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大《古代漢語專題》復習資料考試電大《古代漢語專題》復習資料考試一、一、簡答題簡答題1、《說文解字》的作者是誰?它是怎樣一部書?《說文解字》的作者是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收錄篆文9353個、重文1163個。按照部首排列,共540個部首。正文分為十四篇,書末的敘和目錄別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為上下。書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釋義,再分析形體結構,最后或說明讀若某。《說文解字》綜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體結構,因形見義。根據它,可以上求
2、造字的根源,下辨字體的變遷。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橋梁,而且也是當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據。《說文解字》總結了漢代訓詁學家對經傳文字的訓釋,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字形考求本義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義詞義必備的工具書。2、根據文字學的觀點,“莫”字的造字本義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語言中的否定性的無定代詞,后來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疲勞的意思本來用“?!弊直硎?,但古書里常用“罷”來代替“?!?,表示疲勞。請分析一下這兩種用字現象各自
3、的性質,并說說它們的區(qū)別?!澳弊纸枳鞣穸ㄐ詿o定代詞是本無其字的假借,后來造的“暮”同“莫”是今字與古字的關系。借“罷”表示“疲”,由于“疲”字本有,所以“罷”字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兩者都是依聲托事的做法,區(qū)別在于前者是本無其字的假借,而后者是本有其字的通假。3、舉例說明詞義引申的基本趨勢是什么?從本義和引申義表示的內容范圍或概念特點來看,詞義引申的基本趨勢是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例如:“江”、“河”由專指長江、黃河引申為泛指河流
4、,“匠”由專指木匠引申為泛指工匠,“好”由女子貌美引申為泛指美好,“涉”由淌水過河引申為泛指過河,都是詞義由個別引申為一般。再如:“道”、“術”由道路引申為途徑、方法,“權”由秤錘引申為權力、權變,“驕”由馬高大,引申為驕傲、自高自大,“析”由劈木頭引申為分析、辨析,都是由具體引申為抽象。4、根據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人”、“民”之間的差別:(l)《尚書?泰誓》:“惟人,萬物之靈?!保?)《荀子?非相》:“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
5、毛也,以其有辨也?!保?)《師說》:“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保?)《說文》:“民,眾萌也?!保?)《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保?)《論貴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薄叭恕薄ⅰ懊瘛眱稍~所指都是屬于人類的社會成員,但是兩者的范圍廣狹有不同。“人”與禽獸相對,是人類社會成員的統稱,如例句(l)(2)皆為此義。“人”可以用于指稱不同階級、不同職業(yè)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區(qū)別的社會成員,如例句(3)?!懊瘛钡耐庋颖取叭?/p>
6、”小,它的詞義范圍僅指“人”當中被認為愚昧無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統治者。例句(4)、(5)。(6)皆表示了這個意思。由此可見兩者的區(qū)別。5、根據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饑”、“餓”之間的差別:(l)《荀子?榮辱》:“饑而欲食,寒而欲暖?!保?)《論貴粟疏》:“饑之于食,不待甘旨。”(3)《韓非子?飾邪》:“家有常業(yè),雖饑不餓?!保?)《淮南子?說山》:“寧一月饑,無一旬餓?!保?)《論貴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保?)《左傳?宣
7、公二年》:“(宣子)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保?)《論語?季氏》:“伯夷、叔齊餓于首陽山之下。”“饑”、“餓”二詞都表示饑餓,但是兩者的程度深淺輕重有所不同?!梆嚒笔且话愕酿I,即感到肚子空,想吃東西。如例句(l)、(2)、(5)皆為此義。“餓”是嚴重的餓,指的是根本沒有飯吃,或是長時間未進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脅。如例句(6)、(7)皆是?!梆嚒焙汀梆I”的區(qū)別,還可以通過這兩個詞在同一句中的對用看出來。如例句(3)“雖饑不餓
