(twp+Δtls-tn) (4.9)</p><p><b>  式中:</b></p><p>  

50、Q—穩(wěn)態(tài)冷負荷,下同,W;</p><p>  tn—夏季空氣調節(jié)室內計算溫度,℃;</p><p>  Δtls—鄰室溫升,可根據(jù)鄰室散熱強度采用,℃。</p><p><b>  人體冷負荷</b></p><p>  人體顯熱散熱形成的計算時刻冷負荷Qτ,按下式計算:</p><p>  Q

51、τ=φ·n·q1·Xτ-τ (4.10)</p><p><b>  式中:</b></p><p><b>  φ—群體系數(shù);</b></p><p>  n—計算時刻空調房間內的總人數(shù);</p><p>  q1—名成年男子小時顯熱散熱量

52、,W;</p><p><b>  τ—計算時刻,h;</b></p><p>  τ—人員進入空調區(qū)的時刻,h;</p><p>  τ-τ—從人員進入空調區(qū)的時刻算起到計算時刻的持續(xù)時間,h;</p><p>  Xτ-τ—τ-τ時刻人體顯熱散熱的冷負荷系數(shù)。</p><p>  §

53、 4.4燈光冷負荷</p><p>  照明設備散熱形成的計算時刻冷負荷Qτ,應根據(jù)燈具的種類和安裝情況分別按下列各式計算:</p><p>  白熾燈散熱形成的冷負荷</p><p>  Qτ=n1·N·Xτ-τ (4.11)</p><p>  鎮(zhèn)流器在空調區(qū)之外的熒光燈</p>

54、<p>  Qτ=n1·N·Xτ-τ (4.12)</p><p>  鎮(zhèn)流器裝在空調區(qū)之內的熒光燈</p><p>  Qτ=1.2·n1·N·Xτ-τ (4.13)</p><p>  暗裝在空調房間吊頂玻璃罩內的熒光燈</p>&

55、lt;p>  Qτ=n0·n1·N·Xτ-τ (4.14)</p><p><b>  式中:</b></p><p>  N—照明設備的安裝功率,W;</p><p>  n0—考慮玻璃反射,頂棚內通風情況的系數(shù),當熒光燈罩有小孔, 利用自然通風散熱于頂棚內時,取為0.5-0.6,

56、熒光燈罩無通風孔時,視頂棚內通風情況取為0.6-0.8;</p><p>  n1—同時使用系數(shù),一般為0.5-0.8;</p><p><b>  τ—計算時刻,h;</b></p><p><b>  τ—開燈時刻,h;</b></p><p>  τ-τ—從開燈時刻算起到計算時刻的時間,h;&

57、lt;/p><p>  Xτ-τ—τ-τ時刻燈具散熱的冷負荷系數(shù)。</p><p>  § 4.5設備冷負荷</p><p>  熱設備及熱表面散熱形成的計算時刻冷負荷Qτ,按下式計算:</p><p>  Qτ=qs·Xτ-τ (4.15)</p><p><b&

58、gt;  式中:</b></p><p>  τ—熱源投入使用的時刻,h;</p><p>  τ-τ—從熱源投入使用的時刻算起到計算時刻的持續(xù)時間,h;</p><p>  Xτ-τ—τ-τ時間設備、器具散熱的冷負荷系數(shù);</p><p>  qs—熱源的實際散熱量,W。</p><p><b>

59、;  電熱工藝設備散熱量</b></p><p>  qs=n1·n2·n3·n4·N (4.16)</p><p>  電動機和工藝設備均在空調房間內的散發(fā)量</p><p>  qs=n1·n2·n3·N/η (4.17) &

60、lt;/p><p>  只有電動機在空調房間內的散熱量 </p><p>  qs= n1·n2·n3·N·(1-η) /η (4.18)</p><p>  只有工藝設備在空調房間內的散熱量</p><p>  qs=n1·n2·n3·N

