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論文以清代乾隆時期(1736-1795年)全國18各直省的自然災害與荒政為研究對象,闡述乾隆時期自然災害發(fā)生的全貌,研究這一時期拯災救荒的政策措施及其落實情況,分析自然災害與荒政對康乾盛世產生的負面影響。在廣泛查閱文獻資料、占有材料的基礎上,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歷史學的實證考察為基本研究方法,理論與實證緊密結合,綜合運用計量、歸納、考證、演繹等研究手段。按照選題研究思路,充分利用和吸收自然災害史、荒政史和清史研究領域
2、的學術成果;借助災害社會學、災害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全面介紹乾隆時期的自然災害,梳理乾隆時期的荒政體系,研究自然災害、荒政與康乾盛世衰落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結構安排上,把整體研究與個案研究相結合,既有對乾隆時期自然災害發(fā)生和荒政落實情況的整體描述,又有典型的個案分析;在行文過程中,把文字敘述與圖表顯示緊密結合。 第一章,主要闡述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動態(tài),選題的依據和研究的意義,研究的目的、理論依據和方法,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3、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研究方案,以及本論文研究的時間段和地理范圍界定,等等。 第二章,詳細介紹清代乾隆時期水災、旱災、雹災、蟲災、凍災、風災、瘟疫和地震等八種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情況。乾隆朝60年間,各種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繁,特別是水旱災害。在上報至中央政府、確定已經“成災”或已造成嚴重危害的自然災害中,水災被及的總州縣次約為8074個,旱災為3770個,雹災為1148個,霜災為163個,風災為271個,人疫、牛疫共68個,地震111個。由此
4、看來,乾隆時期,水旱雹災發(fā)生最為頻繁。在各類已發(fā)生的自然災害中,有的被災面積大,受災人口多,危害嚴重,所以文中有選擇地對一些特大自然災害作專題介紹。 第三章,主要是在把乾隆時期自然災害發(fā)生情況與清初康雍朝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歸納乾隆時期自然災害發(fā)生的特點,影響自然災害發(fā)生的人為因素等。這一時期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呈現(xiàn)其自身的特點,如:災害種類繁多,以水旱雹災為主,地區(qū)分布不均衡,年發(fā)生情況差異較大,地形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決定著災種及其
5、發(fā)生的頻度,等等。顯然,乾隆時期自然災害的頻繁發(fā)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這一部分主要是探討乾隆時期的人為因素對自然災害的影響,如政府在水利問題上的不作為,民間對水利興修的消極態(tài)度,各地普遍存在的與水爭地現(xiàn)象,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等等。所有這些,使自然災害發(fā)生更加頻繁,危害更大。 第四章,首先,簡述清代以前我國古代荒政的發(fā)展歷程,介紹清初順康雍時期拯災救荒的基本程序、主要措施及備荒情況,以便于對乾隆以前荒政有
6、一個大致的了解,為下文闡述乾隆時期荒政作必要的鋪墊。然后,著重研究乾隆時期,面對頻繁的自然災害,政府在借鑒前代荒政的基礎上,制定了系統(tǒng)的救濟災荒的制度和政策,并在實際中加以落實。雖然這一時期關于荒政并沒有一套系統(tǒng)完整的法律、法規(guī)出臺,但在“以例治天下”的清代,已經出現(xiàn)過的拯災行為即是以后救荒的范體。實際上,乾隆繼位以后,在大約十年左右的時間里,就使政府救荒行為走上了經?;?、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軌道??梢哉f,這一時期是我國古代史上荒政的集大成
7、時期,它也是我國古代荒政最完善的時期,不論是與有清一代的各朝相比,還是與清代以前的各代相比,這一結論是毋庸爭議的。 我國自進入文明社會以后,隨著自然災害的出現(xiàn),荒政便應運而生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清初順康雍時期,救荒的基本程序包括報災、勘災、審戶和給賑,主要措施包括蠲免、撫恤、賑濟、借貸、緩征、平糶、安輯流民等,地方主要是通過常平倉、社倉、義倉等積谷備荒。乾隆時期,拯災救荒的基本程序與康雍時期不存在多少差異,只是根據實際情況對
8、一些時間上的規(guī)定作了變動,有利于災后賑、貸、蠲、緩事宜。在賑濟問題上,乾隆始終恪守一個原則,即成災必賑,它包括災后撫恤、正賑、加賑和廠堂賑濟,特別是加賑,在這方面,乾隆朝的政策極其寬大,幾乎每年都有此舉;賑濟的錢糧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乾隆一貫反對私人錢糧參與其中,除了鄉(xiāng)村的粥賑等慈善類行為;正是因為如此,僅賑濟一項,60年間國家花費的銀糧可謂不計其數,無法準確統(tǒng)計。在災后借貸和錢糧緩征方面,乾隆時期的政策大大突破了前代的規(guī)定,政策上有越
9、來越重視和寬松的趨勢;特別是以往例不緩征的漕糧、漕項,在這一時期常常予以“法外開恩”。這對緩解災民困苦,使災區(qū)糧食充裕,穩(wěn)定糧價和物價,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災區(qū)賦稅的蠲免也是乾隆時期荒政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一過程中,不但使蠲免的有關政策得以兌現(xiàn),而且在皇帝巡幸、戰(zhàn)爭爆發(fā)、連年被災和普蠲全國錢糧之際,災民們也往往得到額外的蠲免,其數字驚人。為了使災民有力購糧度日,乾隆還將政府所儲或所購之糧減價出售,有按例減價,亦常有破格減價,即通過政府對
