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昆蟲共生細菌Wolbachia 的研究與應用,古 德 祥,沃爾巴克氏(Wolbachia)是一類廣泛分布于節(jié)肢動物生殖組織內的共生細菌。自然界中約16%的昆蟲物種受其感染(Werren,1997)。這類細菌能引發(fā)宿主多種生殖異常行為,如甲殼動物中雄性基因型個體的雌性化(feminization)。胡蜂類昆蟲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而常見的一種是胞質不相容性(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

2、I)由于Wolbachia在生物防治和遺傳工程領域的潛在用途,近處來迅速成為國際生物學研究的熱點。,Wolbachia的研究歷史1924年Hertig和Wolbach在尖音庫蚊Culex pipiens的生殖組織內首次發(fā)現(xiàn)細胞內細菌,并將此命名為Wolbachia pipientis1950年,Ghelelovitch和Laven發(fā)現(xiàn)尖音庫蚊種內交配是不親和的,因為它們很少產(chǎn)生或不產(chǎn)生后代。隨后,Laven證明這種不親和因素具有細

3、胞質遺傳特性(雌性遺傳),繼而把這種現(xiàn)象命名為細胞質不親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1970年初,當Yen 和Barr (1971)通過抗生素處理消除Wolbachia后,發(fā)現(xiàn)感染菌株的雄性與感染同一菌株用抗生素處理過的雌性是不親和的,但反交是親和的(單向不親和),這才證實CI是跟細菌存在有關。隨后的25年間,在許多昆蟲內都發(fā)現(xiàn)了CI現(xiàn)象,包括赤擬谷盜、苜蓿葉象甲、寄生蜂、飛虱、 地中海粉螟、伊蚊

4、和果蠅。最典型的CI現(xiàn)象是株系間雜交后代數(shù)目會減少,并且在隨后的交配中會出現(xiàn)細胞質遺傳。大量的事例已從微觀上證實了細菌存在于昆蟲卵巢或睪丸內,并可通過抗生素或高溫(﹥30℃可使該菌失活)處理將其除去。,1987年Legrand和他的同事們在等足目動物的生殖組織中發(fā)現(xiàn)了誘導雌性化(feminization)的細胞質遺傳因素。1990年Stouthamer等發(fā)現(xiàn)赤眼蜂某株系的孤雌生殖能夠通過抗生素處理消除,即抗生素處理后的株系能恢復雄性生

5、殖。現(xiàn)今用ftsZ(細胞分裂基因)、16S rDNA、Wsp (外膜蛋白基因)設計的特異性引物進行PCR,已證明細胞質不親和細菌、誘導孤雌生殖( Parthenogensis Induction, PI)細菌和等足目動物雌性化細菌共同組成了一類家族----Wolbachia,Wolbachia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首先,利用Wolbachia在寄主上的廣泛分布和影響,對于研究一些重要的進化進程,尤其是快速物種的形成機制具有

6、重要價值;可利用Wolbachia改變寄主早期發(fā)育和有絲分裂進程的特點來研究這些基礎進程;作為一種“微生物天敵”,Wolbachia可用來加強天敵的生殖率,或者作為一種媒介在昆蟲種群中傳播人為改變的遺傳特征,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如利用Wolbachia誘導寄生蜂進行產(chǎn)雌孤雌生殖,這對寄生蜂工廠化生產(chǎn)過程中成本的降低和生防效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表 Wolbachia在擬寄生物種類間的盛行率,,Wolbachia誘導孤雌生殖(PI

7、)的種類,蚜小蜂科Aphelinidae Aphytis chilensis Aphytis chrysomphae Aphytis diaspidis Aphytis lingnanensis Encarsia formosa跳小蜂科Encyrtidae Apoanagyrus diversicornis ?金小蜂科Pteromalidae

8、Muscidifurax uniraptor赤眼蜂科 Trichogrammatidae Trichogramma brevicapillum Trichogramma chilonis Trichogramma cordubensis Trichogramma deion Trichogramma nr.deion,赤眼蜂科 Trichogrammatidae

9、Trichogramma embryophagum T. evanescens T. kaykai T. nubilale T. oleae T. platneri T. pretiosum T. nr. Pretiosum T. siberocum

10、 T. nr. sivercum,癭蜂科Cynipidae Diplolepis rosae Diplolepis spinosissimae ?隆脊癭蜂科Eucoilidae Leptopilina australis Leptopilina clavipes,Wolbachia 細胞不親和作用(CI)的種類,金小蜂科Pteromalidae

11、 Nasonia giraulti N. longicornis N. vitripennis隆脊癭蜂科 Eucoilidae Leptopilina heterotoma繭蜂科 Braconidae Asobara tabida姬蜂科 Ichneumonidae Diadegma chrysostictos