61、 (4.19)</p><p><b>  式中: </b></p><p>  N—設備的總安裝功率,W;</p><p><b>  η—電動機的效率;</b></p><p>  n1—同時使用系數(shù),一般可取0.5-1.0;</p><p>  n2—安裝系數(shù),

62、一般可取0.7-0.9;</p><p>  n3—負荷系數(shù),即小時平均實耗功率與設計最大功率之比,一般可取0.4-0.5左右;</p><p>  n4—通風保溫系數(shù);</p><p>  § 4.6滲透空氣顯熱冷負荷</p><p>  滲透空氣的顯冷負荷Q,按下式計算:</p><p>  Q=0.28

63、·G·(tw-tn)     (4.20)</p><p><b>  式中:</b></p><p>  G—單位時間滲入室內的總空氣量,kg/h;</p><p>  tw—夏季空調室外干球溫度,℃;</p><p>  tn—室內計算溫度

64、,℃。</p><p>  §4.7食物的顯熱散熱冷負荷</p><p>  進行餐廳冷負荷計算時,需要考慮食物的散熱量。食物的顯熱散熱形成的冷負荷,可按每位就餐客人9W考慮。</p><p>  § 4.8人體散濕和潛熱冷負荷</p><p>  人體散濕量按下式計算</p><p>  Dτ=0

65、.001·φ·nτ·g (4.21)</p><p><b>  式:</b></p><p>  D—散濕量,kg/h;</p><p><b>  φ—群體系數(shù);</b></p><p>  nτ—計算時刻空調區(qū)的總人數(shù);</p>

66、<p>  g—一名成年男子的小時散濕量,g/h。</p><p>  人體散濕形成的潛熱冷負荷Qτ(W),按下式計算:</p><p>  Qτ=φ·nτ·q2 (4.22)</p><p><b>  式中:</b></p><p>  q2—一名成年男子小時潛熱

67、散熱量,W。</p><p>  § 4.9滲入空氣散濕量及潛熱冷負</p><p>  滲透空氣帶入室內的濕量D (kg/h),按下式計算:</p><p>  D=0.001·G·(dw-dn) (4.23)</p><p>  滲入空氣形成的潛熱冷負荷Q (W),按下式計算:</

68、p><p>  Q=0.28·G·(hw-hn) (4.24)</p><p><b>  式中:</b></p><p>  dw—室外空氣的含濕量,g/Kg;</p><p>  dn—室內空氣的含濕量,g/Kg;</p><p>  hw—室外空氣的焓

69、,KJ/Kg;</p><p>  hn—室內空氣的焓,KJ/Kg。</p><p>  § 4.10食物散濕量及潛熱冷負荷</p><p>  餐廳的食物散濕量Dτ(kg/h),按下式計算:</p><p>  Dτ=0.012·nτ·φ (4.25)</p><p>

70、<b>  式中:</b></p><p><b>  nτ—就餐總人數(shù)。</b></p><p>  食物散濕量形成的潛熱冷負荷Qτ(W),按下式計算:</p><p>  Qτ=700·Dτ (4.26)</p><p>  § 4.11水面蒸發(fā)散濕量及

71、潛熱冷負荷</p><p>  敞開水面的蒸發(fā)散濕量D (kg/h),按下式計算:</p><p>  D=(a+0.00013·v) ·(Pqb-Pq) ·A·B/B1 (4.27)</p><p><b>  式中:</b></p><p>  A—蒸發(fā)表面積,㎡;&l

72、t;/p><p>  a—不同水溫下的擴散系數(shù);</p><p>  v—蒸發(fā)表面的空氣流速;</p><p>  Pqb—相應于水表面溫度下的飽和空氣的水蒸氣分壓力;</p><p>  Pq—室內空氣的水蒸氣分壓力;</p><p>  B—標準大氣壓,101325Pa;</p><p>  B

