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禪師與中晚唐福建禪宗南岳禪系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廈門大學(xué)學(xué)報(哲社版)1997年第2期道一禪師與中晚唐福建禪宗南岳禪系道一禪師與中晚唐福建禪宗南岳禪系王榮國摘要馬祖道一是有確鑿記載可考的南禪宗僧人入閩傳法的第一人。道一入閩傳法,使南岳懷讓禪系較青原行思禪系先傳入福建并獲得迅速發(fā)展,為福建成為我國晚唐南禪宗活躍之區(qū)奠定基礎(chǔ)。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詞禪宗道一禪師南岳禪系閩中道一(709~788年)為中晚唐之際的著名禪師,因俗姓馬,時稱”馬祖道一”或”馬祖”。有關(guān)他與福建禪宗的關(guān)系以及他所傳南岳禪系在

2、中晚唐福建的承傳未有論及者。探討這一問題,對福建禪宗史乃至中國禪宗史的研究都是必要的。本文擬就此陳述己見,以就教于方家。一、道一禪師肇化于建陽福建建陽佛跡嶺應(yīng)為道一禪師的肇化之地。據(jù)記載,道一為漢州什邡縣(今四川廣漢)人,幼年“削發(fā)于資州唐和尚,受具于渝州圓律師”1。后往湖南南岳習(xí)禪。懷讓禪師以“磨磚不能成鏡”公案開悟道一。2但關(guān)于道一禪師出世傳法于何處史籍記載不一。唐權(quán)德輿《唐故洪州開元寺石門道一禪師碑銘并序》載,道一“嘗禪誦于撫之西

3、里山,又南至于虔之龔公山”3。南唐靜、筠二禪師的《祖堂集》道一傳載,道一弘法于江西。4宋贊寧的《宋高僧傳》道一傳載,道一在懷讓處得法后“遂于臨川棲、南康龔公二山,所游無滯,隨攝而化”5。均不載道一禪師入閩之事。而宋道原的《景德傳燈錄》道一傳則載,道一“唐開元中習(xí)禪定于衡岳傳法院,遇讓和尚,同參九人,唯師密受心印。始自建陽佛跡嶺,遷至臨川,次至南康龔公山”6。就是說,道一首先入閩卓錫建陽(今建陽縣)佛跡嶺,爾后才移錫江西臨川、南康。顯然,

4、《景德傳燈錄》本傳與《塔銘》以及《祖堂集》、《宋高僧傳》本傳1[宋]贊寧撰,范祥雍點校:《宋高僧傳》,中華書局1987年版,上冊,第221頁。2[南唐]釋靜、釋筠:《祖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版,第72頁。3[唐]權(quán)德輿:《權(quán)載之文集》,四部叢刊初編本,卷第二十八,第一頁。4[南唐]釋靜、釋筠:《祖堂集》,第260頁。5[南唐]釋靜、釋筠:《祖堂集》,第221頁。6[宋]道原《景德傳燈錄》,上海頻伽精舍??蟛亟?jīng)1909~1

5、913年版,卷第六,第五十頁。廈門大學(xué)學(xué)報(哲社版)1997年第2期山寺志》1所載基本上與上述所引《三山志》的記載同。又《閩書方域志》莆田縣“苦竹山”條載:“苦竹山,在九華山后,有鬼巖。唐會昌中,沙門千靈辭六祖人閩,來此住錫,……”2《莆田縣志》“苦竹院”條3,“千靈傳”4所載與上述所引《閩書》的記載大致相同。這里所引有關(guān)正干、千靈二僧的記載都說,他們二人是曹溪慧能的門徒。事實上,慧能去世于先天二年亦即開元元年(713年),與福建地方志

6、有關(guān)“貞元五年正干辭六祖入閩”,“會昌中千靈辭六祖入閩”的記載,分別相距約76年、130年。因此,所謂正干、千靈為曹溪慧能弟子之說,根本不能成立!不過是修志者照錄民間傳說而已。再則,無論佛教史籍抑或福建地方志均未見與道一并稱“二大士”的石頭希遷禪師入閩之事。僅從《景德傳燈錄》卷第十四目錄中得知,希遷法嗣碎石和尚入閩傳法于福州。因其生平機緣語句不詳,道原僅列其名于卷首目錄中,不立傳。5基于以上論述,筆者認(rèn)為福建建陽佛跡嶺不僅是道一禪師天寶

7、初年的出師“肇化”之地,而且也是有史籍記載可考的南禪宗在閩的初傳之地。二、道一禪師與閩禪僧道一禪師在建陽佛跡嶺傳法吸引了不少僧人前往投依參問,特別是福建的僧人。但當(dāng)時往建陽佛跡嶺投依參學(xué)的閩僧究竟有多少已無從查考。從現(xiàn)有的史籍記載可知,其中著名者有志賢、道通、明覺。志賢為建陽人,幼年出家,天寶元年于佛跡嶺“承事道一禪師”6;明覺為河內(nèi)人,“后徒居為建陽人”,因宿懷道性,“聞道一禪師于佛跡嶺行禪法,往造焉,遂依投剃染”;7道通為廬江(今安

8、徽廬江)人,其父在泉州南安為官,相隨來閩,在閩出家為僧。因獲知道一在建陽佛跡嶺聚徒傳法,乃前往參謁。8從這些記載可見道一在建陽佛跡嶺開法對閩僧影響之一斑。道一禪師移錫江西傳法,對福建僧人的影響并末減弱,除了道通從建陽相隨道一而去外9,閩人懷海、懷暉、慧海、隱峰等相繼投道一參學(xué)。懷海為福州長樂(今福建長樂市鶴上鄉(xiāng)1[清]隱元撰,福清縣志編纂委員會、福清縣宗教局整理點校:《僧開山正干禪師》,《黃檗山寺志》,福建省地圖出版社1989年版,第2

9、9頁。2[明]何喬遠(yuǎn)撰,《閩書》,點校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冊,第552頁。3[清]廖必琦、宮兆麟:《建置志寺觀》,《莆田縣志》,臺灣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版,第165頁。4[清]廖必琦、宮兆麟:《人物志仙釋傳》,《莆田縣志》,第663頁。5[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第十四目錄,第百二十頁。6[宋]贊寧撰,范祥雍點校:《宋高僧傳》,上冊,第207頁。7[宋]贊寧撰,范祥雍點校:《宋高僧傳》,上冊,第256頁。8[宋]贊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