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特點、問題、展望 ——新課標全國卷試題分析與展望,中學歷史的五個“脫離” 教學與命題脫離; 教材與試題脫離; 體例與考綱脫離; 試題與答案脫離; 考生與閱卷脫離。,歷史難教,歷史難學。,2016年新課標高考歷史試題四大觀感,難度穩(wěn)中有降、聚焦學科素養(yǎng)、彰顯課程意識、對話熱點話題。,難度穩(wěn)中有降,(一)選擇題題型、題量保持穩(wěn)定
2、 依托新情景、新材料,重點考察學生歷史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二)非選擇題: 第40題:重能力(概括、分析、評價) 第41題:視野寬、角度新、立意高,,(二)選做題: 脫教材、重能力、顯主題、貼現(xiàn)實。,各模塊分值分布,各模塊分值分布,必修部分試卷結構,選擇題類型分值統(tǒng)計(總分48分),非選擇題題型分值統(tǒng)計(必修37分,選修15分),(1)概括歸納題;(2)分析因果題;(3)評價題;(4)論證觀
3、點題;(5)比較區(qū)別題;(6)提取信息說明題;(7)談認識啟示和理解的開放性試題。,非選擇題題型,聚焦學科素養(yǎng),知識立意,能力立意,素養(yǎng)立意,,,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形成作為現(xiàn)代公民應具備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4、、家國情懷五個方面。,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1.唯物觀念: 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論。 只有運用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透過歷史的紛雜表象認識歷史的本質,才能對歷史有全面、客觀的認識。,2.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lián)系和空間聯(lián)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 歷史的時空觀念是
5、指歷史時序觀念和空間觀念。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歷史時間和空間下發(fā)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當中,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3.史料實證 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xiàn)歷史真實的態(tài)度與方法。 歷史過程是不可逆的,認識歷史只能通過現(xiàn)存的史料。要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必須重視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這是歷史學的重要方法。,4.歷史解釋 歷史解釋是指以
6、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tài)度、能力和方法。 所有歷史敘述在本質上都是對歷史的解釋,區(qū)別只是在于解釋的正誤、深淺。人們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釋過去,通過對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辯證、客觀地理解歷史事物,不僅要將其描述出來,還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層次關系。通過對歷史的解釋,不斷接近歷史真實。,5.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 學習和探究歷
7、史應具有價值關懷,要充滿人文情懷并關注西安市問題,以服務于國家強盛、民族自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為使命。,全國卷Ⅰ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全國卷Ⅱ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對話熱點話題,2016年的歷史試題,依托學科知識,彰顯價值引領。 如新課標全國卷Ⅱ第24題關于中國古代漢字,落腳點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第27題考察乾隆年間大陸移民在臺灣安居繁衍,落腳點是大陸與臺灣同根同祖,血濃于水;第33題對英國人口死亡率變化的考察,落腳點是環(huán)
8、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第40題對中國歷代移民問題的考察,關注的是華僑華人對祖國的歷史貢獻;第41題考察中國古代對外交流,引導學生關注玄奘和鑒真等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也是對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問題的時代熱點的體現(xiàn)。 新課標全國卷Ⅰ第24題,對漢代儒學的考察,落腳點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第30題,落腳點是國共關系;第41題,是對當前我國人口政策調整和人口紅利問題的回應。,彰顯課程觀念,突出能力考察,試題開放有度,滿足個性發(fā)展,體
9、現(xiàn)史觀引領,拓寬歷史視野,貼近時代脈搏,關注社會現(xiàn)實,新課程五年高考歷史試題特點,依托基礎知識,考察知識運用,彰顯課程觀念,突出能力考察,彰顯課程理念,第一、從重教材到重課程,第二、命題點向課外延伸,傳統(tǒng)的命題思路強調對知識點的識記,新的命題思路強調對知識點的理解。 在考查內容上,強調的是歷史課程的知識而不是歷史教材的知識。 材料的功能不是印證教材的觀點,而是學生提取信息、得出結論的依據。 以課程觀取代教材觀是新
10、課程高考的一個突出變化,表現(xiàn)在試題上是更多地呈現(xiàn)新材料、新情景。,彰顯課程觀念,突出能力考察,歷史試題的命題思路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強調的“堅持以問題為中心,運用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注重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歷史學科意識”的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思維活躍、視野寬廣的新型人才。 這一思路命題需要學生具有相對廣博的知識視野和較深的知識積累,長期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很難適應,而且對高中歷史教學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在中學教學中亟待解決。,彰
