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清華簡的整理與研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劉國忠,,,,,,書于竹帛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簡與古代文史研究,文字的意義,人類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造,也是人類進步的劃時代標志。文字載體的多樣性,文字載體,古代埃及:紙草(papyrus) 英語中的紙 (paper)這一單詞,即是從紙草(papyrus)發(fā)展而來。,埃及紙草,埃及紙草文書,兩河流域,楔形文字和泥版文書:古代西亞的巴比倫等文明古國把文字刻寫在泥版上,由于筆
2、畫呈楔狀,頗像釘頭或箭頭,被稱為楔形文字。這種文字約在公元前3000年由蘇美爾人所創(chuàng)造,后來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書寫這種文字的泥版經(jīng)烘干或曬干后,非常堅硬,印刻在上面的文字和圖案可以長久保存,人們稱之為泥版文書。,兩河流域:泥版文書,,兩河流域:泥版文書,泥版書籍雖然造價低廉,堅固耐用,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十分厚重。,中國:書于竹帛,竹簡的制作過程:把竹子按要求鋸成一定長度的短筒,再劈成一片片篾片,削薄
3、并打磨使其光滑,篾片要經(jīng)過火烤,目的是要去掉水份和把隱藏在竹子內(nèi)部的蟲卵殺滅掉。經(jīng)過這種處理的竹篾片書寫文字就能較長久地保存。在篾片的竹黃一側(cè)用墨書寫文字,形成一根根的竹簡。,,中國:書于竹帛,為了便于翻閱,竹簡要編連成冊。為了固定編繩,往往會在竹黃一側(cè)右邊的相關(guān)位置刻有小契口,以便使編繩不易滑脫。編繩往往使用絲線 ,有的竹簡還殘留著絲線編繩以及編繩的痕跡。木簡的情況與竹簡類似。,書于竹帛,簡上的文字是用毛筆蘸黑色的墨書寫而成。毛筆在
4、中國使用很早,在仰韶文化一些陶器上已經(jīng)可以見到使用毛筆一類工具繪畫和書寫刻劃符號的痕跡;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灰坑H3403出土一扁壺,上有毛筆書寫的“文”字,距今已約4000多年,時代至遲在夏代前期;殷墟有以毛筆書寫而未契刻的甲骨,等等。,陶寺遺址出土的“文”字陶扁壺,,“文”字陶扁壺器形、文字臨摹圖,,扁壺陶文與古文字對比圖,,陶寺扁壺正面符號,書于竹帛,思考: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國最早的書籍嗎?,書于竹帛,《尚書·多士》:“惟殷
5、先民,有冊有典”?!白鲀浴?。,甲骨文中“豎起”的字,虎象馬犬,金文中“豎起”的字,虎象馬犬,書于竹帛,漢字行款的排列習慣,也與使用竹簡密切相關(guān)。至晚從商代開始,竹、木簡已成為我國先民最基本的書寫材料,它們當之無愧地成為造紙術(shù)發(fā)明之前中國最主要的文字載體。,書于竹帛,中國書籍制度中的許多術(shù)語都與簡的使用相關(guān)。如“牒”本指竹簡,“札”本指短小而輕薄的木簡,“篇”或“冊”或“卷”指聯(lián)簡成編,等等,甚至以
6、前信箋紙每頁直書八行的所謂“八行書”的格式,也是根源于簡牘制度而來。,書于竹帛,帛最早用作書寫材料的時間尚不清楚,但是大概也不會太晚。從文獻記載來看,春秋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帛書,成語“書于竹帛”即反映了簡和帛作為中國古代文字載體的真實面貌。,,郭店戰(zhàn)國簡,里耶秦簡,張家山漢簡,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2008年7月,清華大學經(jīng)校友捐贈,入藏了一批戰(zhàn)國竹簡。由于這批簡的內(nèi)容特別珍貴重要,得到了學術(shù)界的高度重視,媒體也作了廣泛報道。,,,,,,
7、,,,,,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2008年7月17日,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清華簡出現(xiàn)異?,F(xiàn)象,后經(jīng)分析檢測,證明竹簡已經(jīng)有霉變現(xiàn)象發(fā)生,處境十分危險。,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2008年7月18日,清華大學決定,立即開展對清華簡的搶救性保護工作。當天開始相關(guān)的物資準備。2008年7月19日,搶救性保護工作開始,工作人員對竹簡進行逐枚清洗、殺菌,這一工作一直持續(xù)到10月初。,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學校聘請專家進行保
8、護清理,建成了一個簡樸而符合工作要求的實驗室。對于簡上的特殊現(xiàn)象,都盡可能注意,如反面的文字、編號、朱砂表線,等等。,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未清洗整理前的竹簡,,已經(jīng)發(fā)霉的現(xiàn)代竹片,,清洗出的各種污物,,清洗保護后的竹簡,,清洗保護后的竹簡,,,,,,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2008年9月,清華大學決定成立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教授擔任中心主任。,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簡的入藏
9、與整理過程,2008年10月14日,清華大學邀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上海博物館、荊州博物館的十一位學者專家,召開“清華大學所藏竹簡鑒定會”。,,,,,專家鑒定意見,這批竹簡內(nèi)涵豐富,初步觀察以書籍為主,其中有對探索中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極為重要的‘經(jīng)、史’類書,大多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先秦竹簡中是從未見過的,具有極高的學術(shù)價值;在簡牘形制與古文字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價值。,
