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學前半部分內容-供打印的版本-2013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yī)學寄生蟲學,,Medical Parasitology,學習要點,要掌握寄生蟲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及規(guī)律性?        寄生關系及演化?        寄生蟲生活史、寄生蟲與宿主類別?        寄生蟲病特點?        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2、      寄生蟲病流行的特點?        寄生蟲病防治措施,友情提示,為及時反映國外最新研究進展,本人教學課件含有一些英文內容,課后不必專門查閱字典。除課堂講課中特別提示之外,課件中的英文詞匯不作為考試內容。,醫(yī)學寄生蟲學Medical Parasitology,,,總 論一、研究領域與寄生蟲病的現(xiàn)狀二、寄生現(xiàn)象與寄生蟲三、寄生蟲與宿主的關系

3、四、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一、研究領域與寄生蟲病的現(xiàn)狀研究范疇2.重要寄生蟲病的危害與現(xiàn)狀3.常見寄生蟲病簡介,一、研究領域與寄生蟲病的現(xiàn)狀1. 研究范疇醫(yī)學原蟲學( Medical Protozoology)----阿米巴、鞭毛蟲、纖毛蟲、孢子蟲醫(yī)學蠕蟲學( Medical Helminthology)----線蟲、吸蟲、絳蟲、棘頭蟲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學 ( Medical Arthropodology),---

4、-昆蟲、蜱、螨,2.重要寄生蟲病的危害與現(xiàn)狀WHO規(guī)劃防治的寄生蟲病 瘧疾(malaria) 血吸蟲?。╯chistosomaiasis) 絲蟲?。╢ilariasis)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錐蟲病(trypanosomiasis),3.

5、常見寄生蟲病簡介,腸道寄生蟲病肝、肺、腦寄生蟲病血液、組織內寄生蟲病其他腔道內寄生蟲病皮下、體表寄生蟲病,腸道寄生蟲病,蛔蟲鉤蟲鞭蟲蟯蟲姜片蟲豬帶絳蟲、牛帶絳蟲溶組織內阿米巴藍氏賈第鞭毛蟲,肝、肺、腦寄生蟲病,肝吸蟲(華支睪吸蟲)衛(wèi)氏肺吸蟲包蟲(細粒棘球絳蟲)囊蟲(豬帶絳蟲囊尾蚴),血液、組織內寄生蟲病,血吸蟲瘧原蟲旋毛蟲囊蟲(豬帶絳蟲囊尾蚴)斯氏肺吸蟲剛地弓形蟲,其他腔道內寄生蟲病,陰道毛滴蟲蠅

6、蛆,皮下、體表寄生蟲病,蠕形螨疥螨體虱、陰虱蠅蛆囊蟲(豬帶絳蟲囊尾蚴),二、寄生現(xiàn)象與寄生蟲,1. 寄生物與寄生蟲的分類2. 宿主與宿主的分類,二、寄生現(xiàn)象與寄生蟲共生(symbiosis):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現(xiàn)象,1. 寄生物(parasite)能寄生于另一生物并從其獲得營養(yǎng)、使之受害的生物稱為寄生物。包括植物性寄生物(如菟絲子)和動物性寄生物。動物性寄生物又叫寄生蟲。寄生蟲都是無脊椎動物。,依寄生部位可分為:

7、 體內寄生蟲(endoparasite) 體外寄生蟲(ectoparasite)依寄生特性可分為: 專性寄生蟲(obligatory parasite) 兼性寄生蟲(facultative parasite) 長期寄生蟲(permanent parasite) 暫時寄生蟲(temporary parasite)

8、 偶然寄生蟲(accidental parasite) 機會寄生蟲(opportunistic parasite),2.宿主(host):寄生關系中受損害的生物 生活史(life cycle): 寄生蟲生長、發(fā)育、繁殖的全過程。 兩種基本過程 蠕蟲型: 卵 幼蟲 成蟲 原蟲型: 無性生殖 有性生殖,,,,,,宿主類型:

9、中間宿主(intermediate host) 寄生蟲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寄生的宿主。 若有多個中間宿主則分為第一中間宿主、第二中間宿主。終末宿主 (definitive host)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寄生的宿主。,保蟲宿主 儲蓄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寄生蟲的成蟲或原蟲的某一階段除可寄生于人體外,還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動物,在一定條件下這些寄生蟲可從動物傳播給人,在流行病學上,稱這些動物為保蟲宿主。

10、轉續(xù)宿主(transport host, paratenic host)某些寄生蟲的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發(fā)育為成蟲,長期保持幼蟲和感染力狀況,若此幼蟲進入正常宿主則發(fā)育為成蟲,這種非正常宿主稱為轉續(xù)宿主。,三、寄生蟲與宿主的關系1.寄生蟲對宿主的損害2.宿主對寄生蟲的反應3.寄生蟲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結局,三、寄生蟲與宿主的關系1. 寄生蟲對宿主的損害 損害程度取決于寄生蟲的數(shù)量和寄生部位 (1)奪取營