73、1—當?shù)卮髿鈮海≒a)。</p><p>  水面蒸發(fā)散濕量形成的潛熱冷負荷Q(W),按下式計算:</p><p>  Q= (2500-2.35·t) ·D·1000 (4.28)</p><p><b>  式中:</b></p><p>  t—水表面溫度,℃。</p&

74、gt;<p>  § 4.12水流蒸發(fā)散濕量及潛熱冷負荷</p><p>  有水流動的地面,其表面的蒸發(fā)水分應按下式計算:</p><p>  D=G·c·(t1-t2)/γ (4.29)</p><p><b>  式中:</b></p><p>  G—流

75、動的水量,kg/h;</p><p>  c—水的比熱,4.1868kJ/(kg.K);</p><p>  t1—水的初溫,℃;</p><p>  t2—水的終溫,排入下水管網(wǎng)時的水溫,℃;</p><p>  γ—水的汽化潛熱,平均取2450kJ/kg。</p><p>  水面蒸發(fā)散濕量形成的潛熱冷負荷Q(W)

76、,按下式計算:</p><p>  Q= (2500-2.35·(t1+t2)/2) ·D·1000 (4.30)</p><p>  § 4.13化學反應的散熱量和散濕量</p><p>  Q=n1·n2·G·q/3600 (4.31)</p><

77、p>  W=n1·n2·g·w(4.32)</p><p>  Qq=628·W (4.33)</p><p><b>  式中:</b></p><p>  Q—化學反應的全熱散熱量,W;</p><p>  n1—考慮不完全燃燒的

78、系數(shù),可取0.95;</p><p>  n2—負荷系數(shù),即每個燃燒點實際燃料消耗量與其最大燃料消耗量之比,根據(jù)工藝使用情況確定;</p><p>  G—每小時燃料最大消耗量,m3/h;</p><p>  q—燃料的熱值,kJ/m3;</p><p>  w—燃料的單位散濕量,kg/m3;</p><p>  W—

79、化學反應的散濕量,kg/h;</p><p>  Qq—化學反應的潛熱散熱量,W。</p><p>  某八層綜合商業(yè)樓負荷計算表見表4.1</p><p>  表4.1某八層綜合商業(yè)樓負荷計算表</p><p><b>  注:</b></p><p>  1.負荷計算使用鴻業(yè)暖通計算軟件計算得

80、到,因此計算結果比實際算出的偏小,需對其進行修正:修正值=1.2~1.5使單位面積冷負荷在80~120(W/m²)范圍內即可。</p><p>  2.選擇風機盤管時要再將修正后的冷負荷再乘以一個選型修正系數(shù)=1.1,以確保所選的風機盤管可以滿足實際使用需求。</p><p>  3.其中衛(wèi)生間、吸煙區(qū)由于冷量較小并不設置風機盤管。這些區(qū)域均采用全新風制冷(無回風),房間的冷負荷

81、并不是很大,可以靠新風機組來滿足其室內要求,故無需安裝風機盤管。盥洗室由于面積、冷量(26.4m²/1.1kW)相對較大,所以可以選擇放置風機盤管以滿足房間需求。</p><p>  § 4.14各房間送風方式的確定</p><p>  個房間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tǒng),風機盤管的新風供給方式用單設新風系統(tǒng),獨立供給室內。</p><p>  風機盤

82、管加新風系統(tǒng)的空氣處理方式有:</p><p>  1.新風處理到室內狀態(tài)的等焓線,不承擔室內冷負荷;</p><p>  2.新風處理到室內狀態(tài)的等含濕量線,新風機組承擔部分室內冷負荷;</p><p>  3.新風處理到焓值小于室內狀態(tài)點焓值,新風機組不僅承擔新風冷負荷,還承擔部分室內顯熱冷負荷和全部潛熱冷負荷,風機盤管僅承擔一部分室內顯熱冷負荷,可實現(xiàn)等濕冷卻

