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互動裝置藝術的建構方式</p><p> 摘要:藝術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逐步涉足多個領域。本文通過闡述互動裝置的含義,對虛擬現實與網絡鏈接、遠程交互進行研究和分析,為互動裝置的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進而將互動藝術推向高潮。 </p><p> 關鍵詞:互動裝置 藝術 虛擬 </p><p> “人類藝術的發(fā)展史其實就是一部媒體與科技的演變史,歷史上
2、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必然會相應地帶來藝術形式上的巨大變革?!盵1]在不同階段技術領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藝術的發(fā)展,在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藝術家可以在更大的空間進行創(chuàng)作,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高科技和新媒體等因素,為互動裝置藝術顛覆現實提供了可能,進而將藝術帶入眾多的領域。 </p><p> 1 互動裝置的概述 </p><p> 在裝置藝術范疇中,互動裝置藝術作為一個分支,屬于新媒
3、體藝術?;友b置藝術是裝置藝術與高科技不斷融合的藝術形式,是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它是多學科的綜合體。其表達方式比較直觀,側重于觀眾的互動性,憑借獨特的語言形式創(chuàng)造出視覺幻境,將全新的感知方式與審美體驗呈現在觀眾面前。尤其是近幾年來,互動裝置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逐漸成為國際上頗具活力的藝術形式。本文希望通過對當代優(yōu)秀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收集、整理、分析,結合個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從文化情景的角度對它的高新技術的建構方式進行集中探析。 &l
4、t;/p><p> 通過上述分析,互動裝置側重藝術作品本身的制作方式,與藝術性效果緊密聯系。通過研究分析對互動裝置藝術,互動裝置藝術作品與傳統的藝術作品存在很大的差異,互動裝置藝術作品更多地是彰顯藝術形式,技術性是它的主要特點。 </p><p> 2 互動裝置對現實進行虛擬 </p><p> 在本文中虛擬現實是互動裝置藝術中的一種建構方式,也是一種最基本的互動
5、形式。 </p><p> 受研究角度的影響,虛擬現實的含義有所差異,有人認為虛擬現實是“由交互式計算機通過仿真構成的一種媒體,借助各種交互設備它能夠感知參與者的位置和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感官反饋,從而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精神沉浸和身體沉浸,這是一種數字化的人機接口技術?!盵2]也有人認為“借助技術和設備通過對現實模擬出一個可交互的三維空間場景,讓參與者獲得一個逼真的視、聽、觸覺一體化的與現實一樣的感覺場景。
6、”[2] </p><p> 邁恩?柯尤格(Myron Krueger)在《人工現實》(Artificial Reality)一書中宣稱:“設計人性化的科技如同工程技術一樣”是一個美學問題。在設計人性化科技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意識到:是否能夠理解和選擇所造成的結果?!盵3] </p><p> 虛擬現實技術從軟件技術的角度進行分析,根據建模以及繪制方法的差異,分為基于圖像的虛擬現實技術和
7、基于圖形的虛擬現實技術兩種。所謂基于圖象的虛擬現實技術是通過采集離散圖形和視頻,獲取一系列的圖片,再將圖片拼成全景圖象,進而組裝成虛擬全景空間。這種軟件技術的優(yōu)點是易制作,速度快,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強。 </p><p> 對于圖形虛擬現實技術是通過各種方式對真實世界進行抽象、建模、輸出(轉換)、構造出虛擬場景,為增強場景的真實感,在場景中使用紋理、材質、燈光和聲音等。 </p><p>
8、 將真實物體進行虛擬化處理在虛擬畫冊、虛擬博物館、虛擬文化遺產展示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這種方式對真實物體進行處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展示的費用以及制作成本,進而對文物或文化遺產起到了保護的作用。 </p><p> 3 互動裝置與網絡鏈接和遠程交互 </p><p>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資訊媒體和網絡科技得到迅猛發(fā)展,網絡空間為藝術的發(fā)展營造了寬廣的舞臺。憑借獨特的觀察力和藝術
9、視角互動裝置藝術家把網絡納入到他們的作品中,將不同的話題、空間、時間進行相互的派生,以網絡為平臺創(chuàng)造了遠程信息交互的建構模式。 </p><p> 基于網絡鏈接為平臺的遠程信息交互方式比較復雜,在互動裝置藝術創(chuàng)作的軟硬件為前提的基礎上,加上局域網或廣域網,使得作品不僅可以在一個展場進行展示。觀者可以自由選擇時間和地域進行人機交互,而且互動的層次不斷提高。 </p><p> 本文認為這
10、是一種較為簡單的建構方式,也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建構方式。藝術家借助各種信息采集設備,采集空間的數據信息,并將數據信息輸入計算機,經計算機處理,進而得到隨機的圖形、圖像,以及音效等。 </p><p> 作品經上述處理后,逐漸顯示了作品的獨特魅力。這些生成的圖形、圖像或音效具有隨機性,進而展示了作品的不確定性,并且作品與人的交互效果也是不可預測的。只要觀者不斷地與作品進行互動,每次都會出現異樣的畫面效果,其觀賞
11、性、娛樂性都比較強。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充分體現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進而將互動藝術的特色發(fā)揮到極致。 </p><p><b> 4 結論 </b></p><p>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在尊重技術的同時需要作出思考:如何將藝術形式以新的觀念、審美經驗、表達邏輯與技術進行融合。 </p><p> 藝術作品與每個人的思維方式有關,由觀念驅使的創(chuàng)
12、作是藝術性的創(chuàng)作,而借助技術進行創(chuàng)作就不能稱為藝術創(chuàng)作。[4]同時,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的人士都遵守賦予科學技術以哲學思維這一藝術法則。正如白南準所言:“科學技術的議題不是制作另一個科學玩具,而是在于如何將急速變化的科學與電子媒介人性化。[2] </p><p><b> 參考文獻: </b></p><p> [1]楊華,任丙忠,高明武.新媒體藝術之互動影像裝置藝術[M
13、].山東美術出版社,2009. </p><p> [2]王荔.新媒體?新觀念?新生活――2008全國新媒體藝術系主任(院長)論壇[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10). </p><p> [3]童芳.新媒體藝術[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p><p> [4]朱其.新藝術史和視覺敘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科技與藝術的互動數字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審美體驗研究
- 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研究.pdf
- 電子互動裝置藝術--觀者體驗的藝術_27536.pdf
- 科技與藝術的互動數字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審美體驗研究_210.pdf
- 當代美學互動裝置藝術的語言形式探析
- 當代藝術中互動性玩具裝置藝術研究.pdf
- 互動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的運用研究.pdf
- 互動裝置--公共藝術表現的新空間_24956.pdf
- 皮影藝術在互動裝置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 以動賦形——機動裝置藝術的空間敘述方式
- 基于互動多媒體技術的裝置藝術的設計與實現.pdf
- 新媒體藝術中互動裝置及其廣告價值研究.pdf
- 互動裝置藝術與全景互動模式的探索及作品《未末》的創(chuàng)作實踐_16699.pdf
- 基于互動多媒體技術的裝置藝術的設計與實現_16982.pdf
- 以動賦形——機動裝置藝術的空間敘述方式_3301.pdf
- 科技與藝術的互動—數碼藝術研究.pdf
- 裝置藝術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互動性應用研究
- 藝術與商業(yè)的互動.pdf
- 生命課堂建構方式研究
- 建構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的教學方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