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信息學科概論,任課教師:周 勇,yzhou@cumt.edu.cn,參考書籍 李衍達,李志堅,孫家廣,吳澄,馮正和,林闖,管曉宏.信息科學技術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1胡同森,大學信息技術基礎(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03.06周根元,宋乃平,計算機信息技術概論,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6,09,第1章 信息科學與技術基礎,內容提要: 本章在了解信息技術基本概念的基礎上,介紹
2、對信息技術著名企業(yè)和學術組織。通過本章的學習:初步了解作為一名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應具有的知識和能力;明確今后學習的目標和內容;樹立作為一個未來信息科學與技術工作者的自豪感和責任感。,第1章 信息科學與技術基礎,內容提要:本章的重點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科學;信息技術;信息產業(yè);著名的信息產業(yè);著名的信息技術企業(yè);著名的信息技術學術組織和獎項。,1.1 信息1.1.1 信息的定義1.1.2 信息
3、的本質1.1.3 信息的特點1.2 信息科學1.3 信息技術1.3.1 信息技術的概念1.3.2 信息技術的范圍1.4 信息產業(yè)1.4.1 信息產業(yè)的含義1.4.2 信息產業(yè)的特征1.4.3 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趨勢1.4.4 我國信息人才的需求,1.5 著名的信息技術企業(yè)1.5.1 IBM公司1.5.2 Intel公司1.5.3 Microsoft公司1.5.4 聯想集團1.6 著名的信息技術學術組織和獎項1
4、.6.1 ACM1.6.2 IEEE-CS1.6.3 中國計算機學會1.6.4 圖靈獎1.6.5 IEEE-CS的計算機先驅獎,1.1 信息,什么是信息 ?,1.1 信息,1.1.1 信息的定義1.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次出發(fā).對信息概念有許多不同的理解。信息論的創(chuàng)始人香農認為,“信息是能夠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刂普摰膭?chuàng)始人之一維納認為,“信息是我們適應外部世界、感知外部世界的過程中與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2.
5、信息的兩方面含義:在客觀上信息是反映某種客觀事物的現實情況。在主觀上信息是可接受的、可利用的,并能指導人們的行為。,3.信息的定義:一般而言,可以將信息定義為:信息是物質系統運動的本質特征,是物質系統運動的方式、運動的狀態(tài)及運動的有序性。其基本含義是:信息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物質運動軌跡的真實反映。通俗的講,信息一般泛指包含于消息、情報、指令、數據、圖像、信號等形式之中的新的知識和內容。,1.1.2 信息的本質,1 信息的分類
6、按信息產生的先后或加工深度劃分 ①一次信息 ②二次信息 ③三次信息按信息的表現形式劃分 ①文獻型 ②檔案型 ③統計型 ④動態(tài)型 ⑤圖像型按信息的來源劃分 ①書本 ②報刊、電視 ③人 ④具體事物,按信息產生的先后或加工深度劃分 ①一次信息是指未經加工的原始信息??梢允强陬^的、圖片的、數字的;也可以是表格、清單等。 ②二次信息是指對一次信息加工處理后得到的信息這種信息已經變成規(guī)則有序的信息
7、,如文摘、索引、數據卡片等。經過加工后的二次信息易于存儲、檢索、傳遞和使用,有較高的使用價值。,③三次信息是系統地組織、壓縮和分析一次和二次信息的結果。是通過二次信息所提供的線索對某一范圍的一次信息、二次信息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整理加工所生成的信息,是人們深入研究的結晶。綜述、專題報告、辭典、年鑒等都屬于三次信息。,按信息的表現形式劃分①文獻型:主要包括各種研究報告、論文、資料以及它們的二次文獻等。文獻型信息的特點是以
8、文字為主,有明確的專業(yè)或學術領域,可以進行編目、分類等排序處理。②檔案型:與文獻型有很多相同之處,都以文字為主。不同之處在于檔案型信息主要反映歷史的事實和演變過程,是”事后的”、經過整理、篩選的文獻,按時間序列貫穿始終。,③統計型。是數字型信息的集合,是反映大量現象的特征和規(guī)律的數字資料。包括以數據為基礎價情況分析、趨勢分析等內容。區(qū)別于其他類型信息之處在于以數據、圖表為主要表現形式。,④動態(tài)型。主要是行情、商情、戰(zhàn)況等
