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必背古詩詞賞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七年級上冊】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過碣石山,寫下了這首詩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lián)系詩的

2、正文可分三層: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這是繼承《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樸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是動態(tài);山島聳立,是靜態(tài),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tài),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tài),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實景第三層(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寫的是虛景即詩人的主觀感受,是從兩個“若”字看出來的這首詩的基調是

3、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1、“澹?!笔切稳菟▌邮幍臉幼?,“竦峙”是寫山島巍然屹立的形象“叢生”、“豐茂”給人以生機蓬勃的感受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A日月星辰好像在滄海中運行B日月星辰好像從滄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從滄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滄海3、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觀”字統(tǒng)領全篇的寫景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實寫,后四句是虛寫,其中總寫滄海全景的詩句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分寫部分

4、,先寫島上的樹木百草,次寫海面上的秋風洪波,最后寫天空中日月星辰詩中將“大?!狈Q為“滄?!?,是因為海水呈青蒼色4、這首詩的主旨是通過勾畫大海的壯觀景色,抒發(fā)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

5、,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開頭兩句點題“青山”當指北固山,在鎮(zhèn)江之北,面臨長江,三面環(huán)水詩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驛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見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他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頷聯(lián)寫船上所見景色,“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一語,又是為頸聯(lián)中“江春”一語作鋪墊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

6、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況詩人離家日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旅食他鄉(xiāng),見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給他傳遞家書了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1、對這首詩語句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A題目中的“次”本是“停駐”之意,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館之內B首聯(lián)中的“客路”指的是詩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題目中的北固山C頷聯(lián)中“兩岸闊”的“闊”

7、是表現(xiàn)潮平之后的景象,隨著春潮的起漲,放眼望去,江面似與岸平,舟中人的視野也因此而開闊D頸聯(lián)透露出詩人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此聯(lián)表現(xiàn)了江上行舟即將天亮的情景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A、詩歌以對偶句開頭,既顯工麗,又覺跳脫,先寫“客路”后寫“行舟”,那種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B、第二聯(lián)的“風正一帆懸”寫得尤為精彩詩正是通過這一小景,呈現(xiàn)了平野開闊、大江泛舟、波平浪靜等大景C、第三聯(lián)寫得妙絕當殘夜還

8、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顯露春意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比喜悅之情,令人想像到詩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聯(lián)寫詩人正放舟于綠水之上,正向著青山之外的綠水進發(fā),看到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想托雁兒捎信給在洛陽的家人,訴說自己內心深處的鄉(xiāng)愁3、品讀全詩,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第二聯(lián)所展現(xiàn)的畫面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漲,放眼望去,江岸齊平順和的江風中,一葉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懸在廣闊無邊的江天上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

9、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這首詩是白居易于穆宗長慶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3依舊,季節(jié)、園子、亭臺均與去年相同,但過去的一切,都像夕陽西下,一去不復返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說,人已經不是去年的人了,雖然景物沒有變,但人卻在變,隱然有一種惜春嘆老之情詞的下闋主要抒發(fā)春殘花落,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10、但燕子去而復返,在春天來臨之時,依戀舊巢,人們見到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可是青春卻一去不歸,酒闌人散之后,作者帶著莫名的閑愁在花園的小路上獨自徘徊下闋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是這首詞作品的靈魂所在,這首詞作品也因這二句而著名,成為流芳千古的佳作,由于作者自愛其工,又將這二句另組織在一首七律作品中這二句的意思是,春殘花落,是時序推移的自然道理,雖然觸景心傷,但也是無可奈何之事燕子春去秋來,依戀舊巢,不忘故主,人們見到它,有

11、似曾相識的感覺通觀這首詞的整個層面,它的構思精巧,選景典型,作者善于捕捉自己那一剎那間偶然為外物所觸發(fā)的真實情感整首詞處處是寫景和寫個人的活動,但處處又是抒情,由景及情,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交融這首詞在藝術上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它語言工巧,清麗而自然整首作品委婉含蓄,語淺情深,集中體現(xiàn)了晏詞“富貴氣象”的風格特色而妙手偶得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更使這首詞作品流傳千古,這是這首詞作品最成功之處1.本文的體裁屬于詞,浣

12、溪沙是詞牌名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已成為千古名句,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花開花落是自然規(guī)律,所以人是無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來尋舊巢,所以說似曾相似這是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慨嘆泊秦淮(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①秦淮:河名,源出江蘇省溧水縣,貫穿南京市②商女:賣唱的歌女③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樹后庭花》,后人亡國之音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

13、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灑脫;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貴沉溺于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調,借陳后主之尸,鞭笞權貴的荒淫,深刻犀利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場所唐王朝的都城雖不在建康

14、,然而秦淮河兩岸的景象卻一如既往有人說作詩“發(fā)句好尤難得”(嚴羽《滄浪詩話》)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tài),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氣氛又是那么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lián)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

15、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現(xiàn)在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chuàng)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huán)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xiàn)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這么處理,就很象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系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畫面(這就猶如“煙籠寒水月籠沙”),然后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16、“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里的邏輯關系是很強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后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fā)展和情感的抒發(fā)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象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絡全篇,詩人構思的

17、細密、精巧,于此可見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后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怎能不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

18、,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后主依然沉湎聲色“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xiàn)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于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xiàn)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xiàn)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1.閱讀下面這首詩,找出分析

19、不當?shù)囊豁棧–)A.首句寫景,二句敘事、寫景連用兩用“籠”字說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為下句“商女”、“亡國恨”、“猶唱后庭花”作了鋪墊B.詩中描繪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詩人的憂愁和傷感C.商女熱衷歌唱《玉樹后庭花》靡靡之音,詩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無知,又抒發(fā)了自己憂時傷世之感慨D.全詩表現(xiàn)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憂愁,語言清新洗煉,化用典故,是唐絕句中的優(yōu)秀詩篇2.仔細品味詩句“煙籠寒水月籠沙”,說說兩個“籠”好在什么地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