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看司馬遷的生死觀看司馬遷的生死觀張靜余張靜余蕭敏斐蕭敏斐歐陽璐瑤歐陽璐瑤鄭翠卉鄭翠卉一.司馬遷的簡歷司馬遷的簡歷司馬遷(前145—約前87),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出身史學世家,父親司馬談官至太史令。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先后拜學于董仲舒和孔安國。二十歲開始游歷名山大川,繼父親太史令的職位后,又隨漢武帝到泰山、長城、河北、遼西等地出游,增長見識。任太史令期間,飽覽朝廷藏書,并開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親的遺愿。漢武帝天漢二
2、年(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司馬遷因上疏為李陵辯護,觸怒漢武帝,被處以宮刑。司馬遷受此大辱,憤不欲生,但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決心「隱忍茍活」,發(fā)憤寫作,終于完成了偉大的歷史名著《史記》。《史記》記載了上起軒轅黃帝,下至漢武帝時當代史事,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紀傳體通史,不論在史學上還是在文學上都有其巨大的價值,故被魯迅稱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以他的《史記》,實現(xiàn)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理想。二.從《報任安書
3、》看司馬遷從《報任安書》看司馬遷《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給朋友任安的一封書信。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出獄后擔任中書令,是皇帝的近臣。友人任安給他寫信,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想到自己的經(jīng)歷和遭遇,感到很為難,沒有回信。待任安觸犯刑律下獄,被判處死刑,司馬遷寫了這封回信。直面自己的遭遇和經(jīng)歷,說明自己忍辱負重地活下來,是要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yè)。“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笔堑?,為了自己的理想,司馬
4、遷沒有選擇去死,而是忍著眾人的嘲笑和誤解,接受屈辱的宮刑換取活命,贏得修史的時間,這才有流傳至今的《史記》。一個人的慷慨赴死,一時的意氣可能更為干脆,但是司馬遷對于自己的生、自己的死造成的影響,有著清醒的認識: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假如不受宮刑之辱,按罪服法,自己像一個螻蟻般自生自滅,名節(jié)得不到承認,仍不免受到眾人的嘲笑。更重要的是,還有自己和父輩的心愿未了,
5、史書還沒有完稿。兩代人的未竟事業(yè),終究還是要留下遺憾。是忍著屈辱生,還是義無反顧死,司馬遷是經(jīng)過一番掙扎的,他把一個人的受辱,分成依命運降臨,歷史就不斷提供了面對生死抉擇的畫面。由于所有的生命體都有避死向生的本能,人有別于其他生命體之處或者就在于,為了某個自認為崇高的目的,可以逆本能而動,主動選擇死亡。就如孟子曾經(jīng)所說: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就如為了堅守士可殺不可辱及人活一口氣等等信念。所以一旦人們在可以
6、生的時候選擇了死,總是表現(xiàn)出轟轟烈烈、驚天地泣鬼神般的壯烈,蕩氣回腸,激越千古。當不朽與做人的基本信念不可調和時,是生還是死,這一難住哈姆雷特的選擇題就常常擺在了人們的面前。而這一難題也由于不朽概念的存在,就使得無論是選擇生還是選擇死都不能簡簡單單地用勇敢或怯弱來界定。生死關頭最能顯示英雄本色,通常選擇死,肯定會被認為是有勇氣的表現(xiàn)。但英雄與否也不能一概而論。所以,當這道生死難題擺在司馬遷面前時,經(jīng)過無盡的掂量,他以比選擇死更大的勇氣毅
7、然選擇了生,并最終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生死觀。這一觀念的提出,對于后人在解決這道難題時或者有一定的幫助。司馬遷的生死觀是對不朽理念的進一步詮釋。而不朽理念本身就包含了對死亡的原始恐懼。據(jù)筆者可以查找到的最初表述,這種恐懼當是出自孔夫子。司馬遷在《孔子世家》中記有孔子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比欢姑购笫?,也不是一件容易如愿的事。比如《伯夷列傳》就記載了伯夷、叔齊因相互辭讓君主之位而相偕去國;又因反對周
8、武王以暴易暴,不食周粟而死。司馬遷指出,如果不是因為孔夫子記錄了他們的事跡,他們就會如許多懷有同樣情操者一樣湮沒無聞了。所以司馬遷在傳末又一次引述了孔子的話:“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司馬遷才情既高,追求不朽正是他本人及家族的夢想。但他本人肯定也是時時刻刻受到達不成不朽的恐懼脅迫的。本來作為一個朝廷小官,司馬遷沒有什么建功立業(yè)的機會,也沒有像孔夫子那樣的圣人予以提攜,達成不朽應該是相當困難的。但達成不朽的機遇還是出現(xiàn)在了司馬家族的面前。
9、這個機遇是,他們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承平時代,又可以很方便地接觸到大量的文獻資料,他們有條件繼續(xù)自孔子以后中絕的著述事業(yè)。從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開始,就著手為開創(chuàng)家族的不朽事業(yè)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上觳患倌?,司馬談只好以臨終囑托的方式將使家族不朽的接力棒交到了司馬遷手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的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在司馬遷時代,這個生命還屬于父母、家庭、家族。正是背負著家族與先人的重托,司馬遷開始其對不朽的追求。當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