12、 Venturia canescens細蜂科 Proctotrupoidae Trichopria drosophilae,誘導Wolbachia細胞不親和(CI)是精子和卵間的生殖不親和。CI有兩種形式:單向不親和與雙向不親和。當感染W(wǎng)olbachia的精子與未感染的卵細胞進行受精時,會發(fā)生單向不親和,但未感染的雄性與感染的雌性的正反交都是親和的;當雄性和雌性含有互相不親和的不同Wolbachia

13、株系時,就會發(fā)生雙向不親和。不親和會很少產(chǎn)生或不產(chǎn)生后代。,表 不同地區(qū)灰飛虱的交配實驗結果 (甘波誼,2002),續(xù)表 不同地區(qū)灰飛虱的交配實驗結果 (甘波誼,2002),續(xù)表 不同地區(qū)灰飛虱的交配實驗結果 (甘波誼,2002),誘導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inducing),目前普遍認為,產(chǎn)雌孤雌生殖方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減數(shù)分裂驅動(meiotic drive)和共生微生物引起的細胞質性比偏離因

14、子(cytoplasmic sex ratio distorers)。引起寄生蜂產(chǎn)雌孤雌生殖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病毒、原生動物,尤其是細菌Wolbachia,它廣泛存在于昆蟲中。該菌使第一次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不分離,形成二倍體卵,發(fā)育成雌性子代。抗生素和高溫處理可使該菌失活,從而使未交配的雌性蜂復行產(chǎn)雄孤雌生殖;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可以準確地檢測該菌的存在。,雌性化(feminization),誘導雌性化的Wolbachia主要發(fā)

15、現(xiàn)于甲殼綱等足目的動物中。最佳例子是鼠婦(Armadillidium vulgare)。它的雌性化性別決定,受雌性化寄生性別因子(feminizing parasitic sex factors,PSF)控制,其中有一個PSF為Wolbachia細菌(簡稱為F);另外其它所有因子(簡稱f),是隨機整合進入基因組的F- Wolbachia的DNA。鼠婦大多數(shù)的野生種群都帶的PSF,所有的個體從原則上都是遺傳雄性(zz),只有當PSF存在并

16、制服(override)Z染色體攜帶的雄性決定子時,才產(chǎn)生雌性子代(因而新雌性子代一般為zz+F或zz+f)。,Wolbachiar 的多樣性與系統(tǒng)發(fā)育,1988年Stackebrand等對來自尖音庫蚊組織的Wolbachia pipientis的序列分析后認為, W. pipientis屬于蛋白細菌的α-亞門(圖)。這個亞門包括大多數(shù)的紫色非硫光合菌和許多真核生物細胞內的非光合內共生體。 W. pipientis最近的親屬是Anapl

17、asma marginale、Ehrlichia risticiit 和立克次氏體,其中Anaplasma marginale是它的姐妹群。序列分析的結果也表明, Wolbachia屬是多元的。其中 Wolbachia persica是屬于γ-亞門。,對來自33個不同Wolbachia株系的ftsZ研究表明,株系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株系分為A組群和B組群。同義代替率的研究表明,A群和B 群在5800~6700萬年前已互相分離,兩組群間很少

18、發(fā)生或者不發(fā)生基因重組。16SrDNA的差異為2%。Wolbachia同時存在著水平傳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和垂直傳播(vertical transmission)。水平傳播已在B群上作了檢測,認為這可能是寄生物和寄主之間交換的一種機制。,Wolbachia的時空動態(tài),1994年秋,日本學者S. Hoshizaki 等以日本本州為中心收集了灰飛虱的9個自然種群,南起小田原(Odawara),北至古川(Fu

19、rukawa)。從下表可看出:最東北的種群(古川)不感染W(wǎng)olbachia;相反,位于最西南面的5個種群完全感染,中部的種群部分感染。,表 灰飛虱種群的收集點,表 灰飛虱9個自然種群盛行Wolbachia的感染,根據(jù)1984年Noda對相同采集地種群調查,當時只有小田原(最西南)完全感染W(wǎng)olbachia,而到1994年Hoshizaki的調查,除小田原種群外,完全感染的種群增加了4個(即浦河、鴻巢、高崎、內田原種群),而矢板、

20、郡山、仙臺種群的感染率分別為93%、33%、8%,只有古川種群不感染。說明Wolbachia的感染已從西南擴展到東北,郡山、仙臺種群可能處于最初感染狀態(tài)。 Wolbachia擴散的方向跟日本島上飛虱遷飛方向一致。在加利福尼亞某果蠅Drosophila simulans也發(fā)現(xiàn)Wolbachia的動態(tài)進程,3年內被感染的速率,平均每年以100km的速度進展。,小結 由于Wolbachia存在著CI、PI和雌性化的特性,因而它很