11、養(yǎng) 如蛔蟲 、絳蟲 (2)機械性損害 如蛔蟲、包蟲、肺吸蟲 (3)毒性和抗原性作用 如阿米巴的分泌物, 闊節(jié)絳蟲的排泄物,包蟲的囊液,瘧原蟲 的抗原,2. 宿主對寄生蟲的反應 非特異免疫:皮膚、粘膜、胎盤 構成的天然屏障,吞噬細胞、補體系統(tǒng)的作用。特異性免疫: 寄生蟲感染后可獲得比較弱的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應答可分為消除性免疫與非消除性免疫 消除性免疫(steril

12、izing immunity) 宿主能消除體內的寄生蟲,并對再感染有完全的抵抗力。 如東方癤 患者痊愈后對熱帶利什曼原蟲有長期、特異的抵抗力。,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多數(shù)寄生蟲感染可引起宿主對再感染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宿主體內原有的寄生蟲不能被完全清除,臨床表現(xiàn)為不完全。若宿主體內的寄生蟲被清除,則宿主的免疫力則逐漸消失。因此,表現(xiàn)為帶蟲免疫和伴隨免疫。,,帶蟲免疫

13、(premunition) 某些寄生蟲感染可誘導宿主產(chǎn)生一種特異的免疫應答,它可殺傷體內的寄生蟲,但不能消除全部寄生蟲,體內仍殘存少量的寄生蟲,可導致宿主臨床癥狀消失,并具有抗再感染力,一旦體內的寄生蟲全部被消滅,體內獲得性免疫力便會逐漸消失,這種免疫現(xiàn)象叫帶蟲免疫。如瘧原蟲、弓形蟲、美洲錐蟲。伴隨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某些寄生蟲感染可 誘導宿主產(chǎn)生抗再感染的能力,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蟲完全不受所產(chǎn)生的保護

14、性免疫反應的作用,這種免疫現(xiàn)象叫伴隨免疫。如日本血吸蟲。,寄生蟲抗原的特點:抗原具有復雜性, 即化學成分復雜、來源復雜(體抗原與代謝抗原)屬、種、株、期的蟲體抗原具有差異性與共同性,寄生蟲實現(xiàn)免疫逃避的主要機制組織學隔離表面抗原改變:抗原變異、抗原偽裝與分子模擬、表膜脫落與更新抑制宿主的免疫應答:特異性B細胞克隆的耗竭、調節(jié)性T細胞的激活、蟲源性淋巴細胞毒性因子、封閉性抗體的產(chǎn)生。,3.寄生蟲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結局

15、寄生蟲 宿主,B>A,蟲體清除B=A,部分清除,帶蟲者B<A,寄生蟲病,反應、抗損害(B),寄生、損害(A),,,寄生蟲感染的特點,寄生蟲感染與帶蟲者 慢性感染隱性感染與機會性致病多寄生現(xiàn)象幼蟲移行癥異位寄生,寄生蟲病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 腹瀉貧血營養(yǎng)不良和發(fā)育障礙過敏反應肝腫大脾腫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四. 寄生蟲病的流行

16、與防治 1.寄生蟲的感染 2.寄生蟲的傳播條件 3.流行特點 4.防治原則,四.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 1. 寄生蟲的感染感染期(infectious stage): 寄生蟲的能侵入宿主并能繼續(xù)發(fā)育和繁殖的階段。 感染方式(infectious method): 感染期的寄生蟲侵入宿主的方式。如食入、接觸、媒介叮咬。 感染途徑(infectious path): 寄生蟲侵入宿主的路徑

17、。有經(jīng)口、皮膚、胎盤、呼吸道、生殖道、輸血,還有自身感染、逆行感染等。,,2. 寄生蟲的傳播條件 傳染源:寄生蟲所寄生的人或動物, 包括病人、帶蟲者、保蟲宿主。易感人群:對寄生蟲缺乏免疫力的人群。對寄生蟲缺乏免疫力的人群。傳播途徑:從傳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徑。如經(jīng)土壤、水、食物、節(jié)肢動物、人體接觸、空氣。從傳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徑。如經(jīng)土壤、水、食物、節(jié)肢動物、人體接觸、空氣。,3. 流行特點: (1)地方性 與氣候的溫濕

18、度、中間宿主或媒介昆蟲的分布及季節(jié)消長、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產(chǎn)方式相關。 (2)季節(jié)性 與中間宿主或媒介昆蟲的分布與季節(jié)消長、人們的生產(chǎn)方式季節(jié)性相關。 (3)自然疫源性 因自然環(huán)境有保蟲宿主存在,如荒漠地區(qū)的利什曼病。,4.防治原則 (1)消除傳染源 治療病人、帶蟲者,監(jiān)控疫區(qū)人口流動, 管好或捕殺部分保蟲宿主。(2)切斷傳播途徑 管糞、管水、消滅媒介昆

19、蟲或中間宿主。(3)保護易感人群 加強個人防護,改變生活習慣,預防服藥, 涂抹驅避劑。,人體寄生蟲學,,蠕蟲學原蟲學節(jié)肢動物學,,,,孢子蟲:,昆蟲、蜱、螨等 *我國的5大寄生蟲病,,,,主要學習內容,,葉足蟲:,鞭毛蟲:,溶組織內阿米巴等,藍氏賈第鞭毛蟲、杜氏利什曼原蟲等,瘧原蟲、弓形蟲等,線蟲:蛔蟲、鞭蟲、鉤蟲、絲蟲、旋毛蟲等吸蟲:肝吸蟲、肺吸蟲、姜片蟲、血

