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七年級地理(上)第三單元七年級地理(上)第三單元檢測題檢測題一、選擇題一、選擇題1、“今明兩天下雨降溫,加衣帶傘小心著涼”,這句話表明()A、天氣與農業(yè)生產密切相關,B、天氣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祥光C、天氣與交通密切相關D、天氣與旅游密切相關2、下列詩句表示的不是天氣的是()A、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B、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讀玉門關D、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3、“多云”用符號表示正確的是()AB
2、CD4、一年當中,北半球陸地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A、1月B、2月C、7月D、8月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回答回答5656題5、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的規(guī)律是()A、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B、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C、從高緯向低緯逐漸降低D、回歸線大陸東岸降水少6、地球上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區(qū)大致位于()A、南北極圈之間B、南北回歸線之間C、赤道與南極圈之間D、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7、下列四幅途中,正確反映北京各月降水
3、狀況的是()ABCD8、2005年5月22日上午,中國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科考隊成功登頂當時測得峰頂氣溫約零下30℃,此時科考隊大本營(海拔5200米)的氣溫約是()A、18.1℃B、8.1℃C、19.8℃D、21.9℃9、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分布在()A、亞洲的馬來群B非洲的剛果盆地C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D非洲的撒哈拉沙漠3B.秋高氣爽,水碧林紅C.常德夏季高溫多雨D.春暖花開,草長鶯飛22、(2009山東威海)某日
4、天氣預報圖的天氣符號和氣溫狀況如圖,說明威海的天氣情況是()A晴轉多云,氣溫19到27攝氏度B多云轉晴,氣溫19到27攝氏度C陰轉晴,氣溫27攝氏度以下23、根據下圖4氣候資料,判斷其氣候特點是A.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B.終年炎熱多雨C.終年炎熱干燥D.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晴轉陰,氣溫19到27攝氏度24、下列語句中,描述天氣的是()A.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B.秋高氣爽,水碧林紅C.常德夏季高溫多雨D.春暖花開,草長鶯飛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2
-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湘教版
-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及 答案
-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單元測試題(中圖版)
-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中圖版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測試題
- 冀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測試題
- 七年級地理上冊期中測試題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期中測試題
-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單元測試題
-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單元測試題
-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檢查測試題湘教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 蘇教版信息七年級上第三單元測試題
- 七年級地理上冊期中檢測試題6
- 七年級地理上冊期中檢測試題4
- 七年級地理上冊期中檢測試題8
- 七年級地理上冊期中檢測試題2
- 七年級地理上冊期中檢測試題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