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第一章 中藥與方劑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頁第一章第一章中藥與方劑中藥與方劑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歷代本草代表作簡介歷代本草代表作簡介《神農本草經》托名“神農”神仙等級(上中下)365《本草經集注》陶弘景自然景色要注意730《新修本草新修本草》長孫無忌、李勛、蘇敬長孫無忌、李勛、蘇敬首創(chuàng)圖文首創(chuàng)圖文850850《證類本草》唐慎微慎微—證據—圖文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1746《本草綱目》李時珍記載藥物最多1892《綱目拾遺》趙學敏特殊奇特的藥增收新藥數目之冠921716《中華本草》8980

2、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中藥的性能中藥的性能五味(一)含義五味,即指藥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藥物作用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藥物真實滋味的具體表示。(二)確定依據五味學說是中醫(yī)歸納解釋藥物效能的說理工具。(三)所示效用及臨床應用1.辛能散、能行,有發(fā)散、行氣、活血作用。如治表證的荊芥、薄荷,治氣滯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辛味藥大多能耗氣傷陰,氣虛陰虧者慎用。辛味藥大多能耗氣傷陰,氣虛陰虧者慎用。2.甘能補、能緩

3、、能和,有補虛、和中、緩急、調和藥性等作用。如治虛證的黃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攣急作痛、調和藥性的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藥還能解藥、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藥多質潤而善于滋燥。甘味藥大多能膩膈礙胃,令人中滿,凡濕阻、食積、中滿氣滯者慎用。甘味藥大多能膩膈礙胃,令人中滿,凡濕阻、食積、中滿氣滯者慎用。3.酸能收、能澀,有收斂固澀作用。如治自汗盜汗、遺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瀉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烏梅,治大汗虛脫、崩漏

4、經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烏梅等。酸味藥大多能收斂邪氣,凡邪未盡之證均當慎用。酸味藥大多能收斂邪氣,凡邪未盡之證均當慎用。4.苦能泄、能燥、能堅。其中,能泄的含義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黃苦寒,功能瀉熱通便,治熱結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苦杏仁味苦降泄肺氣,治咳喘氣逆必投;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嘔喘常選。三指苦能清泄,如黃連、梔子味苦,能清熱瀉火,治火熱內蘊或上攻諸證宜擇。能燥即指苦能燥濕,如治寒濕的蒼

5、術、厚樸,治濕熱的黃柏、苦參等,均為苦味。能堅的含義有二:一指苦能堅陰,意即瀉火存陰,如黃柏、知母即是;二指堅厚腸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黃連有厚腸止瀉作用等。苦味藥大多能傷津、伐胃,津液大傷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大量用。苦味藥大多能傷津、伐胃,津液大傷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大量用。5.咸能軟、能下,有軟堅散結、瀉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鱉甲,治熱結便第3頁(六)影響因素每一味藥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是

6、可以轉化的。①炮制:如酒炒則升、姜汁炒則散、醋炒則收斂、鹽水炒則下行等。②配伍:在復方配伍中,少量性屬升浮的藥,在同較多的沉降藥配伍時,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制約;反之,少量性屬沉降的藥,在同較多的升浮藥配伍時,其沉降之性可受一定制約。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中藥的功效與主治病證中藥的功效與主治病證中藥的功效與主治病證,既是組方遣藥的依據和防治疾病的基礎,又是臨床中藥學的核心內容和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功效一、功效(一)含義功效是指中藥防治、診斷

7、疾病及強身健體的作用。又稱功能、功用、效能、效用。其有高級與初級之別。(二)認定中醫(yī)對中藥功效的認識、概括和確定,是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根據機體的用藥反應,即用藥前后癥狀、體征的變化,通過審證求因、辨證論治及歸納分析的方法反推而得。(三)表述中藥功效的用語大多采用動賓短語結構構成的詞組。其中,對初級功效的表述,常常與病證或癥狀等相對應,所用語句多為動詞加疾病名稱構成的詞組,如“已心痛”,“已疥”,“截瘧”,“治瘺”,“治皮脹”,“主寒熱

8、、疝瘕、頭風、目黃、耳聾”,“延年”等。對高級功效的表述,常常與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相對應,所用語句多為動詞加病邪(如風、寒、暑、濕、燥、火等)、臟器(如心、肺、脾、腎、肝、胃、小腸、膽、皮膚等)、生理功能或分泌排泄物(如陰、陽、氣、血、津、液、精、尿、便)及病理產物或反應(如痰濁、瘀血、疼痛、結石)等名稱構成的詞組。如清熱、燥濕、散風寒、祛風濕,平肝、補肝、補腎、清肺,補氣、生津、行氣、活血、通便、利尿、化痰、祛痰、瀉火、化瘀、排石等

9、。(四)分類1.按中醫(yī)辨證學分類(1)針對八綱辨證的功效:是指中藥的某些功效分別與八綱辨證的各綱辨證相對應。如對應表里辨證的有解表、發(fā)表、溫里、攻里等;對應寒熱辨證的有散表熱、清里熱、散表寒、散里寒等;對應虛實辨證的有補虛、瀉實等;對應陰陽辨證的有補陰、滋陰、斂陰、補陽、助陽、溫陽、回陽等。(2)針對病因辨證的功效:是指中藥的某些功效分別與病因辨證的六淫與疫癘、七情、飲食勞傷、外傷等辨證相對應。如對應六淫與疫癘的有散風、祛寒、清暑、滲濕

10、、燥濕、化濕、潤燥、清熱、瀉火、解毒等;對應七情的有鎮(zhèn)驚、定驚、解郁、安神、醒神等;對應飲食勞傷的有消食、消積、補虛、強身等;對應外傷的有生肌、斂瘡、續(xù)筋接骨、解蛇蟲毒等。(3)針對氣血津液辨證的功效:是指中藥的某些功效與氣血津液辨證的氣、血、津液病證辨證相對應。如對應氣病辨證的有補氣、行氣、降氣、斂氣等;對應血病辨證的有養(yǎng)血、活血、止血、和血、攝血等;對應津液辨證的有生津、保津、化痰、滌痰、化飲、逐飲、利水、逐水等。(4)針對臟腑辨證

11、的功效:是指中藥的某些功效分別與臟腑辨證的各臟腑病證辨證相對應。如對應心臟的有養(yǎng)心、清心、瀉心火、補心血、通心脈等;對應肺臟的有宣肺、溫肺、清肺、潤肺、斂肺、降肺氣等;對應大腸的有通腸(便)、潤腸、滑腸、澀腸等;對應脾臟的有補脾、健脾、溫脾、運脾、清脾熱、補脾氣、升脾陽等;對應胃腑的有溫胃、健胃、養(yǎng)胃、開胃、瀉胃火、降逆止嘔等;對應肝臟的有疏肝、清肝、養(yǎng)肝、暖肝、瀉肝火、平肝、潛陽、養(yǎng)肝陰(血)、息肝風等;對應膽腑的有利膽、清膽、溫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