20、吸蟲等絳蟲:帶絳蟲、包蟲等,學習要點,以生活史為中心環(huán)節(jié),主要抓住以下幾個方面:1.感染期和感染方式(途徑):與流行和防治有關2.寄生部位和蟲期:與致病有關3.排蟲期和排出方式:與診斷有關4.移行途徑:與致病有關5.主要致病蟲期:與致病有關6.中間宿主:與流行有關7.保蟲宿主:與流行有關,線 蟲NEMATODES,概 述,●寄生腸內的線蟲:蛔蟲, 鞭蟲, 蟯蟲,鉤蟲,●寄生組織內的線蟲:絲蟲,●寄生腸內兼組

21、織內的線蟲:旋毛蟲,●寄生于人體內的其它線蟲:糞類圓線蟲,東方毛圓線蟲,美麗筒線蟲,結膜吸吮線蟲,棘顎口線蟲,廣州管圓線蟲,異尖線蟲及麥地那龍線蟲等。,一、形態(tài) 1、成蟲 蟲體圓柱形,兩端較尖細,雌雄異體,長約 1cm -1 m,,體壁,角皮層:唇瓣、乳突、皮棘、交合傘、交合刺等。皮下層:背索、腹索(神經(jīng)干通過)、側索(排泄管通過)。 縱肌層:多肌型、少肌型、細肌型。,原體腔(procoele):體壁與消化道之間

22、的空隙,無體腔膜覆蓋。,線蟲雌蟲橫切面體壁結構模式圖,體壁由角皮層、皮下層和縱肌層組成。皮下層背面、腹面和兩側面的中央均向原體腔增厚,突出形成四條縱索。側索粗大,內有排泄管通過,肌肉層由單一縱行排列的肌細胞組成,體壁與消化管之間為原體腔,腔內有生殖系統(tǒng)。,縱肌層由單一縱行排列的肌細胞組成,被縱索分為4區(qū),根據(jù)肌細胞的大小、數(shù)量及排列方式,可分為3種肌型。肌細胞多而長的為多肌型(如蛔蟲),肌細胞大而少的為少肌型(如蟯蟲、鉤蟲),肌細

23、胞細而密的為細肌型(如鞭蟲)。,,,,消化系統(tǒng):口—咽—中腸—直腸—肛門 生殖系統(tǒng):雌性雙管型:卵巢、輸卵管、受精囊、子宮、 陰道、陰門。 雄性多屬單管型:睪丸、貯精囊、輸精管、

24、 射精管、 交配附器。,,,受精膜:脂蛋白構成 殼質層:殼質和蛋白質,較厚蛔甙層:脂蛋白和蛔甙,2、蟲卵,卵殼,,蚊,二. 生活史 1、類型: 直接型:蟲卵 → 感染期蟲卵 → 幼蟲 → 成蟲 蟲卵 → 幼蟲 → 感染期幼蟲 → 成蟲 間接型:成蟲 → 幼

25、蟲 感染期幼蟲 成蟲,,,蚊,,2、蛻皮(molting):幼蟲發(fā)育中最顯著特征,似蚓蛔線蟲(蛔蟲) Ascaris lumbricoides 蛔蟲寄生于小腸,致蛔蟲病犬/貓弓首線蟲(犬/貓蛔蟲):引起內臟幼蟲移行癥,蛔 蟲,寄生部位:小腸感染方式:誤食蟲卵臨床表現(xiàn):腹痛 并發(fā)癥診斷方法:檢查糞便鑒定依據(jù):蟲卵, 成蟲治

26、療與預防:苯并咪唑藥物, 飲食衛(wèi)生,一、形態(tài) 1、成蟲: 外形:圓柱形,形似蚯蚓;長約一尺;雌蟲 尾尖直,雄蟲尾端卷曲。 體表:有橫紋和側線。 頭部:唇瓣。 蟲體內部:主要有消化系統(tǒng)和生殖系統(tǒng)。,2、蟲卵: 受精蛔蟲卵 60×40?m, 橢圓形,棕黃色,殼厚,內含卵細胞, 蛋白質膜厚.未受精蛔蟲卵

27、90 × 40 ?m,長橢圓形,棕黃色, 殼薄,內含卵黃顆粒,蛋白質膜薄.,生活史小結:受精卵 → 感染期蟲卵 → 幼蟲 → 成蟲 ① 屬土源性線蟲,蟲卵在外界發(fā)育為感染期的蟲卵(2wk + 1wk) ② 宿主體內發(fā)育:幼蟲移行(10d) 、成蟲寄生部位 ③ 感染期、感染方式和途徑 ④ 幼蟲發(fā)育中4次蛻皮,感染期卵到成蟲成熟需要2月左右。成蟲壽命約1年。,三、致病

28、 1. 幼蟲致?。篴. 機械損傷:肺點狀出血b. 化學性損傷:幼蟲蛻皮、代謝物等致炎癥細胞侵潤,導致血中嗜酸性細胞增多(Loeffler綜合癥)c. 異位寄生 2. 成蟲致?。簥Z取營養(yǎng)和損傷腸粘膜 毒素作用 并發(fā)癥:膽道蛔蟲、腸梗阻、腸穿孔、 胰腺炎

