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宣肺咳喘滴丸的成型工藝研究</p><p> 作者:韓亮,郭曉玲,孟青,艾祥,馮毅凡</p><p> 【摘要】 目的 將宣肺咳喘方提取物制成滴丸,并優(yōu)選其成型工藝。方法 采用正交設計并結合單因素平行實驗的方法,以滴丸的硬度、丸重差異、溶散時限、圓整度為評價指標,優(yōu)選滴丸成型的藥液溫度、冷卻溫度、滴頭口徑、滴速、滴距等的工藝條件。結果 最佳工藝條件為:藥液溫
2、度90 ℃,滴頭內徑4.1 mm,滴距5 cm,滴速45滴/min,冷卻溫度10 ℃。結論 建立的工藝可行,所制滴丸符合滴丸制劑的質量要求。 </p><p> 【關鍵詞】 宣肺咳喘滴丸 成型工藝 正交試驗</p><p> 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Xuanfeikechuan drippin
3、g pills.Methods Orthogonal design and parallel experiment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temperature of drug,temperature of cooling, internal diameter of burette, dripping distance and dripping speed. The hardness, weight var
4、iation,resolving time and grain roundness were used as criteria for evaluation.Results The optimum dripping condition was as follows:the temperature of drug was 90 ℃, the temperature of cooling was 10</p><p>
5、; Key words:Xuanfeikechuan dripping pills;moulding techniques;orthogonal design</p><p> 宣肺咳喘方來源于部頒標準中收載的中藥紫茶顆粒,由紫花杜鵑和矮地茶兩味藥材組成,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寒性咳喘[1]。紫茶顆粒原工藝是采用傳統的水提醇沉法合并提取精制藥材。根據各藥材有效成分的性質[2,3],本文改用大孔吸附樹脂等精制
6、工藝,分別得到藥材的有效部位,進一步以藥效學為指標配比優(yōu)化得到了宣肺咳喘方。滴丸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劑量準確等優(yōu)點。本文參考文獻[4],將宣肺咳喘方提取物制成滴丸,以滿足臨床急癥的需要?,F將其成型工藝條件研究結果報道如下。</p><p><b> 1 儀器與材料</b></p><p> 宣肺咳喘滴丸提取物(自制,過100目篩,記為ZC),聚乙二醇400
7、0(PEG4000,汕頭市光華化學廠),聚乙二醇6000(PEG6000,汕頭市光華化學廠),二甲硅油(鎮(zhèn)江市宏揚硅氟材料廠),液狀石蠟(廣州市創(chuàng)博華工有限公司)。滴丸機(廣東藥學院藥物研究所),ZBS6E智能崩解試驗儀(天津大學無線電廠)。</p><p><b> 2 方法與結果</b></p><p> 2.1 藥物與基質混合方式的選擇</p&g
8、t;<p> 以ZC與基質(PEG 4000)融合的難易、流動性的好差來確立藥物與基質的混合方式。方法一:ZC加入熔融的基質中,攪拌均勻;方法二:ZC與基質混合后,熔融,攪勻;方法三:ZC加少量乙醇溶解后加入熔融基質中,攪拌均勻后揮去乙醇。結果判斷:混合情況根據藥物與基質混合均勻所用的時間來衡量,如所用時間較長,則混合較困難,反之則混合容易;流動性是用玻璃棒將溶融的料液攪起,玻棒成45°,如料液成細流流下,沒有
9、間斷,則說明流動性好,如有間斷,則說明流動性較差。結果見表1。</p><p> 表1 藥物與基質混合方式選擇(略)</p><p> Table 1 Mixing mode of drug and matrix</p><p> 結果表明,方法二的混合方式,藥物與基質融合性較好,流動性好易于滴制,且試驗時間適中,所以采用藥物與基質混合后再熔融攪勻的方法。
10、</p><p> 2.2 載藥量及基質選擇</p><p> 據文獻報道,載藥量與基質種類對滴丸成型影響較大[4,5]。根據ZC提取物特點,選擇水溶性的聚乙二醇(PEG)為基質。稱取適量基質與藥物混合,水浴90 ℃熔融,攪勻,觀察其流動性,冷卻后手捏判斷硬度。結果判斷:硬度判斷采用冷卻后手捏的辦法,如較難捏碎,說明滴丸較硬,如較易捏碎,說明較軟;流動性判斷同“2.1”項。結果見表2
11、。</p><p> 表2 載藥量及基質選擇(略)</p><p> Table 2 Drugloading rate and matrix</p><p> 結果表明,單獨用PEG6000作為基質,且載藥量定為20%時,滴丸的硬度好,藥液流動性適中。因此,載藥量定為20%,選擇PEG6000作為基質。</p><p> 2.3
12、 冷卻劑的選擇</p><p> 水溶性基質可選擇液狀石蠟或甲基硅油等作為冷卻劑,為了使丸型圓整,冷卻劑應與液滴密度相近,使滴丸在冷卻液中緩緩下沉,充分凝固。采用液狀石蠟和甲基硅油進行實驗,將熔融后的藥液滴入盛有冷卻劑的量筒中,觀察液滴在不同冷卻劑中的沉降情況及滴丸的圓整度。結果發(fā)現液滴在液狀石蠟中迅速跌落,丸型較扁,而在甲基硅油中緩緩下沉,丸型圓整,因此采用甲基硅油作為冷卻劑。</p><