83、,可改善室內衛(wèi)生和防止水患;</p><p>  4.新風處理到室內狀態(tài)的等溫線風機盤管承擔的負荷很大,特別是濕負荷很大,造成衛(wèi)生問題和水患; </p><p>  5.新風處理到室內狀態(tài)的等焓線,并與室內狀態(tài)點直接混合進入風機盤管處理。風機盤管處理的風量比其它方式大,不易選型。</p><p>  本設計為普通辦公樓建筑因此選用用方案:</p>&l

84、t;p>  夏季:新風處理到室內狀態(tài)的等焓線,不承擔室內冷負荷</p><p>  冬季:新風處理到室內狀態(tài)的等溫線,不進行加濕。</p><p>  注:從經(jīng)濟性角度考慮,除非甲方有明確要求否則對冬季新風一般不進行加濕處理。</p><p>  § 4.15辦公樓新風量和新風負荷的確定</p><p>  新風狀態(tài)點的確定是

85、使用的焓濕圖法。先計算出室內的熱濕比,在焓濕圖上找到室內狀態(tài)點,過這一點作熱濕比線,與相對濕度為90%的線交于一點,則該點即為送風狀態(tài)點,通過這兩點的焓值、含濕量即可算出風量</p><p>  圖1.1 風量計算焓濕圖</p><p>  以五層5001[辦公室1]為例。熱濕比ε=Q/W= 18839 ,在焓濕圖上確定室內的空氣狀態(tài)點N,然后通過該點畫出ε=18839的過程線,取送風的相

86、對濕度為90%,得到送風狀態(tài)點O。</p><p>  hN= 55.53074KJ/Kg ho=46.89KJ/Kg</p><p>  dN=10.8796g/Kg do=10.3222g/Kg</p><p><b>  計算送風量</b></p><p>  按消除余熱 G=Q/( hN –ho)

87、=1.89Kg/s</p><p>  按消除余濕 G=Q/( dN –do)=1.89Kg/s</p><p>  按消除余熱和消除余濕計算的送風量相同,說明計算無誤。 </p><p>  5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tǒng)選型計算</p><p>  § 5.1風機盤管系統(tǒng)選型計算</p><p>  知道了總

88、的風量和新風量就可以得到風機盤管的風量,進而根據(jù)公式Q=Gf(In-Im)得出風盤的冷量,其中In、Im分別為風機盤管前后的焓值。在由冷量查《風機盤管型號》就可選的風機盤管的型號。有了風盤的型號就可得到水流量。</p><p>  在冬季,通過維護結構的溫差傳熱往往是由內向外傳遞只有室內熱源向室內傳熱,因此冬季室內余熱量往往比夏季少得多,有時甚至為負值。而余濕量則是冬夏季一般相同。這樣,冬季房間的熱濕比常小于夏季

89、,也可能是負值。故空調送風量一般是先確定夏季送風量,在冬季可采取與夏季相同風量,也可少于夏季。全年年采取固定送風量是比較方便的,只需調整送風參數(shù)即可。在本建筑中采用的就是全年固定送風量的方案。</p><p>  由于全年送風量相同,冬季的送風量已知,含濕量也相同,故只要計算出焓值即可。由公式</p><p>  § 5.2新風機組的選型</p><p>

90、  五層風量和風盤型號見表5.1</p><p>  表5.1五層風量和風盤的選擇</p><p><b>  6 空調風系統(tǒng)</b></p><p>  §6.1空調房間氣流組織</p><p>  本設計室內溫濕度參數(shù)冬季供暖18℃,φ=40%;夏季空調26℃,φ=50%,房間送風高度不大于2.8米,設計的

91、空調系統(tǒng)為舒適性空調,根據(jù)《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2]表11.9-1中所示氣流組織的基本要求,本設計各房間氣流組織選擇側送側回送風方式。</p><p><b>  §6.2風口的布置</b></p><p>  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tǒng)的送風口根據(jù)送風管尺寸新風量和風機盤管風量之和選擇合適的雙層百葉送風口(45度角),同時也要考慮送風距離、送風速度的影響。新風

