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全球變暖和酸雨污染是當今重要的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已引起各國政府和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類影響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氮循環(huán),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CO2、CH4、N2O等)濃度不斷提高。同時,化石燃料的燃燒過程也向大氣排放SO2、NOx,造成酸雨污染。
   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人類活動最活躍的系統(tǒng),在全球變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酸雨因具有較高濃度的H+、SO42-、NO3-,可通過影響土壤理化性質、農作物的生長和

2、生理過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組成與活性,對農田溫室氣體的產生和排放產生影響。定量研究酸雨污染對農田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將為客觀評價酸雨污染的生態(tài)效應和正確估計農田溫室氣體排放提供依據。
   本研究的目的是:定量研究雨水離子濃度升高和/或pH值降低對不同土壤-作物系統(tǒng)溫室氣體(CO2、CH4、N2O)排放的影響規(guī)律,探討其影響途徑。
   本研究盆栽試驗用于研究模擬酸雨對土壤-作物系統(tǒng)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規(guī)律,室內培養(yǎng)試驗用

3、于探討秸稈、土壤水分條件對酸雨作用的影響。盆栽試驗選擇酸性(pH5.48)(S1)、中性(pH6.70)(S2)、堿性(pH8.18)(S3)水稻土,以我國大面積種植的糧食作物冬小麥、水稻為實驗對象,分別設置雨水離子濃度和pH值存在差異的3種模擬雨水(T1(pH6.0)、T2(離子濃度為T12倍,pH6.0)、T3(離子濃度為T12倍,pH4.4)),雨水噴淋量參照南京市1970-2000年30年月平均降水量。盆栽試驗時間持續(xù)2個冬小麥

4、和2個水稻生長季。土壤-作物系統(tǒng)溫室氣體排放速率采用靜態(tài)暗箱-氣相色譜技術測定。
   室內培養(yǎng)試驗Ⅰ選擇與盆栽試驗相同的3種水稻土(分別設置施用秸稈0、15g·kg-1土處理)在20℃條件下進行40d的培養(yǎng)試驗。培養(yǎng)期間分別用pH值存在差異的3種模擬雨水(TC1(pH6.0)、TC2(pH4.5)、TC3(pH3.0))將土壤含水量調為400 g·kg-1土。室內培養(yǎng)試驗Ⅱ只選擇了中性土壤S2(分別設置施用秸稈0、15g·kg

5、-1土處理),室溫條件下進行51d的培養(yǎng)試驗。培養(yǎng)期間分別用模擬雨水CR1(離子濃度為T22倍,pH5.6)、CR2(離子濃度為CR12倍,pH5.6)、CR3(離子濃度同CR1, pH3.5),將土壤含水量分別設置為400 g·kg-1土和淹水條件。種子培養(yǎng)試驗雨水設置同盆栽試驗,25℃條件下黑暗培養(yǎng)。
   主要結果如下:
   1.小麥生長期,酸雨顯著促進了堿性土壤-小麥系統(tǒng)暗呼吸和N2O排放,S3T3組平均暗呼吸

6、速率分別比S3T1組和S3T2組高23.6%、27.6%,S3T3組N2O平均排放速率比S3T2組高25.6%(p<0.05)(2005~2006年);酸雨雖然未對中性土壤和酸性土壤-小麥系統(tǒng)平均暗呼吸速率和N2O平均排放速率產生顯著影響(p>0.05),但在小麥幼苗、拔節(jié)、灌漿等時期,也對溫室氣體排放產生了顯著影響。
   2.水稻生長期,由于2006年和2007年田間秸稈填埋的差異,2年間酸雨對土壤-水稻系統(tǒng)溫室氣體排放的影

7、響有所不同。
   2.1僅雨水pH值的降低并未對土壤-水稻系統(tǒng)平均暗呼吸速率產生顯著影響;雨水離子濃度升高后可顯著提高酸性土壤-水稻系統(tǒng)平均暗呼吸速率;當雨水離子濃度升高的同時pH值降低后,中性土壤-水稻系統(tǒng)2006年平均暗呼吸速率和堿性土壤-水稻系統(tǒng)2007年平均暗呼吸速率顯著下降,但中性土壤-水稻系統(tǒng)2007年平均暗呼吸速率顯著上升。具體的變化程度為:S1T2組2007年的平均暗呼吸速率比S1T1組高8.1%,S2T3組2