29、、闌尾炎等,四、實驗診斷 1.直接涂片法:一片檢出率約為80%,兩片92.6%,三片95%。 2.濃集法:自然沉淀、飽和鹽水浮聚法、 加藤厚涂片法 3.蟲體鑒定:根據(jù)成蟲或幼蟲形態(tài)特征確診 4. 臨床試驗性驅蟲,五、流行 1、分布:世界分布( 14.7億),我國流行廣泛(5.3億),平均感染率46.9%,農(nóng)村>城市,兒童>成人。 2、流行因素:

30、 A. 生活史簡單,不需中間宿主 B. 產(chǎn)卵量大,24萬個/天 C. 蟲卵抵抗力強,醬油、食用醋、腌菜鹽水殺不死 D. 糞便管理與使用不當 E.環(huán)境衛(wèi)生欠佳,個人衛(wèi)生習慣不良,,,六、防治 1. 治療病人、帶蟲者,杜絕傳染源,常用藥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噻嘧啶、哌嗪。 2. 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減少傳播途徑。 3. 注意個人衛(wèi)

31、生和飲食衛(wèi)生,防止蟲卵感染。,治療患者及帶蟲者 對學齡兒童采用集體服藥驅蟲。驅蟲時間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節(jié)。 常用驅蟲藥有阿苯噠唑,又名丙硫咪唑或腸蟲清(成人,400mg/d,頓服,1~2 d)和甲苯咪唑(成人,100mg/d,頓服,3~4d)。國產(chǎn)新藥伊維菌素治療蛔蟲病治愈率100%,劑量為6mg/d,頓服。由蟲體引起的急腹癥等并發(fā)癥,應及時搶救治療,以免發(fā)生嚴重后果。,,丙硫咪唑即丙硫苯咪唑 (Albendazol

32、e)又名腸蟲清、阿苯達唑、抗蠕敏,是苯并咪唑(Benzimidazole)的衍生物。該藥于1976年在美國問世,1979年由中國獸藥監(jiān)察所仿制成功,是一種新型的高效、廣譜、低毒的苯咪唑類抗蠕蟲藥。它可阻斷蟲體對多種營養(yǎng)和葡萄糖的吸收,導致蟲體糖原耗竭,致使寄生蟲無法生存和繁殖。用于治療蛔蟲、蟯蟲、鞭蟲、鉤蟲、線蟲等引起的單一或混合感染,亦可用于囊蟲病、包蟲病和肝、肺吸蟲病等。不良反應較少,可有輕度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脫發(fā)

33、等;并可發(fā)生骨髓抑制,影響白細胞生成。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甲苯咪唑 主要驅蟯蟲藥,蛔 蟲,寄生部位:小腸感染方式:誤食蟲卵臨床表現(xiàn):腹痛 并發(fā)癥診斷方法:檢查糞便鑒定依據(jù):蟲卵, 成蟲治療與預防:苯并咪唑藥物, 飲食衛(wèi)生,毛首鞭形線蟲(鞭蟲) Trichuris trichiura,鞭 蟲,寄生部位:盲腸感染方式:誤食蟲卵臨床表現(xiàn):腹痛 腹瀉 貧血診斷方法:檢查糞便

34、鑒定依據(jù):蟲卵, 成蟲治療與預防:苯并咪唑藥物, 飲食衛(wèi)生,一、形態(tài) 1. 形似馬鞭,前細(3/5),后粗(2/5),蟲體長30-50mm,雌雄生殖系統(tǒng)均為單管型。 2. 蟲卵,腰鼓形,比蛔蟲卵小,有透明栓 。,寄生部位: 盲腸幼蟲不經(jīng)體內移行(小腸粘膜10d)食物:血液、組織液產(chǎn)卵量相對少,1000~7000/天。誤食蟲卵到成蟲成熟產(chǎn)卵需1個月左右。成蟲壽命3~5年。,小結,三、致病 輕者無癥狀,嚴重感染導

35、致黏膜炎癥、消化道功能紊亂。兒童可導致慢性腹瀉、消瘦、貧血、直腸脫垂等癥狀。還可誘發(fā)或加重其他疾病,如闌尾炎、阿米巴性痢疾。,四、診斷 直接涂片法(檢出率18.2%) 沉淀法(53.5%) 飽和鹽水浮聚法(82.8%) 加藤法(82.8%),五、流行與防治同蛔蟲 ,但蟲卵耐干燥不如蛔蟲卵。人群感染主要和衛(wèi)生習慣有關。世界13億;我國2.12億( 94年),感染率18.79%。治療藥物:甲苯咪唑、阿苯達唑、酚嘧

36、啶效果較好。,別名】 奧克生太;酚烯嘧啶;間酚嘧啶;間酚嘧啶雙羥奈酸鹽;雙羥奈酸酚嘧啶 , 酚嘧啶, 羥嘧啶,奧克太爾【外文名】Oxantel ,CP-14445-16 ,Meta-Oxantel ,Pamoate , P1445, Telopar【適應癥】為一療效較好的驅鞭蟲新藥。蟲卵轉陰率可達70%,療效高于甲苯咪唑。 【用量用法】總量每千克體重20mg,分3次服,每日1次,半空腹服下。 【注意事項】 1.服藥后少數(shù)病人

