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利率市場化時機選擇探討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中國利率市場化時機選擇探討</p><p><b>  摘 要: </b></p><p>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化,以央行基準利率為引導,市場資金供求為基礎的利率體系正在逐步形成。通過對兩個典型國家的利率市場化經驗進行梳理和總結,強調國內外宏觀經濟環(huán)境對一國利率市場化的改革的影響,得出我國目前從宏觀經濟環(huán)境上對利率市場化的有利因素。 <

2、/p><p><b>  關鍵詞: </b></p><p>  利率;市場化;時機選擇 </p><p>  中圖分類號:F83 </p><p><b>  文獻標識碼:A </b></p><p>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6010602 </p&g

3、t;<p><b>  1 引言 </b></p><p>  利率是金融市場資金的價格,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反映了市場對資金的供給和需求,使利率成為金融市場資源有效配置的基礎。我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了利率市場化改革,1996年6月1日,人民銀行放開了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1997年,國債發(fā)行采用市場化招標形式,實現了銀行間市場利率、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發(fā)行利率的市場化;199

4、9年,擴大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幅度;2004年,貸款上浮取消封頂;下浮的幅度為基準利率的0.9倍;2014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yè)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梢?,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一直在有序推行,在十八屆大三中全會上,更是明確未來要加速利率市場化。日韓作為和我國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國家,其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對我國選擇合適時機放開存貸款利率限制,實現完全利率市場化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p>

5、<p>  2 利率市場化研究簡述 </p><p>  2.1 國外經驗對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借鑒 </p><p>  利率由管制向市場化發(fā)展是各國的普遍趨勢,張帥(2003)分析了韓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得出了對我國適用的政策建議。蔣海濤,王丹(2013)研究了日韓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和原因,認為我國應該加強金融監(jiān)管,避免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風險。 </p><p&

6、gt;  2.2 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影響 </p><p>  一是研究我國利率市場化對金融系統(tǒng)的影響,盛朝暉(2010)比較了美日等國的經驗,探討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對金融運行產生的影響; </p><p>  二是研究利率市場化對商業(yè)銀行的影響,朱玲玲等(2012)研究了利率市場化對商業(yè)銀行利差的影響以及由此導致的資產負債結構的變化。 </p><p>  2.3

7、 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時機及模式 </p><p>  王平安(2003)認為我國利率市場化時機已經成熟,應該實行漸進化的模式推薦利率市場化改革;盧瑾,肖漢(2013)通過對典型國家的經驗分析,認為我國應該采取主動、漸進的模式,在目前國內外較有利的環(huán)境下,穩(wěn)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 </p><p>  3 從韓國經驗看利率市場化的國內宏觀環(huán)境選擇 </p><p> 

8、 韓國的利率改革經過了兩個階段: </p><p>  第一個階段是從1988年到1990年,韓國政府在經過了前期的準備,放開了包括除部分政策性貸款以外的所有貸款利率、期限在2年以上的存款利率,以及可轉讓定期存單、商業(yè)票據和公司債的利率等,這次的利率改革直接而徹底。 </p><p>  此次的改革建立在韓國經濟從1985年的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宏觀經濟表現為投資大幅增長,制造業(yè)產能利用率不

9、斷上升,房地產市場繁榮,特別是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得房地產價格空前上漲;經濟出現需求拉動的通脹,1987―1989年溫和通脹在6%的水平波動;1990―1991年11月通脹開始惡化,并進一步上升,一度超過10%,韓國政府為了抑制通脹,連續(xù)提高貸款利率,并壓縮信貸,M2增速在1988年底出現急劇下降。央行還大量發(fā)行“貨幣穩(wěn)定債券”進行對沖操作,將存款準備率從1986年以前的不到5%提高到1989年的10%以上。除此之外,

10、還有一系列勞資糾紛的增加,使得韓國經濟出現出口不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p><p>  宏觀經濟的惡化使得韓國銀行不得不在1989年通過“行政指導”的方式干預業(yè)已宣布放開的利率,使得之前的利率市場化措施最終成為有名無實,第一次放開利率管制的努力以失敗而告終。 </p><p>  第二個階段是從1991年到1997年,韓國政府再次提出利率市場化措施,于1991年公布了一項分四階段的“

11、利率自由化計劃”,開始分階段推進利率市場化,首先是放開了短期存貸款利率和期限在3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即先對實際利率接近自由化后的預期利率,或者實行自由化后變動比較小,對經濟影響小的利率放開,這一時期,非銀行金融機構25%信貸商品和45%存款商品,銀行總信貸及存款商品的10%實現了自由化。其次是從1993年11月起,放開了除政策性金融以外幾乎所有貸款的利率,以及長期存款的利率。這被認為是韓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再次是從199

12、4年12月起開始,除活期存款以外的所有存貸款和金融產品利率均實現放開。到1995年11月,基本完成了第三階段自由化的遺留部分。實行了《第三階段利率自由化措施》,結果到1995年全面實現了除部分政策金融利率外的大部分貸款利率的自由化,貸款利率自由化比率達95%,至此,事實上韓國利率市場化已經基本完成,宣告利率自由競爭時代的到來。截止到1996年底,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信貸利率實行了100%自由化,而存款利率的自由化比例達到81.6%。最

