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芒壩村大紫胸鸚鵡繁殖生態(tài)學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紫胸鸚鵡(Psittacula derbiana)在分類上隸屬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fae),該種為中國特有種,僅分布于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部、南部及中部,為留鳥。屬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The Convention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

2、國際公約)附錄Ⅱ種類。由于人類大量捕捉和生境破碎化等原因,現存野生大紫胸鸚鵡種群數量日益減少。以前對大紫胸鸚鵡的研究報道主要是針對分類和區(qū)系分布方面的內容,還有是籠養(yǎng)狀態(tài)下的一些內容,雖然有些也涉及野生狀態(tài)下繁殖方面的內容,但研究內容較淺,并未對大紫胸鸚鵡繁殖參數、繁殖成功率和巢址選擇等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分析。為探索該鳥的繁殖特征,更好地保護它們,廣泛深入的基礎研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本研究區(qū)域為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qū)思茅港鎮(zhèn)

3、茨竹林行政村芒壩社及其周邊地區(qū),芒壩社地理坐標為N:22°43'06.5",E:100°27'38.4",作者于2007年5月~2008年5月對芒壩社大紫胸鸚鵡進行了繁殖生態(tài)研究。
   從1999年以來,此處的大紫胸鸚鵡受到了各相關部門的重視,建立了鸚哥保護協會,繁殖期種群數量約為120只,并種群數量明顯多于非繁殖期種群數量,近幾年來的種群數量顯示雖然總的數量雖有所增加,但是增長并不是太快。也很少看到死的成體或亞成體,故推測可

4、能存在分群現象,有個別個體離開此種群而飛往別處,此有待進一步考察論證。
   大紫胸鸚鵡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月~4月。求偶炫耀和交配在每天有兩個高峰期,分別出現在7:00~9.00和17:00~18:00,此時環(huán)境溫度較低,是該鳥活動最頻繁的時期;中午溫度較高,它們更多的選擇了在巢中靜棲或者在食物源處覓食或靜棲。記錄到求偶炫耀最早發(fā)生在3月18日7:23,最晚發(fā)生在2月11日17:50;平均每次交配耗時(110±18)s,

5、交配最早發(fā)生在3月27日7:02,最晚是發(fā)生在3月22日17:45。交配前后通常伴隨雄鳥給雌鳥喂食現象,這種喂食行為不僅僅出現在求偶交配期間,而且一直持續(xù)到產卵期、孵化期和育雛期。
   2008年大紫胸鸚鵡最早產卵日為1月5日,隔天產卵一枚,窩卵數為(1.9±0.6)(n=20),其中1枚5巢,占25%;2枚12巢,占60%;3枚3巢,占15%。卵為乳白色,較光滑。卵重(14.2±1.9)(n=11)g,長徑(35.67±1.

6、70)(n=11)mm,短徑(28.22±1.23)(n=11)mm。孵化期為(26.6±0.9)(n=3)d,孵化率為80%;育雛期為(47.1±2.5)(n=3)d,育雛成功率為83%;繁殖成功率為70%,其中天然巢繁殖成功率為64%,人工巢繁殖成功率為75%,繁殖力為0.76。本次觀察到的平均卵重(14.2±1.9)(n=11)g要比籠養(yǎng)下的13.55g重一些,而平均窩卵數(1.9±0.6)(n=20)比籠養(yǎng)狀態(tài)下的3.3要少,并

7、且首枚卵產卵日期也較籠養(yǎng)狀態(tài)下的2月要早,比西藏的6、7月份更早。這些參數的差異說明,它們不僅具有種的特異性,而且還受到分別區(qū)域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大紫胸鸚鵡窩卵數、孵化率、繁殖成功率以及孵化期之間有著一定的相關關系。窩卵數與孵化率(R=-0.239,P=0.536)相關性較弱,與繁殖成功率(R=-0.507,P=0.164)和孵化期(R=-0.601,P=0.087)之間呈負相關關系,孵化率與繁殖成功率(R=0.692,P

8、=0.039)有顯著正相關關系,和孵化期(R=0.106,P=0.785)之間的相關性較弱,繁殖成功率與孵化期(R=0.293,P=0.443)之間相關性較弱。
   親鳥每日坐巢次數、單次坐巢時間和每日坐巢時間都與巢內卵數有著密切的相關關系。在親鳥每日坐巢次數上,窩卵數為2枚時最多,平均每日(34.7±0.6)(n=3)次;在親鳥單次坐巢時間上,窩卵數為3枚時最長,平均為(334.8±188.0)s;在每日坐巢時間上,窩卵數為

9、3枚時最長,為(10380±511)(n=3)s。親鳥坐巢次數最多都主要發(fā)生在7:00~9:00和17:00~18:00;單次坐巢時間最長大都發(fā)生在10:00~15:00之間。
   親鳥喂食次數與窩卵數、不同的育雛時期有關。雛鳥數越多,親鳥喂食次數也越多;隨著雛鳥的成長發(fā)育,雛鳥食量越來越大,喂食次數也明顯增加。
   大紫胸鸚鵡為次級洞巢鳥,只利用現有的樹洞,并且偏好圓形的結洞,平均巢高為(10.5±4.8)(n=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