37、有輕度頭昏、惡心、腹痛及腹部不適感,多在服藥后5~6小時出現(xiàn),短時間(2~3小時后)內可自行消失。 別病人有較輕的心電圖變化,亦可自行恢復。 2.孕婦、心臟病病人忌用。 【規(guī)格】 片劑:每片100mg、350mg。,雙羥奈酸酚嘧啶,鞭 蟲,寄生部位:盲腸感染方式:誤食蟲卵臨床表現(xiàn):腹痛 腹瀉 貧血診斷方法:檢查糞便鑒定依據(jù):蟲卵, 成蟲治療與預防:苯并咪唑藥物, 飲食衛(wèi)生,蠕形住腸線蟲 (蟯蟲)Enterobius

38、vermicularis,蟯 蟲,寄生部位:盲腸,小腸末段,結腸感染方式:誤食蟲卵臨床表現(xiàn):肛周皮膚瘙癢診斷方法:檢查肛周皮膚粘附物鑒定依據(jù):蟲卵, 成蟲治療與預防:苯并咪唑藥物, 飲食衛(wèi)生,一、形態(tài) 1、成蟲: A、蟲體細?。ā?0.5—0.4 ,♂3.5—1.5mm) 乳白色,線頭狀 B、頭端有頭翼 C、有食道球(咽管球) D、

39、♀ 尾端尖細(占體長的1/3),♂ 尾端卷曲 2、蟲卵:一側扁平,一側凸起,比蛔蟲卵小, 無色透明,殼較厚,內含一卷曲的幼蟲,小結 1 成蟲特殊產(chǎn)卵方式: 成蟲寄生回盲部,待宿主睡眠后移至肛門外 產(chǎn)卵。 2 感染方式: 肛門—手—口自身感染。蟲卵也可經(jīng)口或隨 空氣吸入感

40、染。 3 誤食蟲卵到成蟲產(chǎn)卵需2—6周,雌蟲壽命2—4周。,三、致病 1、肛門、會陰部瘙癢,繼發(fā)炎癥 2、消化道癥狀輕 3、異位寄生 (陰道、輸卵管、盆腔) 四、診斷 1、肛門拭子法 (透明膠紙法、棉簽拭子法) 2、肛周查雌蟲,五、流行 1、分布:世界分布,國內各地均有, 感染率:城 市高于農(nóng)村,兒童高于成人。

41、2、流行因素:A、生活史簡單(6h) B、蟲卵抵抗力強 C、個人衛(wèi)生習慣不好六、防治(防反復感染) 1、普查普治:阿苯噠唑、甲苯咪唑、 噻嘧啶, 外用藥有蟯蟲膏。 2、注意個人衛(wèi)生、家庭衛(wèi)生和環(huán)境衛(wèi)生,蟯 蟲,寄生部位:盲腸,小腸

42、末段,結腸感染方式:誤食蟲卵臨床表現(xiàn):肛周皮膚瘙癢診斷方法:檢查肛周皮膚粘附物鑒定依據(jù):蟲卵, 成蟲治療與預防:苯并咪唑藥物, 飲食衛(wèi)生,鉤 蟲 Hookworm,鉤 蟲,寄生部位:小腸上段感染方式:幼蟲鉆入臨床表現(xiàn):貧血診斷方法:檢查糞便鑒定依據(jù):蟲卵, 成蟲治療與預防:苯并咪唑藥物, 接觸泥土防護,十二指腸鉤口線蟲(Ancylostoma duodenale)美洲板口線蟲(Necator american

43、us)錫蘭鉤口線蟲(Ancylostoma ceylanicum)犬鉤口線蟲(Ancylostoma caninum)巴西鉤口線蟲(Ancylostoma braziliense),,一、形態(tài) 1、兩種鉤蟲的共同特征: A. 蟲體長約1cm B. 頭端有一口囊,內有鉤齒或板齒 C. 雄蟲末端有交和傘,內有指狀輻肋(背輻肋、側輻肋、腹輻肋) D. 體內有

44、頭腺1對、咽腺3個、排泄腺1對 E. 生殖系統(tǒng)同蛔蟲,鉤蟲成蟲形態(tài)鑒別,2、幼蟲(鉤蚴),桿狀蚴:體長約0.2-0.4mm,頭端鈍圓,尾端尖細,有口孔。食道前半粗大,中間狹窄,后端略呈環(huán)狀。絲狀蚴:體長約0.5-0.7mm,口孔封閉,有口矛(oral spear),體表多有鞘膜,咽管長度等于體長1/5。,,,3、蟲卵無色透明,橢圓形,殼薄,內含4~8個卵細胞,卵細胞與卵殼之間有透明帶.,小結:,蟲卵,Ⅰ桿狀蚴,Ⅱ桿

45、狀蚴,絲狀蚴,幼蟲移行,成蟲,,,,,,24h,2d,5~6d,皮膚,,三、致病 1、幼蟲致病 (1)鉤蚴性皮炎(俗稱打糞毒):奇癢、丘疹、水皰、膿皰 (2)肺部的損壞:咳嗽、發(fā)熱等,嚴重 可出現(xiàn)哮喘、氣急、嗜酸性細胞增多。,,2、成蟲致病 臨床癥狀: (1)貧血:缺鐵性貧血或稱低色素小細胞 性貧血