11、顯課程觀念,突出能力考察,(2011全國卷Ⅰ·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頒布“向各國宣戰(zhàn)懿旨”。6月26日,浙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于列強駐上海領事商定《東南保護約款》。規(guī)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中外商民人民產業(yè)為主”。這表明 A.列強在華勢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權面臨危機 C.地方實力派成為列強代理人
12、 D.地方勢力與朝廷分庭抗禮,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2013全國卷Ⅰ·34)圖6中①②③④分別是不同時期的歐洲局部圖。符合德國歷史發(fā)展進程的是,(2015全國卷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先后統(tǒng)籌完成了江寧、鎮(zhèn)江、虎門、馬尾、連云港等要塞區(qū)的建設,又大規(guī)模構筑了京滬、滬杭、豫北、晉北、綏東等側重于城市和交通線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國民
13、政府 A.力圖防范各地興起的反蔣運動 B.對日持久防御作戰(zhàn)的戰(zhàn)略意圖 C.全力“圍剿”紅軍的企圖 D.試圖削弱各地軍閥的實力,(2016全國卷Ⅰ·30)1943年8月,國民黨頒布《抗戰(zhàn)期間宣傳名詞正誤表》,把“親日派”“長征時代”“爭取民主”“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歸為“謬誤名詞”,禁止刊載,這反映了國民黨 A.努力緩和與其他黨派的關系 B.
14、竭力塑造戰(zhàn)時政府的形象 C.與中共爭奪抗戰(zhàn)的領導權 D.力圖維護一黨專政的局面,(2016全國卷Ⅰ )34.,推動表1所列國際組織出現(xiàn)的主要因素是 A.發(fā)達國家經濟高速增長造成的資源緊缺 B.新興獨立國家對不離的國際經秩序 C.經濟全球化開始擴展到生產領域
15、; D.經濟區(qū)域集團化取得顯著成就,2016年全國卷Ⅱ 第29題關于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農業(yè)生產、第31題關于“一五”計劃期我國住宅建設、第33題關于英國18世紀以來人口死亡率的變化、第34題關于1928年美國出版大量關于蘇聯(lián)的著作、第35題關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著名黑人爵士樂演唱家在美洲等地巡演等。試題中的“材料”或“現(xiàn)象”在教科書中找不到
16、“原形”,但這些“材料”或“現(xiàn)象”都發(fā)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歷史背景,結合歷史背景和歷史階段特征,對這些“材料”或“現(xiàn)象”是能夠做出合理解釋的。學生在歷史教材的學習中涉及到這些知識。,課程理念對高考試題的影響,(一)新課程要求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述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和規(guī)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 (二)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xiàn)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 (三)新課程要
17、求歷史學科內容堅持基礎性和時代性,密切與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 (四)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五)新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新課程要求學生認
18、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和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七)新課程認為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和載體。,課程理念對高考試題的影響,能力考察是高考永恒的主題。 近幾年的新課程高考試題尤其突出對學生認識能力、概括能力、評價能力的考察。,彰顯課程觀念,突出能力考察,一、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二、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19、三、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2016全國卷Ⅱ·40)(25分)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以來全球國際人口遷移的基本趨勢。(8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以來中國海外移民的特點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說明華僑華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貢獻。(17分),,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
20、和闡釋事物,(2016新課標全國卷Ⅱ·41)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玄奘(602-664),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歷經艱辛,十余年中,行程數(shù)萬里,游歷百余國,回國后,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煉而準確。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鑒真(688--763),深明佛學,50余歲時,受日本邀請,發(fā)愿東渡。他排除千難萬險,歷
