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基于動態(tài)比較優(yōu)勢理論的中美貿易失衡原因解析</p><p> 內容摘要:近年來,中美雙邊貿易額不斷增加,然而,隨著中美貿易順差不斷擴大,中美貿易失衡問題日益突出,雙方貿易沖突和摩擦加劇。本文分析了中美貿易失衡的歷史和現狀,探討了貿易失衡可能的原因,從比較優(yōu)勢原理出發(fā)分析了中美貿易格局。本文認為,中美兩國的巨額貿易順差符合比較優(yōu)勢原理,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中國承接了大量如電子信息產業(yè)等成熟
2、期產業(yè),發(fā)揮了中國勞動力比較優(yōu)勢。 </p><p> 關鍵詞:中美貿易失衡 比較優(yōu)勢理論 貿易結構 產品生命周期 </p><p> 中美貿易失衡的背景及現狀 </p><p> 2013年1月,根據最新的美國商務部數據,美國2012年的商品貿易總額是3萬8628億美元。而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商品貿易總額達到3萬8667億美元。由此可見,中
3、國在貿易總量上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p><p> 目前,美國已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而中國則是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以及第三大出口市場。兩國間貿易量自1990年以來增長迅猛,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兩國間貿易量增長更為迅猛。除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出口額有過回落,在大部分時間,兩國間貿易量都是穩(wěn)步增加的,如圖1所示。伴隨著中美兩國貿易量的迅速增加,中國對美
4、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這也是導致近年來中美兩國貿易摩擦不斷的原因之一。 </p><p> 中美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p><p> ?。ㄒ唬┲袊鴥π盥蔬^高 </p><p>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儲蓄與投資的差額等于凈出口,即S-I = X-M。等式左邊表示儲蓄與投資的差額,等式右邊表示凈出口。如果儲蓄大于投資,凈出口額為正,即該國出現貿易順差;如果儲蓄小于
5、投資,凈出口額為負,即該國出現貿易逆差。由于消費習慣及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原因,中國儲蓄率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而美國儲蓄率則相對較低,這導致中國巨額貿易順差和美國巨額貿易逆差。 </p><p> ?。ǘ┤嗣駧艆R率升值 </p><p>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截至2013年11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
6、率已由匯改時的8.11變?yōu)?.10,升值幅度為24.8%。人民幣升值促進進口,阻礙出口,對緩解中美貿易失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美方仍然認為人民幣匯率被低估,是造成中美貿易失衡的原因之一,并一直向中方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 </p><p> ?。ㄈ┟婪匠隹诠苤?</p><p> 在不少高新技術領域,美國對華實行出口管制,不少高科技產品被禁止向中國出口。這也導致了相當程度的美國對華貿易逆
7、差。 </p><p> (四)中美貿易統(tǒng)計偏差 </p><p> 中美貿易統(tǒng)計口徑的差異,導致兩國在統(tǒng)計雙邊貿易額時出現較大差異。以2009年為例,中國統(tǒng)計的中美貿易順差為1433.72億美元,美國統(tǒng)計的中美貿易逆差為2399.5億美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是由于中美兩國統(tǒng)計部門在產品類別劃分、計價方式、貿易地域的確定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統(tǒng)計范圍上,中國采用總貿易制,美國采用專門貿
8、易制,美國的貿易統(tǒng)計范圍大于中國,從而增加了美方統(tǒng)計數據。 </p><p> 從動態(tài)比較優(yōu)勢原理分析中美貿易失衡 </p><p> ?。ㄒ唬┫嚓P理論回顧 </p><p> 比較優(yōu)勢理論是本文進行分析的理論基礎。這一理論的發(fā)展經歷了4個階段,從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理論,延伸出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赫克歇爾-俄林理論繼承了比較優(yōu)勢的精髓,從強調勞動力質量的差別,轉向
9、勞動力數量的差別;美國經濟學家雷蒙德弗雷在1968年的論文《產品周期中的國際貿易》中,進一步將比較優(yōu)勢理論動態(tài)化。 </p><p> 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代表性著作《國富論》中,首次提出了絕對比較優(yōu)勢理論。斯密認為,自然優(yōu)勢和后發(fā)優(yōu)勢可以使一個國家在特定商品的生產方面節(jié)約勞動時間,形成成本優(yōu)勢,進而產生價格優(yōu)勢,提升該產品的競爭力。每個國家由于其自然條件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都具有適宜生產某些特定產品的絕