46、。 原因:成蟲吸血,滲血,更換吸部位,損傷腸粘膜,頭腺的抗凝血酶作用,宿主的營養(yǎng)和健康狀況差. (2)消化道癥狀:消化道大出血 (3)異嗜癥:喜食正常人不吃的東西 (4)嬰兒鉤蟲?。?四、診斷 1、直接涂片法:易漏檢 2、飽和鹽水浮聚法:(33%硫酸鋅和飽和硝酸鈉溶液也可)可定量 檢查。 3、加藤厚涂片法:檢出率高,但卵易變形 4、鉤蚴培養(yǎng)法

47、:檢出率高,不需顯微鏡,可 鑒別蟲種,但需時間長, 可定量檢查。,五、流行 1、分布:世界分布,我國除青海、新疆、內蒙等少數(shù)干旱地區(qū)以外,其它省市均有流行。人群感染南方高于北方,農(nóng)村高于城市。 2、流行因素: A 傳染源存在 B 有適宜(蟲卵、幼蟲發(fā)育)的條件 C 蟲卵污染土壤的程度 D 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接觸疫土機會,六、防治 1

48、、治療病人、帶蟲者: 甲苯咪唑、阿苯噠唑、 噻苯噠唑等 2、加強糞管理:糞池、沼氣池、堆肥 3、加強個人防護、改革耕作方法,鉤 蟲,寄生部位:小腸上段感染方式:幼蟲鉆入臨床表現(xiàn):貧血診斷方法:檢查糞便鑒定依據(jù):蟲卵, 成蟲治療與預防:苯并咪唑藥物, 接觸泥土防護,旋毛形線蟲 Trichinella spiralis,人畜共患寄生蟲。引起旋毛蟲?。╰richinellosis)

49、成蟲和幼蟲分別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腸和橫紋肌中,,旋 毛 蟲,寄生部位 :成蟲--小腸,幼蟲 --肌肉感染方式 :食入含幼蟲的肌肉臨床表現(xiàn) :復雜,依寄生的器官而異診斷方法 :肌肉活檢鑒定依據(jù) :幼蟲治療與預防 :苯并咪唑藥物,熟食肉類,一、形態(tài),成蟲 細小呈線狀,♀:3- 4mm 長,尾直而鈍圓。 ♂:1.5 mm 長,尾部末端有兩葉交配附器。幼蟲100umX0.6um, 寄生于橫紋肌中的成熟幼蟲,卷曲于梭

50、形囊包中,一個囊包內常有1~2條幼蟲。,二、生活史,人或動物食入含旋毛蟲活囊包的肉類,幼蟲在小腸內脫囊,在小腸內發(fā)育為成蟲并寄生,♀♂交配,♀產(chǎn)幼蟲于腸粘膜,至橫紋肌中幼蟲發(fā)育成囊包,,,,,,隨淋巴和血循,三、致病,旋毛蟲的致病過程,大致分為三期:1、侵入期主要表現(xiàn)胃腸道癥狀(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及乏力、低熱等全身癥狀。2、幼蟲移行及肌肉受累期幼蟲移行并侵入全身肌肉,導致血管炎、肌炎及肌細胞變性壞死。主要 表現(xiàn)為高

51、熱、全身肌肉酸痛,尤以腓腸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廣泛心肌炎-- 心力衰竭代謝物入血-------- 毒血癥 呼吸肌受累-- 呼吸衰竭3、囊包形成期受損肌細胞修復,,,死亡,四、實驗診斷,病原診斷活檢法發(fā)病10天以上的病人腓腸肌或肱二頭肌壓片檢查。免疫診斷皮試ELISA 試驗,五、流行與防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國人體病例見于云南、西藏、東北三省。人群流行與鼠——豬——人關系密切防治:1、改變飲

52、食習慣。2、治療病人。丙硫咪唑為首選3、加強肉類管理。,旋 毛 蟲,寄生部位 :成蟲--小腸,幼蟲 --肌肉感染方式 :食入含幼蟲的肌肉臨床表現(xiàn) :復雜,依寄生的器官而異診斷方法 :肌肉活檢鑒定依據(jù) :幼蟲治療與預防 :苯并咪唑藥物,熟食肉類,絲 蟲,Filariae,,絲 蟲,寄生部位 :淋巴系統(tǒng), 皮下組織感染方式 :蚊蟲叮刺臨床表現(xiàn):淋巴系統(tǒng)炎癥及阻塞癥狀 診斷方法 :血液檢查鑒定依據(jù) :幼蟲 治療與預

53、防:海群生 防蚊叮刺,寄生人體的絲蟲,班氏絲蟲 Wuchereria bancrofti馬來絲蟲 Brugia malayi帝汶絲蟲 Brugia timori盤尾絲蟲 Onchocerca volvulus羅阿絲蟲鏈尾絲蟲?,F(xiàn)絲蟲歐氏絲蟲,一、形態(tài),成蟲乳白色,細長絲線狀。微絲蚴 (microfilaria) 蟲體細長, φ 7—10μ m,頭圓尾尖,外被鞘膜。體內有許多細胞核叫體核。頭端無核區(qū)稱頭