9、瞬息萬變的情況反映。特點是生命周期很短,強調時效性。動態(tài)信息只有經過加工才能產生有價值的信息。動態(tài)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和傳遞都與其他類型的信息不同,它對接受主體的要求很高,人們需要豐富的知識和分析能力,才能利用和判別動態(tài)信息,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⑤圖像型。圖像型比較容易理解,在此不在贅述。,按信息的來源劃分①來源于各種書本上的信息。這類信息比較穩(wěn)定,隨時間的變化不大。②來源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和各種報告等消息。
10、這類信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超過了一定的時間,其使用價值會大大降低。③來源于人與人之間的各種交流活動的信息。這類信息只在很小的范圍內流傳。④來源于具體事物的信息。這類信思是重要的,同時也最艱獲得的,因為這類信息能增加整個社會的信息量,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財富。,2 數據、消息、信號與信息,數據是對事實、概念或指令的一種特殊表達形式。這種特殊的表達形式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或者用自動化的裝置進行通信、翻譯轉換或者進行加工處理。根據
11、這個定義,通常意義下的數字、文字、圖形、聲音、視頻圖像等都是數據。數據與信息是信息科學中常用的術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可以理解為:數據是計算機加工處理的對象,是未加工的對象而信息是數據經過加工以后能為某個目的使用的數據,是數據的內容或詮釋。,數據(原材料木頭)與信息(加工以形成的結構)的關系,消息與信息也有區(qū)別哈特來(信息論的先驅) 1928年在《信息傳輸》闡述消息與信息的關系和差異。他認為信息是包含在消息中的抽象,消息是具體的
12、,其中蘊涵著信息香農認為,在通信的過程中:信息總是經過編碼(符號化)成為消息以后才能由媒介傳播;而信息的接受者收到消息以后,總是要經過譯碼(解讀)才能獲取其中的信息。消息是信息的載體,信息是消息的內容,信號在各種實際的通信系統中,為了克服時間或空間的限制而進行通信,必須對消息進行加工處理。把消息變換成適合在信道中傳輸的物理量,這種物理量稱為信號。信號攜帶消息,是消息的運輸工具。信號是數據的電磁或光脈沖編碼。信號可以
13、分為模擬和數字信號。模擬信號是一種隨時間而連續(xù)變化的信號。數字信號是在時間上離散的一種信號。,1.1.3 信息的特點,信息的特點:是指信息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本質屬性。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信息的普遍性、無限性和客觀性。 2.信息的可共享性。 3.信息的可存儲性。 4.信息的可傳輸性。 5.信息的可擴散性。 6.信息的可轉換性。 7.信息的可度量性。 8.信息的
14、可壓縮性。,維系人類社會存在及發(fā)展的三大要素:物質、能源、信息1.信息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2.信息是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中不可缺少的資源要素。3.信息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和工具。4.信息是管理和決策的主要參考依據。5.信息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發(fā)展的保證。,1.2 信息科學,科學的定義 “科學” →拉丁文“Scientia” →英文“Science” 達爾文: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fā)
15、現規(guī)律,作出結論。,科學的內涵:事實與規(guī)律。規(guī)律:客觀事物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系??茖W: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實踐檢驗和嚴密邏輯論證的,關于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及運動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科學、技術與工程的界定“科學”是指探知事物的本質、特征、內在規(guī)律以及與其他事物的聯系, 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發(fā)展與變化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凹夹g”則是運用科學規(guī)律解決實現某一目的的手段和方法,泛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科學原理而發(fā)展形成的各種工藝
16、操作方法、技能和技巧?!肮こ獭笔侵笇⒖茖W原理應用到工農業(yè)等生產部門中去而形成的各門學科的總稱。,信息科學,1 定義是研究信息現象及其運動規(guī)律和應用方法的科學,是以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為理論基礎,以電子計算機等為主要工具的一門新興學科。2 研究對象:信息,3 研究內容信息的描述與測度信息傳遞理論信息再生理論信息調節(jié)理論信息組織理論信息認識理論等,4 研究方法信息信息分析綜合法行為功能模擬法系整體優(yōu)化法等。,