10、災民的糧價補貼,盡可能讓災民度過難關。除了政府直接向災區(qū)調撥大量的糧、銀外,乾隆還充分利用市場實現(xiàn)全國范圍的糧食自由流動,最終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為災區(qū)“裕食”的目標。令人遺憾的是,盡管乾隆為救荒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在備荒特別是在地方積糧以備荒歉方面關注不夠,因而使各地最終把救荒的希望寄托在中央政府的臨時補苴上,這主要表現(xiàn)在各州縣積儲嚴重不足、積儲制度徒有虛名,乾隆對這一情況也是一清二楚??傊?,乾隆為了維護其封建專制統(tǒng)治,在荒政方面作出了
11、艱辛的努力和嘗試。這一時期的荒政有其自身的特點;但各地荒政落實情況差異較大,不盡人意,文中通過個案的分析,使我們可見這一問題之一斑;造成荒政落實不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五章,它是在第二、第三、第四章的基礎上,探討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盛世--康乾盛世的衰落與乾隆時期自然災害和荒政之間的關系。 眾所周知,康乾盛世是在乾隆朝中后期逐漸衰落的。但時至今日,沒有一位學者把自然災害、荒政與康乾盛世的衰落聯(lián)系起來。實際上,筆者研究認為,
12、它們之間存在著內在的、必然的聯(lián)系。其主要表現(xiàn)在:自然災害嚴重破壞了農業(yè)經濟,使本來就停滯不前的傳統(tǒng)農業(yè)出現(xiàn)了倒退的趨勢,雖然從形式上看,這一時期的荒政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災區(qū)農業(yè)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但實際上其作用微乎其微;自然災害的頻繁發(fā)生,一方面迫使清廷花費大量的人、財、物力,用于對災區(qū)的蠲賑貸等;另一方面,對被災地錢糧的緩征和對災民的借貸,也使數額巨大的錢糧因災害連年、人民生活困苦等原因而最終無法征還,國家的財政收入受到嚴重影響;在嚴重
13、的自然災害面前,小農經濟條件下的廣大農民不得不依靠政府度過難關,這樣就使得政府與百姓暫時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但人民群眾在與官員的面對面接觸中,更進一步清楚地認識到吏治敗壞等社會深層次的問題;還有,自然災害特別是水旱災害的頻繁發(fā)生,本身就暴露了政府在水利問題上的不作為。在我國封建社會,“四民之中,最苦者農也”,毫無疑問,在自然災害中真正受苦受難的是平民百姓,他們本來生活就十分困苦,勞作終年,食不裹腹,衣不蔽體,可以想象在自然災害的頻繁侵襲下
14、是一幅怎樣的不堪入目的災民圖。盡管乾隆政府在實際中為了救民于水火也進行了相應的努力,但由于存在全國糧食總量嚴重不足、自然災害過于頻繁、吏治敗壞等多方面因素,使這一時期的荒政并沒有能夠解決災民的實際問題,因而災區(qū)的鬧賑、遏糴、搶米等斗爭此伏彼起,雖然它們都無一例外地遭到政府的殘酷鎮(zhèn)壓;災民流離于道絡繹不絕,政府也采取了相應的安置措施,但最終沒有遏制住流民大潮,使他們最終成為清代中后期反抗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主力軍。所以,自然災害加劇了社會的動蕩
15、和不安。最終,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盛世正是在乾隆時期自然災害的風風雨雨聲和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浪潮中落下了帷幕。 第六章,對本論文的第二至第五章進行總結和提煉,認為:清代乾隆時期是我國古代史上自然災害的多發(fā)期之一。這一時期自然災害有其自身的特點是。自然因素是導致災害頻繁的最直接的原因,但人為原因卻不可忽視。自然災害使農業(yè)生產損失慘重,嚴重影響國家財政。它使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災民生活更加貧困,流民問題越來越嚴重
16、。乾隆在荒政上可謂不遺余力,慷慨大度,他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其封建專制統(tǒng)治,另外,還應與他的個性和信仰佛教有關。 康乾盛世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盛世,它開始衰落于乾隆中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自然災害及荒政的影響不應忽視。透過乾隆時期的自然災害、荒政及其對康乾盛世衰落的影響的全面考察和研究,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四點啟示:一是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是不可避免的;二是自然災害是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三是荒政是一把“雙刃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宋代的自然災害與荒政
- 明前期自然災害與荒政研究(1368-1487).pdf
- 清代四川自然災害與荒政——以水災和地震為主_16200.pdf
- 清代河南自然災害研究
- 清代福建地區(qū)自然災害研究.pdf
- 清代自然災害救助法制州縣實踐研究.pdf
- 清代河南自然災害研究_16837.pdf
- 清代皖江流域的自然災害與民生.pdf
- 清代沂沭河流域自然災害與社會應對研究.pdf
- 清代漠南蒙古地區(qū)自然災害與蒙古社會
- 魏晉時期自然災害初步研究_20731.pdf
- 清代臺灣自然災害與社會各界的反應.pdf
- 論清代山東對水旱自然災害的防治
- 自然災害
- 明清時期隴南地區(qū)自然災害研究
- 唐代自然災害研究.pdf
- 清代漠南蒙古地區(qū)自然災害與蒙古社會_7536.pdf
- 人類活動與自然災害
- 自然災害預案
- 自然災害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