8、”、例句(4)“寧一月饑,無一旬餓”,都可以明顯看出“饑”與“餓”詞義程度深淺輕重的不同。6、根據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恭”、“敬”之間的差別:(l)《論語?公冶長》:“巧言令色足恭?!保?)《送東陽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3)《禮記?少儀》:“賓客主恭,祭祀主敬。”(4)《論語?子路》:“居處恭,執(zhí)事敬。”(5)《論語?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6)《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薄肮А?/p>
9、、“敬”都是恭謹有禮,不怠慢的意思,但是兩詞意義側重的方面不同?!肮А眰戎赝饷?,多指對人恭謹有禮貌,不怠慢。如例句(1)、(2)皆是。“敬”則側重內心,指內心的肅靜,對事嚴肅認真,不掉以輕心。如例句(3)接待賓客用“恭”,舉行祭把用“敬”,又如例句(5)“貌思恭”,“事思敬”等,都說明“恭”、“敬”二詞的區(qū)別。另外,“敬”還可以用作動詞帶賓語,如“敬業(yè)”,“敬老”,這些用法,也是“恭”所沒有的。7、根據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恥”、“辱”
10、之間的區(qū)別:(l)《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孟子?離婁上》:“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保?)《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保?)《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保?)《報任安書》:“行莫丑于辱先?!保?)《論語?公冶長》:“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我見相如,必辱之?!薄皭u”、“辱”作為抽
11、象名詞,都表示聲譽上所受到的損害或可恥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動詞時,兩者的語法功能具有明顯的區(qū)別?!皭u”用作動詞時是意動用法,意思是以之為恥,其賓語一般是由動詞性詞語充當,表示對某種事情感到恥辱。如例句(l)、(2)、(3)中“恥”都是意動用法?!叭琛庇米鲃釉~時是使動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恥辱,其賓語一般是由名詞充當,是指稱人的。如例句(4)、(5)、(7)皆是。例句(6)“恥”后面的賓語“之”為代詞充當,但是這個代詞指稱的是事情,即對某件事
12、情感到恥辱,“恥”仍然是意動用法。8、根據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完”、“備”之間的差別:(l)《孟子滕文公下》:“牲殺、器皿、衣服不被,不敢以祭?!保?)《荀子天論》:“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3)《世說新語言語》:“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4)《石壕吏》:“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保?)《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備,不可以待不虞?!薄巴辍?、“備”都有完全的意思,但是“備”側重數量。品類應有盡有,意思是齊全
13、、完備。如例句(l)、(2)皆表此義?!巴辍眰戎厥挛锏恼w性,意思是完整無缺,完好無損。如例句(3)、(4)皆是。以上四句例句中的“完”、“備’一詞不可以對換,因為對換后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當這兩個詞對舉使用時,其區(qū)別就更加明顯,如例句(5)中的“完”、“備”二詞不能互換就證明了這一點。9、根據以下例句,說明“給”與“共(供)”二詞在意義上有什么關系:(1)孟嘗君使人給其使用,無使乏。(2)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飦粥。(3)不治產業(yè)
14、,常艾薪樵,賣以給食。(4)外供甲兵而內給淫奢也。(5)令百官府共(供)其財用。(6)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從例句中可以看出,“給”在上古的意義是“供給”,例句(l)、(2)、(3)中“給”的用法都是如此。對比例句(4)、(5)、(6),各例“給”、“供”與句中有關詞的語法關系、意義聯系,基本相同?!敖o”、“供”的對象大都是食用、財用類物品。通過歸納可以看出,“給”、“供”二詞同義意思都是提供資用,滿肉食的器皿。脫:從肉兌聲本義指
15、消瘦(即肉體消解)。意符“肉”表明本義與肉體有關。顧:從頁雇聲本義為回頭看。意符“頁”表明本義與人頭有關。18、指出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詞的古義和今義,并說明其詞義變化的類型。(1)賈四百,連歲不能售。(2)而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4)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1)售:古義為“賣出”,今義為“出賣”。詞義的側重點不同。(2)恨:古義為“遺憾、不滿”,今義為“仇