21、時12年,經6次努力,最終到達日本。鑒真東渡,對日本的佛學、建筑、雕塑、醫(y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 據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等 解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
22、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2分),獲取和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事物、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討問題,,(2016新課標全國卷Ⅰ·40 )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中期人口膨脹的原因及其影響。(1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學者緩解人口壓力等主張,并加以簡要評價。(13分),(2016新課標全國卷Ⅰ·41) 結合材料與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制度構想與實踐
23、”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簡述須有史實依據)。,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全國卷Ⅱ·25) 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yōu)樽杂赏犊?,差額錄用的科舉制,科舉制更有利于 A.選拔最優(yōu)秀的官吏 &
24、#160; B.鑒別官員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會文化水平,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全國卷Ⅱ·30)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將日偽紡織企業(yè)合并,成立了國有的中紡公司。政府高層解釋稱,商民在抗戰(zhàn)之后,對于所接收之敵偽紗廠,“即便有人承購,事實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維持,等于
25、仍由政府自行撥款接辦,國庫并不因出售紗廠而有大量之收入”。這反映了此時期 A.政府視圖緩解民族工業(yè)困境 B.國家實行對輕紡工業(yè)的統(tǒng)治 C.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開始衰落 D.政府在經濟中主導地位加強,獲取和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事物。,(全國卷Ⅰ·25)圖4為漢代畫像磚中的農事圖。此圖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A.個體農戶的生產勞作狀態(tài) B.精耕細作農業(yè)的不斷發(fā)展C.土地公有制下
26、的集體勞作 D.大地主田莊上的生產情形,獲取和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事物。,(2015全國卷Ⅰ·40)(25分)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漢代儒學與孔孟儒學的不同之處,并概括宋代理學在哪些方面對儒學有所發(fā)展。(10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韓愈、康有為關于儒學認識的共通之處。(8分) (3)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孔子與儒學?(7分),彰顯課程觀
27、念,突出能力考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討問題,(2015全國卷Ⅰ·4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歷史學者為說明近代以來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fā)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產力=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 這一公式表明,科學技術有乘法效應,它能放大生產力諸要素。
28、 ——摘編自齊世榮總主編《世界史》 運用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史實,對上述公式進行探討。 (說明:可以就科學技術與公式中一個或多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論證;也可以對公式進行修改、補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2015年全國卷Ⅱ·40) (1)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孟子和蘇拉拉底的法制觀念。(10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種法制觀念產生的社會背景及
29、其共同的歷史價值。(15分),(2015年全國卷Ⅱ·41) 表2能夠反映我國節(jié)假日變化的多種趨勢。指出其中一種變化趨勢并說明形成的歷史原因。,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獲取和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事物,第一、認識能力 對歷史現(xiàn)象的認識能力,尤其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比較突出。 2015年:第26題關于民間崇拜得到朝廷認可、第27題關于狀元人數(shù)
30、的變化、第28題關于“包裝布”的變化;第33題對英國政治現(xiàn)象的考察,都屬于考察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 2016年:新課標Ⅱ卷第24題關于中國古代漢字的發(fā)展演變,第26題關于佃農居絕大多數(shù), 第28題關于19世紀中期以后,中國市場上的洋貨日益增多,第30題關于國民政府將日偽紡織企業(yè)合并,成立了國有的中紡公司,第31題關于“一五”計劃期間,我國住宅建設占基本建設投資額的比重不斷減少,第32題雅典政府驅使公民去參加大會等題,也都屬
