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p><p>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詩經中的集貿市場,既是鄉(xiāng)民進行物品互換的交易之地,又是少男少女談情說愛的浪漫之處。千百年來,集貿市場已經演繹成為一種爛漫的山花,一種戀念的鄉(xiāng)愁。</p><p> 縱觀攸縣集貿市場的發(fā)展歷程,可謂是“芳華一覽千年過,集市風流唱攸州?!闭堧S我回溯集貿市場的流年碎影,欣賞那時花開的
2、剎那芳華:</p><p> 初露“尖尖角”的五十年代:1950年,共和國剛成立不久,攸縣城關鎮(zhèn)十字街南門口形成了日日市的露天小集貿市場,結束了城關鎮(zhèn)無集貿市場的歷史。農村許多小集市如驚蟄春雨,花蕾初綻。對長期戰(zhàn)后休養(yǎng)生息、恢復國民經濟發(fā)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此時的集貿市場,為全面計劃性管理。</p><p> 遭受“倒春寒”的六十年代:1960年,正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農業(yè)生產遭
3、受嚴重的創(chuàng)傷。此時的集貿市場管理,重點放在完成國家統(tǒng)購、派購、收購任務方面。攸縣的集貿市場經過兩次關閉,市場沉寂冷落。</p><p> 集市“妖魔化”的七十年代:1972年,攸縣革委會發(fā)出恢復集貿市場的《通告》。但此時正是荒唐文革鬧劇盛行的年代,對集貿市場的管理也到了登峰造極的荒謬時期,狠抓階級斗爭成為社會主流。集貿市場被妖魔化為“滋生資本主義的土壤”,當成“資本主義尾巴”給割掉,集市經營者也被當成“投機倒把
4、分子”受到嚴厲打擊。</p><p> 墟場“滿天星”的八十年代:時間進入到了1981年,形勢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改革開放成了社會主流,農村改革開放成效顯著,給農副產品松綁已成為必然。集貿市場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集貿市場的恢復遍地開花,集貿市場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時期。</p><p> 齊栽“搖錢樹”的九十年代: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5、,勾劃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千樹萬樹梨花開”。在“誰建設、誰受益”的政策鼓勵下,各界人士嗅到商機,看到前景,紛紛出手投資,興起全民建市場的熱潮。此時的集貿市場管理的重點,放在了構建和治理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方面。</p><p> 花開“滿堂紅”的黃金時代:2003年開始至2013年,對集貿市場的管理,重心放在服務市場方面。這一時期是攸縣集貿市場的“黃金十年”時期。所有的集貿市場都紅紅火火,所有的市場
6、經營戶都賺得盆滿缽滿。此時的重點是改造、培育、分類、提質市場等等。</p><p> 遭遇“打頭風”的轉身時代:從2013年開始,集貿市場受到超市的沖擊,開始出現(xiàn)疲軟。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電商網購,更是雪上加霜,集貿市場有所萎縮,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以求實現(xiàn)華麗轉身。</p><p> 開啟“新紀元”的征途時代:“柳暗花明又一村”。2017年底,“攸州義烏國際商貿城”第一期主體市場建設完成并開業(yè)
7、。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現(xiàn)代化新型市場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開啟了攸縣市場新的紀元。</p><p> 現(xiàn)奉上幾束盛艷的麗葩,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與諸君細細品賞。</p><p><b> 一 桃花潭水</b></p><p><b> 古集韶華</b></p><p> 一塊一塊的青石板,擠擠挨挨地聚