54、間隙。,,,,,,神經(jīng)環(huán),頭間隙,鞘膜,體核,頭端鈍圓,尾端尖細,外被有鞘膜。體內有很多圓形或橢圓形的體核,頭端無核區(qū)為頭間隙,在蟲體前端1/5處的無核區(qū)為神經(jīng)環(huán)。,微絲蚴(模式圖),頭端鈍圓,尾端尖細,外被有鞘膜。體內有很多圓形或橢圓形的體核,頭端無核區(qū)為頭間隙,在蟲體前端1/5處的無核區(qū)為神經(jīng)環(huán)。,兩種微絲蚴形態(tài)比較,人體內發(fā)育,蚊體內發(fā)育,淋巴S成蟲,血液微絲蚴,,胃脫鞘微絲蚴,胸肌臘腸蚴,下唇絲狀

55、蚴,,,,,,,,1.成蟲寄生部位班氏:深部淋巴系統(tǒng)(下肢、陰囊、精索、腹股溝、腹腔、腎盂)馬來:淺表淋巴系統(tǒng)2.微絲蚴的夜現(xiàn)周期性 (nocturnal periodicity) 微絲蚴在外周末梢血液中夜多晝少的現(xiàn)象稱作夜現(xiàn)周期性。兩種微絲蚴出現(xiàn)數(shù)量最多的時間略有差異班氏:晚10——2時; 馬來:晚8——4時 可能機制:睡眠;迷走神經(jīng);血氧; 蟲種。3.中間宿主:班氏:庫蚊馬來:按蚊

56、3.感染方式、途徑,三.致病,一.急性期過敏和炎癥反應淋巴結炎:淋巴結腫大、壓痛。淋巴管炎:其特征為逆行性,發(fā)作時見皮下一條紅線離心性發(fā)展,俗稱“流火”。丹毒樣皮炎:炎癥累及皮膚淺表微細淋巴管引起。絲蟲患者在急性期出現(xiàn)淋巴結炎、淋巴管炎、丹毒樣皮炎的同時伴畏寒發(fā)熱等,統(tǒng)稱“絲蟲熱”。,二、慢性期阻塞性病變急性期癥狀反復發(fā)作, 刺激機體增生性反應,淋巴管腔狹窄、阻塞其遠端壓力增高, 淋巴管 破裂, 淋巴液流入周圍組織, 引

57、起相應癥狀1、象皮腫 elephantiasis:下肢、陰囊2、睪丸鞘膜積液 hydrocele3、乳糜尿chyluria,,三、隱性絲蟲病又叫熱帶嗜酸性細胞增多癥(tropical pulmonary eosinophilia)是由微絲蚴抗原引起的超敏反應。癥狀:夜間發(fā)作性哮喘或咳嗽,低熱,血中嗜酸性細胞增多,IgE上升,但血中查不到微絲蚴。,四、實驗診斷,※血檢微絲蚴(采血時間 晚10——2時)1、厚血膜法

58、是最常用方法,可定種。2、新鮮血滴法3、海群生白天誘出法4、離心濃集法,※體液(鞘膜積液)、尿液檢查微絲蚴,※ 淋巴結檢查成蟲,免疫診斷 可作輔助診斷,,病原診斷,五、流行與防治,分布:絲蟲病流行于熱帶、亞熱帶及溫帶的廣大地區(qū)。馬來 絲蟲病僅限于亞洲。在我國,山東---河南聯(lián)線以南的16個省、市、自治區(qū)有本病的流行。防治:1、治療病人。海群生(hetrazan,乙胺嗪, Diethylcarbamazine, D

59、EC)藥鹽仍是廣泛采用的防治方法。按50mg/人/日計,連服6個月以上。2、消滅媒介蚊。3、保護易感人群。,絲 蟲,寄生部位 :淋巴系統(tǒng), 皮下組織感染方式 :蚊蟲叮刺臨床表現(xiàn):淋巴系統(tǒng)炎癥及阻塞癥狀 診斷方法 :血液檢查鑒定依據(jù) :幼蟲 治療與預防:海群生 防蚊叮刺,吸 蟲(Trematode),概述,醫(yī)學蠕蟲,,,,,一. 形態(tài)特征1.多數(shù)蟲體外形舌狀或葉狀,背腹扁平(血吸蟲除外)。2.有口、腹吸盤。

60、3.缺體腔。4.消化系統(tǒng)不完整: 口--咽--食道--腸支。(無肛門)5.多數(shù)蟲體為雌雄同體(血吸蟲除外), 生殖系統(tǒng)發(fā)達。6.排泄系統(tǒng): 焰細胞-毛細管-集合管-排泄囊-排泄孔,,雌性生殖系統(tǒng): 卵巢-輸卵管—— —卵?!?子宮---陰道---生殖孔,雄性生殖系統(tǒng):睪丸-輸出管-輸精管-貯精囊-射精管- 陰莖-生殖孔,受精囊,勞氏管,卵黃總管,——左右卵黃管——卵黃腺,,,,(1)卵---毛蚴---胞蚴-