31、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考察。,第二、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能力,它需要學生對所學習知識、史料進行充分的理解,進過縝密的提煉和總結,最后形成精練的結論。 2016年全國卷Ⅰ: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學者緩解人口壓力的主張,并加以簡要評價。(13分) 2016年全國卷Ⅱ: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以來全球國際人口遷移的基本趨勢。(8分),第二、概括能力 概
32、括能力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能力,它需要學生對所學習知識、史料進行充分的理解,進過縝密的提煉和總結,最后形成精練的結論。 2015年第41題: (1) 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漢代儒學與孔孟儒學的不同之處,并概括宋代理學在哪些方面對儒學有所發(fā)展。(10分) 2010年第41題: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8分) 2011年第40題: (1)根據材料一
33、、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至唐官員選拔所體現(xiàn)的“德”、“才”觀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15分),第三、評價(述)能力 歷史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要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形成一定的評價能力。 2016年全國卷Ⅰ: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學者緩解人口壓力的主張,并加以簡要評價。(13分) 2015年第40題: (3)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孔子與儒學?(7分) 2011年第
34、40題: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述清末對“德”、“才”的新認識。,2016年全國卷Ⅰ考點: 漢代儒學、中國古代土地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明清君主專制、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甲午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新中國外交、羅馬法、英國君主立憲制、經濟全球化、馬歇爾計劃、古代中國經濟、啟蒙運動。,依托基礎知識,考察知識運用,2015年全國卷Ⅰ考點: 小農經濟、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宋代東南沿海經濟的發(fā)展、經濟重心南移、晚清中
35、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北洋軍閥割據混戰(zhàn)、國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戰(zhàn)、“一五計劃”、羅馬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羅斯福新政、布雷頓森林體系、漢宋之際儒學的發(fā)展。,依托基礎知識,考察知識運用,2014年全國卷Ⅰ涉及的知識點: 宗法觀念、儒學發(fā)展、心學、海禁、近代經濟結構變動、戊戌變法、近代社會生活、一五計劃、雅典民主政治、1787年憲法、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歐元、中國古代科學、西方近代科學、抗日戰(zhàn)爭等。,2014年第40題: (1
36、)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宋應星、牛頓二人科技成果的特點及它們出現(xiàn)的背景。(15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運不同的原因。(10分),依托基礎知識,考察知識運用,2013年歷史試題涉及的知識點: 必修Ⅰ:分封制的瓦解與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漢唐地方行政體制的比較、中國近代化的發(fā)展歷程、中共對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點、英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特點、近代德國的版圖變遷。
37、 必修Ⅱ:胡佛應對經濟危機的舉措、二戰(zhàn)后歐洲的一體化、蘇聯(lián)斯大林模式、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蘇俄新經濟政策的比較、中國古代海洋利用的比較。 必修Ⅲ:儒學發(fā)展歷程之程朱理學、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依托基礎知識,考察知識運用,,2010年選擇題考查了分封制、郡縣制、陸王心學、北美獨立戰(zhàn)爭、日本明治維新、中國近代教育、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近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北美獨立戰(zhàn)爭、百團大戰(zhàn)、新時期外交等主干知識點。材料題考查了中外工業(yè)發(fā)展狀況
38、以及中外改革等問題。 2011年選擇題考查了西周社會制度的影響、南北朝經濟發(fā)展狀況、黃宗羲的思想、蘇格拉底的人文主義思想、太平天國運動、巴黎公社、戊戌變法、五四運動、八國聯(lián)軍侵華、世界經濟發(fā)展、八字方針、經濟體制改革、近代科學理論等。材料題考查了選官制度的變化、大國崛起、辛亥革命等問題。 2012年考查的知識點: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明清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特點、羅馬法、經濟體制改革、工業(yè)革命與城市化。
