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稻田土壤有機碳庫的變化對培肥土壤及農(nóng)田土壤的碳固定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稻季土壤活性有機碳的不同組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動態(tài)變化特征的研究,探討了耕作方式對稻田土壤固碳能力的影響,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免耕定位試驗稻田土壤微團聚體組成以0.002-0.02mm粒徑的團聚體顆粒為主,其次為0.02-0.25mm的顆粒,<0.002mm粒徑的微團聚體所占的比例最小。免耕各處理(雙季免耕秸稈還田、雙季免耕和單季免耕)促進大團聚體在
2、土壤表層(0-5cm)中的形成和積累。
2.水稻全生育期,土壤纖維素酶活性在0-5cm土層表現(xiàn)為雙季免耕秸稈還田>單季免耕>雙季免耕>翻耕;在5-15cm土層表現(xiàn)為雙季免耕秸稈還田>翻耕>單季免耕>雙季免耕:在15-30cm土層表現(xiàn)為雙季免耕秸稈還田>單季免耕>雙季免耕>翻耕。不同處理對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響不明顯。過氧化氫酶活性表現(xiàn)為免耕處理高于翻耕處理。相關性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和纖維素酶與土壤總有機碳呈顯著正相關,土壤
3、過氧化氫酶與土壤腐殖酸碳呈顯著負相關。
3.0-5cm土層土壤總有機碳含量為雙季免耕秸稈還田>雙季免耕>單季免耕>翻耕;5-15cm土層土壤總有機碳含量為雙季免耕秸稈還田>翻耕>雙季免耕>單季免耕;15-30cm土層土壤總有機碳含量表現(xiàn)為雙季免耕秸稈還田>翻耕>單季免耕>雙季免耕。水稻全生育期,腐殖酸碳的動態(tài)變化與總有機碳相一致,但其組分胡敏酸和富啡酸碳在不同處理間差異不顯著。雙季免耕秸稈還田處理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固碳效應。<
4、br> 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0-5cm土層表現(xiàn)為翻耕高于免耕各處理,5-15cm和15-30cm表現(xiàn)為免耕各處理高于翻耕。與翻耕相比,免耕各處理顯著提高了0-5cm土層的土壤水溶性有機碳及易氧化碳含量,5-15cm和15-30cm其碳組分含量與翻耕的差異性減小或小于翻耕處理。易氧化碳組分Ⅰ在0-5cm土層免耕三個處理顯著高于翻耕處理,組分Ⅲ和Ⅲ碳含量也高于翻耕處理,但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相關性分析表明,組分Ⅰ與有機碳呈顯著的正相
5、關關系,組分Ⅱ與有機碳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組分Ⅲ與有機碳間無顯著相關性。經(jīng)過兩季的稻作之后,0-5cm土層土壤中顆粒態(tài)有機碳的含量表現(xiàn)為雙季免耕秸稈還田>雙季免耕>翻耕>單季免耕,5-15cm土層下其含量表現(xiàn)為雙季免耕>翻耕>單季免耕>雙季免耕秸稈還田,15-30cm土層下其含量表現(xiàn)為雙季免耕>翻耕>雙季免耕秸稈還田>單季免耕。
5.在水稻的全生育期,土壤活性碳組分的動態(tài)變化與土壤總有機碳的動態(tài)變化相一致或較土壤總有機碳的
6、變化早,且在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其活性增強,反映出活性碳組分比有機碳更加敏感,并利于作物對養(yǎng)分的需求。相關性分析表明,腐殖酸碳、易氧化碳及其組分Ⅰ、水溶性有機碳均與土壤總有機碳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钚蕴冀M分之間也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表層土壤(0-5cm)總有機碳、腐殖酸碳及各活性碳組分的含量明顯高于底層土壤,且其含量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遞減。
6.土壤碳庫管理指數(shù)變化趨勢在0-5cm土層為雙季免耕秸稈還田>雙
7、季免耕>翻耕>單季免耕;5-15cm土層表現(xiàn)為雙季免耕>翻耕>雙季免耕秸稈還田>單季免耕:15-30cm土層表現(xiàn)為單季免耕>翻耕>雙季免耕秸稈還田>雙季免耕。碳素有效率大小表現(xiàn)為EOC/TOC>SMBC/TOC>WSOC/TOC。0-5cm土層,EOC/TOC和SMBC/TOC表現(xiàn)為翻耕大于免耕各處理,WSOC/TOC和POC/TOC表現(xiàn)為免耕大于翻耕處理。5-15cm土層,DNT處理下碳素有效率除了EOC/TOC外明顯高于其他處理。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同耕作方式對旱地土壤有機氮的影響.pdf
- 耕作方式與氮肥管理對稻田土壤有機氮組分及NH3揮發(fā)的影響.pdf
- 不同氮肥類型和耕作方式對稻田溫室氣體排放及土壤碳庫的影響.pdf
- 不同耕作措施對麥-豆輪作條件下土壤有機碳庫的影響.pdf
- 秸稈還田方式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pdf
- 耕作與增施有機肥對麥--玉周年土壤有機碳庫和細菌群落的影響.pdf
- 保護性耕作對土壤有機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pdf
- 壟作免耕對稻田土壤有機碳累積及其穩(wěn)定性的影響.pdf
- 祁連山草地管理方式變化對土壤有機碳、氮庫的影響.pdf
- 亞熱帶稻田土壤有機碳氮循環(huán).pdf
- 稻田壟作免耕對水稻根際土壤有機碳動態(tài)的影響.pdf
- 秸稈還田方式對土壤有機碳及速效養(yǎng)分的影響.pdf
- 耕作方式與秸稈還田對土壤活性有機碳特性的影響.pdf
- 保護性耕作對稻麥系統(tǒng)土壤有機碳庫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pdf
- 水田轉菜地對土壤有機碳的影響.pdf
- 玉米保護性耕作下土壤有機碳固定研究.pdf
- 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有機碳固定影響研究.pdf
- 不同管理下稻田土壤有機碳及土壤胞外酶活性變化研究.pdf
- 保護性耕作對土壤有機碳指標及其相關性的影響.pdf
- 耕作方式對紫色水稻土有機碳組分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