61、--雷蚴---尾蚴---囊蚴---成蟲(2)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蟲(3)卵---毛蚴---母、子胞蚴---尾蚴---成蟲,二.生活史1.類型,水,1,多,多,,,(1)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蟲(2)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蟲(3)卵---毛蚴---母、子胞蚴---尾蚴---成蟲,二.生活史

62、1.類型,水,1,多,多,,,(1)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蟲(2)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蟲(3)卵---毛蚴---母、子胞蚴---尾蚴---成蟲,二.生活史1.類型,水,1,多,多,,,2.生活史特點:1)所學吸蟲都為人畜共患寄生蟲,都有終末宿主、中間宿主、保蟲宿主。2)蟲卵需入水才能進一步發(fā)育。3)生活史中有幼體增殖,世代交替

63、,宿主轉換現(xiàn)象。4)感染階段:囊蚴或尾蚴,華支睪吸蟲(肝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肝 吸 蟲,寄生部位:肝內膽管感染方式:食入幼蟲(囊蚴)臨床表現(xiàn):肝區(qū)隱痛 腹瀉 肝腫大診斷方法:檢查糞便鑒定依據(jù):蟲卵, 成蟲治療與預防:吡喹酮, 飲食衛(wèi)生,一.形態(tài)1.成蟲1) 外形似葵瓜子仁,長1-2.5cm,背腹扁平,半透明。2) 口吸盤位于蟲體前端,腹吸盤位于蟲體前 1/5處,口吸盤略大

64、于腹吸盤。3) 兩腸支沿蟲體兩側至蟲體后端。4) 睪丸兩個,分支狀,前后排列于蟲體后1/3。 卵巢分葉,受精囊、勞氏管明顯, 卵黃腺位于蟲體的中段兩側。,1.階段: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蟲,二. 生活史,水,100d,,1月,1月,2.特點1)成蟲寄生于肝膽管內.2)終末宿主:人保蟲宿主:貓 犬3)中間宿主:Ⅰ紋沼螺、赤豆螺、長角涵螺 Ⅱ淡水魚蝦4)生

65、食半生食含有囊蚴的魚、蝦而感染。,三、致病蟲體致膽管壁炎癥反應,管壁纖維組織增生而致膽管狹窄阻塞,膽管炎、膽囊炎、黃疸、膽結石、肝硬化,可能致肝癌。,,四. 實驗診斷1.病原學診斷1)直接涂片法(50%)。 2)濃集法(90%以上) a.自然沉淀法、碘醛汞沉淀法: b.加藤法3)十二指腸引流(100%)2.免疫診斷ID、IHA、 IFA、 ELISA,五. 流行與防治1.&#

66、160;   流行地區(qū):流行于亞洲,我國有22個省市, 廣東、遼寧等地較嚴重。2.流行因素1)傳染源病人、帶蟲者、多種哺乳動物2)中間宿主存在3)不良的飲食習慣,根據(jù)衛(wèi)生部于2001年6月~2004年底,全國31個?。▍^(qū)、市)調查結果,流行區(qū)華支睪吸蟲感染率為2.40%,推算流行區(qū)感染華支睪吸蟲人數(shù)為1249萬人。 食源性寄生蟲中最有代表性的華支睪吸蟲,其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國調查

67、的結果上升了75%, 其中廣東、廣西、吉林3?。▍^(qū))分別上升了 182%、164%和630%。,在西漢古尸糞便中已查到肝吸蟲卵,據(jù)此推斷我國在2100年前已有此病流行。,六.防治原則(1)治療病人(病畜)。 吡喹酮 Praziquantel (2)改變不良食魚習慣,是預防的關鍵。(3)加強糞管,防水污染。,吡喹酮 Praziquantel 2-環(huán)己基甲?;?1,2,3,6,7,11b-六氫-4H-吡嗪并

68、[2,1-α]異喹啉-4-酮,藥效學 ①蟲體肌肉發(fā)生強直性收縮與癱瘓;②皮層損害與肌體免疫機理的參與:,肝 吸 蟲,寄生部位:肝內膽管感染方式:食入幼蟲(囊蚴)臨床表現(xiàn):肝區(qū)隱痛 腹瀉 肝腫大診斷方法:檢查糞便鑒定依據(jù):蟲卵, 成蟲治療與預防:吡喹酮, 飲食衛(wèi)生,并殖吸蟲(肺吸蟲) (Paragonimus),衛(wèi)氏并殖吸蟲------成蟲主要寄生于肺部,致肺型肺吸蟲病 斯氏貍殖吸蟲------童蟲 寄生于皮下,致

69、皮下型肺吸蟲病,衛(wèi) 氏 肺 吸 蟲,寄生部位:肺,皮下,其他器官感染方式:食入幼蟲(囊蚴)臨床表現(xiàn):胸痛 咳嗽 發(fā)熱診斷方法:檢查痰液鑒定依據(jù):蟲卵治療與預防:吡喹酮, 飲食衛(wèi)生,衛(wèi)氏并殖吸蟲 Paragonimus westermani一.形態(tài)1.成蟲 1)蟲體肥厚,長1cm左右,腹面扁平 2)腹吸盤位于蟲體中部稍前 3)腸支成3-4個彎曲向后延伸 4)睪丸2個并列于蟲體后1/3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