39、,依托基礎知識,考察知識運用,(2016年全國卷Ⅰ·24)孔子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漢代崇尚儒學,尊《尚書》等五部書為經典,記錄孔子言論的《論語》卻不在“五經”之中。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 ) A.“五經”為闡發(fā)孔子儒學思想而作 B.漢代儒學背離了孔子的儒學思想 C.儒學思想植根于久遠的歷史傳統(tǒng) D.儒學傳統(tǒng)由于秦始皇焚書而斷絕,(2016年新課標全國卷Ⅰ·27)明初廢行省,地
40、方分設三司,分別掌管一地民政與財政、司法、軍事,直屬六部。明中葉以后,皇帝臨時派遣的巡撫逐漸演變?yōu)槿局系牡胤阶罡咝姓L官。這一變化有助于 ( ) A.擴大地方行政權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權限 D.緩解中央與地方的對立,(2015年新課標全國卷Ⅰ·26)宋代東南沿海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些民間崇拜,如后來被視為海上保護神的媽祖、被視為婦幼保護神的臨水夫人等,這些崇拜
41、得到朝廷認可,后世影響不斷擴大。這反映出 A.朝廷不斷鼓勵海洋開發(fā) B.女性地位逐漸得到提高 C.東南沿海經濟社會影響力上升 D.統(tǒng)治思想與民眾觀念趨向一致,依托基礎知識,考察知識運用,(2015年全國卷Ⅰ·28)1852年,一位在華英國人在報告中稱,英國商人運往倫敦的中國生絲是以“無用的”曼徹斯特上等棉布包裝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裝的主要是中國產的土布。包裝布的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
42、A.中國的土布質量粗糙 B.英國棉布價格更具優(yōu)勢 C.中國生絲在英國暢銷 D.英國棉布在中國滯銷,依托基礎知識,考察知識運用,(2015年全國卷Ⅱ·32)17世紀60年代,茶葉在英國只是上流社會的消費品;到18世紀末,茶葉已成為普通民眾的日常消費品。這反映了當時的英國 ( ) A.等級觀念明顯淡化 B.崇尚東方的生活方式 C.貧富差距
43、日益縮小 D.擴大了與東方的貿易,依托基礎知識,考察知識運用,試題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考察角度不斷翻新,命題立意不斷提高,試題開放有度,滿足個性發(fā)展,2011年:評材料中關于西方崛起的觀點。 2012年: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沖擊—反應”模式。 2013年:比較圖9、圖10,提取兩項有關漢唐間歷史變遷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 2014年: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該
44、目錄提出一條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 2015年:運用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史實,對上述公式——生產力=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進行探討。,,2011年以來,新課標全國卷第41題以其開放的形式、寬廣的視野、新穎的角度和高遠的立意,較好的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2016全國卷Ⅰ·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民訂立契約建立國家,他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主權不可轉讓
45、,也不可代表,議員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當人民的“辦事員”。英國人“只有在選舉國會議員的期間,才是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之后,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權不可分割,否則主權者將被“弄成是一個支離破碎拼湊起來的怪物”。 ——據盧梭《社會契約論》 結合材料與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制度構想與實踐”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 (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簡
46、述須有史實依據),(2016 全國卷Ⅱ·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玄奘(602-664),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歷經艱辛,十余年中,行程數(shù)萬里,游歷百余國,回國后,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煉而準確。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鑒真(688--763),深明佛學,50余歲時,受日本邀請,發(fā)愿東渡。他排除千難萬險,歷時
47、12年,經6次努力,最終到達日本。鑒真東渡,對日本的佛學、建筑、雕塑、醫(y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據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等 解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 (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試題內容(素材)呈現(xiàn)方式的變化。
48、2.思維視角變化。3.作答要求和難度的變化。,41題的變,1.準確理解題目情境,深刻揭示內容主旨的能力。2.深入理解、靈活遷移和創(chuàng)造性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邏輯論證和精當表述的能力。,41題的不變,41題的命題特點,1.沒有明確答案,只有評分參考意見。2.命制獨特,重在創(chuàng)新,對歷史知識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考查,是歷史學科能力的集大成者。3.命制多與史學前沿動態(tài)相聯(lián)系。4.答案一般具有非唯一性和不確定性。5.