17、1.3 信息技術,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對信息的獲取、傳遞、存儲、處理以及應用的技術。多數人認為,完整的信息技術應包含: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1.3.1 信息技術的概念,(1)傳感技術 信息的采集技術,對應于人的感覺器官。 (2)通信技術 信息的傳遞技術,對應于人的神經系統的功能。 (3)計算機技術 信息的處理和存儲技術,對應于人的思維器官。 (4)
18、控制技術 信息的使用技術,對應于人的效應器官。,1.3.2 信息技術的范疇,(1)傳感技術,(2)通信技術現代通信技術主要包括數字通信、衛(wèi)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纖通信等。,(3)計算機技術,(4)控制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當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模糊控制技術?專家控制技術?機器學習技術,1.4 信息產業(yè),(1)日本學者認為 信息產業(yè)是為一切與各種信息的生產、采集、加工、存儲、流通、傳播和服務等有關的產業(yè)。
19、(2)美國信息產業(yè)協會(AIIA)認為 信息產業(yè)是指依靠新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處理的創(chuàng)新手段,制造和提供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生產活動組合。,1.4.1 信息產業(yè)的含義,1.4 信息產業(yè),(3)歐洲信息提供者協會(EURIPA)認為 信息產業(yè)是指提供信息產品和服務的電子信息工業(yè)。(4)我國的學者有人認為 信息產業(yè)是與信息的收集、傳播、處理、存儲、流通、服務等相關產業(yè)的總稱。還有人認為:信息產業(yè)是指從事信息技術
20、的研究、開發(fā)與應用,信息設備與器件的制造以及為公共社會需求提供信息服務的綜合性生產活動和基礎結構。,1.4.1 信息產業(yè)的含義,(1)信息產業(yè)是具有戰(zhàn)略性的新興主導產業(yè)(2)信息產業(yè)是高滲透型、高催化型產業(yè)(3)信息產業(yè)是知識、智力密集型產業(yè)(4)信息產業(yè)是更新快、受科技影響大的變動型產業(yè)(5)信息產業(yè)是需要大量智力和資金投入的高投入型產業(yè)(6)信息產業(yè)是效益高的高增值型產業(yè)(7)信息產業(yè)是增長快、需求廣的新型產業(yè)(8)信
21、息產業(yè)是就業(yè)面大,對勞動者的文化層次要求高的新職業(yè)供給型產業(yè),1.4.2 信息產業(yè)的特征,(1)合并與分離并存,既有大量的合并,又有不少的分離。(2)競爭與壟斷并存。(3)新興與衰落并存。,1.4.3 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趨勢,1、信息技術行業(yè)的招聘還是保持著上升的趨勢 (1)很多國際知名企業(yè)在中國開設了總部或新開設業(yè)務部門,由此產生對技術人員的需求; (2)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企業(yè)需要掌握更多新技術的人才; (
22、3)信息技術化的重要性在企業(yè)中越來越得到重視。,1.4.4 我國信息人才的需求,2、職位一般可以按照銷售、技術服務和終端分成三類: (1)銷售類的職位一般指行業(yè)銷售。 (2)技術服務類的職位有三種:項目經理技術支持開發(fā)工程師(3)終端職位通常指企業(yè)內部的高級IT人員。,IBM公司 Intel公司 Microsoft公司 聯想集團,1.5 著名的信息技術企業(yè),國際商業(yè)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yè)機器公司,簡稱IBM
23、(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公司,1911年創(chuàng)立于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yè)務解決方案公司,目前擁有全球雇員 30萬多人,業(yè)務遍及 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營業(yè)收入達到 914億美元。該公司創(chuàng)立時的主要業(yè)務為商用打字機,及后轉為文字處理機,然后到計算機和有關的服務。,1.5.1 IBM公司,英特爾公司(Intel Cor
24、poration),總部位于美國加利弗尼亞州圣克拉拉。由羅伯特·諾宜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創(chuàng)辦Intel公司?,F任經營高層是董事長克雷格·貝瑞特及總裁兼執(zhí)行長保羅·歐特里尼。英特爾公司在隨著個人電腦普及,英特爾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擎。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