92、送風口選擇雙層百葉風口。</p><p>  §6.2.1新風入口注意事項</p><p>  1.新風進口位置:本系統(tǒng)采用獨立的新風系統(tǒng),因此只須考慮風機盤管機組配置合理;布置時應盡量使排風口與進風口遠離,進風口應盡量放在排風口的上風側;為避免吸入室外地面灰塵,進風口底部應距地面不宜低于2m。</p><p>  2.新風口其他要求:進風口應設百葉窗,以

93、防雨水進入,百葉窗應采用固定的百葉窗,在多雨地區(qū),宜采用防水的百葉窗。</p><p>  §6.2.2風道的布置和制作要求</p><p>  1.風管應注意布置整齊,美觀和便于維修、測試,應與其他管道統(tǒng)一考慮,要防止冷熱源管道之間的不利影響,設計時應考慮各管道的裝拆方便。</p><p>  圖6-1 風管底齊式 圖6-2 風管頂齊式

94、</p><p>  風管可以采用圖6-1所示底齊式,或者使用如圖6-2所示頂齊式,本設計由于存在新風管道和排風管道的疊加,故新、排風管均采用第一種底齊式,在疊加出新、排風管道之間距離應至少相距100mm,便于新風風管的安裝。</p><p>  由于風管處于室內,所以新風管外層應包25mm保溫層即可,以防止經(jīng)新風機處理后的新風吸收外界熱量升溫。</p><p> 

95、 2.風管布置應盡量減少局部阻力:</p><p> ?。?)風管的漸縮管,其錐度≤30°;漸擴管,其錐度≤20°。</p><p> ?。?)彎頭曲率半徑R,圓形風管Φ=80-220,R≥1.5D;Φ=240-800,R=1-1.5D,Φ>850,R=D。矩形風管彎頭采用內、外弧形彎頭,其曲率半徑為風管彎曲平面?zhèn)蕊L管邊長的1.5倍,采用內弧形或內斜線形彎頭,其彎

96、曲平面?zhèn)冗呴L等于或大于500mm時,應在在彎頭內加導流葉片。彎頭尺寸和弧度應正確,不得扭斜,導流葉片鉚接牢固。</p><p><b> ?。?)連接軟管:</b></p><p>  與送風散流器相連采用保溫軟管,最大長度不超過2m。</p><p>  (4)風管上的可拆卸口不得設置在墻體或樓板內。</p><p>

97、  3.風管法蘭間應放置具有彈性的墊片,如海綿橡膠、橡皮等,以防止漏風,風管與風管之間不應有看得見的孔洞。</p><p>  4.風管涂漆。本系統(tǒng)設計時選用鍍鋅薄板鋼板,可以不涂漆,但咬口損壞處要涂漆,施工時已發(fā)現(xiàn)銹蝕時要涂漆。</p><p>  §6.2.3新、排風口的防雨百葉尺寸的確定</p><p>  新風百葉處的面風速≤2m/s</p&

98、gt;<p>  排風百葉處的風速應控制在v≤4.0m/s范圍內,不宜過高。</p><p> ?。╩³/h) (6.1)</p><p><b>  其中:</b></p><p>  G——端面風量,m³/h;</p><p>  A——端面面積,若為防雨百葉

99、則為其有效面積,m²;</p><p>  計算舉例:回流風機EF-101的排風風量G=1000m³/h。</p><p>  由式(6-1)可知:==0.06944為防雨百葉的有效面積:A有效=0.7A實際,故實際面積A=0.6944/0.7=0.0992;</p><p>  其防雨百葉取300×300。</p>&l

100、t;p>  具體新排風風口尺寸詳見圖紙:風管布置平面圖。</p><p>  §6.2.4風管閥門的選擇</p><p>  1.新、排風口處應按放有(手動)風量調節(jié)閥:</p><p> ?。?)當矩形風管長邊寬度<320 mm或為圓形風管時,采用蝶閥;</p><p> ?。?)當矩形風管長邊寬度≥320mm時,選用對開式