49、注重對過程的評價,并且允許和鼓勵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見。,體現(xiàn)史觀引領,拓寬歷史視野,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和規(guī)律,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課程。 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
50、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fā)展。,體現(xiàn)史觀引領,拓寬歷史視野,2011年:評材料中關于西方崛起的觀點。 2012年: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沖擊— 反應”模式。,(2015年全國卷Ⅰ·41)運用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史實,對上述公式進行探討。 生產力=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 (說明:可以就科學技術與公式中一個或多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論證;也可以對公式進行修改、補充、否定或
51、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2015年全國卷Ⅰ·26)宋代東南沿海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些民間崇拜,如后來被視為海上保護神的媽祖、被視為婦幼保護神的臨水夫人等,這些崇拜得到朝廷認可,后世影響不斷擴大。這反映出 A.朝廷不斷鼓勵海洋開發(fā) B.女性地位逐漸得到提高 C.東南沿海經濟社會影響力上升 D.統(tǒng)治思想與民眾觀念趨向一致,體現(xiàn)史觀引領,拓寬歷史視野,堅持以人類
52、所面臨和關心的重大社會現(xiàn)實問題為中心的設計思想,密切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歷史試題不刻意回避對社會熱點、知識熱點的考查,命題點的選取很多來自社會中的重大問題。 近五年新課標全國卷試題基本都秉承這一主題,考點涉及政治制度建設、法制建設、傳統(tǒng)思想發(fā)展、近代民主革命、中共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全球化等一些列重大話題,緊緊把握住時代主題。,貼近時代脈搏,關注熱點話題,歷史試題命題規(guī)律,一、強調歷史解釋 堅持“材料第一,論從史出”的命題
53、原則,蘊含重要信息的歷史材料或文字敘述構成了試卷的主體。對能力的考查主要從閱讀理解試題材料切入,以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讀、整理及運用為基礎,向其他各種能力的考查延伸。同時,對教材涉及的一些重要歷史概念,特別是教材一帶而過、學生理解不透的重要概念,以及與知識主干有關聯(lián)的選修內容、初中教材敘述更為完整的內容等,試題往往從理解深度上要求更加到位。,二、重史學思想和方法 這是近年高考命題日益關注的一個領域。主要是體現(xiàn)“整體史觀”、“全球史
54、觀”、“文明史觀”、“現(xiàn)代化史觀”及“新史學”等歷史研究的理論體系和模式,運用“比較史學”、“計量史學”等方法分析和說明歷史問題。體現(xiàn)了對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歷史試題命題規(guī)律,三、知識拓展方面 一是大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和學術熱點問題以及科研前沿的成果(且是在政治上不太敏感的問題); 二是中學教科書中闡釋片面、觀點陳舊的內容,高考命題也會有意去顛覆; 三是古今中外貫通,在學科體系和主干知識方面不同
55、版本教材可以互補的內容。,歷史試題命題規(guī)律,復習備考啟示,啟示一:知識記憶只是第一步(運用),啟示二:教材結論僅僅是參考(拓展),啟示三:獨立思維能力要塑造(理性),啟示五:提升歷史認識是關鍵(目標),啟示四:拓展歷史視野有必要(途徑),考生普遍存在的五個問題,歷史分析能力較差,歷史表達能力較弱,基礎知識掌握薄弱,信息解讀能力較差,審題能力比較薄弱,基礎知識掌握薄弱,基礎知識包括歷史上基礎史實的記憶、歷史概念的深刻理解,歷史認識的理解,
56、歷史階段特征的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建立,歷史的基本邏輯推理。學生在答題過程中這幾個方面都有嚴重的問題。,歷史結論的理解有誤,24.圖3為三國曹魏《三體石經》的殘片,經文中的每個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種字體刻寫。這三種字體反映了 () A.當時統(tǒng)一文字的努力 B.漢字演變的歷史過程 C.
