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縣城景點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1尤溪縣城景點整理(分布)尤溪縣城景點整理(分布)城南青印坊為宋理學(xué)家朱熹誕生地,公山麓有南溪書院,西側(cè)有“半畝方塘”,東側(cè)系“源頭活水”。沈郎樟公園內(nèi)兩株大樟樹相傳為朱熹幼年所植。城中金鯽湛泉水清如鏡,源源不絕。1.1.南溪書院(朱熹故居)南溪書院(朱熹故居)在尤溪縣城南的公山之麓,原為邑人鄭義齋館舍。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朱熹之父朱松任尤溪縣尉,去官后寓居于此。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在此誕生。朱熹逝世后,縣令李修于嘉

2、熙元年(1237年)捐資在此修建文公祠、韋齋祠、半畝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祀朱家父子。寶元年(1253年),宋理宗賜額“南溪書院”。元至正元年(1341年),分建二祠,明清后屢有修繕擴建。書院古樸莊嚴(yán),現(xiàn)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有韋齋祠、觀書第、毓秀坊、毓秀亭等建筑。正堂當(dāng)中立朱熹石膏塑像,兩旁是朱子手書板聯(lián)四幅:“讀書起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四壁高懸其上溯八代列祖列宗畫像。書院內(nèi)的方塘,為朱熹幼年讀書處。朱熹《觀

3、書有感》詩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中的“半畝方塘”即指此處。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知縣方溥主持,把半畝方塘擴大浚深,并建亭于塘上,通以石橋,取名“活水亭”,今皆修復(fù)。書院左側(cè)有古樟2株,枝干參天,高30多米,樹圍分別為10.8米和7.8米,相傳為朱熹幼時所植,人稱“沈郎樟”(沈郎為朱熹乳名)。1987年,當(dāng)?shù)卣畬⒋说乇贋楣珗@,面積1600多平方米。附近還存有朱熹于宋乾道七年(11

4、71年)回尤溪時手書、民國初年翻刻的“韋齋舊治”石碑,碑長約2米,寬0.7米,筆力雄勁,筆勢飛逸。明、清兩代都修有《南溪書院志》。朱熹(字元晦),是中國古代最負(fù)盛名的理學(xué)家、教育家、成就卓著的詩人、文學(xué)家。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農(nóng)歷九月十五日中午,朱熹誕生在尤溪縣城南毓秀峰下鄭安道(義齋)館舍西廂房。他在這里度過難忘的童年時代,留下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他7歲隨父遷居建州(建甌),一生多次回尤溪故里探訪親朋好友,并留下大量銘

5、文、詩詞和墨寶。朱熹創(chuàng)立的理學(xué)對中華文明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因此,素有“南朱北孔”之說。朱熹誕生地,位于尤溪縣城南公山之麓,原鄭義齋館舍,始建于北宋。朱熹的父親朱松宣和五年(1123)任尤溪縣尉,期滿后寓居于此,生下朱熹。南宋嘉熙元年(1237)縣令李修在此修朱子祠,祭祀朱熹及其父朱松。淳祐五年(1245)在朱子祠右側(cè)建會極堂,開館講學(xué)。寶祐元年(1253)理宗皇帝賜額曰:“南溪書院”。元至正六年(1341),禮部僉事趙承禧以父子同祠

6、于禮未安,命監(jiān)縣文殊海崖分開建祠。元至正七年(1347)分建韋齋(朱松)、文公(朱熹)兩祠。明弘治十一年(1498),知縣方溥奉命擴建朱熹故居(南溪書院)正堂及左右舍5間。其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嗣后,歷代均有修葺。2002年南溪書院重建,重檐歇山頂仿古建筑。緊鄰右側(cè)的“開山書院”風(fēng)貌猶存,朱熹幼年手植的“兩株香樟”古樹,至今依然生機勃勃,朱熹幼年讀書的“半畝方塘”、“觀書第”修葺一新。1988年朱熹塑像落成時,

7、劉海粟、江南、彭沖、錢塘生、蘇良等國內(nèi)諸多書法家為之題詞獻墨,并鐫刻成碑林。1999年,在開山書院右側(cè)建成朱熹文物展廳,收藏文物530多件,定級文物170多件,成為朱熹誕生地建筑群的重要景點之一。2003年建成的朱熹公園,融南溪書院、開山書院、文物展廳、朱熹生平浮雕、半畝方塘、觀書第、沈郎樟別苑、文公廣場、音樂噴泉、公園迂回長廊為一體。成為游客、市民旅游觀光與休閑娛樂首選場所。32002年詹濟香募款修筑,其間有座木構(gòu)涼亭。慢步山樑小徑可