8、集在這個煙雨蒙蒙的江南古街。石板周身泛著青綠色的流光,就像一根根古樸的竹簡,裹著一層層厚重的歷史包漿,靜謐地展示著它們記錄的古雅之美。古街道的旁邊,則是一條流逝千年的小河,在這個桃花朵朵的季節(jié)里,河水嘩啦啦地唱著歡快的歌,仿佛在向世人述說這個擁有三百多年歷史古街的繁華過往。濛濛的細雨、灼灼的桃花、清清的河水、熙熙的人群、窄窄的街巷,讓人一下子沉浸在“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唐詩古韻里。這個古老集鎮(zhèn),就是桃水鎮(zhèn)老君潭集貿市場。我在九十年代初期,
9、看到的老君潭,就是這么美。</p><p> 據(jù)老先生們考證,老君潭集貿市場是全縣有文獻記載最早的集市,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距今三百三十三年,巧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建成以來,即以老君潭集鎮(zhèn)的街道為市,沒有廠棚和固定攤位。在逢場趕集的時候,十里八村的鄉(xiāng)民,提框攜籃,將田土里的出產、溪河里的所獲、手心里的編織、以及雞屁股里摳出來的蛋蛋,都帶到這里來交易。賣了錢之后,就來到古街的各色店鋪,把鹽油鋤鐮和針頭線腦帶
10、回家。小鎮(zhèn)的日子,就這樣在歲月的長河里悠悠地流淌了數(shù)百年。</p><p> 解放后,區(qū)政府和撤區(qū)并鄉(xiāng)后的老君潭鄉(xiāng)政府設在老君潭集鎮(zhèn)上,國營商業(yè)的派出機構和供銷合作社也先后在此建立,老君潭的集貿市場一度繁榮無比,甚至輻射周邊縣、鄉(xiāng)。此時的老君潭集貿市場就是一朵美艷芬芳的灼灼桃花,含笑嫣然,詩情畫意。</p><p> 可惜好景不長。“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期間,集貿市場也與自留地一樣
11、,當成“資本主義”尾巴被割掉,集市經營者被當成“投機倒把分子”受到嚴厲打擊,集貿市場因而兩度關閉。加上老君潭公社機關遷至桃水,繁榮了數(shù)百年的老君潭集貿市場也冷落了下來。</p><p> 在文革時期,對市場管理可以說是左得出格。記得當時打擊集貿市場投機倒把活動,發(fā)生了許多荒唐可笑而又心酸沉痛的事件。</p><p> 1975年工商部門在全縣共查處投機倒把案件744起,其中集團大案6起
12、,罰沒x元。下面這個例子讓人震驚。1976年,大同橋巫某父子倆承包魚塘,在集貿市場銷售鮮魚時,被認定販賣魚苗和承包養(yǎng)魚屬投機倒把行為,兩年共牟取暴利x元,決定追繳其“暴利款”x元。巫某無錢退賠,被迫將八間房屋以2500元價格出賣給羅家潭大隊;加上變賣家具和生活用品的變價款x元,合計x元上交縣財政,還欠“暴利款”x元。</p><p> 這樣的事情現(xiàn)在看來不可思議,但是在當時卻是司空見慣。1978年,皇圖嶺公社大
13、和大隊巫某、陳某倆社員在完成派購任務后,將自養(yǎng)的肥豬宰殺運到江西萍鄉(xiāng)集貿市場出售,被按投機倒把論處,受到四種處罰:一是沒收倆人所得暴利61.7元;二是印發(fā)300份書面檢討發(fā)至全公社;三是關押三天;四是在全公社萬人大會上批斗。這樣的處罰,是不是感到恐怖,感到令人窒息?</p><p> 雖然以上兩個案件比較典型,但是絕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xiàn)象。集貿市場就像被捆綁了身體的壯漢,動彈不得,更別說施展拳腳了。</p
14、><p> 1978年,改革的春風,吹拂了桃花盛開的老君潭古集。公社、大隊共劃定1000平方米空地,并拆除少數(shù)單位的建筑物,作為集貿市場建設用地,開始建設攸縣改革開放后第一批農村集貿市場。</p><p> 1981年9月,省人民政府制訂《湖南省城市和農村集市貿易試行辦法》,第一章·總則,明確指出:“城市和農村集市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的組成部分,它對促進工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活躍城鄉(xiāng)經濟