57、當時字體流行的實際情況 D.漢字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有38%的同學誤選了“漢字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一項,忽視了重要的歷史結論,即甲骨文是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這里的成熟是指甲骨文已經初步具備了六書的構字規(guī)律。 秦朝統(tǒng)一全國后“書同文”,全國統(tǒng)一的文字體系已經形成。 還有17.5%的同學選了C當時字體流行的實際狀況。三國時期比較流行的字體是隸書,怎么會流行先秦古文呢?。,歷史概
58、念的理解有誤,30.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將日偽紡織企業(yè)合并,成立了國有的中紡公司。政府高層解釋稱,商民在抗戰(zhàn)之后,對于所接收之敵偽紗廠,“即便有人承購,事實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維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撥款接辦,國庫并不因出售紗廠而有大量之收入”。這反映了此時期 A.政府視圖緩解民族工業(yè)困境 B.國家實行對輕紡工業(yè)的統(tǒng)治 C.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開始衰落 D.政府在經濟中主導地位加強,有39.1%的同學選
59、了A。從歷史概念來看,敵偽紗廠并不是民族工業(yè),即使接收也由政府主導。這是歷史概念不清導致的。,歷史階段特征的理解有誤,32.公元前5世紀劇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時讓行使警察職能的公共奴隸,用染成紅色的繩子驅使公民去參加大會。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紅色痕跡,他將被處以罰款。這反映出當時的雅典A. 公民大會形同虛設 B. 民眾失去政治熱情C. 參政是公民的義務 D. 參政喪
60、失民眾信任,38%的人選了“民眾失去政治熱情”。公元前5世紀,雅典公民政治發(fā)展,公民大會是城邦政治的重要機構,城邦公民直接參加公民大會決策城邦的一切事務,公民政治發(fā)展,參政熱情不會失去。 題干部分強調的是公民參與城邦政治是基本的權利,也是城邦公民應盡的義務,否則會遭受懲罰。,歷史知識體系構建較弱,2016 全國卷Ⅱ·40.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以來中國海外移民的特點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
61、說明華僑華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貢獻。(17分),華僑華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貢獻,較少考生能夠回答出支持孫中山的民主革命和投身全民族抗戰(zhàn)。說明在平時復習備考過程中,圍繞主題,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相對薄弱。,(2015全國卷Ⅰ·26)宋代東南沿海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些民間崇拜,如后來被視為海上保護神的媽祖、被視為婦幼保護神的臨水夫人等,這些崇拜得到朝廷認可,后世影響不斷擴大。這反映出A.朝廷不斷鼓勵海洋開發(fā) B.女性地位逐漸得到提高C.東
62、南沿海經濟社會影響力上升D.統(tǒng)治思想與民眾觀念趨向一致,基礎知識掌握薄弱,(2015全國卷Ⅰ·34)1935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其中規(guī)定凡年滿65歲的退休人員,根據原工資水平每月可獲得一定數(shù)額的養(yǎng)老金。與該規(guī)定屬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訂公平經營章程 B.建立失業(yè)保險制度C.提供農副產品補貼 D.規(guī)定最低工資水平,基礎知識掌握薄弱,31.“一五
63、”計劃期間,我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制度,各地根據國家糧食計劃供應的相關規(guī)定,以戶籍為依據確定糧食供應的對象與數(shù)量。這一制度的實行 A.有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 B.保障了工業(yè)化戰(zhàn)略實施 C.緩解了災害造成的糧食短缺 D.加速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基礎知識掌握薄弱,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脊棚@示,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地區(qū)君王墓葬規(guī)模宏大,其余墓葬無明顯等級差別;在經濟發(fā)達的東方
64、六國地區(qū),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級差別明顯。這表明 A.經濟發(fā)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維系的關鍵 B.分封制中的等級規(guī)定凸顯了君主集權 C.秦國率先消除分封體制走向集權統(tǒng)治 D.東方六國仍嚴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基礎知識掌握薄弱,29.現(xiàn)代化是晚清歷史發(fā)展的一個趨向,最能體現(xiàn)這一趨向的是 A.洋務運動—戊戌政變—清末新政 B.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C.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 D.太