101、多葉調節(jié)閥;</p><p> ?。?)對于新風風送風管可以安放在風管支管末端,對于排風風管其末端連接排風口為圓管軟管連接,故可以安放于靠近矩形風管和圓形軟風管連接處的硬質圓形風管處。</p><p>  2.新風機組進氣口應設有電動風閥和止逆閥:</p><p>  (1)電動風閥設于新風機入口前,與新風機聯(lián)動,作用在于當冬季新風機內盤管溫度低于保護溫度而導致停機

102、時可以聯(lián)動閉合風管。</p><p> ?。?)止逆閥的作用:防止氣流倒流,類似于水系統(tǒng)中的單向閥。</p><p>  §6.2.5送風口的布置原則</p><p>  由于為辦公建筑,送風風口選用方形散流器。</p><p><b>  散流器布置原則:</b></p><p>  

103、1.布置時應考慮建筑結構的特點,散流器平送方向不得有障礙物(如柱)。</p><p>  2.一般按照對稱布置或梅花型布置。</p><p>  3.每個圓形或方形散流器所服務的區(qū)域最好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如果散流器服務區(qū)的長寬比大于1.25時,宜選用矩形散流器。</p><p>  本次設計散流器采用對稱布置,考慮到美觀應與房間的氣流組織分布均勻,散流器在布置時

104、,應盡量與燈保持同向布置且距燈外緣200mm的距離。</p><p>  §6.3 風口的選擇</p><p>  整幢辦公樓建筑采用散流器送風。散流器喉部接圓形軟管,其長度不應超過2m,風口的喉部尺寸由風管的尺寸決定,即由每個風機盤管的送風風量來確定散流器的具體尺寸。</p><p>  考慮到本設計為辦公用中央空調故,出風口風速不應過大,應<3m/s。

105、</p><p>  為便于風口尺寸的確定,故初設出風口風速v=2.5m/s。</p><p>  由式(6-1)可知:</p><p>  A= G/(v?3600)(m²) (6.2)</p><p>  以房間2F-206為例:</p><p>  其換氣次數(shù)為N=8次/h,房

106、間面積為56m²,吊頂下高度為2.8m。</p><p>  故,G總=8×56×2.8=1254.4≈1255m³/h,風口布置為四送、三回、一排,平均每個送風口的風量G=1255/4=313.75≈315m³/h;A=0.035m²。</p><p>  且A=πR²;所以R=100mm即,Φ=200mm,故應選擇喉

107、部尺寸為Φ=200mm的散流器</p><p>  其余計算方法如此,詳見風管平面圖送風風管尺寸標注。</p><p>  為了便于安裝及美觀,故所有的送風風口均采用面部尺寸為600×600的風口。</p><p>  五層新風管的結構如圖6.3所示</p><p>  圖6.3五層新風管結構圖</p><p&g

108、t;  新風管結構計算見表6.1</p><p>  表6.1五層新風管結構計算表</p><p><b>  7 空調水系統(tǒng)</b></p><p>  7.1 空調水系統(tǒng)的選型比較</p><p>  空調水系統(tǒng)包括冷水和冷卻水系統(tǒng)兩部分,它們有不同類型可供選擇。</p><p>  表7-1

109、 空調水系統(tǒng)比較:</p><p>  根據(jù)以上各系統(tǒng)的特征及優(yōu)缺點,結合本辦公樓情況,本設計空調水系統(tǒng)選擇閉式、異程、雙管制、單式泵系統(tǒng),這樣布置的優(yōu)點是過渡季節(jié)只供給新風,不使用風機盤管的時候便于系統(tǒng)的調節(jié),節(jié)約能源。</p><p>  7.2 空調水系統(tǒng)的布置</p><p>  本系統(tǒng)設計可以采用兩管制供應冷凍水,且具有結構簡單,初期投資小等特點。同時考慮