15、,方便群眾生活,補充國營商業(yè)的不足具有積極作用。開展城鄉(xiāng)集市貿易是國家的一項長期的經濟政策。”</p><p> 這個時候,國家對糧、棉、油、牲豬、蛋品等等取消統(tǒng)購統(tǒng)派,在完成訂購合同后允許自由上市。許多農民抓住時機,從田間地頭拔出泥腳,沖破樊籬,闖進市場,奪占灘頭,終于賺取了第一桶金,成為了第一批“萬元戶”,如古代狀元郎一樣,戴紅花,披綬帶,跨馬游街,巡回表彰,好不風光。集貿市場成為一個承載創(chuàng)業(yè)希望、實現(xiàn)致富
16、夢想的地方。</p><p> 計劃經濟走到了盡頭。那些需要憑票憑折憑指標才能購買的物品,幾乎全部放開了。記得變化最大的是服裝。以前做新衣服,要憑布票。市場開放以后,布票就作廢了。那些個體戶就一起到湘潭的布市去進貨,販運到鄉(xiāng)間的集市去巡回銷售。以前的國人,穿衣方面不是“黑螞蟻”、“藍螞蟻”,就是“灰螞蟻”、“黃螞蟻”,哪怕是妙齡少女亦不例外。而這時集市上的布料,顏色五彩繽紛,圖案漂亮新穎,品種千變萬化,質地惹人
17、喜愛,一下子讓人們欣喜若狂。市場上最火爆的攤位就是布匹,常常是人群擁擠,紛紛搶購,還要強行搭配著買。有些人甚至是整匹整匹地把布賣回家,然后請裁縫師傅做十天半個月的上門工夫,給全家老少一人做幾套新衣服!泥腳桿子穿起了西裝,美麗的村姑穿起了花裙子。漂亮的服裝扮靚了沉寂的大地,古老的市場成為了恢復經濟、帶動發(fā)展的發(fā)動機。每一次的逢場趕集,都成為村民們的節(jié)日盛會。這里充滿了快樂,充滿了希望,更充滿了活力。</p><p>
18、; 像這樣重新煥發(fā)了青春的古老集市還有一大批,如:網嶺市場、新市市場、羅家潭市場、黃豐橋市場、湖南坳市場、丫江橋市場、石羊塘市場、淥田市場等等,這些都是清朝時期開業(yè)的古老市場。還有柏市、槚山、高車頭、鴨塘鋪等民國時期開業(yè)的市場。加上解放初期興建的蔡花坪、涼江、土樓等集貿市場,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繁華局面。其中花開最艷、最為絢麗奪目的,當數(shù)皇圖嶺市場。</p><p><b> 二 皇圖萬象&l
19、t;/b></p><p><b> 崢嶸年華</b></p><p> 在一個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日子,我拜訪了七十一歲的劉愛斌老先生。他是原皇圖嶺市場管理所的所長,從1990年市場管理所成立上任,至1998年市場管理所撤銷卸任,一口氣干了八年。談起那段崢嶸歲月的往事,他仍然眉飛色舞、興致勃勃。關于皇圖嶺市場的歷史和掌故,他信手拈來:</p>
20、<p> 清道光元年二月一日,由劉、賀二姓籌資15股興建的黃圖嶺圩場,在鞭炮鑼鼓聲中開市了!第一場上市的第一擔商品是大蒜。寓意蒜(算)謀第一,預兆市場繁榮興旺。這個當初只有3間茅棚,7000平方米場地的簡易圩場,不負眾望,日趨繁榮,發(fā)展成為一個大型農貿市場??箲?zhàn)勝利后,市場更加發(fā)達,每逢圩日,商販云集,上市人員多時達二萬人,少時也有萬人,成為當時全省五個萬人市場之一。僅醴陵、萍鄉(xiāng)來的土車子,每場就有600余輛。</p
21、><p> 在改革開放后的1978年8月,縣工商局在皇圖嶺市場投資7萬多元,新建各類廠棚265間,攤位395個,擴建場地2492平方米。</p><p> 1986年以前,攸縣城鄉(xiāng)集貿市場大大小小有45個,但是,條件簡陋的“馬路市場”就有18個,都集中在106國道、S315省道以及縣道上,成為交通運輸線上的“腸梗阻”。據(jù)統(tǒng)計,1983年至1985年,106國道上皇圖嶺、網嶺、新市、大同橋發(fā)
22、生的交通事故就有155起,死亡27人,傷128人。整改“馬路市場”迫在眉睫。經過兩年多的攻堅戰(zhàn),至1988年,皇圖嶺、網嶺、新市、大同橋四個“馬路市場”終于全部遷建、擴建改造完成。馬路暢通了,交通上的便利為皇圖嶺市場的騰飛,帶來了更加有利的優(yōu)勢。</p><p> 1991年,市場上有十多個經營大戶經銷玉米,曾經創(chuàng)造十天銷售十二個車皮合計720噸玉米的記錄。1992年,僅鄱陽縣蓮湖朱家村就有50多人,長期在皇圖
23、嶺市場經營干魚,每逢圩日,銷售數(shù)量最少七、八噸,最多的一場達40多噸。1993年他們在皇圖嶺市場銷售干魚達x噸。這個市場的吞吐能力,堪稱農貿市場的神話。</p><p> “什么東西都有賣,什么東西都賣得出”。這是株洲日報老記者唐山江在皇圖嶺市場采訪時,震驚之余而發(fā)出的感慨。霸氣的口號,宏大的規(guī)模,超旺的人氣,無以倫比。操醴陵、萍鄉(xiāng)、廣東、上海、武漢、河南等等各地口音的客商,紛至沓來,萬商來朝。其市場“皇者風范