8、006年平均暗呼吸速率比S2T1組降低21.4%,S3T3組2007年的平均暗呼吸速率比S3T1組低7.3%;S2T3組2007年的平均暗呼吸速率比S2T1組高7.9%(p<0.05)。2.2高離子濃度雨水對CH4排放有促進作用,低pH值雨水對CH4排放排有抑制作用。S1T2組CH4累積排放量比S1T1組高85.6%,S2T2組CH4累積排放量比S2T1組高19.2%,但未達到顯著水平;S1T3組CH4累積排放量比S1T2組低51.5%

9、,S2T3組CH4累積排放量比S2T2組低31.4%(p<0.05),但僅中性土壤-作物系統(tǒng)達到顯著水平。
   2.3僅雨水pH值降低對土壤-水稻系統(tǒng)N2O累積排放無顯著影響(p>0.05)。雨水離子濃度升高抑制了酸性土壤-水稻系統(tǒng)和中性土壤-水稻系統(tǒng)N2O排放。雨水離子濃度升高同時降低pH值后,抑制了中性土壤-水稻N2O排放。具體的影響程度如下:S1T2組2006年N2O累積排放量比S1T1組低16.6%(p:=0.039)

10、,S2T2組2007年累積排放量比S2T1組低56.4%(p=0.019),S2T3組2007年累積排放量比S2T1組低71.9%(p=0.047)。
   3.通過室內培養(yǎng)試驗證實,酸雨通過影響秸稈的分解過程對土壤系統(tǒng)溫室氣體排放產生影響。秸稈填埋是2006年和2007年間盆栽試驗土壤-水稻系統(tǒng)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同時土壤水分條件也發(fā)揮了重要影響。
   3.1低pH值雨水未顯著影響土壤有機碳分解,但顯著地影響了土壤中

11、作物秸稈的分解與N2O的產生與排放,從而對土壤系統(tǒng)CO2、N2O排放產生影響:酸雨促進了酸性和堿性水稻土中秸稈的分解,pH3.0酸雨處理下秸稈在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中40 d分解總量比pH6.0雨水處理下的分解總量高8%;酸雨抑制了中性水稻土中秸稈的分解,pH3.0酸雨處理下秸稈40 d分解總量比pH6.0雨水處理低15%。酸雨顯著促進了酸性土壤對照組N2O排放,S1TC3CK組N2O累積排放量比S1TC1CK組高51.3%(p<0.05

12、)。隨著雨水pH值的降低,秸稈對土壤系統(tǒng)N2O排放的抑制作用增強,導致3種土壤秸稈組N2O排放量的差距隨著雨水pH值的降低而縮小。
   3.2雨水離子濃度增加或pH值降低,未對中性土壤對照組或秸稈組CH4、N2O51d累積排放量產生顯著影響,高離子濃度雨水可減少淹水處理的土壤對照組CO2排放,CR2CKF組CO2-C累積排放量比CR1CKF低26.1%(p<0.05)。雨水差異對秸稈的分解差生了顯著影響:淹水狀態(tài)下,高離子濃度

13、雨水與低pH值雨水均促進了中性土壤中秸稈的分解,秸稈分解總量在CR2F組、CR3F組中分別比在CR1F中高16.1%(p<0.01),2.6%(p<0.01);非淹水狀態(tài)下,高離子濃度雨水和低pH值雨水均抑制了中性土壤中秸稈的分解,秸稈分解總量在CR2D組、CR3D組中分別比在CR1D中低5.3%(p<0.05),8.1%(p=0.111).
   綜上所述,酸雨未改變土壤-作物系統(tǒng)溫室氣體排放的季節(jié)動態(tài)特征。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

14、,酸雨對不同土壤-作物系統(tǒng)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并不相同。酸雨并未改變作物收割后農田系統(tǒng)溫室氣體排放。小麥生長期,堿性土壤-作物系統(tǒng)較酸性土壤和中性土壤-作物系統(tǒng)易受酸雨的影響;水稻生長期,N2O、CH4排放在酸性土壤-作物系統(tǒng)與中性土壤-作物系統(tǒng)中比其在堿性土壤-作物系統(tǒng)中更易受酸雨的影響。酸雨主要通過提高作物生長過程的能耗,改變土壤中秸稈的分解速率、作物秸稈與土壤的C/N,提高秸稈木質素含量、降低秸稈纖維素含量等途徑對農田溫室氣體排放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