13、;p> 2.4 滴頭口徑的選擇</p><p> 將熔融后的料液加入滴丸機貯液池,分別采用不同口徑的滴丸進行滴制實驗,結果:滴頭內徑為2.0 mm時,丸重范圍為26~31 mg;滴頭內徑為2.5 mm時,丸重范圍為32~37 mg;滴頭內徑為3.4 mm時,丸重范圍為42~46 mg;滴頭內徑為4.1 mm時,丸重范圍為48~53 mg。</p><p> 在服用量相同的情況
14、下,滴丸丸重越小,服用粒數越多,患者順應性差。滴丸丸重大,服用粒數少,但大丸的圓整度較小丸差。根據本制劑的用量,丸重控制在50 mg左右為宜。因此,選擇口徑為4.1 mm的滴頭。</p><p> 2.5 滴制條件的篩選</p><p> 在確定藥物與基質混合方式、載藥量、基質種類、冷卻劑、滴頭口徑的基礎上,選出對滴丸成型有重要影響的4個因素:藥液溫度、滴速、冷卻溫度、滴距,采用L9
15、(34)正交實驗法,以滴丸的丸重差異變異系數、溶散時限及圓整度為指標,綜合評價滴丸的滴制條件。丸重差異變異系數(Ⅰ)、溶散時限(Ⅱ)分別按《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規(guī)定的質量差異限度、崩解時限項目進行;圓整度(Ⅲ)為滴丸最短徑與最長徑的比值。根據各個指標的重要性確定其權重系數分別為0.3、0.3和0.4進行加權評分,綜合評分公式為[5]:</p><p> ?。á褡钚≈?Ⅰ×0.3+Ⅱ最小值/Ⅱ
16、15;0.3+Ⅲ/Ⅲ最大值×0.4)×100%</p><p><b> 結果見表3-5。</b></p><p> 表3 因素水平表(略)</p><p> Table 3 Factors and levels</p><p> 表4 正交設計實驗結果(略)</p>&l
17、t;p> Table 4 Results of L9(34)orthogonal test</p><p> 表5 方差分析表(略)</p><p> Table 5 Orthogonal test variance analysis</p><p> 從表4的直觀分析和表5的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對滴丸成型影響大小為A>C&
18、gt;B>D,其中因素A和C有顯著性意義。綜合以上分析,確定滴丸的最佳滴制工藝為A3B2C2D3,即藥液溫度90 ℃,滴速45 滴/min,冷卻溫度10 ℃,滴距5 cm。</p><p><b> 2.6 驗證實驗</b></p><p> 按最佳滴制工藝制備3批滴丸,按評價指標進行制劑檢查,結果見表6。</p><p>
19、 表6 驗證實驗結果(略)</p><p> Table 6 Result of validation test</p><p><b> 3 討論</b></p><p> 滴丸的載藥量越大,成品的服用量越小,患者的順應性越好,因此在工藝允許的條件下,應盡量增加滴丸的載藥量。根據本制劑主藥的用量及臨床擬服用劑量,結合滴丸載藥的經
20、驗值,選擇20%和25%兩種載藥量進行考察,結果發(fā)現,載藥量偏大會影響料液的流動性和滴丸的硬度,針對本制劑情況,確定載藥量為20%。</p><p> 滴丸的成型性和質量受多種因素影響,正交試驗法優(yōu)選滴丸制備工藝時,難以用單一指標來衡量。本實驗在預試驗的基礎上,采用丸重差異、溶散時限、圓整度3個指標來評價,按加權系數評分法進行綜合評分,評定工藝的優(yōu)劣,結果更合理。</p><p> 宣
21、肺咳喘滴丸表面成棕褐色,表面光滑,色澤均勻,平均丸重為50 mg/粒。3批驗證實驗所制滴丸外觀良好、重量差異和溶散時限均較理想,工藝設計和優(yōu)化的工藝條件可靠。</p><p><b> 【參考文獻】</b></p><p> [1] 邵燕虹,宋麗莉,張雪.紫茶顆粒的薄層色譜鑒別[J].現代食品與藥品雜志,2006,16(6):34-35.</p>&
22、lt;p> ?。?] 曾玉珺,黃健.HPLC法測定紫花杜鵑片中槲皮素的含量[J].藥物與臨床,2008,3(2):44-45.</p><p> ?。?] 艾一祥,馮毅凡,郭曉玲.不同產地矮地茶中巖白菜素含量的差異[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6,22(5):511-512.</p><p> ?。?] 鄧家剛,王志萍,李學堅,等.芒果苷滴丸成型工藝的研究[J].中成藥,2008,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枸杞子滴丸成型工藝的研究
- 總丹酚酸滴丸的成型工藝研究
- 砂仁油滴丸成型工藝優(yōu)選.pdf
- 正交試驗法優(yōu)選銀杏內酯滴丸成型工藝研究
- 珍珠滴丸成型工藝的均勻設計實驗優(yōu)選
- 正交試驗法優(yōu)選雪膽素滴丸的成型工藝
- 水蔓菁總黃酮提取純化及滴丸成型工藝研究.pdf
- 正交設計優(yōu)選神香蘇合滴丸處方及成型工藝
- 咳喘穴位貼片制備工藝的研究.pdf
- 紫茶咳喘方的提取工藝研究.pdf
- 頭痛滴丸提取工藝研究.pdf
- 止咳平喘滴丸配方工藝研究
- 毛冬青滴丸制備工藝研究
- 復方天麻滴丸制備工藝的研究.pdf
- 對乙酰氨基苯酚滴丸的制備工藝研究
- 咳喘貼的制備工藝及質量標準的研究.pdf
- 小半夏滴丸制備工藝研究.pdf
- 復方雪蓮滴丸生產工藝研究.pdf
- 對乙酰氨基苯酚滴丸的制備工藝研究.pdf
- 白細咳喘膏制劑工藝及質量標準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