24、”,盡顯無遺。</p><p> “你應該到皇圖嶺市場去實地感受一下。”劉所長最后向我建議。</p><p> 早春二月的湘東丘陵,百花競放,萬物萌發(fā)。雨后初霽的田野,油菜花香,蜂鳴蝶舞,到處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皇圖嶺圩日,我慕名而來,親身感受了它恢宏的氣派和獨特的魅力。大清早,遠近鄉(xiāng)村的農民,肩挑手提或摩托運載,將自己勞作的農產品和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匯集起來,涌進圩場。大卡車把
25、遠方的物質拉進來銷售,然后又把本地的農產品運到全國各地。市場里,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商品種類繁多、琳瑯滿目。白菜青翠欲滴,辣椒紅潤透亮,仔豬在乖叫,魚兒在蹦跳,真正體現(xiàn)了“鮮活”二字;南雜齊、百貨全、電器精、服裝靚,“雞毛火什炭”全部囊括,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應有盡有”。我像那魚兒,穿行在擁擠的人流中,流連在攤位前。這里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深深地吸引著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的人們。因為這里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好用的,太多太多了。皇圖嶺
26、最出名的就是辣椒和豆腐。這里辣椒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種“皇椒一號”,享譽中外。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至今,這里還形成了夜市,每天凌晨兩點到五點,集市交易進入高潮,大宗買賣都是在此時成交。檢驗、裝貨、過秤、付款、上貨、發(fā)車,人們干得熱火朝天。上午六至十點,皇圖嶺鮮活的農產品就出現(xiàn)在全省乃至粵鄂</p><p>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蕡D嶺市場先后五次獲得湖南省“文明集市”稱號;兩次獲得全國“文明集市”稱號。多次在中央
27、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多個欄目展示它的繁華風采,引無數(shù)專家學者來探究“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現(xiàn)在的皇圖嶺市場還是湘贛邊界最大的集貿市場,總場地面積23800平方米,鋼架和混凝土結構的廠棚13159平方米,攤位1200個,逢圩日上市人員五萬人左右,年成交額達3.7億元。整個市場呈現(xiàn)交易有序、繁榮興旺的大好景象,由此奠定了它在全縣乃至全省農貿集市的霸主地位。皇圖嶺市場恰如綴滿無數(shù)金粟繁星的潢川金桂,芳香四溢,香飄萬里。</p><
28、p><b> 三 梅城新景</b></p><p><b> 盡顯風華</b></p><p> 攸縣縣城以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農貿市場,只有兩處馬路早市。上世紀50年代在南門一塊空地上,自然形成了一個規(guī)模很小的市場。上市交易的產品,主要是蔬菜、蛋品、苗木、木炭以及仔豬等等。后來在此基礎上,逐步發(fā)展成為縣城最大的市場,即南門農貿市場。&
29、lt;/p><p> 原城關市場管理所副所長、網嶺市場管理所所長肖方明是個資深的“市場通”,對攸縣縣城的市場建設情況了如指掌。他回憶道:</p><p> 剛開始時的南門農貿市場,真是“臟、亂、差”。泥巴地上污水橫流,遍地爛菜爛葉豬屎尿,無處下腳,日頭一曬,氣味難聞。市場周邊的居民,用兩條長凳,一塊門板,占一塊地盤,作攤位出租。攤位頂棚上是爛布、油布、杉樹皮、爛木板等,五花八門。居民與經營
30、戶、經營戶與消費者之間,經常是扯皮打架,糾紛不斷。市場內,野秤當家、扒手匯集、地痞橫行,交易人員擁擠不堪。市場吞吐量的日益增加與市場場地嚴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p><p> 改革開放后的1979年,縣工商局對南門市場進行改造。先后兩次向城關漁蔬場征地,加上原來以街為市的場地,將市場面積擴大到7325平方米。另投資18萬元,先后建成鋼架廠棚1566平方米,磚木結構廠棚208平方米,水泥攤位38只,肉砧54只