25、具有35年產品創(chuàng)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y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1.5.2 Intel公司,微軟(Microsoft )公司是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機軟件開發(fā)的先導,比爾·蓋茨是它的創(chuàng)始人。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在《巴倫周刊》公布的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26、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十二。該企業(yè)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三十九。,1.5.3 Microsoft公司,聯想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chuàng)辦。當時稱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新技術發(fā)展公司。1989年成立北京聯想計算機集團公司。 2004年4月1日,聯想集團的英文
27、名稱由“Legend”改為現在的“Lenovo”。同年,聯想以17.5億美元(12.5億美元以及IBM的5億美元欠債)的價格收購 IBM PC事業(yè)部,并獲得在5年內使用IBM品牌權,成為全球第三大PC廠商。,1.5.4 聯想集團,ACMIEEE-CS 中國計算機學會 圖靈獎 IEEE-CS的計算機先驅獎,1.6 著名的信息技術學術組織、獎項,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美國計
28、算機協會)是一個國際科學教育計算機組織,它致力于發(fā)展在高級藝術、最新科學、工程技術和應用領域中的信息技術。它強調在專業(yè)領域或在社會感興趣的領域中培養(yǎng)、發(fā)展開放式的信息交換,推動高級的專業(yè)技術和通用標準的發(fā)展。,1.6.1 ACM,IEEE—CS的宗旨是推進計算機和數據處理技術的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促進會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為此,IEEE—CS每年都要舉辦一系列的學術會議和討論會,出版定期、不定期的刊物,成立許多地區(qū)分會和專題的技術委員
29、會。其活動范圍包括同計算機、計算和信息處理有關的設計、理論和實踐的各個層面。IEEE—CS的會員.目前已超過10萬,成為IEEE中最大的一個分會,也成為計算機界影響最大的兩個群眾性學術團體之一(另一個就是成立于1947年的美國計算機學會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1.6.2 IEEE-CS,中國計算機學會成立于1962年,是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群眾性學術團體,屬一級學會,獨立法
30、人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成員。學會的宗旨是團結和組織計算機科技界、應用界、產業(yè)界的專業(yè)人士,促進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fā)展,促進學術成果、新技術的交流、普及和應用,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促進產業(yè)的發(fā)展,發(fā)現、培養(yǎng)和扶植年輕的科技人才。,1.6.3 中國計算機學會,學術界公認電子計算機的理論和模型是由英國數學家圖靈在此10年前發(fā)表的一篇論文“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中的應用”中奠定了基礎的。當美國計算機協會ACM(Asso
31、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在1966年紀念電子計算機誕生20周年時,決定設立計算機界的第一個獎項,并很自然地將其命名為“圖靈獎”,以紀念這位計算機科學理論的奠基人。被稱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的這個獎項設立至今,已經頒發(fā)了34屆,共計有40位計算機科學家獲此殊榮,以表彰他們在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所作出的杰出貢獻。,1.6.4 圖靈獎,2006 Fran Allen獲獎原因:對于優(yōu)化編譯器技術的理論