10、對有利的條件,各國對在本國生產成本較低的產品進行專業(yè)化生產,并彼此交換產品,能夠使所有參與交換的國家都獲利。 </p><p> 李嘉圖開創(chuàng)性繼承了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理論,突破了其局限性,提出了相對比較優(yōu)勢理論。他通過建立一個簡化的經典模型來證明:即使一個國家在生產某種商品上沒有絕對優(yōu)勢,仍然可以通過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而在國際貿易中獲利。 </p><p> 20世紀初,赫克歇爾和俄林從生產要素
11、比例的差別出發(fā),解釋了生產成本和商品價格的不同,以此說明比較優(yōu)勢的產生。這個解釋克服了斯密和李嘉圖貿易模型中的局限性,認為資本、土地以及其他生產要素與勞動力一起都在生產中起重要作用,并影響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不同的商品生產需要不同的生產要素配置,而各國生產要素的儲備比例和資源稟賦不同,正是這種生產資源配置或要素稟賦上的差別才是國際貿易的基礎。 </p><p> 美國經濟學家弗農把產品的生命周期劃分為三個階段
12、:新產品階段、成熟產品階段和標準產品階段。在新產品階段,以美國為代表的技術發(fā)達和資金充裕的國家具有比較優(yōu)勢,因而壟斷了這類產品的生產;在成熟產品階段,技術日趨成熟,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具有比較優(yōu)勢,產品生產轉向這些國家更具競爭力;而到了產品標準化階段,技術壟斷優(yōu)勢已經喪失,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價格上,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具有比較優(yōu)勢,這正是目前中國制造業(yè)的優(yōu)勢所在。 </p><p> (二)從動態(tài)比較優(yōu)勢理論探討
13、中美貿易失衡 </p><p>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美國貿易品的結構變化趨勢如下:一是中美貿易初級產品(SITC碼中0-4類)美方順差,而工業(yè)制成品(SITC碼中5-9類)中方順差。二是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中,初級產品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而中國對美國出口貿易中,工業(yè)制成品所占比重大幅增加。三是歷年美國對中國出口份額最高的十大產品中,可以粗略歸為三大類:運輸設備,各種機械,占比為32%;有機化學品和初級形狀塑料,占
14、比為10%;以大豆為代表的轉基因油籽,在2000年以后占比大幅度增加,目前占比20%左右。四是歷年中國對美國出口份額最高的十大產品中,總結為兩大類:紡織品、服飾、服裝等雜項制品,占比20%左右;機械設備、辦公設備、電子信息設備,這類產品在2007年已經占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總量的47%。 根據要素稟賦理論,兩國的稟賦結構決定了兩國的分工和貿易結構。美國是發(fā)達國家,資本和技術豐富,而勞動力較為昂貴,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大量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
15、同時,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與美國形成互補,資本貧乏,技術相對落后,但勞動力成本具有競爭力。按照資源稟賦理論,中國應該向美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美國應該向中國出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p><p> 通過分析中美貿易產品結構的變遷,可以發(fā)現,目前,中國向美國大量出口的商品包括電子信息設備、辦公設備、機械設備,這些產品已經占到中國對美出口額的47%。由此可見,近年來,中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對美出口迅速增加。 &
16、lt;/p><p> 弗農的生命周期理論可以解釋這一現象:這些產品屬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品,在其最初創(chuàng)新階段,資本充裕、科技發(fā)達的美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到成熟階段,這些產品的生產會轉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中國;而到標準化階段,這些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已完全轉移到勞動密集的中國。近年來,中國對美出口中,高科技產品所占比重逐漸增加。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盡管中國對美高科技產品出口大量增加,但這些看似資本密集型的電子產品和機械產品,實質上