21、有希望被用于許多蟲媒傳播的重大人類疾病的基因工程防治和生物防治。 Wolbachia導致CI的這種種間隔離機制,不僅對共生菌有重要意義,而且也是重要的物種形成機制。 對傳毒介體的昆蟲體內共生菌進行抗體基因的轉化,再放回到昆蟲體內,利用CI機制,使工程昆蟲的群體在自然界擴大,抗體基因得以表達,并逐步減弱介體昆蟲的傳毒能力,最終達到阻斷對病毒(或病菌)的傳播。,利用Wolbachia的IP機制,可將Wolbachia移

22、植到對生產(chǎn)有極大意義的昆蟲天敵體內,使其大量繁殖,在生產(chǎn)上真正起到控制害蟲的主要作用,從而達到綜合防治的實際運用。雌性化的存在,則為性別決定上的遺傳競爭創(chuàng)造了潛在性的條件,這將導致在性別決定系統(tǒng)上的快速進化。 以上都是對Wolbachia應用的展望,具體運用的落實,還需作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國被毛孢與蝠蛾關系(構想圖),,,,,高齡幼蟲,成蟲,卵,蛹,低齡幼蟲,蝠蛾,出子座,孢子形成,孢子,菌絲體,進入蟲體,有機環(huán)境,中國被毛孢,無

23、性階段,有性,參考文獻,施婉君 程家安 祝增榮 蔣明星 婁永根.昆蟲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進展.生態(tài)學報,2002,22(3):409-419甘波誼 周偉國 馮麗冰 沈大梭 李昌本. 沃爾巴克氏體在中國三種稻飛虱中的感染.昆蟲學報,2002,45(1):14-17龔鵬 沈佐銳 李志紅. Wolbachia屬共生細菌及其對節(jié)肢動物生殖活動的調控作用.昆蟲學報,2002,45(2):241-252Hertig M. The r

24、ickettsia, Wolbachia pipientis (gen. et sp. n.) and associated inclusions of the mosquite Culex pipiens. Parasitology, 1936,28:453-486Laven H. Speciation by cytoplasmic isolation im the Culex pipiens complex. Cold Sprin

25、g Harbor Symp. Quant. Biol.,1959,24:166-173Yen J H and Barr A.R. New hypothesis of causa of 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 in Culex pipiens. Nature, 1971,232:527-528Bourtzis K.dobson S.L. Braig H. R. et al., Rescuing Wolb

26、achia have been overlooked [letter]. Nature, 391:852-853,Werren J. H. Biology of Wolbachia. Annu. Rev. Entomol., 1997,42:587-609鄧可京 楊琰云 胡成業(yè). 灰飛虱共生菌Wolbachia引起的細胞質不親和性. 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36(5):500-506崔建平 仲泉 李文卓 嚴健 沈大棱. 灰

27、飛虱Wolbachia群體生物學的遺傳特性研究.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37(4):542-546周偉國 趙新燕 王蓉 甘波誼 李昌本. Wolbachia在Drosophila auraria復合種和Drosophila sinulans中的感染.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38(4):422-427甘波誼 周偉國 趙新燕 馮麗冰 李昌本. Wolbachia在中國稻田飛虱中的感染和傳播.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

28、000, 39(3): 331-337廖珊 康琳 陳小愛 葉鑫 李昌本. Wolbachia在灰飛虱體內的分布.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0(5):539-543,宋社吾 趙彤言 董言德 蔣書楠 陸寶麟. Wolbachia的wsp基因片段在我國尖音庫蚊復合組中的PCR擴增. 寄生蟲與醫(yī)學昆蟲學報, 2000,7(2):96-98龔鵬 沈佐銳. PCR為基礎的分子技術檢測沃爾巴克氏體的研究進展. 遺傳, 2002,24(2

29、):207-210宋社吾 趙彤言 董言德 陸寶麟. 我國尖音庫蚊復合組蚊蟲的雜交及其與Wolbachia感染的關系. 昆蟲學報, 2002, 45(6):705-710葛春喜 黃炯烈 陳觀今 潘實清 吳瑜 王玲. 白紋伊蚊和致倦庫蚊Wolbachia 16S rRNA序列測定與分析. 中山醫(yī)大學學報, 2002,23(2):81-83康琳 孫磊 喻紅 周偉國 趙壽元 李昌本. 胞內共生菌Wolbachia內噬菌體相關尾蛋白基因的分

30、子克隆及特征分析. 科學通報, 2002,47(2):916-921,龔鵬 沈佐銳 李志紅. 我國麥蚜體內的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的檢測.昆蟲知識, 2002,39(3):188-190宋社吾 趙彤言 董言德 蔣書楠 陸寶麟. 我國蚊蟲體內的 Wolbachia 的wsp基因序列測定與分析. 昆蟲學報, 2002, 45(5):571-577龔鵬 沈佐銳 李志紅. Wolbachia屬共生細菌及其對節(jié)肢動物生殖活動的調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