110、到節(jié)能與管道內清潔等問題,可以采用閉式系統(tǒng),不與大氣相接觸,采用定壓補水裝置取代以往的膨脹水箱定壓。定壓補水裝置包括有兩部分:</p><p>  1.膨脹罐用于恒定系統(tǒng)內的水壓;</p><p>  2.補水箱和補水泵用于保證系統(tǒng)內各個末端裝置始終充滿冷凍水。</p><p>  由于設計屬于多層建筑,因此可以采用異程式水系統(tǒng),此系統(tǒng)缺點是會導致系統(tǒng)內壓力分布不均

111、,因此在每層的回水管末端需要額外加入靜態(tài)平衡閥以平衡各層樓之間的水壓。 </p><p>  本設計采用的是雙螺桿冷水機組,機組布置在一樓棧房的方案。供水、立管均采用異程式,各層水管也采用異程式,新風機組和風機盤管系統(tǒng)共用供、回水立管,即新風負荷亦算入冷水機組負荷當中。</p><p>  7.3風機盤管水系統(tǒng)水力計算</p><p><b>  7.3.

112、1基本公式</b></p><p>  本計算方法理論依據(jù)張萍編著的《中央空調實訓教程》[1]。</p><p><b> ?。?)沿程阻力:</b></p><p>  △Pe=ξe· v 2·ρ/2 gmH2O(7.1)</p><p><b>  沿程阻力系數(shù)

113、:</b></p><p>  ξe=0.025·L/d (7.2)</p><p><b> ?。?)局部阻力:</b></p><p>  水流動時遇彎頭、三通及其他配件時,因摩擦及渦流耗能而產(chǎn)生的局部阻力為:</p><p>  △Pm=ξ·ρ·v

114、2/2 gmH2O(7.3)</p><p><b>  (3)水管總阻力:</b></p><p>  △P=△Pe+△PjmH2O (7.4)</p><p><b> ?。?)確定管徑:</b></p><p>  mm (

115、7.5)</p><p>  式中:Vj——冷凍水流量,m 3/s;</p><p>  vj——流速,m/s。</p><p>  在水力計算時,初選管內流速和確定最后的流速時必須滿足以下要求:</p><p>  表7-2 管內水的最大允許水流速表[1] </p><p>  空調系統(tǒng)的水系統(tǒng)的管材有鍍鋅鋼管和無

116、縫鋼管。當管徑DN≤40mm時可以采用鍍鋅鋼管,其規(guī)格用公稱直徑DN表示;當管徑DN>40mm時采用無縫鋼管,其規(guī)格用外徑×壁厚表示,一般須作二次鍍鋅。</p><p>  7.3.2標準層的冷凍水供水管路水力計算</p><p><b>  1.計算方法:</b></p><p>  1)按照房間實際冷負荷來確定冷凍水管的管徑

117、進行水利計算。</p><p>  冷負荷(kW)和流量(L/s)的關系如下:</p><p>  (L/s) (7.6)</p><p><b>  其中:</b></p><p>  G——冷凍水流量,(L/s);</p><p>  Cp——水的比熱容Cp=4.2(kJ/

118、kgK);</p><p>  ——進出水溫差,進水取7℃,回水取12℃,=5。</p><p>  2)查取簡明空調設計手冊[2]P346圖10-14 水管路計算圖:</p><p>  對于冷凍水管壓力降取100~200Pa/m,對應換算得到的水流量G可以查出對應的水管管徑,若查得得水管管徑接近壓力降上線則取大一號管徑,以降低管內的流速,減小因此而產(chǎn)生的局部阻力

119、損失。</p><p><b>  2.計算舉例:</b></p><p>  以五層辦公室1為例:</p><p>  其冷量Q=4.3(kW)</p><p>  帶入式(7.6): ==0.20(L/s)</p><p>  表7.3五層水管水力計算表</p><