31、,商品存放處兩處、牲豬交易所、公廁以及停車場808平方米,水泥硬化地面4000多平方米。并且劃行歸類,將市場劃分成蔬菜水果、肉類牲豬、南雜副食、苗木種子等等11個區(qū)域,經營者按區(qū)入市,秩序井然,市場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縣城第一個正規(guī)的新型城鎮(zhèn)農貿市場終于建成。南門農貿市場日益紅火,管理有序,1992年市場成交額達到4598萬元。1983年至1989年間,曾六次獲株洲市授予“五好集市”或“文明集市”稱號。</p><
32、p> 邵東人和浙江人的看到攸縣南門市場超高的人氣,紛紛入場經營。他們主要經營的商品是塑料制品、小五金、服裝等等,隨著市場生意興旺,出現(xiàn)了行業(yè)混雜、攤位不足的矛盾。到了九十年代,這種混合市場的矛盾尤為凸顯。于是,縣工商局向縣政府報告,建議另建一個專業(yè)性的工業(yè)品市場。選址就在建設路與北街之間的大巷路上。共投資14萬元燒制鋼架鋼棚、水泥硬化場地、修建水泥攤位。把南門農貿市場上的工業(yè)品商品和服裝布匹行業(yè)全部遷到這里。開業(yè)后生意興隆,持續(xù)
33、多年火爆。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末,這個市場又不適應形勢的發(fā)展了。一是因為它畢竟是一個“馬路市場”,影響市民交通出行;二是當時的五中學校大門口就在市場中間,影響學生出入和學校教學;三是個體工商戶日益增多,攤位資源不夠,場地有限,造成市場發(fā)展后勁不足。因此,興建一個大型綜合市場勢在必行。</p><p> 在九十年代初的這個時候,全縣興起了一股大建市場的熱潮。縣、鎮(zhèn)、鄉(xiāng)、村甚至組都在建市場,還有一些企業(yè)、私人也在籌資
34、籌股建市場,一時間烽煙四起,亂象紛呈??h城里,縣飲食服務公司將地處十字街的原攸縣飯店改建成“攸州商廈”和“梅苑商業(yè)城”;縣百貨公司將建設路百貨二樓改建成“服裝市場”;縣生資公司在公司內院建成“鐘聲市場”;縣印刷廠將臨街門面建成了“印刷商貿大廈”。因為盲目上馬,終究曇花一現(xiàn),先后倒閉。特別是酒埠江鎮(zhèn),原有酒埠江集貿市場和東塘集貿市場,兩個市場相距不到兩公里,已經是不合理的了,但是,1995年,鎮(zhèn)政府和該鎮(zhèn)的東田村,卻依然投資70萬元,在兩
35、個市場之間,興建了“江東集貿市場”。由于嚴重違背了市場規(guī)律,所以這個“江東集貿市場”于1995年、1996年、1997年,三次啟動開市,均未成功,最后廢棄。全縣自動關閉的市場不勝枚舉。這些盲目興建的集貿市場,停市后的場地、廠棚、攤位長期閑置,造成嚴重浪費。到九十年代末期,濫建、重建集貿市場之風才停止下來。曾經剎那芳華,已成凄婉絕唱。</p><p>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經省、市人民政府批準,縣工商
36、局投資2700萬元,在1995年11月建成了一個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大市場。開業(yè)時叫“攸州商城”,1998年改稱“湘東大市場”。它座落在城關北街與交通路交匯處,是一座四層混凝土結構的室內營業(yè)大樓。集批發(fā)、零售于一體。也是湘東南地區(qū)綜合型、多功能、遠輻射、大吞吐的商品流通中心。占地面積x平方米,建筑面積x平方米,攤位x余個,獨立營業(yè)門面100余間??h開發(fā)公司隨即投資7500萬元,在周邊建成配套的農貿市場、建材市場、專業(yè)商廈等六棟,還有商住樓3
37、5棟,旺鋪門面468個。這里不僅有本地個體工商戶擺攤入市,還有廣東、江西、江蘇、浙江等省和省內邵東、祁東、衡東、醴陵、茶陵等縣市的私營企業(yè)和個體工商戶入市經營。這里天天車水馬龍、到處人山人海,市場成交活躍。日人流量3萬人次以上,日成交額上百萬,1999年的年成交額就達到3.2億元,成為縣城一處繁華靚麗的風景、購物休閑的天堂、發(fā)財致富的寶地?!白呦鏂|大市場切(去)!”成為二十多年來攸縣縣城最時髦的一句話。</p><p