10、專家鑒定意見,從竹簡形制和文字看,這批竹簡應是楚地出土的戰(zhàn)國時代簡冊,是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是一項罕見的重大發(fā)現(xiàn),必將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重視,對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等許多學科將會產(chǎn)生廣泛深遠的影響?!?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2008年10月22日,學校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正式向社會公布了清華大學入藏戰(zhàn)國竹簡的消息。,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北京大學對清華簡無字殘片樣品做了AMS碳14年代測定,竹簡的時代
11、為BC305±30年,即相當于戰(zhàn)國中期偏晚。 清華大學分析中心對多片竹簡樣本進行檢測,竹簡絕對含水率約為400%。,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中國林業(yè)科學院對清華簡無字殘片種屬鑒定,竹簡殘片鑒定結(jié)果為“剛竹”。,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從2008年12月25日開始,學校開始對清華簡進行照相工作,2009年1月12日基本結(jié)束。,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從2009年3月起,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利用新拍成的數(shù)碼照片,開始對全部竹簡
12、逐支審讀,并盡可能進行綴合和編排。,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根據(jù)初步整理結(jié)果,清華簡大約有64篇書籍(由于有的篇還可劃分,數(shù)字還可能增多一些)。,清華簡特點,時代很早。清華簡抄寫時代約為305BC,沒有遭遇秦始皇焚書之厄,保存了先秦古籍的原貌,屬于國寶級的奇珍;數(shù)量眾多。清華簡總數(shù)約為2500枚,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戰(zhàn)國竹簡中數(shù)量最大的一批,內(nèi)容異常豐富。意義重大。清華簡全部都是古書,經(jīng)過編排,總共有64篇文獻,內(nèi)容都極其重要,許多書籍的價
13、值可謂空前.,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2009年4月13日,《光明日報》刊登了 《保訓》簡的介紹。《保訓》記載周文王臨終前對其子“發(fā)”的遺言,講到堯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傳說,為過去所未聞見。篇中所包含的中道思想還很有哲學意義?!豆饷魅請蟆穱鴮W版專門開辟“解讀清華簡”的專欄?!侗S枴泛喌膱D版與初步釋文刊登于《文物》2009年第6期上。,,,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2009年4月25日,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舉行成立儀式,李學勤教授
14、介紹了一篇新發(fā)現(xiàn)的周武王時的樂詩《耆夜》,上面記載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國(即黎國)得勝回到周都后,在文王宗廟舉行“飲至”典禮,參加者有武王、周公、畢公、召公、作冊逸、師尚父等人,典禮中飲酒賦詩,其中有周武王致畢公的詩、周公致畢公的詩等內(nèi)容,為過去所從未聞見。,樂樂旨酒,宴以二公,紝仁兄弟,庶民和同。,方臧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飲,后爵乃從。,,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從2009年9月開始,中心積極從事《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第一冊的整理工作,
15、準備在百年校慶前正式出版。整理工作以團隊形式進行,各篇簡的整理委托專人負責,并在整理小組內(nèi)部進行充分討論,最后由李學勤教授改定。整理報告既要有清華簡的正面彩色照片,也要有反面照片;既有原大照片,也有放大照片。,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第一冊共收入9篇文獻,分別是:《尹至》、《尹誥》、《程寤》、《保訓》、《耆夜》、《金縢》、《皇門》、《祭公》、《楚居》。,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中心之所以選取這9篇整理出版,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慮:一
16、是簡文內(nèi)容較為完整;二是目前對它們的整理工作較為成熟;三是各篇的學術(shù)價值重大。,《祭公》,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2010年12月,清華簡第一輯整理報告《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壹)》由上海文藝集團旗下的中西書局正式出版。,清華簡整理報告,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2011年1月5日,清華大學舉行清華簡第一冊成果發(fā)布會。,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簡第二輯整理報告收入了清華簡中的一部史書《系年