120、p>  7.4 空調風機盤管水系統(tǒng)供、回、凝水管</p><p>  1.閉式水系統(tǒng)中供回水管在安裝時應注意從末端向供水端要有一定的坡度(0.003坡向供水端),來保證能順利回水:</p><p>  2.風機盤管機組在運行時產(chǎn)生的冷凝水,必須及時排走,排放凝結水的管路的系統(tǒng)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幾點:</p><p> ?。?)風機盤管凝結水盤的進水坡度不應小于

121、0.01。其它水平支干管,沿水流方向,應保持不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給排水專業(yè)排水管處),且不允許有積水部位;</p><p> ?。?)在新風機組末端應設置冷凝水回水彎,防止當機組內產(chǎn)生負壓時,發(fā)生冷凝水倒流溢出的問題。</p><p> ?。?)冷凝水管道宜采用聚乙烯塑料管或鍍鋅鋼管,不宜采用焊接鋼管。采用聚乙烯塑料管時,一般可以不加防止二次結露的保溫層,但采用鍍鋅鋼管時應設置保溫

122、層。</p><p>  (4)冷凝水管的公稱直徑D(mm),一般情況下可以按照機組的冷負荷Q(kW),按照下列數(shù)據(jù)近似選定冷凝水管的公稱直徑:(DN≤40mm用鍍鋅鋼管,DN>40mm用無縫鋼管。)</p><p>  Q≤7kW,DN=20mm;Q=7.1-17.6kW,DN=25mm;</p><p>  Q=17.7-100kW,

123、DN=32mm;Q=101-176kW,DN=40mm;</p><p>  Q=177-598kW,DN=50mm;Q=599-1055kW,DN=80mm;</p><p>  Q=1056-1512kW,DN=100mm;Q=1513-12462kW, DN=125mm;</p><p>  Q≥12462kW,DN=15

124、0mm.</p><p>  7.5 水管系統(tǒng)中的閥門</p><p><b>  1.放氣閥:</b></p><p>  對于夏天供冷冬天供熱的空調水系統(tǒng)應在管路末端最高處設置放氣閥,詳見(辦公樓水系統(tǒng)軸測圖)。</p><p>  設置原因:在冬季供暖時,水流速較慢,熱水中有時會加帶大量氣泡需要依靠供水管的安裝坡度

125、(0.003坡向供水端)使氣泡升入管路的高點然后通過放氣閥排出。</p><p><b>  2.蝶閥與球閥:</b></p><p>  供回水管在進入各個樓層、房間時,分出的支管應設置手動閥門以便于檢修時能單獨控制各個房間或樓層的供回水。</p><p>  管徑:DN≤40mm用球閥;</p><p>  管徑:D

126、N>40mm用蝶閥。</p><p>  7.6風管布置方案:</p><p>  五層風盤布置圖見圖7.1</p><p>  圖7.1五層風盤系統(tǒng)圖</p><p>  7.7水管與新風管道系統(tǒng)的設計:</p><p>  五層新風與水管的管道圖見圖7.2:</p><p>  圖7.2五

127、層新風與水管的管道圖</p><p>  8 機房布置與設備選擇</p><p><b>  8.1機房布置原則</b></p><p><b>  1.拔管距離:</b></p><p>  本次設計選用的是頓罕布什的螺桿式冷水機組,因此在布置機房時應注意要在水機縱向方向留出足夠的拔管距離,一般與

128、機組機身長度相同即可。</p><p>  目的:水冷式機組使用時間長后會發(fā)生機內水管阻塞的問題,為便于維修時能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拔管操作,故必須考慮留有足夠的空間。</p><p>  對于房間面積較為緊張的機房可以將機組縱向朝向門口,用門來取代拔管距離。(如圖8-1)</p><p>  圖8-1 機房布置——利用門來彌補拔管距離的不足。</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