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操控”到“投降”全球化背景下翻譯倫理模式構想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位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提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論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實驗、數據和有關材料均是真實的。本論文中除引文和致謝的內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機構已經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貢獻均己在論文中作了聲明并表示了謝意。學位做作者簽名: 申迄多日 期:沙I ”I ‘7學位論文使用授權聲明研究生在校攻讀學位期間論文工作的知識產權單位屬南京師范大學。學校有權保存本學位論

2、文的電子和紙質文檔,可以借閱或上網公布本學位論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可以采用影印、復印等手段保存、匯編本學位論文。學校可以向國家有關機關或機構送交論文的電子和紙質文檔,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 保密論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規(guī)定)保密論文注釋:本學位論文屬于保密論文,密級:——保密期限為——年。學位論文作者簽名:日矽遵虧l指導教師簽名:期:瀘陬y I 1 7日 期:湯廒 \、.p } L f 、專、1 1 ’|摘要文獨特的生命和靈魂承擔一份絕對責

3、任。只有這樣,與原文的真正遭遇才有可能,原文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才會展現出來。投降是對原文的解放,也是對譯者自身的解放,原文的解放和譯者的解放屬于同一過程。如此看來,投降翻譯倫理模式所構想的就是這么一種情狀:譯者放棄用自我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等對作品進行改寫,放棄操控作品以實現自身的目的、意圖、功能、用途、計劃、期待等,讓原文自由自在地呈現,讓原文向多種可能性開放,把原文原原本本呈現在讀者面前,讓原文與讀者直接對話,讓不同文化、觀點平等地參與

4、到對原文的真理的論證中來。這是達到忠實翻譯或原文的真理的唯一有效途徑,也是對待作為歷史流傳物或再創(chuàng)造藝術的原文的唯一正確態(tài)度。人,任何人,都是有限的歷史存在;他無法一次性地、一勞永逸地把握原文的真理,他每一次的感知、每一次的意義制造都只具有暫時性質,而必須有待他人的補充和對話;因此放棄自己傲慢的精英立場,放棄用自我的目的、計劃或期待等對原文一一或對世間萬事萬物進行框限和宰制,讓萬事萬物是其所是地自由呈現;這不僅是好翻譯的道理,也是好生活

5、的道理,人之為人的道理。誠然,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之中的,正如伽達默爾所說,“偏見”是理解得以可能的條件;但是,理解或翻譯的目的和意義顯然不是為了圃守、堅持、維護和強化自身偏見的,而是為丫克H 艮.I D 超越自身的偏見和局限,使自己的視域得以擴大。所謂的自我放棄或“投降”,并不是說有某種毫無偏見、前見的心靈,它能直接接觸本文,它能輕而易舉達到本文的真理或事情本身;而是說不能固執(zhí)己見,固執(zhí)成見:相反,要對自己的見解或

6、偏見有一種認識或意識,意識到自身的局限性,非但不是堅持一己之見,反而堅信本文中一定有與我的預期不相符合的東西,因而對異己的見解有開放的、敏感的心靈,對他人或本文的其他可能的見解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這不僅是一種翻譯方法論或譯者對待原文的態(tài)度:它更是一種世界觀和人生態(tài)度。翻譯的意義和人生的意義都在于對自身( 包括自身的偏見) 的超越而決不在于對自身的堅持。如果說前見或偏見是有限的、終有一死的人類無法擺脫的宿命——因為人不是全知全能的無限的上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