17、仍是勞動密集型產品,中國在對美這類產品的出口增加完全是由于這些產品生命周期的階段因素,是遵循了比較優(yōu)勢的。 </p><p> 以在中美貿易中占比較大的電子信息產業(yè)為例來進行分析。電子信息產業(yè),以計算機、手機、電視機為代表,這些技術均始發(fā)于美國、日本等資本密集型國家,隨著近些年技術的標準化,已經處于產品成熟階段,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大量向我國轉移。2004年以來這些產品的出口額如圖2所示。中國同時成為世界最大的
18、手機、筆記本電腦、電視機生產基地,以手機為例,如圖3所示。 </p><p> 因此,中國對美貿易的發(fā)展歷程是遵循了勞動要素比較優(yōu)勢理論的,中國對美貿易產生巨額順差,部分緣于美國限制對華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從而限制了其發(fā)揮本國的比較優(yōu)勢。中國的比較優(yōu)勢體現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中低技術產品和對勞動力需求量大而附加值含量較低的高新技術產品,美國的比較優(yōu)勢體現在農產品及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盡管
19、中國大量出口電子類和機械類產品,這些產品在本質上卻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或是在中國的生產位于產業(yè)鏈末端的加工環(huán)節(jié),或是緣于產品生命周期發(fā)展導致的產業(yè)轉移??傊?,中國大量生產并出口這些產品是利用了中國在勞動力方面的比較優(yōu)勢。 </p><p><b> 對策建議 </b></p><p> ?。ㄒ唬U大內需并帶動進口增長 </p><p> 我國
20、需要進一步擴大內需,改善中美貿易失衡的現狀。一方面,這仰賴于我國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儲蓄率,增加消費,使我國經濟結構更為合理;另一方面,消費的增加刺激進口的增長,有利于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緩解中美貿易失衡,確保我國經濟的可持續(xù)增長。 </p><p> ?。ǘ┐龠M出口市場多元化 </p><p>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中美貿易失衡是由兩國經濟結構的互補性決定的,這種現狀在短期內還無法
21、改變。我國可以積極采取措施,促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擴大出口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分散風險,進而減少美國市場需求和經濟波動對我國的影響。 </p><p> ?。ㄈ┩晟迫嗣駧艆R率形成機制 </p><p> 在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適當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qū)間,推動人民幣匯率合理升值,在一定程度上
22、緩解中美貿易失衡問題。 </p><p><b> 參考文獻: </b></p><p> 1.潘國陵.國際金融理論與數量分析方法[M].上海三聯書店,2000 </p><p> 2.張明.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演進前景及政策涵義[J].上海金融,2012(6) </p><p> 3.劉偉,朱軍林.人民幣匯率波
23、動與中美貿易失衡的關系研究[J].南方金融,2007(1) </p><p> 4.劉偉,凌江懷.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美貿易失衡問題探討[J].國際金融研究,2006(9) </p><p> 5.黃曉鳳,廖雄飛.中美貿易失衡主因分析[J].財貿經濟,2011(4) </p><p> 6.彭鋒.內外平衡、貿易順差和人民幣匯率[J].中國金融,2010(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比較優(yōu)勢的中美貿易順差原因研究.pdf
- 基于動態(tài)比較優(yōu)勢理論的服務貿易研究.pdf
- 比較優(yōu)勢理論國際技術貿易的基礎
- 我國服務貿易動態(tài)比較優(yōu)勢研究.pdf
- 中美貿易失衡的深層原因及理論分析.pdf
- 現代比較優(yōu)勢理論_當代國際貿易理論的理論基準
- 國家綜合比較優(yōu)勢與我國遭遇貿易摩擦的相關性分析——基于綜合比較優(yōu)勢理論.pdf
- 比較優(yōu)勢的動態(tài)分析.pdf
- 上海國際服務貿易動態(tài)比較優(yōu)勢研究.pdf
- 中國農產品貿易比較優(yōu)勢動態(tài)研究.pdf
- 報酬遞增、動態(tài)比較優(yōu)勢與產業(yè)內貿易——基于新貿易理論與新增長理論的綜合.pdf
- 中美貿易失衡原因及對策研究
- 比較優(yōu)勢理論與競爭優(yōu)勢理論的比較
- 比較優(yōu)勢理論的擴展——比較優(yōu)勢值的提出與應用.pdf
- 畢業(yè)論文比較優(yōu)勢理論-國際技術貿易的基礎
- 重新思考比較優(yōu)勢理論
- 國際貿易比較優(yōu)勢理論的發(fā)展和中國出口商品比較優(yōu)勢的實證分析.pdf
- 中國農業(yè)動態(tài)比較優(yōu)勢與貿易模式演進研究.pdf
- 中國茶葉對外貿易動態(tài)比較優(yōu)勢研究.pdf
- 中美經濟貿易失衡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