8、右眺東亭湖光山色,左瞰沈城豐姿。下山步履如煙,如仙女下凡,似天將巡天,讓人心曠神怡,美不可言。7.7.龍鳳亭龍鳳亭龍鳳亭位于城南靈坪峰鳳山之巔,始建于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1966年毀于文化大革命。1985年7月25日重建。正殿祀馬氏真仙神像,后面祀手持凈瓶的觀音大佛像,背面墻上中繪“雙龍吐水”圖,左繪“祈求必應(yīng)”和“麒麟送子”圖,右繪“祈求必應(yīng)”和“簫鳳仙鳥”圖,正殿左壁繪有“王母誕辰”和“唐明皇游月宮”圖,右壁繪有“二十四孝

9、”圖,壁畫色彩鮮艷,栩栩如生。殿前二丹墀,左右兩廂房,前有圍墻,右角為山門。門左前有魁星閣,祀魁斗星君,前為露埕,左右兩側(cè)兩廂房,為廚房、宿舍和餐廳。每逢七月初七廟會,供香參餐千人有余,平時香火不斷。從城南上龍鳳亭有740多級石階可達,是登山健身、旅游觀光的好去處。8.8.保安寺保安寺保安寺原址在城關(guān)積善坊,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建。原稱庵,宋乾寧間(894~897)改名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移建東門外。1951年,寺院被

10、占為他用。1998年3月,縣佛協(xié)會會長釋鐘壽,釋智明師等募款選址,移建城南龍井山城南龍井山上,占地面積4500多平方米,總投資約200萬元,建大雄寶殿、圓通寶殿、天王寶殿,前中后縱行排列,左右兩廂房。殿宇高大,宏偉壯觀,重檐歇山頂建筑,金黃琉璃瓦屋面,飛檐翹角,紅柱白墻,石柱雕龍,古香古樸。2000年10月28日,大雄寶殿落成,中祀釋迦牟尼佛祖(中為釋迦牟尼,左為延壽藥師,右為阿彌陀佛)三寶佛像,左右兩側(cè)祀十八羅漢。殿宇高10米,佛像高

11、6米,為全縣之最。到保安寺有1260米傍山公路,也有670多級登山石路,沿途還有“從善為登”、“高山流水”摩崖石刻等景點,是登山健身、信士進香、游客觀光的游覽勝地。9.9.天后宮天后宮天后宮原址在城關(guān)興賢坊沈福門外西側(cè),依城面江,宮宇壯觀。始建于宋代,原名“水澄宮”、“臨水宮”,后隨歷代敕封、敕建、增建重修,先后更名為“夫人宮”、“天妃宮”。清康熙間敕建祠宇,加封天后,更名天后宮。一千多年來,宮宇歷有修葺。1951年“破四舊”時宮宇歸公

12、。1990年7月,城關(guān)周維鈺、陳油球、梁新劍、施振銓、詹家漳、詹家清等人,選址城關(guān)東南龍井城關(guān)東南龍井山麓,鼎力重建天后宮,9月9日正殿落成。宮殿座西朝東,依山面湖,建有前中后三殿。前殿為禮賓廳;中殿為正殿,殿高6米,中祀媽祖(林默)神像,左祀陳(靖姑)氏夫人神像,右祀李(三娘)氏夫人神像,左右兩側(cè)祀36宮地保,殿前附設(shè)龍井壇亭,下為天井,左右兩側(cè)為鐘、鼓樓;后殿兩層,一層祀林夫人父母(積慶公林愿及其夫人王氏)神像,二層為藏經(jīng)閣。前殿下

13、為露埕,左側(cè)廂房為會客室、辦公室和宿舍,右側(cè)下層為廚房、餐廳,可容納800多人就餐。露埕外為山門,門左廳祀執(zhí)鞭護法衛(wèi)士及神馬像,門前左右祀千里眼、順風(fēng)耳神像。整個宮宇建筑古香古樸,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畫樑雕棟,蟠龍附鳳,美麗壯觀。每逢正月十八、三月廿二、七月初七陳林李三夫人誕辰日,及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廟會,祭祀、進香萬人有余,香煙纏繞,熱鬧非凡。平時信士進香不斷,游客絡(luò)繹不絕。從水東壩頭上天后宮,有300米水泥公路,也有登山石階150多級

14、可達,是旅游觀光的好去處。10.10.錦云亭錦云亭錦云亭位于城西翠帷山城西翠帷山(大埔山)后,始稱“后山亭”、“后門亭”,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宋制,縣城劃分十五坊,因晝錦、登云二坊合建而取名。亭宇座東南朝西北,宏偉壯麗。歷經(jīng)千年,時有修葺。民國二十三年(1944),巍峨殿宇,毀于兵燹。1985年6月,城關(guān)吳錫全、張清乾、陳連光、嚴(yán)積湯、陳義森、傅茂琳、于占清、羅銀俤、詹孝書、張河全、毛承秋等11人,傾襄復(fù)建。1986年9月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