32、和實踐做出的先驅性貢獻,這些技術為現代優(yōu)化編譯器和自動并行執(zhí)行打下了基礎。2005 Peter Naur獲獎原因:由于在設計Algol60程序設計語言上的貢獻。Algol60語言定義清晰,是許多現代程序設計語言的原型。2004 Vinton G. Cerf、Robert E. Kahn獲獎原因:由于在互聯網方面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這包括設計和實現了互聯網的基礎通訊協議,TCP/IP,以及在網絡方面卓越的領導。,2003 Alan Ka
33、y獲獎原因:由于在面向對象語言方面原創(chuàng)性思想,領導了Smalltalk的開發(fā)團隊,以及對PC的基礎性貢獻。至理名言: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是創(chuàng)造它。2002 Ronald L. Rivest、Adi Shamir、Leonard M. Adleman獲獎原因:由于在公共密鑰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基礎性工作。2001 Ole-Johan Dahl、Kristen Nygaard獲獎原因:由于面向對象編程始發(fā)于他們基礎性的構想,這些構想集
34、中體現在他們所設計的編程語言SIMULA I 和SIMULA 67中。,2003 Alan Kay獲獎原因:由于在面向對象語言方面原創(chuàng)性思想,領導了Smalltalk的開發(fā)團隊,以及對PC的基礎性貢獻。至理名言: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是創(chuàng)造它。2002 Ronald L. Rivest、Adi Shamir、Leonard M. Adleman獲獎原因:由于在公共密鑰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基礎性工作。2001 Ole-Johan Dah
35、l、Kristen Nygaard獲獎原因:由于面向對象編程始發(fā)于他們基礎性的構想,這些構想集中體現在他們所設計的編程語言SIMULA I 和SIMULA 67中。,2000 Andrew Chi-Chih Yao(姚期智)獲獎原因:由于在計算理論方面的貢獻而獲獎,包括偽隨機數的生成算法、加密算法和通訊復雜性。,姚期智 (Andrew Chi-Chih Yao,1946年12月24日-),美籍華人,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
36、,2000年圖靈獎得主,目前是清華大學教授。 姚期智祖籍湖北孝感,1946年平安夜出生于上海,幼年隨父母移居臺灣。1967年,姚期智畢業(yè)于臺灣大學,之后赴美國深造。197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75年獲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之后,他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1975—1976)、斯坦福大學(1976—1981,1983—1986)
37、、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1—1983)等美國高等學府從事教學和研究,1986年至2004年任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從2004年9月至今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此外,姚期智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及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及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姚期智獲得過美國工業(yè)與應用數學學會George Polya獎,美國計算機協會算法與計算理論分會
38、(ACM SIGACT)Donald E.Knuth獎等榮譽。2000年,因為姚期智對計算理論,包括偽隨機數生成,密碼學與通信復雜度的諸多貢獻,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決定把該年度的圖靈獎授予他。姚期智成為圖靈獎創(chuàng)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亞裔學者。,1999 Frederick P. Brooks, Jr.獲獎原因:由于在計算機體系架構、操作系統以及軟件工程方面所做出的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貢獻。人月神話的作者。1998 James Gray
39、獲獎原因:由于在數據庫、事務處理研究和相關系統實現的技術領導工作。1997 Douglas Engelbart獲獎原因:由于提出了激動人心的交互式計算機未來構想,以及發(fā)明了實現這一構想的關鍵技術。鼠標器的發(fā)明人和超文本研究的先驅.,1996 Amir Pnueli獲獎原因:由于在計算科學中引入temporal邏輯以及對編程和系統認證方面的杰出貢獻。1995 Manuel Blum獲獎原因:由于在計算復雜性理論、密碼學以及程序校