38、> “開業(yè)的頭五年,那些搞批發(fā)的邵東人和浙江人,每年都賺100多萬元回去。2000年以前的100萬元是什么概念?那是多大的一筆財富???”肖所長至今談起這一財富傳奇,仍然感到不可思議。許多人在湘東大市場發(fā)了大財;許多人從這里創(chuàng)業(yè)騰飛,實現(xiàn)了人生夢想。湘東大市場開業(yè)20余年,紅火了20余年,經久不息,堪稱奇跡。因此,這里還誕生了一個“新民俗”:很多人在喬遷新居的時候,都會到湘東大市場主體樓的通道里去“接火”。就是在那里點燃一盆紅紅旺
39、旺的木炭火,抬到新家去,希望把這里的人氣和財氣帶回家,預兆新居人丁興旺、財源滾滾。</p><p> 湘東大市場猶如花開富貴的牡丹,雍容華麗,長盛不衰。</p><p> 2000年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統(tǒng)實行“管辦脫鉤”。 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所以縣工商局將集貿市場建設以及物業(yè)管理和服務設施全部移交給攸縣市場服務中心。移交集貿市場54個,場地
40、面積32.3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55萬平方米,固定攤位13364個,總資產3883.59萬元。時間的車輪轉到了2010年。全縣的集貿市場為40家。其中縣管17家,鄉(xiāng)鎮(zhèn)村管23家,總攤位7690個,從業(yè)人員9734人。雖然數(shù)量減少了,但是市場總成交額卻增長為x億元。</p><p> “關山幾度花萬重,次第開放到湘東?!爆F(xiàn)在攸縣的集貿市場經過了專業(yè)分流、提質改造、主體重組等等多重進化,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我與改革開放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家鄉(xiāng)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八篇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范文與改革開放同齡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8篇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5篇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范文3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圓夢的翅膀》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范文8篇
- 最新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六篇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稿1500字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范文6篇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朗誦
- 法院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七篇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征文共6篇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征文活動方案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范文兩篇
- 改革開放之路——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講稿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教場的變遷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征文詩作兩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