16、恨”。詞義的輕重不同。(3)獄:古義為“訴訟、案件”,今義為“監(jiān)獄”。詞義所指的對象轉移。(4)色:古義為“臉色”,今義為“顏色、色彩”。詞義范圍的擴大。(5)爪牙:古義用于人指“得力助手”,今義相當于“走狗”、“幫兇”。詞的褒貶意義即感情色彩不同。19、指出下列各組漢字哪些具有古今字關系,并說明其中為本義造今字的組。(1)隊—墜(2)無—毋(3)益—溢(4)原—源(5)趕—趕(6)燈—燈(7)景—影(8)寧—寧(9)辟—避(10)蚤—
17、早具有古今字關系的:(1)(3)(4)(7)(9)。為本義造今字的組:(1)(3)(4)(7)。20、什么是圖畫文字?圖畫文和文字畫的區(qū)別是什么?答:圖畫文字是在文字畫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圖畫文字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系,它記錄了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因此說它是文字的雛形(或者稱作原始文字)。這是一次人類文明史上的質的飛躍。圖畫文字和文字畫的區(qū)別:前者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系,它記錄了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后者沒有這個特點。21、為什么說漢文字
18、促進了漢民族共同語的形成和穩(wěn)定鞏固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商周時代的華夏各民族逐漸融合,民族共同語正在形成,方言的差異普遍存在。各地方言也存在著差異。但是方言的差異并不影響人們的書面交際,這就是漢字具有超越語音差異的表意功能所致。漢字超越語音差異的表意功能是漢語沒有因為方言的差異而分化成多種不同語言的根本所在。不管你操何種方言,也不管語音有多大差異,人們都可以通過統一的漢字所記錄的雅言進行交流,這樣,就抑制了方言的無節(jié)制的發(fā)展。漢字的這
19、種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必須有統一的字形,文字異形是發(fā)揮漢字這種作用的障礙,所以,書同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后,立即著手統一文字,是一項非常英明的決策。這項政策以秦國特有的風格迅速推廣到全國,全國有了統一規(guī)范的字體,這樣中央政府的各項政令法規(guī)才能得以順利施行,從而促進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以后近兩千年的時間里,漢字一直發(fā)揮著這種作用,即使非漢族居于統治地位的時候,漢字也一直起著主導作用。現在漢字仍然發(fā)揮著抑制方言離異,維護國家統一
20、的作用。22、如何看待通名和專名?1)通名和專名是就詞在同一個詞匯系統中的語義范圍講的。2)通名和專名是相對的概念,由語言的社會性決定。3)通名和專名的變化是考察語言詞匯變化的一個方面。4、什么是結繩?什么是契刻?什么是八卦?他們和文字的產生有什么關系?結繩和契刻是原始人類為了幫助記憶采用的兩種實物輔助手段,八卦是一套符號系統,這些符號是巫人用來占卜吉兇的算籌的各種排列方式,用來象征世上的各種事物。它們跟文字的產生沒有直接關。2121為
21、什么說漢字學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據是什么?為什么說漢字學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據是什么?早在先秦時期,一些學者,就開始了對漢字的思考,他們對于漢字的本質、起源與功能提出了自己說法。如《周易系辭下傳》:“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類萬物之情。……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薄吨芏Y》提出了“六書”的類別名目。《左傳
22、》有“止戈為武”、“皿蟲為蠱”的說法,《韓非子》也說“古者,倉頡之造字也,自環(huán)者為私,背私為公”。這個時期還對文字進行了收集整理和規(guī)范,周宣王時,太史籀撰寫了《史籀篇》。主要依據是文獻的記載。2222為什么說漢字學創(chuàng)立于東漢,標志是什么?為什么說漢字學創(chuàng)立于東漢,標志是什么?公元100年,著名學者許慎完成了《說文解字》,此書是漢字學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標志著漢字學的創(chuàng)立。2323許慎是怎樣界定“文”許慎是怎樣界定“文”、“字”“字”、
23、“書”的含義的?“書”的含義的?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箸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2424誰創(chuàng)造了“部首”誰創(chuàng)造了“部首”,“部首”的含義、“部首”的含義、“部首”的作用是什么,“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對后世有什么影響?對后世有什么影響?部首是許慎創(chuàng)造的。《說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則對所收字進行了歸類,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歸為一類,這樣的類,許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們所共