40、驗方面的基礎性貢獻。1994 Edward Feigenbaum、Raj Reddy獲獎原因:由于他們所設計和建造的大規(guī)模人工智能系統,證明了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性和其潛在的商業(yè)價值。,1993 Juris Hartmanis、Richard E. Stearns獲獎原因:由于他們的論文奠定了計算復雜性理論的基礎。1992 Butler W. Lampson獲獎原因:由于在個人分布式計算機系統及其實現技術上的貢獻,這包括:工作站
41、、網絡、操作系統、編程系統、顯示、安全和文檔發(fā)布。1991 Robin Milner獲獎原因:由于在可計算函數邏輯(LCF)、ML和并行理論(CCS)這三個方面突出和完美的貢獻。,1990 Fernando J. Corbato'獲獎原因:由于組織和領導了多功能、大規(guī)模、時間和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系統的開發(fā)。1989 William (Velvel) Kahan獲獎原因:由于在數值分析方面的基礎性貢獻。1988 Ivan
42、 Sutherland獲獎原因:由于在計算機圖形學方面開創(chuàng)性和遠見性的貢獻,其所建立的技術歷經二、三十年依然有效。,1987 John Cocke 獲獎原因:由于在編譯器設計和理論、大規(guī)模系統架構以及開發(fā)RISC等方面的重要貢獻。1986 John Hopcroft、Robert Tarjan 獲獎原因:由于在算法及數據結構設計和分析方面的基礎性成就。1985 Richard M. Karp 獲獎原因:由于在算法理論方面,特
43、別是NP-completeness理論方面,連續(xù)不斷的貢獻。,1984 Niklaus Wirth獲獎原因:由于開發(fā)了EULER、 ALGOL-W、 MODULA和PASCAL一系列嶄新的計算語言。1983 Ken Thompson、Dennis M. Ritchie獲獎原因:由于在通用操作系統理論研究,特別是UNIX操作系統的實現上的貢獻。1982 Stephen A. Cook獲獎原因:由于其于1971年發(fā)表的論文,奠定了
44、NP-Completeness理論的基礎。,1981 Edgar F. Codd獲獎原因:由于在數椐庫管理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基礎性和連續(xù)不斷的貢獻,關系數據庫之父。1980 C. Antony R. Hoare獲獎原因:由于在編程語言的定義和設計方面的基礎性貢獻。1979 Kenneth E. Iverson獲獎原因:由于在編程語言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特別是APL,所進行的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1978 Robert W. Floy
45、d獲獎原因:由于在如何開發(fā)高效、可靠的軟件方法論方面的貢獻,這包括:建立分析理論、編程語言的語義學、自動程序檢驗、自動程序綜合和算法分析在內的多項計算機子學科。1977 John Backus獲獎原因:由于在高級語言方面所做出的具有廣泛和深遠意義的貢獻,特別是其在Fortran語言方面。,1976 Michael O. Rabin、Dana S. Scott獲獎原因:由于他們的論文"有限自動機與它們的決策問題"
46、;,被證明具有巨大的價值。1975 Allen Newell、Herbert A. Simon獲獎原因:由于在人工智能、人類識別心理和表處理的基礎貢獻。1974 Donald E. Knuth獲獎原因:由于在算法分析和程序語言設計方面的重要貢獻,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的作者。,1973 Charles W. Bachman 獲獎原因:由于在數據庫方面的杰出貢獻。1972 E.W. Dijkstra 獲獎原因:由于對開發(fā)ALG
47、OL做出了原理性貢獻。1971 John McCarthy獲獎原因:由于其講稿"The Present State of Research on Artificial Intellegence",對人工智能領域的貢獻。,1970 J.H. Wilkinson獲獎原因:由于其在數值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1969 Marvin Minsky獲獎原因:不祥1968 Richard Hamming獲獎原因:由于其
48、在計數方法、自動編碼系統、檢測及糾正錯碼方面的工作。1967 Maurice V. Wilkes獲獎原因:由于設計和制造了第一臺內部存儲程序的計算機EDSAC。1966 A.J. Perlis獲獎原因:由于其在先進編程技術和編譯架構方面的貢獻。,EEE—CS的計算機先驅獎(Computer Pioneer Award)設立于1980年,以獎勵那些理應贏得人們尊敬的學者和工程師。與其他獎項不同的是:該獎項規(guī)定獲獎者的成果必須是在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