13、后是從1997年</p><p>  4 從日本經驗看利率市場化的國外宏觀環(huán)境選擇 </p><p>  經過二戰(zhàn)后經濟的高速發(fā)展,1974年之后,隨著世界能源危機的發(fā)展,日本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慢,其經濟結構和資金供需結構也開始發(fā)生改變,戰(zhàn)后日本企業(yè)融資主要依靠銀行貸款,政府在貸款的去向決定上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經濟增速的放緩后,日本政府為刺激經濟增長,財政支出增加,政府成為當時社會資金最主

14、要的需求者。1975年,日本政府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發(fā)行赤字國債。此后,國債發(fā)行規(guī)模愈來愈大。1977年4月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允許國債的自由上市流通。第二年開始了以招標方式來發(fā)行中期國債。這樣,國債的發(fā)行和交易便首先從中期國債開了利率自由化的先河。   1977年,日本開始放寬對金融機構所持國債的管制,允許商業(yè)銀行承購的國債自由上市流通。1978年日本銀行允許銀行拆借利率的市場化,其后又放開了銀行間票據利率,1979年批準商業(yè)銀行發(fā)行了利

15、率不受限制的大額可轉讓存單(CD)。1984年日本大藏省發(fā)表了《金融自由化與日元國際化的現狀及展望》,正式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1991年7月日本銀行停止利率窗口指導,1993年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利率先后實現市場化,并于1994年實現了除活期存款利率以外的完全利率市場化。 </p><p>  日本的利率市場化一方面由于政府融資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歐美的推動。利率市場化后,日本宏觀經濟增長震蕩下跌,放松利率管制

16、與促進經濟增長之間的傳導機制并不通暢,從長期來看造成了GDP增速的下移;也沒有帶來有效投資上升和產業(yè)轉型,而是資金的投機性轉移引發(fā)的非持續(xù)性的泡沫經濟。由于實際利率上升,投資和消費均出現負增長。 </p><p>  5 從日韓經驗看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時機選擇 </p><p>  從日韓利率市場化的過程和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一國的國內外宏觀環(huán)境的好壞對其利率市場化的成敗有著直接的影響: &l

17、t;/p><p>  第一,利率市場化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資金由政府配置效率的作用逐漸顯現,對利率長期實行直接管制,就必然導致限制競爭、降低市場效率,最終影響金融創(chuàng)新,從而制約經濟的發(fā)展。因而,利率最終都要從國家干預逐步過渡到交由市場供需雙方來決定。 </p><p>  第二,利率市場化需要循序漸進,穩(wěn)步發(fā)展,切忌一步到位的思想。從韓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可以看出

18、循序漸進改革的重要性,利率改革是整個經濟領域的重大變革,必須結合當時的經濟實際情況,分步驟放開。 </p><p>  第三,宏觀經濟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是利率市場化順利實施的關鍵。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其變化走勢對宏觀經濟走向影響巨大。一國利率市場化的時機選擇不對,會導致通貨膨脹的大幅波動,提高企業(yè)融資的風險和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增加,進而導致宏觀經濟的惡化,致使政府不得不加強對利率的管制。 </p><

19、p>  第四,全面的金融體制改革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順利推進的基礎,沒有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改革很難單獨實施并成功。因為只有完善的金融市場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有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從而提高效率,分散風險。因此利率市場化需要金融改革的支持,包括深化市場準入改革、匯率制度改革等在內的全面金融改革。 </p><p><b>  6 總結 </b></p><p>  從

20、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我國要實現利率市場化,必須有一個好的國內外宏觀環(huán)境,目前我國面臨著金融危機的持續(xù)影響,一方面實體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并且由于國內利率管理體制,企業(yè)特別是私營企業(yè)融資出現前所未有的困難,經營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地下錢莊盛行,其融資利率遠高于正常融資渠道,在正常渠道無法獲得融資機會的前提下,企業(yè)不得不承擔更高的融資成本,加重了企業(yè)經營難度,破壞了正常的經營環(huán)境,為我國經濟的深化埋下了嚴重的隱患。因此,從現在就加快推動利率市場化

21、,既有助于改善企業(yè)的融資環(huán)境,減少地下錢莊的發(fā)展,恢復我國實體經濟的活力,有可以逐步改革銀行業(yè)的經營結構,優(yōu)化銀行經營模式,降低其經營風險。這樣我國不但可以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還可以培育出優(yōu)質的實體企業(yè)和強大健康的金融業(yè),從而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p><p><b>  參考文獻 </b></p><p>  [1]張帥.韓國利率市場化的經驗與啟示

22、[J].經濟縱橫,2003,(10):3940. </p><p>  [2]蔣海濤,王丹.利率市場化:日本和韓國帶來的啟示[J].西南金融,2013,(7):3639. </p><p>  [3]盛朝暉.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對我國金融運行的影響[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7):4145. </p><p>  [4]朱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場化對

23、商業(yè)銀行的影響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2,(1):5357. </p><p>  [5]王平安.中國利率市場化時機與模式選擇[J].經濟師,2003,(4):2223. </p><p>  [6]盧瑾,肖漢.利率市場化的時機選擇[J].金融發(fā)展評論,2013,(4):95102. </p><p>  [7]呂超群.國外利率市場化改革文獻綜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