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底泥污染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并且由于污染物的積累富集作用,底泥中的各類污染物濃度比上覆水中的要高2~3個數量級,底泥中的污染物通過向水體的擴散和食物鏈的放大作用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傳統(tǒng)的底泥治理方法都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足和限制,因此研究新型治理與修復技術已經成為國內外的熱點。本論文應用修復劑原位覆蓋的新型污染底泥治理技術,研究了6種生物質修復劑(椰殼粉末活性炭、椰殼大顆?;钚蕴?、椰殼小顆?;钚蕴?、木炭活性炭、草木灰和果殼活性炭)對底泥
2、中的苯系物、多環(huán)芳烴(PAHs)和酞酸酯(PAEs)3類污染物的固定治理效果,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修復劑理化性質表征,修復劑原位覆蓋法治理污染底泥實驗室動態(tài)模擬實驗、修復動力學研究以及修復劑覆蓋法治理污染底泥現場實驗。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1)對6種修復劑的理化性質進行表征,其中5種生物質活性炭修復劑的孔結構排列整齊,呈蜂窩狀;草木灰孔結構分布不均。比表面積測定結果顯示6種修復劑的比表面積差別比較大,椰殼粉末活性炭的比面積為154
3、1.29 m2/g,草木灰的比表面積為13.53 m2/g,兩者相差2個數量級。通過孔徑分布得到椰殼粉末活性炭、木炭活性炭、椰殼大顆?;钚蕴亢鸵瑲ば☆w?;钚蕴康目讖椒植枷嗖畈淮?,其中微孔和中孔所占得比例為95%左右,果殼活性炭微孔和中孔所占得比例為86.86%。草木灰微孔和中孔所占得比例為67.33%。紅外光譜測定結果顯示6種修復劑的表面官能團相差不大,都包含有游離的—OH、—CH3(反對稱伸縮和對稱伸縮)、—NO2(反對稱伸縮)、C—
4、F、=CH2和C=C(芳環(huán)骨架)。椰殼小顆?;钚蕴苛硗膺€有C—O和—C=O官能團。木炭活性炭還包括有—CH3(反對稱收縮)、醚C—O—C。
2)修復劑原位覆蓋法治理污染底泥實驗室動態(tài)模擬實驗表明:修復10個月之后6種修復劑對沉積物中的污染物均有較好的固定效率,其中椰殼粉末活性炭對污染物的固定效率最高,孔隙水濃度降低率幾乎達到100%,草木灰的固定效率最低,孔隙水濃度降低80%左右,這與修復劑的理化性質息息相關,尤其是比表面積。
5、不同修復劑對沉積物中3類污染物的固定效率不同,3種粒徑椰殼活性炭和木炭活性炭對3類污染物的固定效率相差不大,而草木灰對PAEs的固定效率較高(達到88.87%),對苯系物及PAHs的固定效率較低(為61.38%和68.76%),這種差異與修復劑理化性質和污染物理化性質均有關系。實驗還表明,水流速度較低的情況下,水流對治理效果沒有太大影響。
3)用準一級動力學和準二級動力學方程對6種修復劑的吸附固定效果進行擬合,結果表明治理效果
6、較符合準一級動力學。根據準二級動力學方程計算得到椰殼粉末活性炭的平衡固定量為2777ug/kg,草木灰平衡固定量為872ug/kg。
4)對蒲河無名支流底泥的背景值進行檢測,根據改進的潛在危害指數法確定了底泥中13個優(yōu)先控制污染物名單。應用3種修復劑(原炭、煤基活性炭和果殼活性炭)對蒲河底泥進行治理,投加修復劑5個月后,苯系物、PAHs和PAEs的孔隙水濃度均有明顯降低(75-97%),其中果殼活性炭修復效果與上述實驗室動態(tài)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污染底泥原位修復技術研究.pdf
- 炭質吸附劑原位治理污染底泥技術研究.pdf
- 景觀水體污染底泥生物修復技術.pdf
- 重金屬污染底泥植物修復技術研究.pdf
- 生物質炭和土壤調理劑對Cd污染土壤修復效應及機理研究.pdf
- 重金屬污染底泥的淋洗治理技術研究.pdf
- 生物質炭對鉛鎘復合污染稻田土壤修復效應研究.pdf
- 膠州灣石油污染底泥的模擬微生物原位修復技術研究.pdf
- 城市河道底泥有機污染物生物化學聯(lián)用修復技術研究.pdf
- 生物質灰原位穩(wěn)定化治理多環(huán)芳烴污染底泥技術及評價方法研究.pdf
- 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pdf
- 利用生物促生劑和曝氣修復受污染底泥的試驗研究.pdf
- 生物炭在典型土壤汞污染農田治理修復的實驗研究.pdf
- 生物質炭對鎘——阿特拉津復合污染土壤的修復研究.pdf
- 生物炭對鎘污染土壤的修復研究.pdf
- 污染水體的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 生物質炭催化重整熱解焦油技術研究.pdf
- 不同類型生物炭對苯脲除草劑污染土壤的修復研究.pdf
- As污染農田土壤的高效生物修復技術研究.pdf
- 生物炭對酸性水稻土Cd污染修復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