24、有的偏旁作為該部字的部目,同時又是該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許慎用漢字部首系統建立了整個漢字形意系統,解釋部首之間、部首與漢字之間、各個漢字之間的系統關系,為人們學習研究漢字構筑了一種優(yōu)秀的范式?!墩f文解字》用部首編排單字的方法為辭書編纂創(chuàng)造了一種優(yōu)秀的編排體例,一直沿用至今。2525為什么漢代用“小學”指稱漢字學?為什么漢代用“小學”指稱漢字學?“小學”本來是對從事初級教育的學校的稱呼,因為文字是小學所學的主要內容,所以漢代用“小學
25、”這一名稱指稱文字學。2626唐宋元明清時期漢字學的名稱有那些?唐宋元明清時期漢字學的名稱有那些?唐宋元明清時期漢字學的名稱有“小學”和“文字之學”。2727、唐宋元明清時期漢字學的研究內容發(fā)生了那些變化?、唐宋元明清時期漢字學的研究內容發(fā)生了那些變化?唐宋元明清時期漢字學的研究內容不僅包括研究文字的學問,而且還包括訓詁與音韻。2828宋元明時期出現的“六書學”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果?宋元明時期出現的“六書學”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果?第一,
26、關于漢字的起源,他們提出了“書畫同源”的說法。第二,關于漢字的創(chuàng)制者,提出了新的看法。認為文字不是圣人親自創(chuàng)制的,而是由“五方之民”創(chuàng)制,然后經過“史氏”統一整理形成的。第三,宋元一些學者構建了漢字系統結構的理論。鄭樵、戴侗等人在許慎有關學說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漢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聯的理論。2929漢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聯的理論是怎樣形成的,主要觀點是什漢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聯的理論是怎樣形成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有什么意義?么?有什么意義?漢字
27、子母相生、父子相聯的理論由鄭樵率先提出,而后經過戴侗等人的傳承和不斷完善,最后成為一個體系完整,組織嚴密的漢字結構理論。這種理論認為,漢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通過不同的組合而形成的。這種組合,不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層次的。這種理論還認為,在字與字的產生關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種次第相生的關系,一些字是產生另一些字的基礎,另一些字是在這些字的基礎上產生的。這樣,全部漢字就可以通過它們的組合與相生關系,排列出一個系統的譜系,成
28、為一個相互聯系、次第相生的有機統一體。這種理論符合漢字的實際情況,符合現代系統論的思想,從而把漢字結構理論推向了符合現代科學規(guī)范的高度。用系統方法來研究漢字系統,比現代學者使用系統科學方法研究漢字早了七百多年。這在漢字學史乃至語言學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3030從唐代起,從唐代起,“《說文》學”流傳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說文》學”流傳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負盛名是什么?最負盛名是什么?從唐代起,就有學者從各個角度對《說文
29、》進行研究,有研究其所收字者,有進行文字校訂者,有注釋者,還有研究其體例者,等等,從而形成了一個“說文學”流派。流傳至今的代表性著作有:(1)南唐末徐鍇《說文解字系傳》;(2)宋初徐鉉《校訂說文解字》;(3)明趙頤光《說文長箋》;(4)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5)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6)王筠的《說文解字句讀》、《說文釋例》等等,其中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最負盛名。3131魏晉到宋代,仿照《說文》編輯的新字書主要有哪些,主要特魏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大本科古代漢語專題期末復習重點考試
- 電大本科古代漢語專題期末復習重點考試
- 2017年電大本科古代漢語專題期末考試復習資料精編
- (電大復習)本科古代漢語專題
- 《古代漢語》期末復習資料
- 電大歷年古代漢語專題期末試題
- 新版2019年電大《古代漢語專題》期末考試復習試題及答案
- 電大本科金融法規(guī)期末復習考試資料
- 古代漢語期末復習試題
- 古代漢語復習資料
- 古代漢語2復習資料資料
- 古代漢語期末復習文本
- 2019年電大本科《外國文學專題》期末復習資料考試必考重點【微縮精編打印版】
- 古代漢語復習資料全
- 2019年電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論》期末考試重點資料必考重點
- 電大本科漢語言文學《古代詩歌散文專題》
- 電大古代漢語.答案
- 《古代漢語專題》形成性考核冊答案電大考試考試
- 2019年電大本科《中國法制史》期末考試復習重點考試必考重點
- 古代漢語、古代文學考研復習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