17、》,該篇簡文講述了從西周初年至戰(zhàn)國初期的歷史,其中許多記載都不見于傳世文獻,或與傳世文獻有很大的區(qū)別。這輯整理報告已于2011年12月面世。,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第三輯整理報告則于2012年底問世,其中收入了《傅說之命》等八篇重要文獻。1、類似《周頌》的《周公之琴舞》,作于周初;2、類似《大雅》的《芮良夫毖》,作于西周晚期;3、《傅說之命》(三篇);即真正的古文尚書《說命》;,清
18、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4、《赤鵠之集湯之屋》,記湯與伊尹之事,與《楚辭·天問》關(guān)系密切;5《祝辭》,是一篇講巫術(shù)內(nèi)容的文獻;6、《良臣》,記載古代一些君王的重要賢臣。,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肆)》剛剛于2013年底正式推出。第四輯整理報告收入了《筮法》、《別卦》、《算表》等三篇重要文獻,對于《易》學史、科技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
19、程,這四輯整理報告都受到學術(shù)界的強烈關(guān)注,有關(guān)的研究成果在不斷涌現(xiàn)。,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清華簡第五輯整理報告的整理編寫工作,預計將于2014年年底正式出版。,清華簡的入藏與整理過程,今后中心計劃每年整理出版一輯整理報告。預計全部整理完畢需要十多年時間。,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關(guān)心,媒體的關(guān)注熱點,清華簡與古代文史研究,目前,清華簡的整理工作才剛剛起步,我們對于它們的認識也還很膚淺,因此當前討論清華簡對于文史研究所產(chǎn)生的推
20、動作用也還只能是初步的,隨著整理工作的不斷展開和研究的不斷深入,清華簡的學術(shù)價值將在今后不斷得以體現(xiàn)。,清華簡與古代文史研究,1、重現(xiàn)了先秦時期的《尚書》等經(jīng)學文獻及類似典籍,對于中國學術(shù)史、歷史文獻學等許多學科將有重大推動作用。例如傳世本古文《尚書》的真?zhèn)螁栴},一千多年來一直聚訟不休,而清華簡中古文《尚書》的原本,可以據(jù)以判定傳世的古文《尚書》系后人偽作,僅此一項,即可在歷史上大書特書。,,《尹誥》,清華簡與古代文史研究,2、揭示了眾
21、多聞所未聞的歷史真相。已整理出的《系年》簡記載了西周初年至戰(zhàn)國前期的歷史,不少記載為傳世文獻所未有,或與傳統(tǒng)看法不同;另外還有多部歷史著作目前尚未整理。它們對于研究中國上古史有極重要價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nèi)藗冃哪恐袑ο?、商、周歷史的原有認識。,飛廉 商蓋,甘肅朱圉山,清華簡與古代文史研究,3、發(fā)現(xiàn)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詩篇。清華簡《耆夜》記載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國(即黎國)得勝后舉行“飲至”典禮,典禮中飲酒賦詩,許多詩篇前所未見。該篇還糾
22、正了《尚書大傳》、《史記》以為周文王伐黎的傳統(tǒng)說法,既有歷史價值,又有文學意義。,清華簡與古代文史研究,清華簡與古代文史研究,4、復原了楚國歷史及歷史地理。清華簡《楚居》不僅記述楚人起源的種種傳說,而且有完整的楚王世系。篇內(nèi)非常詳細地記載了歷代楚王居處建都的地點,不少為前所未知,對楚國歷史和地理研究有重要價值。過去楚簡中一些零星記載,也可與此對勘印證。,《楚居》,清華簡與古代文史研究,5、揭示久懸未決的《周易》疑謎。清華簡中的《筮法》,
23、是系統(tǒng)記述戰(zhàn)國時楚國所用《周易》占法的文獻,有可能成為解決學術(shù)界關(guān)于商周以來出現(xiàn)的“數(shù)字卦”疑謎的鑰匙,對探索《周易》的起源問題有重大意義。,清華簡與古代文史研究,,6、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十進制數(shù)學算具實物 ——《算表》,《算表》,“ (半)”,“九”,“八十”,《算表》,7200,8100,6300,6300,7200,5600,5600,6300,4900,90,80,70,90,80,70,2,4,1,1,2,1/2,1/2,
24、1,1/4,90,180,45,80,160,40,70,140,35,2,1,1/2,2,1,1/2,160,180,140,80,90,70,40,45,35,7200,8100,6300,6300,7200,5600,5600,6300,4900,90,80,90,70,2,4,1,1,2,1/2,1/2,1,1/4,90,180,45,80,160,40,70,140,35,1,1/2,2,1/2,160,180,140,80,
25、90,70,40,45,35,,,,80,70,2,1,5600+160+70+2=5832,,5600,2,160,70,《算表》出現(xiàn)了“分數(shù)”和“代分數(shù)”的運算模式,為研究中國早期分數(shù)運算提供了重要史料。尤其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1/4概念的字“ ”,而且是作為乘法中的“積”出現(xiàn)的,體現(xiàn)了古人對“半”的概念的理解。,,《算表》的運算,7200,8100,6300,6300,7200,5600,5600,6300,4900,80,70,9
26、0,80,2,4,1,1,2,1/2,1/2,1,1/4,90,180,45,80,160,40,70,140,35,1,2,160,180,140,80,90,70,40,45,35,,《算表》的運算,,,,,,,1/2,90,70,1,1/2,2,,6300+90+45+140+2+1+35+ + = 6613,清華簡與古代文史研究,7、推動古文字特別是楚文字的研究提供眾多從未見于出土材料的古文字幫助正確釋讀不識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