65、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26.有學者說,在古代雅典,“政治領袖和演說家根本就是同義語”。這一現(xiàn)象是雅典 A.政治體制的產物 B.社會矛盾緩和的反映 C.頻繁改革的結果 D.思想文化繁榮的體現(xiàn),基礎知識掌握薄弱,35.有俄羅斯學者認為,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屬于新版的蘇俄新經濟政策。這一認識的依據是兩者都 A.處于相似的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 B.面臨著處理計劃與市場的
66、關系問題 C.鞏固了農村的集體所有制經濟 D.促進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33.1952年,蘇共領導人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報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總收獲量達到80億普特,而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總收獲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認為是最尖銳、最嚴重的問題——谷物問題,就這樣順利地解決了,徹底而永遠地解決了?!边@一論斷 A.與實際情況完全相符 B.成為加快工業(yè)化的依據 C.是對農業(yè)改革的肯定 D.是
67、對斯大林模式的維護,基礎知識掌握薄弱,(2) 忽視了題目的限定條件和題目要求。,審題能力較弱,(2016全國卷Ⅰ·32)德國文學家歌德說,羅馬法“如同潛入水下的一只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抖擻精神地重新出現(xiàn)”,對此的正確理解應是,羅馬法A.是近代歐洲大陸國家法律的基礎 B.為歐洲近代社會確立了行為規(guī)范C.所維護的民主制度歷史影響深遠
68、160; D.不斷地改變了歐洲歷史發(fā)展方向,(2015全國卷Ⅰ·24)《呂氏春秋·上農》在描述農耕之利時不無夸張地說:一個農夫耕種肥沃的土地可以養(yǎng)活九口人,耕種一般的土地也能養(yǎng)活五口人。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收益的增加 A.促進了個體小農經濟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 C.導致畜力與鐵制農具的使用 D.阻礙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長,(2) 忽視了題目的限定條件和題目要求。,審題能
69、力較弱,,(2015全國卷Ⅰ·25)兩漢時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執(zhí)政大臣也主要從他們之中選擇。這被當時人視為“安宗廟,重社稷”的“漢家之制”。漢代出現(xiàn)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權 B.“家天下”觀念根深蒂固 C.母族親屬關系受到重視 D.劉氏同姓諸侯王勢力強大,(2) 忽視了題目的限定條件和題目要求。,審題能力較弱,(2015全國卷Ⅰ·
70、;28)1852年,一位在華英國人在報告中稱,英國商人運往倫敦的中國生絲是以“無用的”曼徹斯特上等棉布包裝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裝的主要是中國產的土布。包裝布的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 A.中國的土布質量粗糙 B.英國棉布價格更具優(yōu)勢 C.中國生絲在英國暢銷 D.英國棉布在中國滯銷,(2) 忽視了題目的限定條件和題目要求。,審題能力較弱,(2016全國卷Ⅰ·40) (1)根據材料
71、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中期人口膨脹的原因及其影響。(1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學者緩解人口壓力等等主張,并加以簡要評價。(13分),(2) 忽視了題目的限定條件和題目要求。,審題能力較弱,(1)文本理解能力較弱,不能夠從材料中提取觀點。,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較差,很多考生不能從文字中提煉出明確而合理的觀點,究其原因,缺乏對文本材料的宏觀整體和專業(yè)的理解和把握。有的寫成大而空的“文化帶動發(fā)展,文化是我們不可
72、缺少的”,還有的寫“歷經艱險方有成功可能的”“勤奮堅持終成大器的”“實踐出真知,真正的史書有利于文化發(fā)展”,玄奘西游促進佛教傳播的;再有寫成不知所的“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了詩經”再有材料理解偏頗的“中國古代外交以宣揚國威為目的”。 另外,還有部分考生不知道觀點應該怎么表述,有考生寫成了“繁榮的文化交往”這是標題,沒有觀點。有的考生寫成了反問句,觀點應該是闡述性質的,應該是概括性的陳述句來表述的。 再有,學生對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課標全國卷理綜試題(含答案)
- 2016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1語文試題試題分析
- 2018全國卷新課標ⅱ卷歷史試題、答案、解析
- 高考語文全國卷新課標試題及答案
- 2018全國卷新課標1卷歷史試題、答案
- 2018全國卷新課標(1卷)歷史試題、答案
- 英語全國卷新課標卷及答案
- 高考理綜試題新課標全國卷帶答案
- 新課標全國卷語文高考試題詳解
- 新課標全國卷語文校對版
- 新課標全國卷語文含答案
- 全國卷高考文科數(shù)學試題及答案新課標
- 高考新課標全國卷1理綜試題及答案
- 新課標全國卷高考理科數(shù)學試題及答案
- 2017新課標全國卷1理綜試題及答案
- 2023年新課標全國卷ⅱ理綜試題+答案解析
- 2015年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新課標全國卷
- 2017新課標全國卷1理科數(shù)學試題及答案
- 高考新課標全國卷文綜——歷史試題及答案
- 35289.20112015年新課標全國卷1卷歷史選擇題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